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家庭教育

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過去的認識裏,家庭教育通常認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希望有所幫助!

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小學生的家務勞動,是從小培養孩子良好勞動習慣的基礎,這事不能小看,我國的孩子每日家務勞動時間少,看來,與年輕家長認爲“現在孩子小,等他長大了自己會勞動”不無關係。其實,從小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有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3歲的孩子進幼兒園後,他就慢慢懂得了怎樣講衛生、愛清潔、怎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樣幫助小朋友和從事一些掃掃地、擦桌椅等公益勞動等等。這些自小養成的勞動習慣,對孩子來說,是會受用終身的。

一些家長會說,“現在孩子學習負擔重、回家作業多,沒有時間做家務”。說實在的,眼下的小學生學習任務確實繁重,他們一回家就忙於作業,這也是事實,但他們並沒忙得一天就抽不出一些做家務的時間。一些明白的家長把子女從事家務勞動,看作是孩子勤勞節儉品德的培養,每天固定一些家務讓孩子作爲任務來完成。孩子一有明確的任務,在忙完作業後,就認真去完成家長每天規定的家務事。例如掃地、洗碗、擦鞋子等等,好逐步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國外一些有識之士也十分重視孩子的家務勞動,美國富翁洛克菲勒就鼓勵孩子從小學會家務勞動,還以部分零用錢作爲對孩子從事家務勞動的獎勵,例如擦雙皮鞋五分錢等等,使孩子一空下來就搶着做家務,從小養成勤勞節儉的好習慣。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對培養孩子的優良人格是不無好處的。

從孩子自身的特點來說,由於他們好動,往往都很樂意自己動手乾點什麼。如果因勢利導,讓孩子參加些力所能及的輕微勞動,看來猶如在進行一場特別有趣的遊戲,但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勞動對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艱辛,得到意志的磨鍊,使他們從小萌發靠自己的勞動自立的思想,並逐步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他們必須熱愛勞動、善於勞動,所以要培養孩子從小熱愛勞動、勤勞肯幹的品質。

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可以從三方面進行。

首先要教育孩子熱愛和尊敬勞動者,讓他們認識各行各業勞動的社會價值,並從小立志做個光榮的勞動者。

其次,要教育孩子愛惜勞動果實。要讓孩子知道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叔叔、阿姨或其他前輩們勞動的結果,因而要珍惜。家長應該要求孩子:吃飯不掉飯菜;隨手關燈;節約用水;愛護圖書;對家裏的各種用品和自己的衣物鞋襪等要愛惜。要讓孩子懂得這些用品、物件是經過許多人的勞動才製得的,不能隨意浪費。

最後,要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不僅是爲了讓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小就有勞動光榮、不勞而獲可恥的觀念和勤勞儉樸的品質。

家庭教育中可以讓孩子進行哪些勞動呢?

1.自我服務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教給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穿鞋繫帶,自己鋪牀疊被,自己吃飯,自己洗臉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每學一件,都要先由家長示範,爾後讓孩子在家長指導下練習,直到孩子學會自己做。

一般說來,從二三歲開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子學做自己的事情,五六歲,孩子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還能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進孩子獨立性的形成和發展,使孩子(尤其獨生子女)能及早擺脫對大人的過分依賴,成爲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

2.做家務

可以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例如,可讓他們幫助提東西,拿肥皂、條帚、挎包、拖鞋、小板凳等;開飯時可讓他們幫着搬凳子、擺碗筷,飯後讓他們幫收拾碗筷;可讓他們和家長一起打掃居室衛生,如掃地、擦桌椅櫃櫥;可以讓他們幫家長一起刮土豆皮、擇菜、洗菜;還可以讓他們到不遠的副食店去買醋、買醬油等。這些事情可以使孩子感到十分快樂,覺得自己長大了,能幫助爸爸、媽媽幹事情了。

3.參加公益勞動

帶孩子或讓孩子隨集體參加公益勞動也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一條途徑。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居民區組織的一些公益勞動,例如,參加春天的植樹,夏天的滅蚊蠅,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掃雪等;也可以帶孩子照顧附近的孤寡老人、軍烈屬;讓他們爲鄰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發報紙、取牛奶、照顧小朋友等。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呢?

一,身教重於言教

人的一生部處於受教育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好家務,並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裏的一員,當孩子參加了一些家務勞動後,對家的感情就不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常常不會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難。“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這個菜燒得不好吃,那個湯調得不鮮美,有時飯菜備得晚了還耍脾氣呢。可是當孩子參加了家務勞動後,他們則會更多地諒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這個“家”不易。

二,制訂適當的家規

家規作爲家庭成員共同遵守的生活規範和行爲準則,常常是一種無聲的命令,是潛在的強大教育力量。制訂明確、合理、可行的家規,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它可以約束、幫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勞動是家規的內容之一。家規的條理應一清二楚,寫得明明白白。如每天起牀後必須自己疊好被子,清理房間,打掃衛生等,家規也應隨着孩子的成長而作改變。聰明的父母總是讓孩子從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擔當責任,履行職責,讓他們在與困難的搏鬥中日益成熟起來。

三,及時進行鼓勵

許多家長曾說,孩子剛會走路,就想拿着掃把掃地,就要洗菜,就要幫奶奶洗衣服。這說明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應正確引導,培養他的興趣。對孩子做的家務活,要及時肯定,並給予表揚。人都有一種要獲得別人肯定和讚許的心理。及時鼓勵孩子,並對他們的能力進行肯定,這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比如你得知孩子洗了碗後,可稱讚說:哇,這碗誰洗的呀,這麼幹淨。孩子聽了,比獎給他一塊蛋糕還要甜得多。

四,放手讓孩子參加勞動

我曾作過一次調查,表明孩子不參加勞動並非他們不願意勞動,而是有些父母不願讓孩子參加勞動,連拖個地也以爲孩子拖不乾淨,稍重一點的活就怕孩子累壞了身體,稍花些時間的活又以爲會浪費時間、影響孩子的學業,更不願讓孩子參與。許多父母在孩子求學期間包攬了所有家務,只讓孩子一心一意學習。殊不知,從小做家務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務的人要充實、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祕訣卻在於:使孩子的身體鍛鍊、思想鍛鍊、能力鍛鍊互相調節。只有讓孩子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鍛鍊培養,孩子纔會處在健康成長之中。

標籤:培養 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