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優秀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精選5篇)

報告5.19K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優秀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優秀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精選5篇)

優秀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1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山區學生的家長絕大多數都外出打工掙錢,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絕大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於是學生作業出現困難無人輔導。久而久之,他們對作業、對學習沒有興趣,甚至產生厭惡心理。怎樣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學習興趣有待解決。

結題報告

本課題與20xx年9月透過評審,被立項爲市級教師小課題。自立項後,在校領導的關心與支援下,課題組成成員圍繞課題的研究目標,刻苦鑽研,大膽實踐,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培養小學生作業,(主要是語數作業)興趣的方法和策略。經過課題組成員近一年的研究和實踐,積累了一定經驗,獲得了一些啓示,引發了一些思考,現報告如下:

一、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校地處較偏遠山區,學生父母絕大多數外出打工,他們都由爺爺奶奶或寄養人監管,而絕大多數監管人沒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較低,沒有能力輔導學生的家庭作業,即使有極少數家長就近打工或在家務農,但由於他們沒有文化或少有文化或沒有時間和精力輔導孩子的作業。所以老師佈置的作業他們只做簡單的,或乾脆不做作業。加之小學生的天性愛貪玩,學習主動性差,久而久之,他們由只做簡單的作業到不願意寫作業,進而發展到不寫家庭作業。隨着寫作業的興趣和學習的興趣漸漸地淡化,最後導致他們在學校也不願意做作業。這種現象在我校普遍存在,而且呈日益嚴重的趨勢,所以,開展此課題的研究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問題。否則將直接影響到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乃至生存大計。面對這一嚴重問題,我們將大膽開展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爲學校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爲山區的孩子獻上一片愛心。同時,我們認爲,如果此項研究有所成功,那將會爲有類似情況的學校解決此類問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因爲,據我瞭解這種現象在我國西部經濟落後地區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開展此課題是勢在必行而且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而作業是教師瞭解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視窗,也是教師檢查課堂教學成敗的一個重要的反饋手段。由於小學生的貪玩天性,對作業尤其是家庭作業有很大的依賴性,往往拖欠作業,所以完成作業需要靠老師的教育和家長的監督與輔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要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首先應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從而端正學習態度,知道爲什麼要做作業,爲誰做作業?其次,教師在佈置作業時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佈置具有梯度的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一個樣,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啃得動、吃得飽”。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教師在客觀評價學生作業的前提下,儘可能出現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學生在作業中若出現了較以往有進步的地方時,教師應及時表揚,學生在得到老師的表揚,受到鼓勵後,自然就能樹立起寫好作業的信心,讓學生養成自主作業的良好習慣。如果作業出錯,切不可語言過激,挖苦諷刺,而是幫助他們分析眼影,指導糾錯。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漸養成做作業、愛做作業、自主作業的良好習慣。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新課程下的新課程標準》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都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分依賴,過於強調介紹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轉變目前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這一理論,我們在課題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按照學生的自然居住區域、年級高低、學習程度把他們編成不同的語數互幫互學興趣小組,建立組長負責制,作業督查制。

課題組定期組織各年級、各學習興趣小組的語數作業展評,執行激勵措施,激發學生自主作業、認真作業、努力探究知識的學習興趣。又依據《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從不體罰或變相體罰作業出錯的學生。《小學教育學》指出:學生的本質屬性是,學生是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學生是成長中的人。新時代學生的特點是主體意識增強,獲取資訊的方式多樣化,多元文化的衝擊比較大,受同等的影響較大。所以,課題全體成員謹記“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時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師生關係,增強與學生的親和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進行手拉手幫扶,心與心教流。課題組成員還經常依據《小學生心理學》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方法》中指出的認知改變法、心理訓練法、心理修養法、情境陶冶法、榜樣示範法、心理諮詢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矯正,改變學生的作業態度和學習態度。課題組老師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遺忘規律,組織學生進行有效複習,克服遺忘,從而幫助學生降低了作業難度,增強和提高學生自主作業的興趣。經過一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全校學生的學風明顯好轉全校教師的明顯改觀。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新風尚在我校蔚然成風。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本校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內容是:如何培養和提高本校學生的語數作業興趣。研究的目標是:透過調查研究,找出本校學生語數作業和學習興趣不高,作業態度淡化的主要成因,進而改變教師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學生能夠樂於學習語文和數學。樂於做語文、數學作業,全面改變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教風,全面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對其他具有和我校類似的學校起到一定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具體的研究方法是:

調查問卷法:測試學生收集問題。爲課題研究提供依據。與20xx年9月對全校學生進行了語數作業調查問卷。共收回調查問卷92張,結果是78人回家不做語數作業,44人不喜歡語數作業。

文獻研究法:查閱資料書,找出理論依據和政策依據,進行整理分析。

行動研究法和觀察法:關注研究對象的變化與發展。

經驗總結法:對活動中取得經驗體會進行總結。

此課題大致按3個階段來劃分完成:

第一階段爲準備階段。此階段從20xx年5月份起,到8月份止。這階段小組召開座談會,確立研究課題。然後,小組成員分頭與全校教師進行大交流,大走訪,瞭解他們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方法和批改方式,收集各位老師反映的學生對作業的完成狀況,並走訪學生及其家長對老師佈置作業和批改方式的反饋意見,對全校各班學生透過問卷調查他們完成語數作業的態度和完成情況。透過召開家長會,瞭解家長對語數作業的佈置和批改方式的反饋意見,以及瞭解家長對學生的作用輔導狀況。透過上述活動,爲實施研究提供依據和措施。

第二階段爲實施階段。此階段從20xx年9月份起大致到20xx年5月份止。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資訊,研究小學生作業佈置與批改方式優化的方法和途徑,透過研究找出適合本校教情、學情的培養小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和措施,對全校教師起到指導示範作用,使全校學生轉變對語數作業的態度和學習態度,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階段爲總結經驗結題階段。此階段從20xx年4月份起,對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進行回顧、反思、總結,找出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撰寫論文,爲驗收結題做準備。

歷時近一年的研究和實踐探索,我們課題組成員共開展各種形式的家長會9次,組織各種形式的語數作業檢查與展評12次,召開研討會16次,上公開課12次,收集各種圖片158張,博客點擊200餘次。

四、研究結果 成效。

透過研究,我們探索出培養小學生語數作業興趣的路徑和方法:

1、首先要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學生平等相處。

2、適當使用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多與監護人溝通。

4、適時適量給不同學生布置不同梯度的語數作業。近一年時間課題組撰寫論文8篇,教學案例4篇,教學反思5篇,教育敘事,隨筆各5篇。透過研究,端正了全校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全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明顯上升,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在全校蔚然成風。

五、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

1、課題自身問題。

隨着研究的開展,我們發現課題的研究對象空、大。於是我們及時在研究初期調整研究方案,把課題定位在只研究如何培養本校學生的語數作業興趣上。但是當今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所以,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接着研究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其他作業興趣。

2、小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的時間矛盾。

課題研究必然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功在當今,利在長遠。我們學校教師人員緊張,這就給開展研究帶來了很大壓力。

3、區域學習小組成員的安全問題。高年級學生的作業困難解決?在區域小組中,有時可能出現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成員之間發生摩擦,輕則影響團結,重則出現人身安全隱患。

4、個別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現反彈怎麼辦?

解決思路:

1、加強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網絡,利用外出聽課、校內研討的機會,多學習,多吸取別人的經驗,化解自己的問題。

2、多召開家長會,多進行家訪,增進與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消除一切不安全隱患。

3、經常與學生交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瞭解他們在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矯正和幫助。

4、進一步瞭解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困惑,及時面對面進行輔導。

5、進一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研究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

6、繼續深入開展對課題的研究,並拓寬研究領域和內容。

優秀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2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改善師生關係問題已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成爲課程改革的焦點之一。爲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我校於20xx年6月申報立項了《高中政治課堂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爲省級課題。20xx年9月1日正式開始實驗研究。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本學年來課題組成員按課題研究計劃,積極開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課題活動與研究情況彙報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新光學校前身是南平造紙廠職工子弟學校,現爲省級、國家級體育傳統示範校,也是南平唯一的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在內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由於我校與南平市少體校聯合辦學,承辦少體校學生文化課教學任務,同時,也是延平區定點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學生的生源差異較大,家庭背景與素質的差異明顯,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質差異更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目前我校師生關係的現狀還不能令人滿意。學生討厭老師,老師看不慣學生的現象廣泛存在;老師體罰學生,傷害學生自尊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結合我校實際,在我校進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研究是我校新一輪課改的關鍵環節點,是提升我校辦學水平再上新臺階的着力點,也是我校“外求發展,內抓管理”的核心點和突破口;同時,也是打造一支師德高、技藝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的有效載體,該課題的研究存在着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現實需要;該項工作的有效展開,必將對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帶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爲此,我們提出要想從根本上改善目前師生之間緊張對立的現狀,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必須先從教師着手。

二、對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的認識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的核心問題。隨着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傳統的師生關係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在當前,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轉變,還是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最終都要依靠師生互動與交往來達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課程背景下師生關係的現狀、特點、變化和發展,力圖尋找到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方法和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構建和諧校園,推進素質教育,有着深遠的意義。同時,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更是我校今後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

三、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情況

(一)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思路

透過對師生關係問卷調查,反思目前我校師生關係現狀及產生師生關係不和諧因素的原因,從教師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師生關係建議,尋找與學生心理溝通的有效途徑。

第一步,透過採取師生平等對話方式,建立起溫馨的對話場景,讓學生走近教師,贏得學生對教師起碼的信任,爲下一步教師走進學生內心世界,解讀心靈,溝通情感提供前提條件。

第二步,師生共寫“心靈日記”,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抒寫心路歷程,撥開成長中的迷霧,解讀學生心靈,指點迷津,搭建師生情感溝通的平臺,最終實現師生間零距離溝通,構建和諧校園。

(二)研究階段的劃分、階段目標及成果形式

課題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教育理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宣傳動員,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分工,適時進行課題開題論證。

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問卷調查,反思研究。發放師生關係現狀調查問卷,完成師生關係現狀調查報告。

2、理論學習,更新觀念。定期組織實驗教師,學習相關資料,瞭解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掌握教育對策。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3、對話交流,讓學生走近教師。教師從細微處入手,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創設和諧、寬鬆的溝通氛圍,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贏得學生的信任。

4、師生共寫“心靈日記”,走進學生,解讀心靈。學生把自己不願說出的困惑、疑問、煩惱等,透過寫“學生心語”的形式記錄下來,如果需要老師幫助就交給老師,老師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學生的疑問,給予學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和觀點,最終實現師生零距離溝通。

5、案例跟蹤。要求實驗教師平時注意觀察,重點跟蹤幾個實驗對象,觀察他們的行爲變化。每學期寫出幾個案例,課題組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

6、在高中開展構建和諧師生關係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和研究,每學年開實驗課一節,並收集教案和課件,刻錄光盤。

7、設定和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卡,對實驗學生進行成績和思想表現的跟蹤,採用學生自評和家長、老師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8、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如QQ、博客、郵箱等,暢通師生溝通渠道,指導學生擅用網絡收集資料、製作課件。

9、課題組教師每學年撰寫師生關係構建或和諧課堂教學的論文一篇。

10、定期檢查,重視反思。爲使課題研究取得實效,課題負責人對課題實效進行中途檢查,定期召開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會,寫成階段性總結,彙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提出課題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課題總結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收集、整理實驗原始資料,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申請結題驗收,進行成果交流。

四、課題管理及進展情況

1、20xx年5月26日,我們召開了《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研究》開題會,會上對該課題的來源及背景、目的及意義、研究內容及方法、階段劃分及目標任務、預期成果形式、課題的組織管理都作了具體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領導到位、人員到位、指導到位)、“四加強”(加強組織管理、計劃管理、實施管理、檔案管理)。完成了課題的立項和申報工作。

2、20xx年9月,爲了解我校師生關係現狀以便更有的放矢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對實驗學生進行“師生關係問卷調查”,並撰寫了《目前我校師生關係問卷調查報告》。

3、20xx年9月10日,利用教師節的契機開展一系列構建師生關係活動。 設立多種形式的座談會、主題班會,暢通師生對話渠道;開展吐露心聲活動,以文字爲載體,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開闢學生心語,小報和板報專欄,加深師生情感交流。並收集學生的小報、學生心語、學生作文、學生黑板報、主題班會教案;刻錄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主題班會光盤。

4、20xx年10月15日,召開課題推進會,邀請進修學校的莫雲萍老師到校指導課題研究。

5、20xx年11月6日,要求實驗教師閱讀《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教書育人棄忌語,身正爲範用愛語”師德建設活動,並印發教師教師忌事忌語,應事應語的材料。以轉變教師傳統的師生關係的理念,爲構建和諧師生關係創造良好的環境。

6、20xx年11月16日,高中年段召開家長會,改變以往教師講,家長聽的模式,採用座談會的形式,教師與家長面對面進行交流溝通,優化教師與家長的關係,爲師生關係的和諧不斷創造外部環境。

7、根據我校高中師生關係的現狀和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措施的實驗,課題組教師已寫出兩篇有關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論文。

8、20xx年3月開始,我校一方面透過學生心語、師生座談、學生小報、社會實踐、家長會等形式繼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並收集相關的材料;另一方面把重點放在政治課堂和諧教學模式的探究上,以力求透過構建和諧師生關係促進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本學期來我校高中開展五步教學法實踐,該模式以“創設問題情景—學生自主探索—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設適時點撥—共同歸納創新”爲主線,以學生自主探索活動爲主體,以教師點撥爲主導,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爲中心,以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科素質、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爲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

9、20xx年4月—5月我校參加高中課改優質課評選活動,高一政治教師以靈活運用五步教學法和課堂上和諧的師生關係,取得片區一等獎和市級一等獎第一名的突出成績。

五、具體做法及研究體會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把課題研究作爲學校教科研的重點工作來抓。 由於此課題是我校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時常發生的矛盾衝突引發而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們,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緊張的師生關係,建立和諧的校園,直接關係到我校今後能否實現可持續和跨越式發展。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校領導高度重視,課題組成員協調分工,責任明確,將課題研究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之中。爲開展此項課題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援和保障,充分調動了實驗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加強學習,反思教育行爲,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理念是教育行爲的先導,教師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行爲。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師與學生關係緊張,就是因爲在他們的頭腦中仍存在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的傾向,“師道尊嚴”、“作爲教師就必須要居高臨下”、“一切都得聽我的”等舊有觀念還根深蒂固。加之教師對正處於青春期中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缺乏必要的瞭解,在處理學生問題時方法簡單、情緒急燥,導致教師言辭、行爲過激,師生間衝突對立。爲改變教師簡單粗放的教育方法,我們在實驗班級學生中收集教師平時在訓斥學生時常用的有傷學生自尊心的忌語,經過整理編輯爲《教師忌語100條》,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教書育人棄忌語,身正爲範用愛語”師德建設活動。此項活動極大地觸動了教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淨化了語言環境,規範了教師用語,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學生是人,學生是未成年人,學生是有個性的人,學生是有潛能的人,學生是終究要長大的人。

(三)開展師生“心靈對話”活動,架起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樑。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發生着急劇的變化,他們開始擺脫對成年人的完全依賴。很多學生都有嚴重的逆反心理,要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可由於中學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閉鎖性,言論也開始有了一些隱蔽性。爲了把握學生的心理動向,實驗教師們努力嘗試着各種與學生溝通的辦法,其中最有效的還是寫“學生心語”的形式。因爲它的特點是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個別指導,以保密、尊重爲原則,學生把自己不願說出的困惑、疑問、煩惱等,透過寫“學生心語”的形式記錄下來,如果需要老師幫忙解決的就交給老師。這種方式學生比較樂於接受。

一開始學生不太信任老師,不敢寫得太實際,太誠懇,後來實驗教師向學生承諾: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點祕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和試探,學生有了“安全感”,老師也得到了學生們的信任,學生們願和老師用日記交流了。問題嚴重的,老師就找學生談心、開導,問題不嚴重的就給學生寫下批語,也就是留言。學生可以給教師提建議,也可以給老師提出批評,師生在日記中交談,在日記中理解。

優秀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在英語教學改革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合理運用電教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不僅可充分發揮再現性的特點,而且能夠增強英語教學的直觀性,使知識資訊透過各種視聽手段,有聲有色、有靜有動地再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一種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但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同樣不能忽視對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改變課堂上“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師生關係。

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逐漸被英語教師廣泛地應用。勿庸置疑,這種教育技術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實踐證明,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產生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二.課題的界定與特點

1.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興趣既易激發但又消失得快的特點,爲保持其學習興趣的持續性,在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3《A purse》,我運用課件設計了一段動畫小故事,錢包可以說話,有三個小朋友幫助它找小主人,因爲孩子的注意力不宜長時間集中,但卻容易被形象生動的畫面所吸引,使原本生硬的單詞很生動的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學起來倍感親切,興趣盎然。

2.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只能透過教師自己朗讀或透過磁帶的錄音來培養學生的聽力和口語。這種教學方式較單一,不形象,而且受教師個人素質的影響。運用多媒體教學後,學生透過觀看專門爲課程設計的教學情景時,既可接受標準的讀音訓練,又能感知對話情境,透過反覆看、聽、讀、說,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口語和聽力能力。

3.運用多媒體使課堂教學容量相對增大。

英語對話注重情境,光靠老師設計、動手製作和佈置是難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費大量的精力不說,要找到真材實料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於一體,生動直觀,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能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世界各國的風情習俗資料只要上網就可以查閱到,學生在大開眼界的同時,於不知不覺中接受和掌握了資訊。而字母、單詞、句子的遊戲設計層出不窮,花樣百出,令學生目不暇接,玩的過程也就是學的過程。同時,老師作爲指導者也倍覺輕鬆。

4. 利用多媒體創設鞏固課堂內容的情景

在英語教學中,爲兼顧語言基本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我們總想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和作業,來鞏固課堂教學的內容。在習題的處理上,多媒體爲我們提供了條件。從題型設計花樣上,想達到的目的上,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顯示,這種創造性的、大密度快節奏的課堂結構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教學生動有趣,重點突出,藝術性強,資訊量大,同時課堂節奏加快,學生多感官學習,記憶深刻,學習效果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能將學習的知識轉化爲能力。如在課文教學中在讓學生讀完文中故事後,利用多媒體出示一篇小短文,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用適當的單詞填空,以鞏固學生的閱讀能力。隨後又利用多媒體顯示幾幅圖片,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和擴展知識面。由此可見,在鞏固學習這一階段中,電教媒體有效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大大減少寫板書的時間,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和擴展。這樣做,有效地訓練和培養了學生正確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研究對象

六年級的學生接觸多媒體的機會較多,運用的能力也很強,主要以六年級學生爲主。

四.研究構想

現在有些教師過多過濫運用多媒體教學,違背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宗旨,使學生在課堂上走馬觀花,無意注意遠遠多過有意注意,而導致課堂教學流於形式,更談不上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我就此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1.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上的師生關係,還應是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一切爲學生的學習服務,而不能光爲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爲當屏幕上的內容一幕一幕一閃而過,學生想記筆記恐怕都來不及,那麼學生對這堂課的重點、難點又該如何把握呢?更重要的是,對於課堂中產生的突發性問題老師也不能進行啓發誘導,錯失了很好的機會。只能讓學生跟着教師或者說多媒體上的思路走下去,這樣就嚴重製約了學生的思維,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再說,教師優美的書寫對學生來說有着教強的感染力,精美的板書設計是教師教學風格和個性的體現。這些都向學生展示着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親和力,它是師生間一種潛移默化的交流。

2. 不可忽視常規教學媒體和手段,獨尊計算機多媒體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並不是等於說,計算機多媒體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學媒體。一些教師在嚐到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的甜頭後,便將其奉若神明。殊不知計算機多媒體固然有其它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它媒體和教學手段的許多特色功能是它無法完全取代的,如錄音機、教學掛圖、實物、簡筆畫、幻燈等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不可忽視。所以,教師特別是英語教師不要一味趕時髦,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和手段,讓多媒體與常規媒體和手段有機配合,發揮其應有的長處。

3.不能一味地追求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展示

這是我們平時使用多媒體教學是時常犯的問題。實踐證明,恰當合理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給英語課堂教學帶來質的飛躍。也就是說,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教師仍應起主導作用,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的作用是計算機所不可取代的。比如:英語課堂上開頭的匯入或課堂中師生的口語交流,是訓練學生聽說的很好方式,而這一點計算機就無法做到。所以,我們不能爲了一味地追求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課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師講述的課堂內容全部變爲多媒體演示。同時,我們必須明確地認識到,英語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必須透過課堂上大量的師生之間的英語語言交流,學生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而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個工具,因爲即使是最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也只能起到爲教師的教學服務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因此,是否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應取決於英語課堂教學的需要。否則的.話,教師一節課只是在點擊電腦,如同一個機械的放映。

4.不能一課多用,應鼓勵學生參與制作

美學上有個著名的理論:“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是不同的人對同一審美對象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水平和能力是有差異的,我們對待課件不能用拿來主義,有些老師喜歡直接從網上下載一些課件或外出聽課時帶來的課件直接拿到自己授課的班級使用,這純粹是“以機代人”“以機代教”,由此,由於我們學生的提問、回答與課件設計的程序不同,往往造成課堂教學的中斷,英語課會失去原有的流暢、靈動。這也是不承認與尊重學生的課堂勞動,是不符合教學規律的。爲製作課件往往會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爲避免這種情況,也爲給學生創造鍛鍊學習的機會,創設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有時我們可以發動學生自己製作課件,或錄製一個場景.用數碼相機拍攝下來並掃描到電腦中並錄製了聲音.在課堂上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錄像,聽到了自己的聲音,倍感親切、真實,興致很高,很快便學會了,並要求老師下次一定要帶他們也錄一錄,真是開心極了。

優秀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4

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題是在資訊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教育帶來巨大沖擊和素質教育不斷向縱深發展的形勢下產生的一個教育前沿課題,開展這一課題研究活動是爲了探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爲核心的資訊技術作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並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相互融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傳統教育方式的根本變革,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

根據瑤海區教育局有關檔案精神,我校於2005年9月申報了瑤海區教育局與東北師範大學理想資訊學院合作研究的課題“資訊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應用方法的研究” 的子課題,經過瑤海區教育局與東北師範大學理想資訊學院的審批,成爲瑤海區首批18所“東北師範大學資訊化教育實驗校”之一。在瑤海區教育體育局和東北師範大學專家組的領導和指導下,學校領導和老師經過近五年來的摸索和實踐,結合各學科教學內容和特點,積極探索資訊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之路,收穫了成功的喜悅,也醞釀了有益的反思。現向各位領導和專家作課題結題工作報告。其具體內容如下:

一、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

本課題從課題申請批覆後,學校課題組立即組織制定具體實驗方案,本着嚴肅認真積極主動的精神開展課題研究,按照研究計劃,分步實施,研究人員各司其職,力求做到研究工作有條不紊。爲此我們開展了以下工作:

1、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領導課題研究工作。

主要參與人員中有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及一批專業紮實的中青年學科教師與教育技術、資訊技術水平精湛的教師,他們大部分在本學科教學領域多次參加各級教學業務大賽並獲獎,同時在資訊技術應用方面都已熟練掌握網絡教學技能和多媒體軟件製作技巧,有理論和技術能力參加本課題實驗研究。

2、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研究內容。

(1)整合模式的研究:具體研究如何充分發揮資訊技術的優勢,優化教學過程,改革學習方式,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術支援。研究各學科各種課程類型可能的教與學模式。發掘、總結並評價資訊技術應用於教學的優秀教學案例和經驗,幫助教師在理解、遷移的基礎上提高資訊技術應用於教學的教學設計水平,積累相關教學經驗。總結並評價資訊技術應用於教學的優秀教學案例和經驗,探索常規教學手段存在的困難,利用資訊技術解決困難的模式,研究各學科教學軟件資源的應用方法。

(2)學習資源及案例的研究:具體研究基於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的教學應用,加強學習資源網站的建設,突出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及形成整合課的教與學模式分析研究。

(3)資訊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性評價方法研究:研究學科教學效果定位、評價基本方法、具體項目;研究評價教師資訊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有效方法。

(4)資訊技術應用於新課程教學的教師培訓研究:根據我校的校情和具體教學需求,開展資訊技術應用於教學的教師培訓,研究資訊技術應用於教學的教師培訓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管理

1.組織管理

設立課題領導小組,負責課題的整體設計和對各類專題、子課題進行指導和管理。

2.課題活動管理

(1)課題核心組每月一次例會制度,交流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總結前期研究的經驗,並對下一階段的研究作出決策。

(2)課題組全體成員每季集中活動一次,彙報、交流課題研究及實驗情況,解決研究中碰到的各種困難,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3)課題組每學年組織2--3次大型探討課活動,推廣階段性研究成果。

(4)各學科課題組負責人根據研究需要,進行正常的課題研究活動,可不定期交流研究情況,總結研究成果。重點、難點問題可集中力量攻關,課題領導小組做好協調工作。

3.課題資料管理

(1)資料管理採取集中與分散結合的方式,課題組定期進行收集、整理。

(2)各學科課題組應做好課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並及時將研究資料和成果提供給課題組。

(3)實行資料資訊網上共享,使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體人員都能夠使用對方的資料。

4.課題經費的管理

本課題作爲學校的中心課題,從學校科研經費中支付課題研究的正常開支。 課題研究過程中必然對校園網的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學校將根據需要確保校園網硬件和軟件建設的到位,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對教師的培訓費用應作爲教師的繼續教育經費由學校財務部門按規定報銷。 對課題研究經費的使用,應本着厲行節約、嚴格管理的原則使用,執行財務規定,接受審計監督。

三、課題研究主要流程及相關活動的開展

(一)研究準備階段

1、組織教育理論培訓,加強教師理論儲備,提高課題研究能力。

建立領導小組,深入學習討論,更新觀念,全面發動,造成輿論。設計論證實驗方案,落實到各教研組,培養骨幹教師,壯大科研積極分子隊伍,年度第一學期,課題組組織了四次教研活動,先後下發了20多篇理論文章和《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從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到皮亞傑和維果斯基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從國內課程整合的最新資訊到國外的發展情況,大量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論材料都由課題組下發到課題組成員手中。校長還集中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三次理論培訓,從研究性學習到課程整合,從新課程理論到“3+x”改革。再到校本課程的開發。

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統一學習課程整合的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觀摩優秀教學案例。進行實驗小結,交流實驗心得體會,撰寫實驗論文和實驗總結及經驗。其中重點學習了《資訊素養論》、《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案例》、《多媒體設計與製作》、《資訊技術與教學創新》、《課程整合培訓教程》、《校校通工程---應用篇》等著作和相關教學理論。使實驗教師在資訊素養和課程整合理論與教學設計等方面有了明確的思維方向和教學實驗目標。爲推進實驗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派出資訊技術教師和學科教師參加區教育局、東北師大聯合組織的課題開題會議、在長春組織召開的課題輔導培訓會議、在北京舉辦的全國課程整合學術研討會,同時積極與兄弟學校合肥38中、合肥55中、行知學校、東北師大附中等探討、交流、研究課程整合的實驗工作,同時還邀請東北師大專家解月光教授、東北師大理想資訊技術研究院劉曉中教授、劉茂森教授進行理論輔導和具體指導課題工作的開展。

2、以課題研究爲中心,大力開展資訊技術培訓,提升教師學生資訊技術應用水平。

首先提高教師資訊技術素養和技術水平,以適應課程整合教學的開展: 提出教師資訊技術培訓的具體目標:教師要掌握常用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如文字處理、數據統計、課件製作、網絡應用,在培訓的同時要求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強化現代教育技術意識轉變觀念。

優化教師資訊技術培訓的內容:整合理論學習、教育教學資源獲取、教學軟件應用、教學素材的處理和開發、網絡應用。

活化教師資訊技術培訓的方式:針對教師的培養目標要求的不同和技術素質的不同,教師的培訓劃分四個層面,制定四項制度、堅持六個結合。四個層面:專業層、提高層、普及層、管理層;四項制度:課題組長負責制、學科課題組研究制度、結對研究制度、獎勵制度等;六個結合:專家講學與外出學習相結合、重點培訓與全體培訓相結合、集體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學校培訓與學科組培訓相結合、典型引入與榜樣示範相結合、培訓、考覈、評比、獎勵相結合。

透過培訓,使教師加深了對教育資訊化的理解,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提高了教師應用資訊技術進行課程整合的水平;促進了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逐步進行網絡化管理,並努力向數字化校園邁進。透過培訓,培養鍛鍊了一批骨幹教師隊伍,爲全面推進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創造了條件。

其次在資訊技術教學中合理設定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注重學生資訊技術知識技能基礎,利用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普及資訊技術教育,堅持開足、開好資訊技術教育必修課,爲開展課程整合,實現資訊化教育打下技術基礎。

3、開展資訊技術環境建設,爲課程整合實驗搭建研究平臺。

學校領導高瞻遠矚,提出積極搶佔現代教育技術制高點,強化網絡環境建設,探索網絡環境下新型教學模式,提高教師資訊技術素質,全面推進教育資訊化,爭創全國百強示範校的學校資訊化建設規劃。

爲適應當前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研究和資訊化教學的發展,學校積極開展資訊化建設工作,加快資訊化建設的步伐,組建了校園網絡,加強了硬件環境建設,爲全面推進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學校跨越式發展,搭建了高水平的硬件平臺。

(首先建設千兆校園網;透過光纖連接教學樓、綜合樓、藝體館、實驗樓,共計900餘個節點,全校每個教師配備1臺聯想P4電腦,形成了覆蓋整個學校的校園網拓撲結構,保證了教學資訊100M高速傳輸到桌面的需求;網絡出口透過10兆寬帶連接因特網,透過2兆數字電路連接教育科研網,保證教師高速、準確、快捷獲取教學資訊。

其次組建四個學生微機室和一個電子資料室,全部配備聯想P4電腦,可容納240名學生同時上課;其中包括專門學習微機技術、網絡技術的個體學習式機房;資訊技術與學科整合爲主要功能的機房;開展研究型課程學習的機房等三種形式。

再次爲適應網絡教學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學校50個教室全部進行多媒體化改造,安裝電腦、視頻展臺、液晶投影儀、電視機、電動屏幕和音響設備等,全部實現網絡化多媒體教學。使資訊技術真正走進了每一個教室,使之成爲開放的課堂、廣闊的教育空間。先進的資訊技術硬件環境的建設爲學校開展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搭建了堅實的基礎平臺。)

以上僅供參考,請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補充。

4、多種渠道建設教育教學資源平臺,爲課題研究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儲備。 資源庫建設原則:採購+網絡下載+教師自建三結合的原則。

爲確保有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開展網絡教學,我們首先採購了成套教學資源安裝在服務器上供全校老師使用;同時各組教師透過網絡下載大量多媒體教學資源,並且進行分類儲存,形成大量教研組教學資源;另外,最主要的是學校教師透過培訓,利用掌握的資訊技術根據教研組需要,分工合作,分單元劃類型,自制教學課件和教學網站,組內教師共享使用,共同完善提高。透過以上三中途徑組建了教學資源平臺系統,保證校園網爲教師學生開展課程整合研究提供海量教學資源。

優秀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篇5

一、課題摘要

年九月我校低年級組向區課題組申請了題爲《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實踐》並於年十月份在區級立項。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應關注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本文針對傳統作業出現的種種弊端,從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個性化、實踐性、拓展性等方面去反思現狀並根據調查到的幾種弊端分析出相應的對策,對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進行研究,從而探討出優化語文作業設計的措施。從年十月到年七月我們課題組成員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課題總體目標:

透過該課題的研究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積極性;減輕學習上過重、不適當的心理負擔和恐懼心理;創設一定的條件關注學生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透過改變作業的組織形式和呈現方式,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在豐富多彩的作業內容和形式中獲得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實現完美人格。 並在實踐中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學生個性化的作業方式。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是:

1、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創設利於學生髮展的氛圍,注重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開展他們喜聞樂見的作業形式,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其作業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創造、發現,促進學生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階段,學會創造性學習。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經過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第二階段:規劃設計階段。第三階段:教學策略的實踐操作階段。第四階段:結題推廣階段。

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得出結論:在教學班中實行“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對於推動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不可估量的作業。

二、問題的提出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該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使教師對新課改視眼下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同時對於學生,好的作業設計對課堂教學的收穫是有益的補充,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有利於更好地做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和觀察力,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的好習慣;有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學會創造性地學習。

(二)課題的提出及背景分析:

優化作業設計,實現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與意識。《新課程標準》爲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深化指明瞭方向,也引領和提升了語文作業設計理念。近年來,全國各地對作業設計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視。但綜觀目前作業設計現狀:傳統作業設計的種種缺陷仍然有目共睹。爲此,本課題組透過對大量課堂內外的作業進行調查、反思、分析歸類和思考,發現了以下幾種常見的弊端。

綜上所述:雖然,傳統的作業設計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它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卻極爲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變必將使作業陷入機械重複的誤區。學生終日陷於“題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發展也必將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課題在對目前作業的設計進行充分調查之後,吸取國內外優化作業設計的理論精華,提出相對應的對策形成合理的作業機制,從而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背景2:教師對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困惑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常可見這樣的情景:快下課了,教師在學生的叫喊聲中慌慌張張地進教室佈置作業,教師的聲音常常淹沒在下課的鈴聲以及學生的喧囂聲中;上完課後讓小老師將作業抄在教室的小黑板上,滿滿一黑板,學生下課急着抄,中午趴着抄,互相傳着抄……

爲系統瞭解教師對學生作業情況的瞭解,本課題組擬定了以下幾個問題,並將結果加以歸納,反饋如下:

透過對教師的調查分析發現: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作業是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有心致力於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教師反應:

1、批改新課程下的作業加大了他們的批改難度:此類作業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文化素養、思辮能力以及新視點的把握等具有很大的挑戰。

2、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管面對學生的層次如何一刀切的實行只有部分優等生能掌握的作業,卻忽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刻意拔高作業難度。

3、批改作業所需的大量時間造成教師無法深入鑽研教材,優化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背景3:學生對優化作業設計的渴望

我們課題組擬定了一份低年級學生作業調查表(詳見附頁)對全校低年級11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爲做作業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作業形式單一、沒有選擇的自由,成了壓抑學生成長的工具。他們渴望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和作業內容的開放性,渴望在作業中放飛自己的理想。另外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覺性再加上教師對作業又缺少必要的指導,使得作業的有效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流於一種形式。

總之在實踐中,仍然出現大部分教師對優化作業設計的片面理解和低效操作,對學生缺少必要的指導。本課題在分析這些低效作業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對策進行研究和驗證。從優化作業設計的有效角度摸索出可推廣的對策。

(三)文獻綜述:

“任務學習”認爲:學生是作業的主體,作業的設計與指導應該圍繞學生具體的、個性的學習活動展開,而不應是整齊劃一的。作業的設計必須尊重學生的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的需要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特點。它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有效性特指“從一定的標準來看是最好的”,標準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時間,既提高質量,又不增加負擔。“有效”不等於“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條件下的最優。作業設計有效性是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點,將作業進行最優化設計,讓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本課題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階段研究。

調查歸因找準切入點

作業形式體現多樣性

作業內容突出趣味性

作業評價構建人性化

作業方式力求相容性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學力差異是頗爲複雜且客觀存在的,不同學生感覺作業負擔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作業佈置應該“因材而爲”,要考慮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不同的思維和認知特點,不同的基礎和潛力後,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內外的學習任務。在考慮適量作業的同時,注意在作業的設計上下功夫。

另外,國內外教學論研究中對作業問題也相當重視如:早期蘇聯的教學論專家凱洛夫、斯米爾諾夫,他們都將作業與課堂教學視爲同等重要,把作業研究視爲教學論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國學者庫柏在世紀八十年代末,出版了專著《家庭作業》對作業的功能與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國學者吳也顯在他的著作《教學論新編》中把教材分成三個系統:課題系統、圖象系統和作業系統。

我們課題組成員吸取了任務學習理論的精髓所在,將它與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業改革相結合,並以此作爲我們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及依據。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揚長避短。針對目前作業設計現狀所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調查,同時結合國內外的理論基礎,對調查的弊端反思出相應對策並進行研究,實現作業的優化設計。

(四)研究基礎

我們課題組的區級課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生活化研究》已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在結題時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如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與經驗,促進其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學會創造性的學習等。這即是“識字教學生活化”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又是優化作業設計的宗旨,是它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因爲優化作業設計的“生命力”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透過啓發和引導,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作業設計,在趣味性、個性化、實踐性、拓展性的作業中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和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每位學生都能成爲學習的主人。另外,新課程的頒佈與實施爲優化作業設計創造了重要的契機。學校、家庭、社會已爲優化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也將會爲此創造更佳的條件。

三、研究構想

(一) 研究內容

1.調查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現狀,從學生作業有效性出發,分析學生作業的興奮點,尋找有效地激發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如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設計創造性的生活化作業等。

2.探尋保持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當學生的作業興趣被激發起以後,爲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也爲了獲取他們完成作業效果的反饋資訊,可以採用競賽、交流等方法。

3.挖掘教材特點科學地進行作業設計,科學地佈置作業。

(二)研究對象

在《作業設計有效性》預試階段和正式實施階段,將年級組的幾個教學班的學生及教師作爲研究對象。

(三)研究工具和材料

準備階段:本課題以調查分析爲主要方法輔以文獻法、問卷調查法等。調查對象以海門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爲落腳點,分佈到各個班的課內外作業設計中去。

實施階段:以行動研究法爲主,輔之以個案跟蹤研究。把研究的重點放在課外的作業設計中。根據兩位對照班教師對同一課文設計的不同作業進行對比比較,結合課題研究,進行分析和對策歸因。保證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個性化讓作業成爲學生成長的一種需要並開展一系列活動,並對幾個典型的好、中、差學生建立個案,跟蹤研究,以觀察此研究的效果。

總結階段:以經驗總結法爲主。這階段教師將以論文,結題報告等形式對這一研究作總結,同時展示學生作業實踐、比賽活動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