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學校教師課堂教學行爲調查結果分析報告

報告8.37K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使用成爲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校教師課堂教學行爲調查結果分析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教師課堂教學行爲調查結果分析報告

一、研究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育改革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但透過一些專家深入一線的調查發現“從總體上說,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尚未取得實質性和根本性的進展。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個性受到壓抑等頑疾未能從根本上得到有效醫治;過於強調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依然普遍存在。”並發現“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寫學生記,直接導致用教師的思維束縛學生的大腦,佔用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嚴重違背學生的認知規律,是造成學生負擔過重、厭學、自信心下降、喪失對學習的責任感、導致輟學的直接因素。”(摘自《“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深度調研報告》)

新課程理念向教學實踐轉化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教學行爲的轉變是本次教育改革是否能深入推進的關鍵因素,但在這方面卻沒有給廣大教師提供更爲具體和有效的幫助,教師不能將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轉化爲具體的教育實踐行爲,這是當前課堂上學生淺表學習的根本原因。教師只有將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轉化爲具體的教育實踐行爲,我們纔看到自己的教學有某種程度的改善。教師的教學行爲千差萬別,究竟哪些教學行爲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我們展開了江蘇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促進小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師課堂行爲的研究”,爲便於研究的深入,我們設計了教師課堂教學行爲問卷,期望透過對學校教師的問卷調查,來獲得對當前教師教學行爲現狀的認識,以便於下一步研究的深入。

二、關於調查的具體情況

1、問卷的編制、試測與修訂

我們透過查閱有關的文獻資料,深入到一線課堂,獲得了教師課堂教學行爲的整體印象,然後把收集到的教學行爲進行歸納、總結,同有經驗的學科教師座談,最終透過討論、分析,同時參照國內外有關問卷,將初步滿意的70道題目以選擇試題形式組合了一個預備測試問卷。爲了檢驗被試回答的真實性和答卷的認真程度,我們還設計了說謊題目,(其用途是檢驗被試回答的真實性),以及檢驗題(或稱相依題,用於檢驗被試回答問卷的認真程度)。

我們將初步編制好的問卷進行預試,對試測的數據進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然後根據學科教師的意見,對一些表述不清和所測角度有重複的題目進行修改、更換,刪除了一些鑑別力較低、影響問卷結構效度的題項,再次審視了題目的難度和區分度是否恰當,題目是否相互獨立等因素,並根據題型特點重新排列了題目,增加了測試說明。修正後的問卷(見附錄)縮減爲40道題目。修改後的問卷再次經過骨幹教師和學科專家的分析、評定,他們一致認爲,該問卷涉及的內容比較全面,問卷題目能反應當前我校教師課堂教學行爲的狀況,問卷題目提供的情境與當前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理念聯繫密切,符合測試的目標。因此,該問卷的內容效度符合要求,並具有一定的結構效度。

2、問卷內容:

問卷內容包括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教師的教學觀念(包括1、5、8、18、28、31),學生深度學習狀態(包括2、22、40),教師的主教行爲【包括對話行爲(3、6、7、24、27、29),呈示行爲(10、20、21、37),指導行爲(4、、12、13、15、23、25、32)】,教師的管理行爲(17、19、33、35、38),促進學生學習的策略性行爲(包括9、11、30、34、36、39),營造積極課堂文化的教學行爲(包括14、16、26)。

3、調查目的

瞭解我校教師課堂教學行爲的現狀。

4、調查方法

將調查問卷以考試卷形式發放給調查對象,對參與調查的教師說明調查的目的,對所要研究的內容進行解釋,然後組織調查。不要求署名,20分鐘後收回。各學科任課教師根據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實況,填寫了《課堂教學行爲調查表》(見本文後附錄)。

5、調查結果

共發放86份問卷,收回問卷86份,其中有效問卷73份,無效問卷13份。

三、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與研究

我們課題組核心人員對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了逐項統計,進行了結果分析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新課程背景下,絕大多數教師教學行爲由正確的課程理念引領,能把熱愛學習設爲學生學習的終極目標,課堂教學能以學生髮展爲中心,能關注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能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能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策略、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儘量避免創傷性學習,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堂上比較注重知識技能目標的實現,疏忽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並較注重教師的講授,尚未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教師教學行爲的引領下,學生尚未進入深度學習狀態,並非樂於學習,學習並未給予他們熱切與振奮的感覺,教學中學生只有偶爾能主動獲取知識,課後還不能主動追求課程以外的知識,學生不具備深入學習的動力。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教師課堂教學中,大都能做到課堂問題的措詞清晰、明確,能用鼓勵性語言去提問,並留一定侯答時間,在學生回答後也不立刻評論,並讓學生補充、完善回答。但教師在設計提問時尚未注意到課堂問題的難度,淺表性的問題居多,讓學生感到難度但透過思考可以解決的問題居少,另外課堂中封閉性問題較多,而開放性問題偏少。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對自己的呈示行爲最爲自信和滿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靈活地根據教學內容選用語言、文字、聲像、動作等手段呈現知識和演示技能,且課堂教授語言大部分能做到準確、清晰、流暢,且自然、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注重板書的示範與引導作用,但教師課堂語言還未能做到幽默,富有激情。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在組織課堂討論前基本能明確規定討論主題,並透過提示支援鼓勵學生參與,適時地引導學生討論圍繞主題和目標,但同時在課堂上受時間的限制,爲學生提供與其他學生分享自己想法的機會還不多,在指導小組學習時未讓每個學生分擔工作量和不同角色,對學生其他的諸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式學習還不能一一進行正確、合理的指導,有時太多或太少介入學生的討論。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課堂管理中,大多教師能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規則,並用課堂規則維持課堂秩序,教師在課堂中能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肯定學生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績。大部分老師也能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與學習任務相關的行爲上,但教師在課堂上還不習慣用建設性的批評替代嚴厲批評,有時不可避免地產生創傷學習。

7、促進學生學習的策略性行爲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能用獎懲、競爭等方法促使學生熱愛學習,會關注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反饋作用,但尚不能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實際教學,在教學中對於如何激活學生前期知識以建立實現新知識與學生背景知識的連結上尚在探索,如何使教學內容讓學生感覺有意義,合乎學生的需求上需要教師須加強研究。

8、教師營造積極課堂文化的行爲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各種方法在努力創建安全、鼓舞、積極地課堂教學環境,但教師對全體學生的期許還不夠,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關係還不是很積極。

從總體上看,新課程背景下我校教師教學理念得到了持續更新,並能深入課堂實踐進行探索。教師在課堂中授課語言清晰、準確、富有激情,能很好地利用多媒體、板書進行輔助教學,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還是比較注重於“教”,忽視學生的“學”。過於關注知識技能目標的實現,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課堂問題過於淺表化,封閉性,“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用教師的思維束縛學生的大腦”的現象在我校同樣大量存在。

四、建議與對策:

1、建構積極的課堂文化

學生需要微妙的情緒來順利進行學習。人的創造性和學習效果只有在一種較爲自由的狀態中才能發生,有活力、輕鬆但靈敏的求知慾是理想的`學習狀態。努力建構一個安全、忙碌的課堂環境,建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積極關係,推動學生處於積極的情緒狀態,學生在充滿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張力中進行學習,其學習慾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深切地投入到自己的學習中去。

2、設計有意義的教學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學習。教師應該從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着手,針對知識的內聚學習順序和輕鬆記憶,根據學生實際設計學生感覺有意義的教學。學習就是將習得的新知識聯結到學生已有的神經網狀結構上,這就要求必須讓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對新知識新觀念進行同化,使新知識之間建立有意義的聯繫,最終實現把學生的自然力轉換成爲專家式的能力。因此,要實現深度學習,避免淺表性學習,教師就必須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直接經驗的背景以及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狀況,然後透過教學的設計和資源的提供,使學生能夠藉助其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學生在學習中,思維、經驗和體驗的相互作用,在建構知識中獲得意義。

3、關注學生的學習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爲,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和情感。在教學中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及時肯定學生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績,試圖用建設性批評替代嚴厲批評,用在教學過程中用獎懲、競爭的方法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熱情,並形成良性循環。教師在課堂中還應該注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的合理正確指導,使學生多掌握一些學習本身的規律。另外還應指導學生從本人的特點和本學科的特點摸索並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並且引導學生經常總結、交流、反思和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元認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