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林清玄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通用12篇)

林清玄2.16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通用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通用12篇)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1

這些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字叫《桃花心木》,蘊含了深刻的道理,讓我記憶猶新。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種樹人把樹苗種下以後,他經常來澆水。但是,他來的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纔來一次;澆的水有時多有時少;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樹苗有的枯萎了,所以他來時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作者最後得知:種樹人只是模仿老天下雨。如果樹苗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自然就枯萎了。

讀完這篇文章,我的感受很深。種樹人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的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到。”是啊,這就好比我們,如果經常依賴父母,自己什麼事都不做,長大後就會一事無成。只有樹苗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深深紮根,茁壯成長。所以,如果種樹人不來,桃花心木苗也就不會枯萎了,在自然環境下能夠頑強地生存。

人要想成長成才,就必須經得起生活的磨鍊。那次考試,我只得了七十多分,媽媽知道以後狠狠地批評了我。我想:我一定要把成績趕上去,努力學習。再一次考試後,我得了九十多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學完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在艱苦的環境中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的道理。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爲堅強的人,有所作爲的人。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2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寫的《桃花心木》,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桃花心木》講述的是一位種樹人給樹澆水沒有規律的事,作者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是“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中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因爲這句話告訴了我人生的哲理:人和樹一樣,都要學會在不確定中生活。樹木要在不確定中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人也會遇到很多不確定,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爲堅強的人,有作爲的人。

其實,在我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事例:在我的家鄉,有一個差不多十歲的小男孩。有一天,他的父母外出工作,給他準備了一些零用錢和換洗的衣服,還留下了一張紙條。時光飛逝,一眨眼一個早上便過去了,中飯沒人燒,他便泡了一包方便麪,湊合着吃了一頓午餐。可晚餐吃了吃什麼呢,只有吃方便麪罷了。可是方便麪吃多了也會膩,他索性就到鄰居家去蹭飯。幾天過去了,他的父母要回來了,可是,他的父母接了一個電話,說還得去一趟,燒了餐午餐給他吃,就又匆匆忙忙的推門而去。後來,他覺得老在別人家吃不合適,便請教鄰居飯該怎麼燒,菜怎麼炒,不到一個下午,他就學會了。以後,他的父母如果再外出工作,他就不用擔心肚子的問題了。如果他第一次就開始學,那第二次就能熟能生巧了。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育人和種樹一樣,要在艱苦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一番艱苦磨練,是十分有好處的。我們應該學習種樹人,學習他的精神,按他說的話去做。只有這樣,我們長大以後纔會無愧於心。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3

最近,我們剛剛學了林清玄的《桃花心木》。這是篇十分耐人尋味的散文。我不僅見識了種樹人獨特的培植桃花心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從中體會到了人生的哲理。

樹木要能在不確定中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人也一樣,只有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克服困難,發揮潛能,成爲堅強,有作爲的人。

我看過一篇文章,題目叫《沒鞋的孩子拼命跳》:這是一個以手工爲主的年代,穿在腳上的鞋,多半是母親縫製的。一個孩子,因爲他的娘死得早,他差不多是光着腳上學。爲抵禦寒冷,他所能有的辦法就是不停地跳動着,以此增加身體和腳的熱量。長期地跳着,他的這雙腳竟然一不小心就跳出了幾項冠軍來——長跑區裏第一,跳高、跳遠學校第一。

就如種樹人說的那樣,如果他天天定時定量的給樹澆水,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無法深入地下找水源,只能浮在地表上。如果哪一天,他停止了澆水,樹苗會枯死的更多,即使有些倖存下來,但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這是一個家喻戶曉,家長常常拿來教育孩子的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孩子,每件事都依賴母親,指望媽媽幫他做,因此使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一日,母親要外出,爲了不讓兒子餓死,於是,做了一個很大的餅,套在兒子的脖子上,給他餓的時候吃。當母親回來時,兒子還是餓死了。原來,兒子只吃低頭就能咬到的餅,吃不到了,就懶得轉頭吃。所以就餓死了。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4

讀了《桃花心木》一文,使我感觸很深,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篇文章主要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學會在土地裏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靠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以前,我只明白桃花心木是一種長得很直,很高的樹,我總以爲每一天要定時定量的澆水,它纔會長成百年大樹。可是,讀完這篇文章以後,我才明白我錯了,因爲種樹不能像種菜或稻子那樣精心澆灌,之後經過幾個星期就能夠生存:要學會自我在土裏找水源,人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小樹苗就必須在這種不確定中學會生存,如果它無法在土裏找到水源,拼命紮根,樹苗很自然就會枯萎了。可是,只要在這種不確定的環境中頑強生長的樹苗,就能夠長大,長高乃至長成百年大樹。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歷過挫折,磨難,才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因爲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會學會把很少的養分化爲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我是一個獨生女,平時在家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總是嬌生慣養。我從未想過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會有怎樣的風風雨雨在等待着我。就像桃花心木所要應對無盡不確定的風雨,要學習找到充足的水源,要學會在陽光中呼吸一樣。

生活就像文章中所說的老天下雨一樣,不可能永遠是和風細雨,你一不留神,就會烏雲密佈,大雨瓢潑我們只能時刻做好應對挫折的準備,用平和的心態,應對一次次成功與失敗。我們不能做溫室裏的花朵,要做像桃花心木那樣的參天大樹,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經歷種種困難和挫折,使我們意志更加堅強,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5

今天我學完<<桃花心木>>這一課後,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種桃花心木的人,不按時給桃花心木澆水,使桃花心木在不確定中長成百年大樹的故事。這篇課文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和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我讀完這篇課文後,心裏感觸很深,我很慚愧。就拿我來說吧!

平時我在家裏是個小公主,因爲我是獨生女,所以爸爸媽媽很溺愛我,他們什麼事情都不讓我做,可以稱得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記得是那一次,我在家裏玩,到了吃午飯的間了,我說什麼也不吃,爸爸媽媽急了,我吵着鬧着要吃魚,可是現在已經是七點多了,沒有魚賣了。可我就是不肯,爸爸那芒果哄我,媽媽拿布娃娃逗我開心,但是我還是不肯罷休,最後,爸爸媽媽沒有辦法了,爸爸只好開着小車到我小舅舅家去買魚。

就這樣,我從小就養成了依賴的心,使我不能夠獨立自主的生活。什麼事都依靠父母來做,早上起來都是爸爸幫我穿襪子。我什麼事都不做,就連端菜也不是我做。

自從我讀了<<桃花心木>>這一課後,我發誓我再也不做家裏的小公主了,我一定要幫爸爸媽媽減輕負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使我在生活中磨練自己,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克服依賴性,這樣,我長大後纔會有生存能力,纔會有巨大的發展能力。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6

《桃花心木》這篇文章主要講了種樹人無規律地給桃花心木苗澆水是爲了讓樹自己在地裏找到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種桃花心木苗的人講出了一番引人深思的道理:人和樹一樣,應該在不準確的環境中學會獨立生存。

對呀,樹是這樣,更何況我們人呢!人的命運是變化多端的,有時,你會非常的幸運,可有時,所什麼事情都那麼倒黴。在逆境中你想擡起頭來是那麼困難。但即便是這樣,我們也不能向命運低頭,我們要面對一切困難,振作起來,重新開始。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小孩子,他的爸爸媽媽十分寵愛他。一次,那個孩子犯了錯被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孩子回到家告訴了媽媽,媽非說老師故意欺負她的兒子,十分生氣跑來找老師理論,卻以理虧而告終。

期末他沒有評上三好生,他竟服藥自殺了。哎,這個同學就像那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淋。老師常對我們說,人的一生將會有許許多多挫折,需要我們正確對待。還記得一句歌詞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如果沒有養成一顆獨立自主的新,是經不起風吹浪打的。說到這裏,我又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一位大學畢業的學生,找不到工作,竟不知何去何從!然而,有一個大學生卻毅然地說:既然找不着工作,我就去開創自己的事業!他自己開了一個檫鞋店,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而現在他在全國已有幾百家分店了。他就像找到了水源,成爲參天大樹的桃花心木。

我希望我們每一個都不要做那經不起風吹雨淋的溫室的花朵,要做那經過磨練的參天大樹。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7

我們不再做溫室裏的花朵,做一個桃花心木那樣的百年大樹,勇敢的迎接狂風暴雨的挑戰,經歷無數次的困難與挫折。只要靠自我努力奮鬥,你就會成爲生活中的讀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後,我深有所感。我明白了樹苗要長成百年大樹,不僅僅要靠別人給它澆水,更重要是靠自我找水源,拼命紮根,纔不會在惡劣的環境中枯死。如果樹苗養成了依靠性,即使長成大樹,但一旦遇到狂風和暴雨,就會連根拔起。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培養獨立自主的本事,自我的事情自我做。比如:當你遇到一道難解的應用題,便去抄襲別人的答案。這樣做只會害了自我,失去一次鍛鍊自我思維的機會,使自我養成了依靠的習慣。

其實人和樹木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常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懦弱的人只會退縮,向困難低頭;意志堅強的人不會被困難嚇倒,而是向困難招手,向困難挑戰!身殘志堅的張海迪阿姨雖然雙腿癱瘓了,坐着輪椅,不能“行走”,但她依然頑強奮鬥,熱愛生活,堅持不懈地寫作,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優秀的文章。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當讀到那裏時,我眼前浮現出一位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遊歷了整個歐洲的情景。她是個做事有計劃、果斷、膽大而心細的'女孩。我從心底欽佩她,要向她學習獨立自主的精神。從她身上我明白到了:瞭解社會,必須親身去體驗,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完美,世界的精彩。

讀完課文,掩卷沉思: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的環境裏,但今日的社會是充滿競爭的社會,所以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8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這段話大家應該很熟悉吧!沒錯,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桃花心木》這篇課文中的一段話。

桃花心木樹皮淡紅色,樹幹挺拔,木材色澤,能抗蟲蝕,爲世界名貴木材之一。桃花心木樹樹幹挺拔,樹高可達50米。這樣一個世界名貴藥材,它的成長又是怎樣的呢?

種樹的人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裏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紮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那麼高的桃花心木,它要想遇到風雨不被吹倒,就要學會自己在土地裏找水源。這樣,遇到狂風暴雨時,它的根已經深入地下了,風雨是吹不倒的。但如果,桃花心木它不去土地裏找水源,只等着老天下雨或等人們給它澆水,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與到狂風暴雨,一吹,就倒了!

人也是一樣,永遠只會依賴親人的人,一遇到困難,他就會退縮,一遇到困難,就會被壓倒。但是,獨立自主的人,遇到困難,他就會迎面而上,不會向困難屈服。因爲他已經有這方面的經驗了!就不會退縮。

我們也要學會獨立,如果一直依賴別人,就永遠不會獨立。只有不依賴別人了,你纔會做到真正的獨立。讓我們一起去學會獨立吧!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9

如果有兩個選擇,你是想做溫室中的花朵,還是一棵風吹日曬的小草呢?雖然花朵有迷人的外表,令人羨慕的花香,但是我,肯定會選擇做一棵風吹日曬的小草。明明知道那種選擇會有許多的磨難在等着我,但我一定會從重重磨難中蛻變,重生出一個全新的自己!

讀《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時,我發現這裏面的種樹人並不像普通的種樹人那樣,天天都給樹澆水,無微不至地除草、培土。他採用了異乎常人的植樹方法——模仿老天下雨。他每次澆水不定時、不定量,且沒有花太多的精力照顧它們,樹便學會了紮根自己並向土地深處尋找水源。因此,我從中聯想到我們人也是如此,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住了生活的考驗,將來才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立足的一席之地。

大家應該都聽過“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吧?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那些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過着獨立的生活,根本沒有依賴父母的心,他們就像桃花心木樹苗一樣,靠自己的的努力,才能生存下去。如果我們每天都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裏學習心也不放在學習上,成天只想着玩,那麼我們就什麼生活的本領都不會,變得過於依賴父母,最後只會日漸消沉、墮落。

曾經,我也想做一朵溫室中的花朵,永遠都不想經歷風雨。但如果有一天,沒有了溫室,沒有了園丁的精心呵護,那麼後果就不可想象。

我不願做溫室中的花朵,而是願意默默地在世間做一棵風吹日曬的小草。花朵是金玉其外的,而小草的本質是平凡而頑強,我希望能透過磨鍊,讓自己得到提升,這樣,我才能在成長的路上不斷進步!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10

今天我學習了《桃花心木》這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簡單的小故事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大道理,使我有了深刻的感受。

《桃花心木》是一篇散文,這篇散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與老農,與桃花心木之間發生的事。在這個故事裏,老農不定時澆水,每次澆的水量也不一樣,來觀察的時間也沒有規律,但是卻每次都知道桃花心木的枯萎數量因而補種,這些舉動令作者疑惑不解,但作者的疑惑得到了老農滿意的解答。

在《桃花心木》這篇課文中,作者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生動而形象的告訴了我們一個含義深刻的道理,作者詢問而老農講述的種植桃花心木的道理也正是我們應該做的,老農如果每天定時定量的澆水,樹木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因爲這樣有助於吸收老農澆的水,一旦老農有幾天忘記澆水,樹苗就會枯死,而幸運存活下的樹苗,一遇到狂風暴雨,也會由於紮根不牢而被連根拔起;而老農的這種方法是想讓樹根拼命生長,在地底深處生長,在地下尋找地下水,這樣,澆水問題和根基問題也就都解決了。所以,只有老農的這種方法才能孕育出百年大樹,人也是一樣的。

如果人從小就對父母進行過分依賴的話,在長大之後就要吃虧了,因爲父母不可能讓你依靠一輩子,等到了社會上,一遇到事情時就不知所措的時候就後悔莫及了;恰恰相反,如果我們在小的時候就學會了獨立,學會了生存,那是很好的,雖說小時候會吃一點苦,但到了將來就會在社會上生存。

同學們,獨立的空間很重要,過分的依賴請扔掉,我們終究要一天會長大,會有自己處理事情的時候,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會獨立!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11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看到了了一個栽種桃花心木苗的人。奇怪的是:這個人澆水的時間很不規律,而且每次澆水的量都不同。那個人告訴了作者,他是模仿老天下雨,因爲老天是不定時不定量的夏雨。如果有規律的夏雨,那樹苗就會產生依賴的心理,不會自己尋找水源,而獨立成長。

讀了這篇課文,我深受感觸,人在不確定的生活裏,不能依賴別人,要養成獨自生活的心。要經得起考驗,不要受到一點障礙而自悲。

在生活裏,我曾經有個小毛病,遇到困難,首先找父母,不管是生活上的困難還是學習上的難題,我都依賴父母。我的父母都經常說:“小孩子要自己主動動腦筋,不能老問別人。”我聽了就很委屈的說:“是你們大人都經常說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要問的嘛!”自從學了這篇課文,我懂了不能老是依賴別人,自己經常不動腦。我今年就要考初中了,到時候遇到不會的那可問不了別人了,所以我要獨立思考問題,不能依賴別人,實在不懂再問。

我們不再做溫室裏的花朵,做一個桃花心木那樣的百年大樹,勇敢的迎接狂風暴雨的挑戰,經歷無數次的困難與挫折。只要靠自己努力奮鬥,你就會成爲生活中的讀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後,我深有所感。我知道了樹苗要長成百年大樹,不僅要靠別人給它澆水,更重要是靠自己找水源,拼命紮根,纔不會在惡劣的環境中枯死。如果樹苗養成了依賴性,即使長成大樹,但一旦遇到狂風和暴雨,就會連根拔起。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當你遇到一道難解的應用題,便去抄襲別人的答案。這樣做只會害了自己,失去一次鍛鍊自己思維的機會,使自己養成了依賴的習慣。

我懂得了無論做什麼,我們都應該學會獨立自主。

林清玄散文《桃花心木》讀後感12

現在還有多少個家長能不溺愛孩子呢?現在還有多少個孩子已會獨立自主呢?現在還有多少個孩子能克服依賴性呢?是啊!就這樣,我便看到了一篇耐人尋味的文章——《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描寫了一位種樹的老人給桃花心木澆水沒有規律,最終成爲百年基業的事,體會到了人生的哲理。難道我們不可以在逆境中成長嗎?種樹人澆水沒有規律,是想讓它們會找資源;種樹人模仿老天下雨,是想讓它們拼命紮根;種樹人隔三差五的來,是想讓它們長成蒼天大樹。樹木能在不確定的生活中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爲巨大的能量,我們也可以在逆境中成長。其實,讓桃花心木會找水源,就是人們在生活中的考驗;讓桃花心木拼命紮根,就是鍛鍊人們的自主能力;讓桃花心木長成參天大樹,就是讓人們努力成長。

是啊!看完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14歲的烏塔,獨自一個遊歐洲的事,她獨自一人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的旅行。她有着一棵獨立自主的心,卻不像中國孩子有着一顆依賴的心,我非常佩服她的獨立自主,因爲她的獨立自主感染了我。是啊!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鍊,難以成鋼。是啊!懦弱的人只會退縮,只會向困難低頭。是啊!不獨立的人,是不會有大成就的。是啊!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幹一番大成就!因爲他們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不靠人不靠天也不靠祖宗,算的是好漢!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只有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才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人,誰都想依靠強者,但真正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 ——尾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