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梁實秋

梁實秋《雅舍小品》悼齊如山先生

梁實秋2.4W

引導語:梁實秋先生的作品非常的出色,給人們到來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文是有關他《雅舍小品》中的《悼齊如山先生》原文,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精神矍鑠談笑風生

抗戰期間,國立編譯館有一組人員從事平劇修訂工作(後來由正中書局出版修訂平劇選若干集),我那時適在北碚遂兼主其事,在劇本里時遇到許多不易解決的問題,搔首踟躕,不知如何落筆。同人都是愛好戲劇的朋友,其中有票友,也有戲劇學校畢業的,但是沒有真正科班出身的,因此對平劇的傳統的規矩與藝術頗感認識不足,常常談到齊如山先生,如果能有機會向他請益,該有多好。

勝利後我到北平,因陳紀瀅、王向辰兩位先生之介得以拜識齊老先生,談起來才知道齊老先生和先嚴在同文館是同班同學,不過一是德文班一是英文班。齊老先生精神矍鑠,談笑風生,除了演劇的事情之外,他的興趣旁及於小說及一切民間藝術,民間生活習慣以及風俗沿革掌故均能談來頭頭是道,如數家珍。以知齊老先生是一個真知道生活藝術的人,對於人生有一份極深摯的愛,這種秉賦是很不尋常的。

年逾七十健壯如常

齊先生收藏甚富,包括劇本、道具、樂器、圖書、行頭等等,抗日軍興,他爲保護這一批文獻頗費了一番苦心,裝了幾百只大木箱存在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勝利之後才取了出來。這時節“中國國劇學會”恢復,先生的收藏便得到了一個展覽的地方。我記得是在東城皇城根一所宮殿式的房子,原屬於故宮,有三間大殿作爲展覽室,有一座亭子作爲客廳。院裏有漢白玉的平臺和臺階,平臺有十來塊圓形的大石頭,中間有個窟窿,據說是插燈籠用的,我看有一塊妨礙行路,便想把它搬開,豈知分量甚重,我搖撼一下便不再嘗試。齊老先生走過來就給搬開了,臉不紅氣不喘,使我甚爲慚愧。還有一次在齊先生書齋裏,齊先生表演“打飛腳”,一個轉身,一聲拍腳聲,乾淨利落,我們不由的喝彩,那時在座的有老伶工尚和玉先生,不覺技癢,起身打個飛腳,按說這是他的當行出色的拿手,不料拖泥帶水倚裏歪斜的幾乎跌倒,有人上前把他扶住。那時候齊先生已有七十多歲,而尚健康如此。

提倡國劇不遺餘力

中國國劇學會以齊先生爲理事長,陳紀瀅、王向辰和我都是理事,此外還延請了若干老伶工參加,如王瑤卿、王風卿、尚和玉、侯喜瑞、蕭長華、郝壽臣等,徐蘭沅也在內。因爲這個關係,我得有機會追隨齊老先生之後遍訪諸位伶工,聽他們談起內廷供奉,以及當年的三慶四喜,梨園往事,真不禁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由於我們的建議,後來在青年會開了一次國劇晚會,請老伶工十餘位分別登臺隨意講說他們的演劇的藝術,這些老人久已不與觀衆見面,故當時盛況空前。我們爲國劇學會提出了許多工作計劃,在齊先生領導之下,我們不時的研討如何整理、研究、保藏、傳授國劇的藝術。

我在一九四八年冬離平赴粵,隨後接到齊老先生自基隆來信,附有紀遊小詩二首,我知道他老先生已到臺灣,深自爲他慶幸,也奉和了兩首歪詩。一九四九年我到臺灣,因爲事忙,很少機會趨候問安,但是經常看到他的寫作,年事已高而筆墨不輟,真是慚愧後生,最近先生所著《國劇藝術匯考》出版,承賜一冊,並在電話中囑我批評,我不敢有負長輩厚意,寫讀後一文交《中國一週》,不數日而先生遽歸道山!

鑽研學問既專且精

先生對於國劇之貢獻已無需多贅。我覺得先生治學爲人最足令人心折之處有二:一是專精的研究精神,一是悠閒的藝術生活。

我們無論研究哪一門學問,只要持之以恆,日積月累即有可觀,這點道理雖是簡單,實行卻很困難。齊先生之於國劇是使用了他的畢生的精力,看他從年輕的時候熱心戲劇起一直到倒在劇院裏,真是始終如一的生死以之。他搜求的資料是第一手的,是從來沒經人系統的整理過的,此中艱辛真是不足爲外人道,而求學之樂亦正在於此。齊先生的這種專精的精神,是可以作我們的楷模的。

享受生活隨遇而安

齊先生心胸開朗,了無執著,所以他能享受生活,把生活當做藝術來享受,所以他風神瀟灑,望之如閒雲野鶴。他並不是窮奢極侈的去享受耳目聲色之娛,他是隨遇而安的欣賞社會人生之形形色色。他有閒情逸致去研討“三百六十行”,他不吝與販夫走卒爲伍,他肯嘗試各樣各種的地方的小吃。有一次他請我們幾個人吃“豆腐腦”,在北平崇文門外有一家專賣豆腐腦的店鋪,我這北平土著都不知道有這等的一個地方,果然吃得很滿意。他的兒媳黃瑗珊女士精於烹調,有一部分可能是由於齊先生的指點。齊先生生活豐富,至老也不寂寞。他有濃烈的守舊的鄉土觀念,同時有極開通的自由的想法,看看他的家庭,看看他的生活方式,我們不能不欽佩他的風度。

老成凋謝,哲人其萎,懷想風範,不禁唏噓!

從《雅舍小品》看梁實秋散文的語言特色

《雅舍小品》是著名文學家、文藝評論家和翻譯家梁實秋的代表作。它是梁實秋在抗戰時期避居北平時所作,共收錄44篇散文小品。此書一出,即暢銷不衰,受到了廣大讀者的讚美,其與衆不同的語言幽默特色,更是得到了廣大專家的肯定。

梁實秋,曾被魯迅罵爲“資本主義的走狗”,所以,一直以來,梁實秋都被認爲是一個反動派的文人,是不被人稱道的,甚至是覺得他的文章也如其人一樣低品位,是不值得一提的。但是,隨着時代的檢驗,梁實秋的散文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他的散文的價值也越來越能體現出來了。

梁實秋非常注意散文的語言藝術,尤其注重發揚本民族的語言傳統。歐美文學的剛直嚴密、雍容幽默,漢文學的古樸凝練、鏗鏘頓挫,北京方言的親切、平白風趣,經過他的熔鍊,成爲一種新的生命。《雅舍小品》中很明顯的流露出他的清新自然、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

梁實秋的散文,有着十分精彩的幽默,其幽默是一種深沉的表述,是一種顯而不露的含蓄的方式。或許,讀梁實秋先生的作品,你未必會哈哈大笑,但你卻必然會心而笑,這是一種幽默的、大師級的人具備的一種超然世外的精神。梁實秋先生曾經說過,他創作散文時,常常遊心物外,所以常常對自身所受的任何傷害多幾乎抱着無動於衷的態度,甚至外界的矛盾衝突,都可以成爲自我陶醉的機會。梁實秋先生對於一些不符合他的道德觀的很多行爲難免會進行批判,但卻不會是狠狠的、不留情面的批判,在批判時,不是用尖酸刻薄的詞語,更不是破口就罵,而是採用適度的幽默──一種不溫不火的諷刺。他認爲“諷刺文學的出發點是愛,不是恨,人性本有缺點,人生本有不如意事,文學家探索人生,熱愛人生,看到不合理不道德的現象,則想加以指責矯正,諷刺便是一種恨好的手段。”這樣的幽默的諷刺在梁實秋的雅舍小品系列散文更是有了很充分的表現,此類梁實秋散文式的幽默很多,基本上有以下幾種:一種是帶苦澀的笑,不得已的無可耐何的笑。這種笑的含義比較凝重,表達又較爲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