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賈平凹

賈平凹散文風格

賈平凹3.36W

賈平凹先生是富有創新精神的中國當代作家,他的創作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昇華。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賈平凹散文風格,歡迎大家閱讀。

賈平凹散文風格

賈平凹散文風格

“語言風格”是指作家透過自己的作品表現出來的創作語言特有的表現手法,不同的作傢俱有不同的語言寫作風格。賈平凹散文的語言風格主要體現爲:平實質樸、含蓄雋永和幽默諷刺等三個方面。分述如下。

1.質樸自然

著名作家徐遲曾說:“散文作家不僅要掌握華麗的文采,而且要善於控制它,不僅要掌握樸素的文章,還要善於發揚它。寫得華麗並不容易,寫得樸素更難,……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時,越是寫得樸素。”[4]賈平凹選用恰當的方法技巧直接陳述, 甚至時常運用白描的手法,質樸自然,卻顯得情真意切。例如:(7)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曉起推窗如見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是仙人臨鏡梳髮;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門前未留小車轍而憾。能明滅螢火,能歡風行。三月生絨花,數朵過牆頭,好靜收過路女兒爭捉之美。(《生活一種———答友人書》)例(7)語言樸素自然,“能明滅螢火,能歡風行。三月生絨花,數朵過牆頭,好靜收過路女兒爭捉之美”,娓娓道來,集中體現了賈平凹要求語言平淡,不追求華麗辭藻的創作個性。

2.幽默諷刺

賈平凹的散文作品主要體現了其豁達透徹的人生態度,與此同時,又具有非常豐富的智慧與幽默諷刺藝術。(8)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社會上有了閒人。閒人總是笑笑的。“喂,哥們!”他一跳一躍地邁雀步過來了,還趿着鞋,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不扣,或者是正兒八經的西服領帶———總之,他們在着裝上走極端,但卻要表現一種風度。(《閒人》)例(8)中作者運用幽默的語言諷刺了社會上那些不務正業的閒人,此句突出地表現了“閒人”的特點,向讀者揭示了閒人的缺點,具有諷刺意味,筆調辛辣。

三.風格的形成手段

散文,是一種自由的文體,不講究平仄音韻,沒有過多條條框框的束縛和限制,因此,散文的表達方式是靈活多樣的。所謂表達方式,是由“表達”和“方式”兩個詞合成。“表達”是動詞,意爲“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方式”是名詞,意即指“說話做事所採取的方法和形式”。[5]

就賈平凹散文的寫作方法來看,主要有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分述如下。

1.記敘

記敘,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文字”進行敘述。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故事的整個發展過程所作的敘說和交待,主要是把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9)今天的黃昏,雨下得這般兒大,使我葉有些吃驚了。早晨起來,就淅淅瀝瀝的,我還高興地說“:春雨貴如油,今年來得這麼早”。(《一棵小桃樹》)例(9)中先說“今天的黃昏,雨下得這般兒大”,然後才說“早晨起來,就淅淅瀝瀝的”,作者有意運用倒敘的表達方式,設定懸念,吸引讀者,同時也可以避免平鋪直敘造成的單調乏味。

2.描寫

“描寫”指的是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描繪出來,這是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式。賈平凹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描繪人物的情態和內心世界,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例如:(10)心裏在說:在商州的丹江,一個有月亮的渡口,一個年輕人真正懂得了渡口———它是人在艱難困苦的旅途上的一次短暫的'停歇,但短暫的停歇是爲了更快的進行新的遠征。(《一個有月亮的渡口》)例(10)是心理描寫,寫出了在特定環境中特定人物的心理感受。作家在描寫景物時並不是純客觀地描繪自然景物,而是寫景抒情,在描寫自然景物的同時,滲透人物的情感,正如例句中所述說的那般。

3.議論

議論是一種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論點明確,和“記敘”一樣,議論也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基本的表達方式。賈平凹在散文寫作中,通常會透過對一系列現象的描寫之後而進行議論,闡明自己的一些觀點。(11)天下最勞心者,文人;最勞力者,農夫。勞力者給了勞心者以糧食,勞心者卻不能於勞力者有所作爲,不覺喟然長嘆!(《夜籟》)例(11)中作者陳述了“勞心者與勞力者”之間的關係,從而發出議論:勞力者給了勞心者以糧食,勞心者卻不能於勞力者有所作爲。鮮明地表達了作者讚揚了農夫的辛勤和貢獻的思想感情,內涵深刻,發人深省。

賈平凹經典散文

《商州初錄》

衆說不一,說者或者親身經歷,或者推測猜度,聽者卻要是非不能分辨了,反更加對商州神祕起來了。用什麼語言可以說清商州是個什麼地方呢?這是我七八年來遲遲不能寫出這本書的原因。我雖然土生土長在那裏,那裏的一叢柏樹下還有我的祖墳,還有雙親高堂,還有衆親廣戚,我雖然塗抹了不少文章.但真正要寫出這個地方,似乎中國的三千個方塊字拼成的形容詞是太少了,太少了,我只能這麼說:這個地方是多麼好阿!

它沒有關中的大片平原,也沒有陝南的?峻山峯,像關中一樣也產小麥,畝產可收六百斤,像陝南一樣也產大米,畝產可收八百斤。五穀雜糧都長,但五穀雜糧不多。氣候沒關中乾燥,卻也沒陝南沉悶。也長青桐,但都不高,因木質不硬,懶得栽培,自生自滅。橘子樹有的是,卻結的不是橘子,鄉里稱苟蛋子,其味生臭,滿身是刺,多成了莊戶圍牆的籬笆。所產的蓮菜,不是七個眼,八個眼,出奇地十一個眼,味道是別處的不能類比。核桃樹到處都長,核桃大如山桃,皮薄如蛋殼,手握之即破。要是到了秋末,到深山去,慄樹無家無主,慄落滿地,一個時辰便撿得一袋。但是,這裏沒有羊,吃羊肉的人必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或是坐了月子的婆娘,再就是得了重病,才能享受這上等滋養。外面世界號稱“天上龍肉,地上魚肉”,但這裏滿河是魚,卻沒人去吃。有好事頑童去河裏捕魚,多是爲了玩耍,再是爲過往司機。偶爾用柳條穿一串回來,大人是不肯讓在鍋裏煎做,嫌其腥味,孩子便以荷葉包了,青泥塗了,在竈火口烘烤。如今慢慢有動口的人家,但都不大會做,如熬南瓜一樣,炒得一塌糊塗。螃蟹也多,隨便將河邊石頭一掀,便見拳大的惡物橫行而走,就免不了視如蛇蠍,驚呼而散。鱉是更多,常見夏日中午,有爬上河岸來曬蓋的,大者如小碗盤,小者如墨盒,捉回來在腿上縛繩,如擒到松鼠一樣,成爲玩物。那南瓜卻何其之多,門前屋後,坎頭澗畔,凡有一?黃土之地,皆都生長,煮也吃,熬也吃,炒也吃,若有至賓上客,以南瓜和綠豆做成“攬飯”,吃後便三天不知肉味。請注意,狼蟲虎豹是常見到的,冬日夜晚,也會光臨村中,所以家家豬圈必在牆上用白灰畫有圓圈,據說野蟲看見就畏而卻步,否則小者被叼走,大者會被咬住尾巴,以其毛尾作鞭趕走,而豬卻嚇得不吱一聲。當然,養狗就是必不可少的營生了,狗的忠誠,在這裏最爲突出,只是情愛時令人討厭,常交結一起,用棍不能開啟。

可是,有一點說出來臉上無光,這就是這裏不產煤。金銀銅鐵錫樣樣都有,就是偏偏沒煤!以前總笑話銅關煤區黑天黑地,姑娘嫁過去要尿三年黑水,到後來說起銅關,就眼紅不已。深山裏,燒飯、燒炕,烤火,全是木塊木料,三尺長的大板斧,三下兩下將一根木椽劈開,這使城裏人目瞪口呆,也使川道人連聲遺憾。川道人燒光了山上樹木,又刨完了粗樁細根,就一年四季,夏燒麥秸,秋燒稻草,不夏不秋,掃樹葉,割荊棘。現在開始興沼氣池,或出山去拉煤,這當然是那些掙大錢的人家,和那些門道稠的莊戶。

山坡上的路多是沿畔,雖一邊靠崖,崖卻不貼身,一邊臨溝,望之便要頭暈,毛道上車輛不能通,交通工具就只有扁擔、揹簍。常見背柴人遠遠走來,背上如小山,不見頭,不見身,只有兩條細腿在極快移動。沿路因爲沒有更多的歇身處,故一條路上設有若干個固定歇處,不論背百兒八十,還是擔百兒八十,再苦再累,必得到了固定歇處方歇,故商州男人都不高大,卻忍耐性罕見,肩頭都有拳頭大的死肉疙瘩。也因此這裏人一般出外,多不爲人顯眼,以爲身單好欺,但到了忍無可忍了,則反抗必要結果,動起手腳來,三五壯漢不可近身。歷代官府有言:山民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若給他們滴水好處,便會得以涌泉之報,若欲是高壓,便水中葫蘆壓下浮上。地方誌上就寫有:李自成在商州,手下善攻能守者,多爲商州本地人;民國年代,常有。就是在“文化革命”中,每縣都有榔頭隊,拳頭隊,石頭隊,縣縣聯合,死人無數,單是山陽縣一次武鬥,一派用石頭在河灘砸死十名俘虜,另一派又將十五名俘虜用鐵絲捆了,從岸上“下餃子”投下河潭。男人是這麼強悍,但女人卻是那麼多情,溫順而善良。女大十八變,雖不是苗條婀娜,卻健美異常,眼都雙層皮,睫毛長而黑,常使外地人吃驚不已。走遍丹江、洛河、乾佑河、金錢河,四河流域,村村都有百歲婦女,但極少有九十男人。七個縣中的劇團,女演員臺架、身段、容貌,唱、念、說、打,出色者成批,男主角卻善武功,乏唱聲,只好在關中聘請。

陝北人講穿不求吃,關中人好吃不愛穿,這裏人皆傳爲笑料,或譏之爲“窮穿”,或罵之爲“瞎吃”,他們是量家當而行,以自然爲本,裏外如一。大凡逢年過節,或走親串門,趕集過會,就從頭到腳,花花綠綠,嶄然一新。有了,七碟子八碗地吃,色是色,形是形,味是味,富而不奢;沒了,一樣的紅薯面,蒸饃也好,壓??也好,做漏魚也好,油鹽醬醋,調料要重,窮而不酸。有了錢,吃得像樣了,穿得像樣了,頂講究的倒有兩樣:一是自行車,一是門樓。車子上用紅線纏,用藍布包,還要剪各種花環套在軸上,一看車子,就能看出主人的家景,心性。門樓更是必不可少,蓋五間房的有門樓,蓋兩間房的也有門樓,頂上做飛禽走獸,壁上雕花鳥蟲魚,不論幹部家,農夫家,識字家,文盲家,上都有字匾,舊時一村沒有唸書人,那字就以碗按印畫成圓圈,如今全寫上“山青水秀”,或“源遠流長”。

標籤:散文 賈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