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郭沫若

郭沫若的第一部詩集

郭沫若1.56W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開貞,爲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考古學家、思想家、革命活動家、詩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

《女神》出版於一九二一年八月,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詩集,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響的新詩集,儘管在《女神》出版以前已經有新詩集出現,但真正以嶄新的內容和形式爲中國現代詩歌開拓一個新天地的,除《女神》外,在當時卻沒有第二部。郭沫若實在是中國的第一個新詩人,《女神》實在是中國的第一部新詩集。

《女神》除序詩外共收詩五十六首。集中最早的詩寫在一九一八年初夏。除一小部分爲一九二一年歸國後所作外,其餘均寫於詩人留學日本期間,絕大部分完成在一九一九和一九二一兩年裏。這時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震醒了古老的中國,五四運動的浪潮正在國內洶涌澎湃。人們在漫漫長夜中看到了新的希望。舊道德、舊禮教、專制政治和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的抨擊和破壞;科學、民主、社會主義和一切新事物則受到了自覺的熱烈的追求。

這是一個生氣蓬勃的時代,一個充滿着反抗和破壞、革新和創造的時代。《女神》對於封建藩籬的勇猛衝擊,改造社會的強烈要求,追求和讚頌美好理想的無比熱力,都鮮明地反映了“五四”革命運動的特徵,傳達出“五四”時代精神的最強音。這種破舊立新的精神貫穿在《女神》的絕大多數重要篇章中,它正反映出郭沫若在“五四”時期所持的徹底革命的、而非改良的態度。最有代表性的,是詩篇《鳳凰涅盤》和《女神之再生》。

郭沫若學詩、寫詩都是自發的,無師自通的,他在日本學醫時,接觸到了海涅、雪萊、歌德等大詩人的作品,他的詩作受了他們的影響,同時也融進了自己的詩情。1916年,郭沫若與日本少女安娜戀愛並結合。這期間,他創作了《新月與白雲》、《死的誘惑》、《離別》等愛情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身居異邦的他,思想上受到了這股突起狂飆的猛烈衝擊。6月,他在福岡發起組織反日組織“夏社”。9月,他的詩作在國內《時事新報》的副刊《學燈》上發表了。《學燈》的責任編輯宗白華爲發現了“東方未來的詩人郭沫若”而高興。他是這樣評價的:“郭沫若的詩大膽、奔放,充滿火山爆發式的激情,深深打動了我。我認爲他是一個抒情的天才,一個詩的天才。”

新詩的發表,極大的刺激了郭沫若的創作慾望,從此他寫詩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在《學燈》上發表了數十首詩歌,其中包括《立在地球邊上怒號》、《地球,我的母親》、《匪徒頌》、《鳳凰涅槃》、《晨安》、《天狗》、《心燈》、《爐中煤》等名篇。

從此,在郭沫若的`生命史上,發生了實質性的轉機。這些創作歸入他的第一本詩集《女神》,被公認爲是“五四”以來第一部具有獨到特色、影響深遠的新詩集。也正是《女神》,確立了郭沫若作爲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的地位。

《女神》中的詩歌詳細:

第一輯

《女神之再生》

《湘累》

《棠棣之花》

第二輯

《鳳凰涅盤》

《天狗》

《心燈》

《爐中煤——眷念祖國的情緒》

《無煙煤》

《日出》

《晨安》

《筆立山頭展望》

《浴海》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三個泛神論者》

《電火光中》

《地球,我的母親!》

《雪朝》

《登臨》

《光海》

《梅花樹下醉歌》

《演奏會上》

《夜步十里松原》

《我是個偶像崇拜者》

《太陽禮讚》

《沙上的腳印》

《新陽關三疊》

《金字塔》

《巨炮之教訓》

《匪徒頌》

《勝利的死》

《輟了課的第一點鐘裏》

《夜》

《死》

第三輯

《Venus》

《別離》

《春愁》

《司健康的女神》

《新月與白雲》

《死的誘惑》

《火葬場》

《鷺》

《鳴蟬》

《晚步》

《春蠶》

《蜜桑索羅普之夜歌》

《霽月》

《晴朝》

《岸上》

《晨興》

《春之胎動》

《日暮的婚筵》

《新生》

《海舟中望日出》

《黃浦江口》

《上海印象》

《西湖紀遊》

《雷峯塔下》

《趙公祠畔》

《三潭印月》

《雨中望湖》

《司春的女神歌》

標籤:詩集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