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雜文

玉笛聲聲總關情(網友來稿)

雜文2.05W

長沙市雅禮中學 徐昌才

玉笛聲聲總關情(網友來稿)

笛聲,是一種悲涼悽切、清遠悠揚的音樂,在萬籟俱靜的黃昏,在暗霜凝聚的深夜,在夕暉餘照的古城,在秋風瑟瑟的邊塞,永恆地迴響着一支支清曠悠遠的笛聲,訴說着人生中的迷離風景和風景中深重低沉的嗚咽。飄泊顛躓的遊子聞笛傷懷,歸心似箭;戍守邊關的將士聞笛興感,思家念親;宦海沉浮的遷客聞笛嗟怨,自傷自悼。……凡此種種,千姿百態,多姿多彩,真可謂“玉笛橫吹,離情萬種”。下面,擇取部分笛聲飛揚,思緒萬千的詩篇稍加類析,以饗讀者。

(一)遊子思鄉,歸心似箭。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借滿城飄蕩、無處不在的笛聲傳萬千遊子飄泊天涯、思念故園的殷殷情懷。全詩是這樣寫的:“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一個春風駘蕩的夜晚,萬家燈火漸漸熄滅,白天的喧囂熱鬧也已平靜下來,忽然傳來一陣嘹亮悅耳的笛聲,這悽清婉轉的曲調隨風飛揚,飄飄灑灑,鋪天蓋地,籠罩整個洛城。這時,有一個遠離家鄉的遊子還沒入睡,他倚窗獨立,舉頭望明月,張耳聞笛聲,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不是歡快明朗的《歡樂頌》,而是飽含離愁別緒的《折楊柳》曲。本來,古人離別就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楊柳依依,暗含戀戀難捨的心情。現在,在這樣一個春風沉醉的晚上,以這樣一種飄泊不定的身份,聽這樣一支哀怨痛楚的曲子,誰能不起思鄉之情呢?夜深人靜,春風吹拂,笛聲飛揚,溢滿洛城,一個“飛”字,一個“滿”字,很容易引發人們的聯想,似乎萬千遊子也耳聽笛音,心盛鄉思,隨風飛揚,魂歸故里,這是怎樣一種急不可待,歸心似箭的情思啊,非有飽受離別之苦者不能體會。

(二)徵人思鄉,嗟怨連連。王之渙千古名篇《涼州詞》借羌管悠悠,抒萬千感慨。“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怨”字是勾聯全篇,統攝全詩的關目。羌笛之怨實乃戍邊將士之怨,具體分析,其怨有三:一怨環境之苦,處境之孤。一、二句以遠川高山反襯“一片孤城”,特別是萬仞高山,百匝千遭,把邊關孤城圍堵得嚴嚴實實,可見將士們駐守荒寒,倍感孤危;二怨春風不度,楊柳不青。如此人煙稀少的不毛之地留給將士們的不是萬紫千紅,鳥語花香,而是天荒地老,滿目淒涼;三怨皇恩浩蕩,不度邊關。“春風”又可隱喻皇恩,玉門關以西是一片荒寒絕域,王維有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故人尚且不見,更別說皇恩普照了。幾乎可以說,這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城,住着一批冷落見棄的將士。他們與孤城高山爲伴,與寂寞淒涼爲友,長年累月,忍怨負重。這就是他們的生活。不過,詩中“何須”二字又讓我們心神一震,當邊防將士在鄉愁難襟時,也能意識到衛國戍邊的重大責任。何須怨,即不須怨,怨也無用之意,戰士們不怨是因爲他們意識到有比“怨”更重要的責任。這三個字展示了將士們哀怨之餘胸襟曠達的一面。在艱難困苦中始終能爲國家大義着想,這正是將士們最可寶貴的地方。

邊塞詩人李益的《從軍北征》更是將戍邊將士的荒寒苦怨、思家念親之情渲染得格外悲壯動人。“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裏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橫笛遍吹,聲情哀怨,意涉離別,思鄉之情暗含其中。着一“遍”字,更點明這時傳來的不是孤孤單單、稀稀拉拉的獨奏,而是此吹彼和、響徹夜空的合鳴,從而把讀者帶進一個悲中見壯的境界。吹奏的曲目《行路難》又照應首句的環境描寫,大雪紛飛,寒風凜冽,行軍之艱難困苦可想而知,這也是橫笛哀怨的內容之一。結尾兩句“磧裏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更是典型的“望鄉”特寫。皓月當空,白沙茫茫,幾十萬徵人聞笛感懷,回首望月。這是一個多麼宏闊壯觀、悽清深遠的場面啊,詩人以大誇張、大手筆寫出了行軍將士無人不有、無處不在、充盈天地的濃厚鄉情。這種大規模、高密度的鄉思離愁全是橫笛遍吹引發出來的。詩人就是這樣透過“橫笛遍吹”將荒寒苦怨與望月懷鄉巧妙地統一起來,使得詩歌感情表達怨而不哀,悲而能壯。李益的橫笛聲聲,簡直達到了驚天動地,感物應心的境界。

(三)遷客思鄉,憤憤不平。李白流放夜郎,途經武昌,遊黃鶴樓時寫過一首詩《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詩歌借遊樓聽笛,抒發詩人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全詩這樣寫:“一爲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二兩句用典,明寫賈誼懷才不遇貶官長沙仍然關心國運,憶念君王,暗寫詩人自己蒙冤受辱,流放夜郎的不幸遭遇,傳神地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之苦。三、四兩句聞笛發感,渲染愁思。詩人聽到黃鶴樓上有人吹奏《梅花落》的笛聲,感到格外淒涼,彷彿看到了五月的江城寒風瑟瑟,梅花滿天的情景。梅花凌寒綻放,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清落寞心情的寫照;同時容易使人聯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詩人由笛聲聯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出懷才不遇,去國懷鄉的悲憤情緒。玉笛幽幽,離恨無窮;梅花飄飄,悽神寒骨。詩人借玉笛橫吹寫盡了倍受冷落的滿心憤懣。

李益謫遷江淮時也寫過一首離恨歸怨之作《春夜聞笛》,“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前二句寫聞笛。春方至,山未青,夜猶寒,軍中有人吹奏笛音,淒厲高昂,揪人魂魄,彷彿呼喚春歸大地,牽動着士卒遷客的離愁別恨,一個個不禁悲從中來,淚流滿面,巴望立即飛回北方中原的故鄉。後兩句用典。相傳,每年秋天,大雁從北方飛到湖南衡山回雁峯棲息過冬,來年春天便飛回北方,後面兩句詩句化用這個傳說,表達了複雜微妙的心情。詩人既理解大雁 亟 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飛的心情,也極其羨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飛的自由,相比之下,反倒覺得,人不如雁,北歸無望。言語之外蘊含遺憾和怨望:遷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還沒有隨着大自然的春天一同到來。全詩聞笛懷鄉,暗含冷落遷謫的不平之氣;望雁北歸,隱喻思歸不得的無奈之感。笛聲陣陣,勾起了詩人的仕途坎坷之思,吹碎了詩人的飄泊流浪之心。

長沙市雅禮中學徐昌才410007郵箱: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