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文言文

關於文言文的總複習與應試

文言文1.28W

現今的高中畢業生語文學科要經歷會考和高考兩次考試,兩次考試雖然在同一大綱指導下,但測試的要求卻頗不相同。會考語文的測試內容以課本爲主,高考語文以測試課外內容爲主。前者重基礎,後者重能力。學生感覺兩者要求不同,似乎不好兼顧,教師感覺一學期內面臨兩次考試,時間太緊,課時不夠,或則早早結束講授課文,投身於題海之中,或則增加課外練習時間,加重師生負擔。其實只要處理好教材與考試的關係,即課內文與課外文的關係,上述矛盾並不難解決。教材是基礎,課文是範例,課外文是基礎的擴展和延伸。不切切實實打好基礎,就談不到培養能力。基礎是不變的,能力是靈活的,兩者輔車相依。再說考教材也好,不考教材內容也好,都離不開考試的憲法教學大綱,和依據教學大綱所制定的考試說明。

關於文言文的總複習與應試

文言文的測試體現基礎與能力的關係尤爲明顯,以1998年試題爲例,在釋詞、譯句的各題選項中詞語多爲課文中所出現過的。

如覲(《譚嗣同》乃扶病入覲),故事(《六國論》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譚嗣同》康熙、乾隆、咸豐三朝有開懋勤殿故事),有司(《出師表》宜付有司論其刑賞),遽(《察今》遽契其舟,《促織》遽撲之),虛詞以也是常見的介詞(憑、用義)和連詞(表順承關係)的用法。又如何子平世居會稽,少有志行,見稱於鄉曲。事母至孝。揚州刺史闢從事史,月俸得白米,輒貨市粟麥。這短短几句話中就有八個常用詞見於教材。所以如果掌握一定數量的文言詞,理解常見的四種詞的活用現象,理解常見的文言特殊句式,遇到淺易的課外文,基本上是可以看懂的,回答試卷中提出的問題就不會有太多的障礙。

文言文的總複習可以採取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用一課帶多課的方式,即選取幾課在詞語、句式比較典型,且涉及文言知識面較廣的文章。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其中第一句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就可以聯繫其它課文中與之相同或不同的判斷句。相同的如亞父者,范增也子瑜者,亮兄瑾也。不同的如:陳涉,陽城人也,人爲刀俎劉備天下梟雄以及所以者也等。其後如伐齊的伐(攻伐義)與其相同的如:大興師伐秦舉兵伐徐等;不同的有伐檀伐山取材(砍伐義),此五伯之伐也(功業義),平伐其功(誇耀義)。使人遺趙王書的遺(贈、送義)相同的有先以書遺操,諸生歲有裘葛之遺留待作遺施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中的遺等,不同音、義有小學而大遺(丟棄義),吾遺恨也(遺留)中的'遺等。趙惠文王十六年從趙惠文王就可以聯繫其它課中國君、諸侯、大臣的諡號。這樣透過幾課書就可以複習常用實、虛詞句式,文學常識,文化知識諸多方面的問題。用時少而見效快。

另一種方法是重點複習課本後面常用詞表中的常用詞。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首先要積累詞彙,作爲古代漢語的書面語文言文也是如此)但是課本中文言常用實詞表有三個缺點,一是所確定的詞是否常用有的沒有科學依據;二是既無例句,又無義項;三是本來在教材中出現頻率較多的常用詞,如上文所舉的遺,在詞表中卻未列入。因此在複習時先要明確某個詞在課文中的意義,再聯繫其它課文中的同樣意義,然後回憶其它課文中出現這個詞的不同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