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文言文

關於喜雨亭記的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文言文2.59W

喜雨亭記

關於喜雨亭記的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蘇軾

亭以雨名,誌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①;漢武得鼎,以名其年②;叔孫勝狄,以名其子③。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餘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爲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爲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④於岐山之陽,其佔爲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爲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爲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⑤於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於是舉酒於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荐饑⑥,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遊以樂於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遊以樂於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從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爲襦;使天而雨玉,飢者不得以爲粟。一雨三日,繄⑦誰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歸之天子。天子曰不,歸之造物。造物不自以爲功,歸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據《尚書·微子之命》記載,周成王的叔父唐叔得到異株而共穗的稻子,獻給成王,成王命他給與周公,周公得禾後,作了《嘉禾》,宣揚天子之命。②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汾陰一個名叫錦的巫者得到寶鼎(古代常以鼎爲傳國的重器),奏聞朝廷,武帝命迎鼎至甘泉,並把年號改爲元鼎。③據《左傳·文公十一年》記載,這年冬,狄人攻魯,魯文公使叔孫得臣擊敗狄軍,獲其首領僑如,爲了慶祝這次戰功,叔孫得臣便把自己的兒子宜伯取名爲僑如。④天上像下雨似的落下麥子,當是附會的'傳聞。一說是播種麥子。⑤喜樂。⑥謂連年災歉。⑦句首語氣詞。

(選自上海辭書出版社《古文鑑賞辭典》)

1. 理解文言詞義,可聯想課文中有關語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異同,從而確定詞義;可根據詞語所在位置,推知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含義;可藉助語法分析推斷詞義。請根據語境,藉助推斷文言詞詞義的方法,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

⑴ 以爲休息之所 以爲:

⑵ 彌月不雨 雨:

⑶ 於是舉酒於亭上以屬客 屬:

2.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2分)

⑴ 官吏相與慶於庭 翻譯:

⑵ 繄誰之力 翻譯:

3. 以亭臺樓閣爲題的散文,一般都會或多或少地具體描寫亭臺樓閣本身或它周圍的景色,例如《岳陽樓記》中有 ① ,《醉翁亭記》中有羣山環抱、泉水淙淙。此文則不然,它不僅沒有對喜雨亭作任何具體的描繪,對亭子周圍的景色,也未著隻字,通篇都是扣住 ② ,抒寫 ③ (限2字)之情,表現出作者對人民生活的關心。(3分)

4. 請根據選文的內容或形式,自擬一副對聯。(要求:字數相等,結構大體一致。)(3分)

答:

5. 從《喜雨亭記》中,我們感受到了蘇軾的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請根據“家國情懷”的含義,完成下面⑴~⑵題。(7分)

⑴ 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表現其家國情懷的詞句是 。(3分)

⑵ 參照下面畫線部分的內容與形式,在①②處進行補寫。(4分)

“家國情懷”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 ① ; ②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這是秋瑾報國的決心;“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是毛澤東對歷史的叩問。直到今天,每一位炎黃子孫,都希冀着祖國強大,憧憬着生活美滿。家國情懷就這樣代代流傳,綿延不止,凝聚成巋然不倒的民族精神。

6. 蘇軾不僅是文學家,還是一名書法家。欣賞下面蘇軾的書法作品,完成⑴~⑵題。(3分)

⑴ 對這幅書法作品的欣賞,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 左右疏密相間,時緊時放。 B.字形欹(qī)正參錯,或大或小。

C. 採用狂草書體,活潑飛舞,奔騰放縱。 D.沉厚中見放逸,盡顯書者情感之起伏。

⑵ 任選作品中一個雙音節詞語,用規範的正楷字寫在答題紙的田字格內。(1分)

答:

1 ⑴把……當做 ⑵下雨 ⑶同“囑”,交付。這裏意爲勸酒。

評分:本題3分。每詞1分。

2. ⑴ 官員們在院子裏一起慶賀 ⑵ 這是誰的力量

評分:本題2分。每句1分。

3. ①示例:浩大湖水、早晚千變萬化景色。 ②喜雨亭的命名 ③喜雨

評分:本題3分。每空兒1分。

4. 示例:樸實中明事理,自然中蘊深情。評分:本題3分。

5. ⑴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評分:本題3分。每空1分,寫錯字該空兒不得分。

⑵示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對家的眷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游對國家的期許。

評分:本題4分。每空2分(詩句1分,評析1分)。

6. ⑴C ⑵略

評分:本題3分。⑴題2分;⑵題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