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文化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散文

散文2.28W

與二維空間中的藝術類別相比較來說,造型藝術主要是以三維立體空間的形式來表現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它具有規模大、表現空間廣闊等特點,人們通常把建築、雕塑等藝術類別作爲造型藝術的典型。文章以城市雕塑爲切入點,從城市雕塑的文化定位、城市雕塑與建築的關係、城市雕塑與環境的關係等方面,探討當代城市雕塑的理論問題。

文化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散文

——題記

“城雕顯現出一種在當代城市文化中獲得其存在意義上的態勢,傳統慣性的力量的要素逐漸被重組或消解,當代中國城雕已初步顯現出現代城市文化歸屬感。”①城市雕塑,是城市美化的主要形式所在,具有其他藝術無法取代的作用。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平的象徵,它對城市面貌的美化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具有其他文化無法替代的作用。

建築物的社會功能性之一就是提供給人類生存的物質和精神空間,對於城市雕塑來說,它的客觀屬性更多地被賦予精神內涵的品質,很多大型紀念性城市雕塑給予人們的並不比紀念性建築少,在建築所圍合的某些公共交流空間中(如文化廣場、城市廣場等),建築與雕塑的社會性和文化性更顯出一種互補關係:建築爲雕塑確定一個場所,而雕塑的精神則充盈了建築圍合的空間,各自爲對方提供文化上的詮釋。比起建築來,雕塑的另一個特性是可移動性,室內的架上雕塑一旦移至室外,架上雕塑就可能成爲城市雕塑,其個體文化性隨之轉化爲社會文化性。因而城市雕塑必須承擔起社會的責任和道德,其精神的輻射面常常會涉及周圍的建築,某些建築因爲雕塑的存在,而不得不做出退讓,在互補的同時互爲作用。建築兼有使用功能和作爲藝術形態的審美功能,雕塑通常因僅具有審美功能而歸屬於美術學科。當建築空間結構的形態注重以形式美感來折射建築的文化內涵時,建築與雕塑就相差無幾了。②由此可見,建築更多地受到環境空間和心理行爲的影響,而城市雕塑則更多的是影響環境空間和心理行爲。城市雕塑的特殊性,它必須與城市、建築和空間構成以及與文化形態緊密相連。建築與雕塑藝術都可看作是在自然景觀基礎上的再創作,所以,更應重視建築與雕塑之間的互融性,彼此構成具有綜合的視覺效果和歷史、文化地域的特徵。

對雕塑藝術語言的準確把握,對設計中的作品和置放的環境二者空間形象的直覺反映,並巧妙地融合,恰到好處地把握到一個切入點,這對環境中的雕塑主題設計成功與否是個關鍵。“城市雕塑的創作設計必須從空間環境出發,它不僅是爲人們營造一道視覺藝術的風景線,一個適宜的活動空間,同時還必須作爲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組成部分,達到協調與統一。”③也就是說環境空間的結構性質,具備魅力的環境雕塑作品,不能脫離環境因素,必須使每一個進入所在環境的人都沉浸於文化氛圍之中,感受到藝術氣息和整體環境的內在聯繫所帶來的視覺美感,陶冶公衆美的情操,培養和提高大衆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質。司徒兆光在創作《郭沫若》時,把銅像設計在30釐米的磨光貼面紅色花崗岩石板上,遠看彷彿擺在草地上。這也是考慮到故居的庭院環境,不宜置於高臺上,考慮的是雕塑與觀者之間的情感關係。這種潛在於客觀環境中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風俗習慣等與人們的精神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直接決定着一個地區城市街道的風貌。作爲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環境雕塑與建築、綠化共同創造出反映人們良好生活質量的生活環境,環境的藝術語言是朦朧、概括、象徵性的。許正龍認爲城市雕塑藝術對空間環境中人們的行爲產生影響是間接的、潛移默化的。正因如此,在雕塑的創作中他總是強調雕塑設計的隱喻性、象徵性和個性化的特點,以期讓人深思作品,反覆琢磨,而非就事論事地表現某種單一的具體內容,以此增加環境與雕塑的可讀性內容,透過材質美、手工美、肌理美、環境美的創造共同傳達個體的、連續性的、有意味的設計意識。

雕塑的藝術語言,可以是鮮明的、具體的。因此它能賦予環境以鮮明確切的思想性,用形象來突顯環境的主題,這種顯現不是簡單膚淺的說明,而是要透過藝術家加以昇華,創造並賦予藝術感染力。王克慶談到創作《和平少女》在選擇適合的環境時提到:作爲城市室外雕塑,需緊密配合環境進行創作,不僅研究選點和作品的形體及姿態,還研究了日本長崎和平公園的光線節奏及人流視覺效果等方面的`課題。爲了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我們在室內進行泥塑創作時,燈光照明儘量按照和平公園的環境的光線進行設計。安裝之前我們要用小樣探索光線的效果,最後才確定雕塑安裝的方位……④城市雕塑比起建築和環境藝術小品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立性,其完整的藝術性更容易表達人的思想和情感,緩解現代城市的躁動不安,進行文化上的交融,以彌補建築師在建築作品的藝術創作中所受到的工程技術的約束。城市環境由自然生態環境和人工環境構成,在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城市越來越重視人工環境的建設和開發,環境建設與開發的優劣,其藝術性是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城市雕塑則是評價指標的一個部分,雕塑與建築同爲人工材料築成,但雕塑能夠弱化現代材料的冷漠感,從純藝術中提升出來的城市雕塑,在城市環境藝術中,成爲其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環境空間中的城市雕塑,受到環境的制約。正所謂“環境制約雕塑,雕塑充實環境。它們之間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雕塑起着凝縮維繫空間的作用,並作爲人與環境交流的媒體”。⑤雕塑的尺度、色彩、材質、形體以及所表達語言的抽象或具象性,都與城市的地域性、民族性、民俗文化藝術性有着直接的關係,而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和雕塑忠實地記錄了城市的這些特性,記錄了人類生態環境的演變和人工環境的興衰。因此,城市雕塑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城市空間環境對它的認可。城市雕塑與環境如此緊密地結合,也是雕塑與環境獨立個性的協調統一。雕塑的作用,從整體文化角度而言,是與其他社會行爲交織在一起的,是一種個體參與、社會承認的創作行爲。因此,雕塑家的創作不應是對環境的強加,也不應是對歷史概念和歷史形式的重複。

城市雕塑與環境的關係是複雜的,我們應該在交流、實驗中求變,在探索和繼承中擴大視野,適應變化,使環境因雕塑而得到一個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