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麥積煙雨的散文

散文1.06W

“麥積煙雨”爲秦州八景之首,麥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50公里處,地處秦嶺山脈西端,系小隴山林區的餘脈,風景奇特。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關於麥積煙雨的散文,供大家參考!

麥積煙雨的散文

天水,我想起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那句,而穿過天水市的是一條渭河,長橋橫跨,渭水泱泱。河的兩岸是濱河公園,楊柳依依,細雨霏霏。雨中,我走過了橋。

26號我去了天水,28返回西安,前後三天。

天水,在西安和蘭州之間,距西安300公路,距蘭州也300公里。如今,高鐵時代,一去一個半小時。天水是一個小城市,延河而建,蜿蜒如帶,城的兩邊是山,秦嶺的餘脈,山望着山,用我朋友的話說北和南相距5公里“是個窄道道”,朋友是天水的老戶了。朋友相邀多次,我總沒用機會,這是第一次去了天水。南北窄東西長,城市的面貌總體印象是新舊交雜,熱鬧而並不繁華,市中心在一個不大的廣場四圍,你若問市中心在哪兒?天水人會說“廣場”。

這個城市依山傍水,氣候還是涼爽,朋友說天水人夏天不用空調。聽朋友說前些日子天水旱了二十多天,不下雨,我去的三天卻下了三天的雨,陰沉沉得人也抑鬱了起來。

第二天,我去了麥積山。

景區有提示:“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和恐高症者勿登”。麥積山並不高,有一百多米高,四面的峭壁雕鑿着衆多佛像。

麥積山在天水的東南,約五十公里。大雨中游麥積山,舉着傘,在溼滑的山路上聽導遊講“佛國”的故事:“你們看……”,我在雨霧濛濛裏只見山的赭紅色的影,上粗下瘦圓尖的山頂,孤孤得突兀出似乎一堆過去農村場院裏常見的麥莧垛子來,雨霧繚繞,遠望,半山上時隱時現着崖壁上聳立的高大的佛……陡,貼着崖壁的`棧道拾階而上,棧道一人寬窄折着“之”字,一個“之”接着一個“之”字凌空懸旋在峭壁上接引着遊客,在嘩嘩啦啦的雨聲中去親手觸摸“有龕皆是佛,無壁不飛天”的盛傳。“七佛閣”“牛兒堂”“小有洞天”……走走看看,看看走走,不走回頭路,南上西下,沿着棧道觀覽整個摩崖石刻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導遊說棧道總長約有一點五公里。麥積山石窟和大同的雲崗、洛陽的龍門、甘肅的敦煌並列爲中國四大石窟之譽,號稱“東方雕塑博物館”。山的東西兩崖有百餘洞窟千餘泥塑數面壁畫,北魏的遺存,無論高大或細微,石胎泥塑,立着佛、菩薩和他們的弟子和力士,記載着他們的故事……我或仰面或俯身,歎爲觀止,似乎聽到了千年前叮叮噹噹一錘一鑿的聲音仍傳響在這空谷裏……當年的人們是怎樣的信仰?當年的工匠們是怎樣的執着!我今天到此……又是怎樣的一種心結?當我看到那橫在洞窟上的一方匾額,這是我要尋找的,“是無等等”!它在麥積山最高層“散花樓”上。

“散花樓”壁立於一處寬敞的石凹裏,有一層樓高,並排鑿有七個洞窟,又稱七佛閣。每個洞窟分別塑了一佛二弟子衆菩薩,或者一佛衆菩薩。閣的兩頭是怒目的力士,中間的一石窟的門頭上有一匾,寫着“是無等等”,最後那個“等”字,省筆,頓成兩點,似乎是個“二”。洞窟裏佛的色彩還算鮮豔,這塊匾已經破落的無漆色了,那四個大字卻黑而蒼勁有力。

“是無等等”這塊匾,是清初書法家王瞭望先生晚年遊天水麥積山時,面對河山壯麗,悵然所感題下的。

導遊講:王瞭望,曾任福建泉州同安知府。晚年流寓秦州(古天水),寄身蕭寺(麥積山角一寺廟)。當時,清軍入關,他一心要反清復明,便把自己的名字改爲予望,即寄希望於自己。隨着年事漸大,感到力不從心,開始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於是,又改名爲“子望”。但是時局逐漸平穩,經濟也有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下來,眼看復明無望,無奈之下,又把自己名字改爲“瞭望”,了絕了此望。予、子、了,最後是“是無等等”了。“是無等等”的他連最後一個字都“省”了。

“是無等等”四個字取自佛典《心經》。“是”指正確的,得到的,存在的東西,“無”是指錯誤的,失去的,不存在的意思,“等等”,如此而已:對也好,錯也好,得到也好,失去也好,都不過如此。

是無等等,如此而已,這一念,徹悟了多少人生,了卻了多少煩惱。

其實,人生就是一念。一念成敗,一念榮辱,一念生死……也有這裏一念的解脫,或是我理解佛之存在的意義。如今天這般大雨,本是遺憾,我卻在麥積山大門前的“煙雨麥積”石刻前留了影,我打着雨傘……其實,並無什麼“最應時的煙雨是麥積山一景,雲遮霧繞着秋天的迷人色彩,步步升雲的棧道,蕩胸而來的煙雨迷霧,你可以順勢拋卻三千煩惱,享受成仙的一瞬快感。”那是如今文青們的“強說愁”。雖然,清翰林邑人吳西川在《麥積煙雨》詩中也有“最宜秋雨後,兼愛暮時煙”一說。

雨水順着山路流淌……因爲下雨,麥積山旅遊區兩街的飲食攤位便很冷清,老闆們衝着我們吆喝着生意,我於那裏品嚐了天水的“粘粘”(當地口音叫“然然”,粘牙的意思)“呱呱”“打滷麪”……用蕎麥粉或土豆粉做的吃食,如同陝西人吃的攪團和涼粉。

待回到賓館,我已溼透了身。

標籤:散文 煙雨 麥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