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銀球伴我行天下的散文

散文2.14W

這些年,我總是揹着輕便的行囊漂泊異鄉。南下廣東,北上遼寧,東闖江浙,西去陝西……那爲數不多的行李當中,總有一對“紅雙喜”乒乓球拍不離不棄,伴我已有十度春秋。

銀球伴我行天下的散文

年少的我,曾有一個美麗的乒乓夢,與乒乓球也結下了不解之緣。

六歲時我讀小學一年級。一次,兼教數學的老校長拿着一張報紙向我們宣讀了“中國隊獲得第36屆世乒賽全部七項冠軍”的特大喜訊。校長的興奮、自豪之情溢於言表,也令我幼小的心靈感觸很深。從那天起,我知道了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和全國人民的驕傲,也從小樹立了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從那時起,我也愛上了打乒乓球。儘管那時的我比乒乓球檯高不了多少,我的球技也非常差,我還是請當木匠的叔叔爲我做了一對樟木球拍。

那時學校的體育課,儘管還有籃球、足球、羽毛球、跳繩等體育器材供我們玩,可每次我總是迫不及待地拿着爸爸做的木球拍,箭步如飛地往水泥球檯方向衝刺……

小學三年級時,我在學區小學生繪畫比賽中獲得第二名,所畫的內容即是兩名少先隊員在乒乓球檯上廝殺。開心的母親帶着我來到供銷社裏,花六塊錢給我買了一副“錦杯牌”膠皮球拍。

從此,我告別了使用木球拍的時光。這副膠皮球拍一直陪我走過了六年時光,直到初中畢業。

初三下學期,15歲的我代表學校參加了縣裏的少年乒乓球錦標賽。擅長旋轉球、削球的我在單打比賽中成績平平,卻在雙打比賽中連戰連捷,最終奪得了亞軍。校長捧着我帶回來的亞軍獎盃樂開了花,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呀!再接再厲!爭取拿個冠軍!”

這個在76公分高、墨綠色的球檯上飄忽無定、蹦來跳去的銀球,帶給我學生時代無窮的快樂。它讓我在比賽中獲得了一些榮譽,讓我在繁重的功課之餘精神得已放鬆,也讓我從球場的搏殺中獲得自信、智慧與啓迪。

在與高手對壘居於下風時,它告訴我不要氣餒,不要着急,要善於思考,找到對手的“軟肋”實施有效攻擊,纔可以反敗爲勝;當我在賽場上殺得酣暢淋漓,有些放鬆和輕敵時,它告誡我驕兵必敗,行百里者半九十,賽場戰局瞬息萬變,只有你贏下最後一分,纔可以安心喘息片刻。正因爲對待訓練和比賽一絲不苟、全力以赴,在縣城讀高中、在省城讀大學時,同學和老師送給我“拼命三郞”的綽號。

在大一校運會乒乓球比賽中,我和另一名乒乓高手合作,竟然逆轉擊敗了體育系的乒乓球“尖子”,獲得了男子雙打冠軍盃,那座獎盃被我自詡爲“伊朗杯”(世乒賽男雙冠軍獎盃)。

接下來是1995年43屆世乒賽(於天津舉辦),中國男團以3:2擊敗瑞典隊重奪斯韋斯林杯,同爲“乒乓球癡”的大學中文老師伍教授因興奮過度,引發腦溢血不幸猝死。他送給我的一對“紅雙喜”比賽球拍,成爲我對他永遠的懷念。畢業後我在家鄉教書,然後去岳陽某公司謀職,再然後又浪跡天涯打工尋夢,遠足遼寧、浙江、廣東、陝西等省,我一直將這副球拍帶在身邊。

哪裏有乒乓球檯,哪裏就有我的歡笑與快樂,哪裏就有我的堅強自信與美好回憶。

這些年蝸居南國,工作的忙碌讓我似乎淡忘了這小小的銀球。但中央五臺播放的乒乓球比賽是我每場必看的.;上網查企劃資料時,我總是要先搜尋一些關於國球的新聞動態;我還邀請了兩名體校生,在企業開辦了一個業餘乒乓球培訓班——講解乒乓球技戰術和裁判法,教職工打球和做裁判,將國球發揚光大。不想報名者雲集,每逢職工休息日,卻是我最忙碌的時候……

如今,乒乓球宛如我的親密愛人,成爲我打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由於每天堅持在乒乓球桌上搏殺一兩個鍾,我不僅身材一直保持得很好,還練出了肌肉,練出了健康,一年到頭難得遇上一次小感冒。

由於長年對乒乓球的研究,我琢磨出了直拍橫打、削攻、多向旋轉、拉弧圈、發球搶攻、接發球搶攻等豐富多彩的技戰術,將這個銀色的小球變魔術似地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拍中,玩出千百般變化,讓它變得時輕時沉、時快時緩、時轉時不轉、時上旋時下旋、時勢大力沉時飄忽不定……讓隔網相爭的夥伴們眉頭深鎖、疲於奔命、望球興嘆——真是個不折不扣、難於應付的怪球手啊!

因爲有了銀球相伴,在坎坷艱辛的求學路和打工路上,我始終忙碌着並充實着,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