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取經路上漸成佛散文

散文1.25W

看似打打鬧鬧的《西遊記》,其實有太多的道理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我們且不說那些詭怪、離奇的故事令我們驚歎,就說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的經歷,體會那些磨難的過程就足以讓人受益匪淺。

取經路上漸成佛散文

先分別來說說唐僧師徒四人的身世。唐僧自幼就經歷奇特,父親原是一個狀元郎,母親是個秀美女子,可謂男才女貌,本該幸福美滿,但人有旦夕禍福,一個妖孽看上了貌美的唐僧的母親,唐僧在一瞬間失去了父母。在襁褓時便漂流到寺院,做了一名僧人,似乎唐僧就是爲佛教而生。那個孫猴子幾乎不好給他定義,是人耶?是猴耶?是妖耶?一個石頭吸了天地的精華,恰又在須菩提處學得了渾身武藝,鬧得神、鬼兩界不得安寧。最後竟隨着那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和尚去西天取經,這實在是令人沉思。每次,看到“悟空”這個法號,我就在想,這猴子看似來得極其古怪,其實他就是我們內心時時難以將息的慾念而已,雖然這猴子並不好色。豬八戒本有一份很不錯的工作,也算是一箇中層幹部了,卻偏偏起了凡心,愛上玉帝身邊的美女嫦娥,真是不知死活,變成豬已是慶幸。那沙僧本也不賴,相當於天庭的辦公室主任。無奈天堂華麗的外表下處處暗含殺機,捲簾大將不過是不小心打碎了一件器物,就被降到人間看守無風都起三尺浪的`流沙河。仔細想想除了唐僧身份很正外,這三位徒弟還真是“罪孽深重”。但就是這樣四個人走到了一起,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取到真經,而走到了一起。

起初,這師徒四人(主要是孫猴子、豬八戒與唐僧之間)可以說衝突不斷。能幹的孫猴子因爲不夠慈悲,被唐僧逐出取經隊伍;豬八戒也總惦記着回高老莊。觀世音菩薩知道單靠手無縛雞之力的唐僧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到達西天的,恐怕在那個妖孽橫行的世間,唐僧連一座山也翻不過去就成了別人的盤中餐。是制度——緊箍咒,約束了最能幹的孫猴子,從而使唐僧這個董事長把最能幹的、可以開拓市場孫猴子總經理牢牢地握在手中,從此高枕無憂。這幾乎是這個世間不變也無法抗拒的規律:上層建築用制度構建了一張無形的網,成就了所有的規範。所有企圖衝撞的結果,就是遍體鱗傷,甚至隨時失了小命,就範或者乖乖的在規則裏玩,纔是最好的選擇。

取經途中,歷經苦難那是必然的事。一個凡夫俗子,想要成爲真正的佛,享受極樂世界的繁華不經受一番磨礪,那天堂的門票也太廉價了。考驗真是五花八門,有關色相的,有關仁慈心的,有關是否尊重上層的等等。起初,唐僧師徒處理問題真是幼稚加可笑。孫猴子一個勁的“殺不留”,唐僧則只知道呵斥,然後緊閉雙目“阿彌陀佛”。但隨着閱歷的增長,他們也懂得了“人情世故”,尤其這孫猴子。起初何等威風,不但大鬧天宮坐上玉帝寶座,無視天規還逼的玉帝封了個官作,雖說官不大,大有糊弄它的成分,但也過得逍遙自在。值得思考的是,這猴子原本把天宮衆將都打得稀巴爛,越到了後來竟然連一隻小妖,甚至連天宮誰誰的坐騎也奈何不了了,到了天庭搬救兵不說,還說起了好話:囑咐天庭官員看好自己的下屬,以防止他們去下面爲害。這原本的“潑猴”居然也明白了凡是有後門的“小妖”最終會被上面接走。乾脆該給的人情一律給足。唉,事以至此不得不令人長嘆!

“法本無法而皆法”,唐僧師徒四人究竟取到了什麼樣的經,其實早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取經途中,磨難成就了這師徒四人,讓着師徒四人不同程度的懂得了世間法,唐僧帶着這三位“罪孽深重”的徒兒,最終成爲佛國最忠實的捍衛者。取經途中讓他們成了真正的佛。

標籤:成佛 散文 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