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博學之原文及翻譯

古籍6.97K

博學之原文是什麼?如何翻譯?那麼,下面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博學之原文及翻譯,供大家閱讀參考。

博學之原文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博學之翻譯

廣泛地學習,仔細地詢問,謹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專注地實行。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能終止;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能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能終止;不去辨別則已,既然辨別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能終止;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能終止。別人學一次就會,我要學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我要學一千次。果真能夠實行這種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會聰明起來,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會堅強起來。

解釋

《禮記中庸》子思在第二十章十九條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爲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爲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爲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爲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着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相容幷包,使爲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衆,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爲爲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爲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審問”爲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透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爲自己所用,是爲“慎思”。“明辯”爲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僞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爲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註釋

之:學的對象(各種知識)

篤:切實地;堅定。

思:思考。

辨:辨別。

行:行動,做;實行。

弗:不,表示否定。

措:擱置,終止。

問:這裏指求教。

道:做到。

【閱讀訓練】

1、解釋加點的詞。

(1)明辨之 (2)篤行之 (3)有弗學

(4)弗措也(5)果能此道矣

2、翻譯文中劃線句。

(1)

(2)

3、本文指出人們學習、工作的.五個環節,即 、 、、、。並且還要對每個環節下一番功夫,以達到“ 、”的境界。(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文中指出的這五個環節,對每個人邁向未來的既定目標將起到什麼作用?

5、文章中最能啓發你的是哪句話?寫出來,並談談你從中得到哪些啓迪。

 參考答案

1、分辨 踏踏實實地 不 放下 方法

2、(1)別人學它一次就會,我要學它一百次;別人學它十次就會,我要學它一千次。(2)果真能夠實行這種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會聰明起來,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會堅強起來。

3、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4、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五個環節是緊密相連的,對每個人邁向未來的既定目標將起到不可缺或的作用。

5、(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

標籤:翻譯 原文 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