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博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古籍2.48W

博浪沙元朝

陳孚

一擊車中膽氣豪,祖龍社稷已驚搖;

如何十二金人外,猶有人間鐵未銷?

《博浪沙》譯文

在千軍萬馬中奮起向秦始皇的一擊,多有膽量和氣勢。震驚並動搖了秦王朝的統治。

他怎麼也想不到十二個金人之外。人世間居然還有銅鐵沒有熔銷?

《博浪沙》註釋

①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陽縣東南。秦始皇滅韓國後,韓世臣之後張良圖謀復國,結交刺客,趁秦始皇東巡時拋大鐵椎(同“槌”)狙擊之。

②祖龍:指秦始皇。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引東漢蘇林的解釋:“祖,始也;龍,人君像。謂始皇也。”

③如何:爲什麼。十二金人: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恐六國起兵造反,下令收繳天下的兵器,鑄成十二金人。

④猶有:還有。鐵未銷:鐵器沒有銷燬。

《博浪沙》賞析

這是一首託古見志的詠史詩。第一句,破題突兀高遠,把博浪沙一事概括殆盡,主人公形象塑造的恰到好處,餘下的場面任憑別人去感受,去想象。絕句由於篇幅短小,往往採用這種抓住要點的寫法。“擊”字如驚濤拍岸,“豪”字則氣勢沖霄。第二句,轉入議論,書事雄膽遒勁,抓住“祖龍社稷”的本質緊緊不放,是“擊”的'目的和效果。第三句,引證出奇探幽,運用十二金人這一個典故,轉入一個新意境,令人驚愕。第四句,詩人故作問句,深切顯示出對秦始皇的冷嘲熱諷,且乾脆利落,從容自然,“鐵未銷”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這首詩就是抨擊秦王朝企圖消滅農民武裝的暴虐政策,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與人民作對的都沒有好下場,妙設譏刺,詞新語尖,道人未道。這種刻意翻新,以議論爲主的詩風,正是元初某些詩人受宋詩影響的具體表現。

《博浪沙》創作背景

該詩具體創作年份未知。詩人所生活的元朝與秦朝的殘暴統治具有相似性,尤其對文化和文人予以嚴酷打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者寫作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