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回族的習俗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回族的習俗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回族的習俗作文

回族的習俗作文 篇1

我們回族是個多彩的民族。回族的服裝很特別。男人們頭戴白帽子,婦女用蓋頭,洗澡用吊罐,非常熱情好客。

我們的語言與其他民族不同,其他民族說話有一點不清楚,而我們民族說話非常清楚,聲音也非常清脆。

我們這裏的風味小吃也非常有名,外地的遊客吃了我們這裏的小吃後總是讚不絕口地說道:“這裏的小吃真的太好吃了。”

我們回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開齋節和過聖紀。先說開齋節吧,我們這裏要封一個月的齋,到了最後一天大人們炸油香和饊子。第二天開齋節到了,男人們去清真寺做禮拜,小孩子們吃着自己喜愛的零食,高興極了。

客人們送禮物來了,大人們把油炸的油香和饊子放在桌上,讓客人們吃個夠,吃完後還有大餐,大人們去親戚家去開齋。

過聖紀的時候,我們早上早早起來把菜準備好送到寺裏,然後把家裏的菜葉準備好,等客人到了,大人就開始炒菜,客人們在說話,拉家常。過了一會兒,阿訇講話的時候,客人們就都來到寺中,等阿訇講完話,客人們就開始吃飯,邊吃邊鬧,鬧了一整天。這就是我們回族的節日。

回族的習俗作文 篇2

回族的開齋節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我們回族最盛大的節日——開齋節。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天剛矇矇亮,家家戶戶就熱鬧起來了。首先開始打掃衛生,將屋裏屋外收拾得一乾二淨,今年我家的這項工作由我和姐姐負責。對了,不僅要將家裏收拾乾淨,還要收拾自己呢!

那就是洗大淨——我們回族人特殊的洗藻方式。八點左右,穿戴一新的回族男人們便一齊向清真寺走去,女人們則留在家裏炸油香、饊子、花花等。我也趕去湊熱鬧,清真寺大廳外已經人山人海,人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互相問好,好不熱鬧。我正在東張西望尋找我的夥伴們時,阿訇宣佈會禮開始了。於是所有的人都脫下鞋子,有秩序地進入大廳,跪在隨身帶來的氈毯上,一起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禮拜後,我們一起向阿訇道安,接着大家互說“色倆目”問候。會禮結束後,我們便在阿訇的帶領下集體遊墳掃墓,爲逝者祈禱,像漢族在**時上墳祭祖一樣。這一切結束後,人們便開始恭賀節日,串親訪友。家家戶戶都準備了豐盛的民族大餐。

如果有客人來,熱情好客的主人首先會端上精心準備的乾果盤:撒子、花花、水果……少則五、六盤,多達十來盤,然後是羊肉、牛肉、雞肉、魚肉等,在這些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中,有一道菜是少不了的,那就是“燴菜”,即用蘿蔔、粉條、牛肉燴成的一種菜,這也是最受我們回族人歡迎的一道菜。每逢回族的各種節日,這道菜都是不可缺少的。客人走時,主人還會奉送自家炸的各種民族食品,以示祝賀。我們從姥姥家回來時就拎了一大袋。在開齋節期間,有些家庭也會爲成年子女舉行婚禮,以圖吉利,這就更爲節日增添了幾份喜氣。開齋節,我忘不了的節日,我盼望着,急切地盼望着下一個開齋節的到來。

回族的習俗作文 篇3

我家是穆斯林。通俗一點兒說,是回族,信仰真主。回族有一個小孩子特別喜歡的節日——開齋節。爲什麼小孩子特別喜歡呢?因爲到了那一天,可以吃到“油香”和“銀錠子”。油香是一種外脆裏軟的餅子,外表黃澄澄的,裏面鬆軟細膩還帶着點甜味,像人們常在街上吃的糖糕。銀錠子則是一種三角形的小包子,餡各種各樣,有牛肉拌粉條的,也有芝麻拌糖的,等等。這些都是用菜籽油炸的,炸得外殼焦黃,吃的時候再配上牛肉湯或羊肉湯,可真是美味啊!你要是吃到,保管讓你撐破肚皮還想吃。

開齋節類似漢族人的清明節,但又有它的獨特之處。開齋節日期不固定,以農曆十二個月爲一輪。如有閏月則往前趕一個月,具體日期是農曆初三。這一天,我們要祭祀祖先。在節日前夕,我們要去墓地,像漢族在清明節時上墳祭祖一樣。來到墳地先給祖墳培土,培完土,雙手合併成揖,向祖墳三鞠躬,然後跪在墳前,聽阿訇誦經。誦完經後,手指併攏,掌心向上,往臉上一抹,褥告禮儀完畢。

開齋節期間,小孩還要跟大人一起到清真寺裏做禮拜。大人們在廳外可以一起談天說地,快樂暢談。開始後,所有人都要脫下鞋子,有秩序地進入大廳,聽阿訇講經。

開齋節,讓我學到了穆斯林人的善良、虔誠和寬容,懂得了穆斯林人的團結、好客、熱情,體會到了穆斯林人的守信譽,守禮儀,守傳統。透過言傳身教,子孫相續,穆斯林的優良傳統到今天仍傳承得很好。

回族的習俗作文 篇4

寧夏回族民間有諺語云:“不管有錢沒錢,先刮三響蓋碗。”每個回族家庭至少有兩套蓋碗盅子,有的多達十幾套。他們喜用蓋碗子飲茶,不用缸子和杯子。飲茶是他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佔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寧夏回族還有一句關於飲茶的諺語:“早茶一盅,一天威風;午茶一盅,勞動輕鬆;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動。”那些上了年紀的回族老人每天清早禮完“榜布達”(晨禮),有喝早茶的習慣。他們圍在火爐旁,烤上幾片饃饃,總是要“刮”一碗子的。

這種的碗子也叫“盅子”,是一種陶瓷器皿,古代叫“茶盞”,底小口大。茶碗、茶蓋、茶托(長方形叫盅船、茶船)配套,俗稱“三泡臺”(好似戰地碉堡)。有的茶蓋上繪有藍色的花紋或紅色的'小花朵,還有的繪有綠色或黑色阿拉伯文“清真”字樣。

既精巧美觀,又方便耐用。喝茶先備一壺滾燙的開水,把茶、糖等原料放入盅內,用開水沖泡5~10分鐘再喝。用蓋碗盅子喝茶有很多好處,民諺雲:“一防灰(清潔),二防冷(保溫),三防茶葉卡喉嚨(安全)。”

擇茶、泡茶、配茶種類甚多,都依經濟條件、茶宴大小、賓客身份、生活需要而定。一般常見的有紅糖清茶、冰糖窩窩茶、三香茶(糖、棗、茶)、紅四品(紅茶、紅棗、紅糖、枸杞)、白四品(白毛尖茶、白糖、芝麻、白葡萄),還有開胃化食的五味茶。

即綠茶(苦)、山楂(酸)、芝麻(香)、白糖(甜)、姜(辣),健脾強腎、提神明目的五珍茶(龍眼、枸杞、葡萄乾、杏脯、祈門紅茶),生津養胃、健身美容的元寶茶(珠茶、紅棗、枸杞、桂元肉、葡萄乾),提氣補虛、強身健骨的八寶蓋碗茶(茉莉花茶、冰糖、紅棗、芝麻、元肉、枸杞、葡萄乾、核桃仁)等。一般回族家庭除山區喝罐罐茶以外,川區回民多喝“三香茶”和“白四品”,所選茶葉有茉莉花茶、毛尖茶、陝青茶、紅茶、磚茶、珠茶等。家庭條件好的喝龍井、烏龍、碧螺春等茶。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寧夏回族羣衆還根據需要,自制了明目清心的枸杞泡茶、止咳化痰的鎖陽膏茶、滋陰補腎的羊骨髓茶和八寶甜麪茶。

“客人遠至,蓋碗先上”,家裏來了客人,寧夏回族多用蓋碗茶來招待。他們先將蓋碗擦洗乾淨,盛上茶葉和佐料,揭開茶蓋半遮掩,將沸騰的開水注入盅碗內,衝出一圈一圈浪花,恰似牡丹開花。泡約五分鐘,雙手遞給客人。客人飲茶邊喝邊“刮”,不得用嘴吹或吸出聲響。

否則會被視爲不懂茶禮、沒有教養之人。喝茶時要留茶汗,不得一次喝乾,要邊喝邊添。左手擎着托盤,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抓住蓋頂,第四指卡住蓋口,“刮”一下,喝一下,茶露湯色,常喝常有,清香爽口,連綿不斷。這一套茶事活動,就貫穿了“輕、穩、靜、潔”的飲茶禮節。

“輕”指衝、刮、喝要輕,不得出聲;“穩”指沏茶要穩要準,落點準確,一次沏妥當,似蜻蜓點水,不淺不溢,不漫不流;“靜”指環境幽雅,窗明几淨,無干擾,無噪音;“潔”指茶碗、茶水清潔衛生,一塵不染。

寧夏回族喝茶全在於“刮”,不會“刮”就等於不會喝茶。俗話說:“吃油香要掰呢,喝蓋碗子要刮呢!”回族吃油香要掰開,一小塊一小塊地吃,禁忌囫圇吞咬,否則被視爲不懂禮節之人。喝茶要用碗蓋一下一下地“刮”動,使茶葉和佐料加速溶解,使湯汁儘快變溫,喝時又不會燙嘴。

使用茶蓋不僅可以防塵防灰、保溫,而且還可起到攪拌茶葉的作用。民諺說:“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變清湯。”意思是說,“刮”第一遍時只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的甜味,“刮”第二遍時,茶葉與佐料經過泡製,香味完全散發出來了,這時的味道最佳。

“刮”第三遍時只剩下茶葉淡淡的湯色,能起到解渴的作用。回族先民用茶消食,以茶代藥,以茶代酒,繼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茶文化傳統。回族婚禮中的提親裹包,以茶包爲主,訂婚時親鄰喝“定親茶”,結婚時喝“喜宴茶”,婚後與老人喝“闔家茶”。某人幹事業決心很大,也用“下茶”來形容,表示堅決,與古代“茶不移木”同出一轍。

“金茶銀茶甘露茶,比不上回族的蓋碗茶。”因爲蓋碗茶多有糖、紅棗、核桃仁、枸杞、桂元肉等配成,本身就是“長壽果”、“益壽果”,營養價值極高,所以各類蓋碗茶對強身健體大有裨益。“回回老人壽數長,早起禮拜喝茶湯”、“不抽菸,不喝酒,蓋碗子不離手”,這些都是回族養生保健的寶貴經驗,從中不難發現飲茶在回族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