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白族的風俗習慣作文

白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佈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小編收集了白族的風俗習慣作文,歡迎閱讀。
 

白族的風俗習慣作文

第一篇:白族的風俗習慣

白族是最喜歡熱鬧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種節日不斷,數量之多,不亞於中西節並重的香港。著名的節日有三白街、繞三靈、石寶山歌會、蝴蝶會、浴佛節等。這些節日代代相傳,歷史遠久、民族風情濃郁,熱鬧異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漢族一樣,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初十過春節,農曆七月十五日爲祭祖節。逢年過節白族有許多禮儀禁忌。 元江縣的白族每年的三月會或天子廟會期間,禁止殺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準動刀、挑水、潑水、掃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飯前祭祖時,忌諱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給別人的東西要回 來,否則來年找錢不順,糧信不豐。因而借了別人家的東西,必須在大年三十之前還給別人。大年初七爲女人節,婦女不做飯,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勞動,而是盡情地玩耍;大年初九爲男人節 ,男人休息。雲龍縣的白族,七月半這一天不準人們到處亂走。

歷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爲一種習俗保留下來,表現爲: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一個本主廟,廟內 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進入白族的本主廟,必須虔誠、肅穆,禁止大聲喧譁,禁止觸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種神靈。怒江州一帶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須以牛、豬等做犧牲,進行祭天活動 。活動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頂上的一棵大樹下進行,全寨人蔘加。這棵大樹被視爲神聖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第二篇:白族的風俗習慣

住房以土木結構的瓦房爲主。住在壩區的白族以稻米爲主食,兼食小麥面;山區白族以玉米、蕎麥爲主食。喜酸辣,愛吃涼菜,愛飲烤茶。烤茶,是用小陶罐置於火塘上,將茶葉烤黃,然後用開水沖泡而成,味極香醇。

服飾: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爲貴。男子一般纏白色或藍色包頭,上穿白色對襟衣或黑領褂,下穿白色、藍色長褲,出門時,常背掛包,有的還佩掛長刀。婦女服飾更富民族特色,各地有所不同。大理地區的婦女多用繡花布或彩色毛巾纏頭,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絲絨領褂,下穿藍布褲,盤辮於頂,圍腰下襬的邊緣多繡有幾何圖案。劍川一帶的婦女都裹黑包頭,衣褲用藍色布料做成,並有披羊皮披肩的習慣。婦女的首飾有耳環、頭簪、項鍊、戒指和手鐲等。婚俗:男女青年可以自己選擇對象,自由戀愛結婚。喪葬:行土葬。節日主要有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漁潭會。

禮節:熱情好客,即使是陌生的不速之客,也會受到主人熱情款待;在人稱謂前往往加一個“阿”字,表示尊敬和親切;客人光臨,必以烤茶招待,白族茶禮一般斟三道,俗稱三道茶,即頭苦、二甜、三回昧,一道爲純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紅糖,三道加蜂蜜和幾顆花椒,三道茶是白族對尊貴的客人的招待;吃飯時,長輩坐首位,晚輩依次坐在兩旁或對面,隨時爲長輩添飯加湯,熱情侍候。

禁忌:訪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或晚間爲宜。年節正月初一這天,不能到別家串門。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續,斟滿杯茶端給客人,被視爲不禮貌,婦女分娩,忌外人上門。

第三篇:白族的風俗習慣

白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佈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白族有本民族語言,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爲白族羣衆通用。信仰佛教。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創世紀》、《火燒松明樓》、《望夫雲》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不少被編入戲劇上演。

白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善種水稻。大理雪梨、賓川桔柑都是馳名中外的特產。 白族家庭裏,兒子成婚後即與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對客人,無論是否認識都熱情接待。凡客人光臨,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講究的茶禮,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點。爲客人斟茶不能斟滿,白族民間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之說。

白族就餐很講禮儀,長輩、客人坐上首,晚輩依次坐兩旁或下首,並隨時要爲長輩和客人添飯加湯,熱情待候。

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製作"魚羹";婚後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並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婚禮時講究先上茶點,後襬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白族地區普遍流行的一種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員集結的地方,陪賓們便停下來,把嫁妝碼成兩大摞,讓新郎揹着新娘圍着嫁妝繞"8"字。

白族維繫一夫一妻婚姻制,同姓同族不通婚。訂婚要測算生辰八字,財禮較厚重。新娘到了男方家門,要"退喜神",即由兩人持火把在新娘周身晃過,也稱"退馬車"。新郎新娘在堂前拜禮,新娘要依次先後敬苦茶、甜茶、泡酒,蘊含人生苦盡甘來的.意味。次日新婚夫婦回門,女方父母送以家畜家禽。當天要返回男方家。

白族的家庭組織基本上是小家庭制。兒子婚後多與父母分居,也有少數"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白族社會內部存在看家法制度,家族和家庭成員間的輩份很嚴,平輩兄弟姐妹間,也以"長支爲大",親屬稱謂上,哥哥或姐姐的子女不論年齡大小,均一律稱兄、姊。家族內部有族長,族內士切事務和糾紛必由他仲裁方爲有效。 白族除同姓同宗不婚外,不論本民族內部或與其他民族之間

都可通婚。碧江白族堂兄弟姐妹之間也可以婚賭。大理海東、劍川一帶行姑舅表優先婚。

婚姻多爲父母包辦、媒人說合。訂婚要測"八字",送厚禮。劍川與大理海東地區的自強少在訂婚後,凡逢年過節(主要在端午節、中秋節和冬至節),男方必須向女方按時送禮,直至結婚爲止。中間若男方停止送禮,或女方拒而不受,就表示解除婚約。

大理中心地區婚前除再次過大禮外(俗稱"催嫁銀子"),還必須送一隻綿羊祭女方的"本主"(村寨守護神)。結婚當天,新娘要哭別父母、兄妹,用花轎擡至男家大門,再由新娘的兄弟一人炔步背入新房,途中有許多圍觀小孩向新娘撤米花,還一邊爭着掐捏新娘子周身,表示"祝福"和"取吉利"的意思。待新娘一進洞房,陷郎們又將辣子撤入火盆,使滿屋發出嗆人的氣味,新娘新郎相對大咳;在喜酒肉中,也加了很濃的辣子面和花椒麪,使新娘新郎汗流滿面,無法下嚥,逗得人們笑仰不止。因爲白語中的"親熱"與"辣"同讀音,"親"酥麻味讀音"構"的意義相近,所以借用撤辣面和花椒麪作爲鬧喜節目,確是想的巧妙,灰諧有趣。

洱源羅乎山區白族還保留有原始羣婚殘餘的婚姻制度。即女子結婚前可以有自由的性關係,婚後也可以保持這種關係,或婚後男家有外客(男子)時,多以妻子作陪,負責招待客人,認爲這是對客人的最大尊敬。"把節"中還有這樣一種風俗:剛生嬰孩的家庭,要在大火把下請鄉親們喝"喜酒",祝賀母-子平安。

劍川石寶山每年夏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三日還有"八月會",屆時男女老少,盛裝朝拜山神。青年男女則野營山贊,晝夜彈唱,結對比賽,聲震蒼竄,興盡始散。

洱海一帶的白族男方看中某一女子後,便請媒人到女方家來說親。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主要任務是轉達男方家求親的意圖,誇讚準備聯婚的男女雙方,促使女家同意允婚。女方許婚後,媒人便按約定日期把姑娘的生辰八字取回由男方請人合八字,如八字相合,媒人即帶禮物聘金等到女方家回話。給女方家回話時,男方家還要在男方的八字帖上一副對聯的上聯,交給女方對下聯。女方接到回話及禮物聘金以後,在男方送來的八字帖上對好下聯,然後送回男方家由男方收藏。至此,定親一事即告完成。

婚事定下以後,結婚之前一二個月,男方家要請媒人帶着禮物到女方家,與女方家協商結婚日期,談妥彩禮數目。根據女方家的意願,男方家或者把彩金如數送到女方家,由女方家備辦嫁妝,或者按女方家的要求把嫁妝如數備辦以後送女方家,然後才最後確定新娘出嫁的日期。

迎親前後共需四天時間。第一天是賀新人和搭喜棚。新娘的女友和母親一邊將新娘的陪嫁衣服花鞋等裝進衣箱,一面向新娘祝福叮嚀,當晚還需要一位女童來"暖被"。男方家則忙着搭喜棚佈置新房等等,晚上也要請一位父母雙全的一對男童來"壓牀"。第二天爲嫁日,由男方家備花轎組織迎親隊伍到女方家把新娘接回來。新郎新娘進洞房後,人們給他們獻上意爲先苦後甜的苦茶和甜茶。第三天新郎新娘雙雙到堂前三拜祖宗父母,向親戚長輩敬茶敬酒。第四天新郎與新娘回門,拜見岳父岳母,認識親戚長輩。

蘭坪一帶自稱"那馬"的白族,家裏的女孩長到十五六歲以後,家長大多要在住宅旁爲她建蓋一間小房讓她居祝晚上,小夥子們便結伴到姑娘的小房裏去拜訪姑娘,在小房裏,他們或彈口弦唱調子,或低聲細語,互訴衷情。夜闌人靜,雙雙睏倦時,便和衣相儇,進入夢鄉。金雞啼鳴,小夥子才與姑娘依依惜別。如兩情相投,即可私訂終身,父母一般不予干涉。

標籤:風俗習慣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