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老北京處暑的習俗介紹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暑的“處”是含有“躲藏”、“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今天小編就來分享老北京處暑的習俗介紹,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

老北京處暑的習俗介紹

老北京處暑的習俗介紹

處暑宜吃寒涼食品

處暑又稱暑退,它的到來,象徵着東南季風退出,北季風開始來臨,此後氣溫逐漸下降,“處暑熱不來”就是這個道理。處暑過後,早晚比較涼爽,氣溫都在20℃以下,最適於人的體溫,因此感覺比較很舒適。

此時飲食養生保健的方法對“秋燥”有很好的預防效果,特別要多吃一些寒涼多汁的蔬菜水果,這不但有利於維生素的補充,還能夠增加水分的攝入。飲食上要儘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品,以加重秋燥的症狀。

瓜果潤燥有效不發胖

說到吃瓜,秋季正是各類瓜果蔬菜大量成熟上市的時候,其中黃瓜、苦瓜、冬瓜、南瓜等更是非常應時當令的蔬菜。據營養專家王女士介紹,瓜類蔬菜營養豐富,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胡蘿蔔素及鈣、磷、鐵、鉀等礦物質,而且還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

瓜類蔬菜在各類夏季蔬菜中含水量最高,一般都在90%以上,吃500克的瓜菜相當於喝450毫升高質量的水。瓜中糖含量少,與大米比能量和糖的含量是其1/10或者1/30,而且幾乎沒有脂肪,不會讓人發胖。

處暑節時,一些新鮮水果也會大量上市。像臺灣有一種相當有名的水果“橫山梨”,對於潤燥就相當有效。它生長在臺灣低海拔的地方,果肉較粗,但由於和“高山梨”接種成功,所以也稱爲“高接梨”。

除了梨以外,蘋果、葡萄、荸薺、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蘿、羅漢果、大棗也是這一時節可以適當多吃的水果。

老鴨、花茶美味又潤燥

除了水果,因爲暑熱苦了一個伏天的人們也終於可以開胃享受一下美食了,而此時的首選美食自然是老鴨。

老鴨味甘性涼,民間素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北京至今還保留着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裏去買處暑百合鴨等。老鴨的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

從北京老字號稻香村瞭解到,該店選用當季的百合、陳皮、蜂蜜、菊花等養肺生津的食材來調製老鴨,不但口味特別,養生價值也極高,每年一週的銷售週期產品都會銷售一空。雖然今年同期產品有七夕的巧果和中秋的月餅,但是預計百合鴨的需求量不會減少,仍會向市場供應10萬盒。

除了好吃的,處暑前後也是新花茶上市的時間。春天採收的肥厚綠茶原葉,配上伏天採收的芳香茉莉花,製成的茉莉花茶不僅口味是老北京人的最愛,對於早秋潤燥,也有一定的好處。

防“秋燥”食物可自制

除了吃一些現成的食物,一些預防“秋燥”的食品也可以自己動手做。

梨粥:梨2到3個,洗淨後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

梨,味甘酸性涼,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氣,兩者同煮爲粥,具有益氣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作爲預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百合銀耳粥:鮮百合50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將百合洗淨切碎,銀耳用溫水發開後,洗淨切碎,與大米同煮爲粥。

百合,味甘性微寒,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銀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氣健脾,三者同煮爲粥,具有潤陰潤燥、補肺養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適用於在乾燥的秋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