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推薦】民風民俗作文彙總八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民風民俗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民風民俗作文彙總八篇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春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在這一天裏, 親朋好友都儘量從各地趕回來,齊聚一堂,大家有說有笑。

到了春節,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擺滿了菜,還沒有開始吃,小孩子早已忍不住了,“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特有哪些菜呢?有煎的兩面金黃的食餅筒,有白花花的水餃和圓圓的湯圓,還有平時吃不到的誘人的小零食……大人也彷彿看見了我們的心事,也會讓我們吃。一聽這話,我們就會像餓狼撲食一樣,大口大口地吃,讓我們期盼再次大飽口福吧!

最開心的是收壓歲錢了,看着大筆大筆的錢在我們的手上,十分開心,自然會想到怎麼花。我呢,交給媽媽,每年還可以得到99元的利息呢!我猜測:每一個小孩收到了壓歲錢,此時,他們應該也是開心的吧!

大過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簡單的鞭炮就是摔炮。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響,而且響聲很大。趁別人不注意,摔在腳下,看到別人嚇了一跳,就特別地開心。最特別是水炮,這種鞭炮在水裏也能響,棒炮很好玩,用火點燃,會燒出火焰。火焰還有好幾種顏色,有綠色、有黃色、還有紅色。鞭炮讓我們的玩耍更增添了幾絲樂趣。

新年是歡快的,人們對新年充滿了憧憬,寄託了新的希望。讓我們平平安安,更上一層樓。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兩姓之好,人生歷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壞,對於當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頗多。比如中國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別是**禁忌在世界各國都非常嚴格。在中國人眼裏,**不僅傷天害理,且爲禽獸不如的行爲。再婚禁忌也很嚴格。這裏我們只談常見的有關婚禮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親時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認爲是十分不吉利的,說明二人無緣頗爲忌諱。打碎器皿有分、碎、爛、折的表述,而這些語言對於婚姻,對於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莊重正式的場合,人們都有此忌。

晉南聞喜在結婚的當日,男女雙方在飲食中忌帶葷、不準吃豬肉,據說如果吃葷兩人便不能白頭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帶卻與此恰恰相反,結婚當天必須殺豬並以豬頭祭祖宗,供奉於祖宗牌位前。同時,還要用掃帚蘸着豬的熱血在洞房的牆上劃幾個“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晉中一帶,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時,一定要“偷”一個茶杯,所謂偷,就是女方看見也不能說,茶杯是一定要讓新郎帶上的,且必須完整帶回,不得破損。否則,對於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種不祥的預兆。這裏似乎是說日後待新娘要象對待這個杯子一樣,小心愛護,好好照顧,珍惜珍愛。

在汾陽,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輸兩個水碗,當地俗語叫做zhunzhun,因爲有“偷兩 zhun zhun,快抱孫孫”之說,所以偷碗被賦予了抱孫子的含義。

新娘離開孃家時,過去要坐轎子,在雁北和呂梁的山區中人們常常乘一種頗有特色的“騾馱轎”,坐轎子是一定要掛上弓、箭和鏡子的,現在這些習俗都已逐漸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親還是要給女兒一面銅鏡或現在樣式新穎的鏡子帶上。它的用途並非用來梳妝打扮,是爲了在路上避邪驅兇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時,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鏡給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紅布蓋頭。而新人來回最忌走自己已走過的路,以避走回頭路之嫌,當然也不能走辦喪事人走過的路。

蓋頭與墨鏡的作用都是避免與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禮隊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羣打架,瘋人病人等,怕衝了“花套”與喜慶,是不吉利的徵兆 。碰上了是要倒黴的 ,以後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災多難。這是任何一個結婚人家所不願意看到的。結婚這一天也忌諱談論什麼與死、病有關的事情,也忌天氣時陰時晴,人們總是把這些事情聯想到婚姻的命運。

在一個村子裏如果有兩家辦喜事,人們都忌落在後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稱後婚,所以不願意落個“後”字。而且也忌兩結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則要交換所戴的鮮花或者手絹,這樣纔算吉利。

晉南一帶,對於相同時間裏村裏同時舉行婚事和喪事是極力迴避的`,辦喜事者尤爲不悅。迎親的隊伍也忌途中遇上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頭等物,如果避猶不及,則須用紅布蓋住,或用白石灰劃線圈住。

而在呂梁、汾陽一帶,迎親隊伍如果在半路與送葬隊伍相遇,對於結婚者來說還是個好兆頭,是吉利祥和的。也許是紅白喜事都是喜吧,人們並無此忌,雙方互扔鋼嘣兒以示招呼。

新娘下轎後,有屬相相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對人對已之不吉。在五臺縣,廚師們還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邊,鎖起廚房,全部迴避。據說,廚師是新娘下車時相犯的主要對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於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後,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換所有的衣服,換下來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孃家,特別是鞋子是絕對不能再穿回孃家去,否則對於孃家兄弟極爲不利。這似乎可以作爲“嫁出去的女兒,撥出去的水”的註腳。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好習俗從古代一直流傳到現在。蒙古族的待客禮儀是有客必待,不分遠親還是近親,不管常客還是初來的人,均以滿腔熱情,真誠相待。

客人來到蒙古包,主人會從蒙古包裏出來迎客,如果來的是長輩,全家人都要出來迎接。迎接客人時,主人一律服裝整潔,戴帽或紮上圍巾,絕不會光着頭。

主人中有長輩和老人時,來客要在院子外下馬,牽馬進院子。同樣客人是長輩或老人時,主人要接過馬繮,晚輩要向剛見面的長輩施禮請安。這都是因爲蒙古族有尊老愛幼的習俗。向老人行禮,男人和女人也有差別。在克什克騰旗一帶,男人把雙手置於臍部鞠躬或打千(右膝前屈,左腿後彎,上體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種介乎作揖和下跪間的禮節。)婦女則在作打千姿勢時,雙手扣在右膝上。行禮的同時問好“烏博格騰豪賽尤?”或“阿木日賽汗白努?”意思是問長輩及兄長好。長輩、老人也要以鞠躬形式回禮問好:“阿木熱白努”或“門都薩烏吉白努?”即你好,平安。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出嫁的姑娘或不到年齡的孩子不行跪禮。同輩之間只需半跪請安即可。不論客、主,都要讓長輩和老人先進屋。按稱呼禮讓“毛熱勒吉嘎他(您請先進)”!長輩也謙讓客人:“哈瑪烏貴,寶!寶(不必客氣請,請)!”互讓幾次長輩進屋。

進屋後,主人要讓客人上邊坐,若主人是老人,則客人請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裏,以西爲尊,所以總是長輩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邊,東側則爲女主人或媳婦專坐的位置。不論主人、客人,在得到長輩的允許之前,一律半坐待主人吩咐坐穩時,方可盤腿就坐。

賓主落座以畢,便進一步詳細問好。從老人們身體健康,孩子們平安,牲畜興旺,草場繁盛,一直問到鄰里太平。被問的人照例回答很好很好!互相問安時,即是某方有些不如意的事情,也的等到以後的長談中才慢慢說明,在當時是不允許說一些不吉利和不順心的事情的。至此,迎客禮儀告一段落,大家擁坐蒙古包,開始談日常之事。作文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壯族人民主要分佈在廣西、廣東、雲南等省區。壯族的建築、服飾、節日還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顯壯族人民的勤勞善良。

先看看壯族人民的建築吧!他們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壯族人民喜愛大自然,喜歡與大自然和大自然裏的生靈一起生活。壯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頭搭建而成的。一樓是養生出的,二樓以上住人。

壯族人民的服飾是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雖然壯族男子的服飾和漢族男子的服飾差不多,但壯族女子服飾和漢族女子的服飾相比就是天壤之別。壯族人民勤勞善良,特別是女子。在壯族女子縫織衣服時同時也會繡上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鳥獸;有鮮花;還有許多具有沒號予以的圖案……壯族女子的服飾上除精緻的圖案外還會有各種繽紛的色彩。他們的頭飾也很精美別緻,也有許許多多雕刻上去的圖案。壯族女子整套服飾上的色彩混起來都比彩虹沒美呢!

壯族有一個最著名的節日,那就是在農曆三月初三的“歌墟節”,在“歌墟節”那天,每個村子都會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在村口,幾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並接受他們的挑戰。挑戰什麼呢?當人事唱山歌啦。臺上的人唱山歌的時候,臺下的人也會跟着唱兩句給自己村裏人助威。這些比賽時爲增進各個村子之間的友情,這也驗證那句話:“友情第一,比賽第二”。這也是壯族人民的品質之一。壯族人民爲什麼可以吧山歌唱得那麼好呢?請接着聽我介紹。

其實,在生活中,壯族人民也在一邊唱山歌。在壯鄉,壯族人民無論在哪裏,都可以即興創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說,壯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經能夠達到一個代言的地步。在田野裏,可以聽見他們的歌聲,在兩個山頭間也可以聽到,甚至在他們自己家裏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用山歌對話。壯鄉人民憑着心情也能唱出優美動聽的歌。那歌聲同時也表達當時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聽到,也會用山歌與他交談。

壯族真是一個豁達樂觀,勤勞善良的民族啊!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今天本計劃去玉龍雪山,再次因爲我們起牀晚了,車站已經沒有票了。我們和老闆商量把行李放到旅店寄存一天,我們開始向那個世人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出發。

在路上行走了4個小時,沿途的風景美麗而深沉,由於路途中太顛簸,我是一半欣賞、一半同周公攀談。當下了大巴,你才發現這裏很接地氣,像一個鎮子那樣的安靜存在。沒有昆明的喧鬧、沒有大理的商業、沒有古鎮的精彩。

浪費了一個小時找到了一家比較滿意的酒店,放下揹包,我們該去安慰一下我們的胃了,已經下午5點多了我們還只吃了一頓飯。去了一家有酥油茶的小飯館,他們的桌子比較有特色,就是我們農村用的爐子,不過爐子的邊比一般的寬很多倍。我們說把選單拿來我點一下菜,老闆說他們這沒選單,都是看菜點菜,很神奇,我還想她故意忽悠我呢?後來才知道這裏都沒有選單。閒說一句,我覺得這樣不好,因爲他們會看人喊價(他們也被商業了,因爲有一家我們進去一看又是沒選單,就出來了,他們竟然在我們剛出門口就潑水,差勁。)。所以我和朋友只吃了這一次炒菜。

由於我們住的離古城有點遠,晚上這裏沒有其他活動,我們倆就去了KTV,嗨,了一晚上。根據計劃我們就在香格里拉停留一天,第二天要回麗江。時間緊,我們此行就只能去了古城,香格里拉的古城是遺世的、是獨立。是孤獨的、是空曠的、是寂寞的,可是她又是那麼的淡定那麼隨意的存在,沒有過多的修飾和籠罩反而更加超凡脫俗。雖然今年1月的一場大火燒燬了她的半張容顏,可是她卻那樣淡然的接受,沒有浮躁、沒有憤怒、沒有爭執。淡定的接受這一切。其實誰能說,這不是她對世俗的(過度利用)反抗呢?選擇那麼決絕的手段,讓我們沉痛的反思呢?寧願摧毀了自己的半張容顏想要換回世人的執迷不悟。

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經過那場大火,她的周圍已經不復原來的枝繁葉茂和盛世繁華。三清殿內有喇嘛在誦經,我沒用進去,周圍有人在祈福,當我們逆時針行走的時候,他還給我們說了這是不對的。也許真的是那場大火,讓人們覺悟,也許是因爲她已不是原來繁華所以遊人很少,也許這才她是真正想要的。殿宇大部分在修建中,站在這裏俯視一下香格里拉的房屋,很特別,他們的屋頂是木片銜接而成,非常的別緻。這裏的天空蔚藍蔚藍,沒有一絲雜質,你會覺得哪怕是靜靜的看看天空,那也是一種安逸的享受和無與倫比的幸福。真的應了那句,“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值得這句形容。

臨走前,我們去參觀他們的博物館,補習了一下他們藏族文化知識。不過我最震撼的是他們仿造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場景和音效非常的逼真。你會真的認爲你正在長征的路上,你會體會到書本以外的知識,你會覺悟、你會沉思、你會感動、更會由心的敬畏和感動。

時間來不及了,我們只能戀戀不捨的離開。返回的途中我們說都說這條路上的風景很美,我們倆一定不能睡覺啊。伴隨着美麗的風景我們離開了香格里拉,終究抵不過周公的召喚,我們還是和他攀談的不亦樂乎。

再見了,這個人間淨土,下次來的時候我一定要多今天欣賞你的淳樸和真誠。再見!下次再見!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我家住在西南一個偏遠的農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山清水秀,四面環山的小山村裏。這裏的人們樸實、善良,過着幸福快樂無比的生活。

這裏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着山鄉田園生活,有着山裏人寬宏、熱情。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也有滋有味,累了就會有一些風俗節日讓大家歡聲笑語、心情舒暢。

我生長在山野裏,喜歡農村,喜歡山裏的生活,更喜歡家鄉的風俗節日。我慶幸生在這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家鄉的習俗讓我快樂、童趣無限。

我就拿兩個不同的例子給大家講講家鄉的民風習俗吧!

去年我們家辦了一場喜事-------哥哥結婚。這天天氣特別好,一大早太陽從雲縫裏探出了腦袋,好像也來看熱鬧,家裏也來了很多客人,是來喝喜酒的,我也格外高興哼着小調東瞧瞧西看看。我聽長輩們跟我說,你去給哥哥打洗臉水,他會給我紅包的。我想這怎麼回事呢?但我沒有這樣做,覺得都是自家人了,沒必要吧。現在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原來是家鄉的風俗。

我屁顛屁顛地跟着大人們快活地忙碌了一上午,到下午了,我又跟着哥哥嫂嫂背了一塊肉到嫂嫂的孃家去,聽長輩們說這叫做“回門”。哥哥看我忙活了大半天,怕我累着了,就找來了一輛摩托車,帶着我和嫂嫂“回門”去了,來到嫂的孃家我左等右等,天快要黑了,已經“虛着了眼”哥嫂們才辦完事,哥又帶我和嫂嫂回家去。這天我過得即高興又勞累。

家鄉的習俗除了婚娶,還有喪葬出殯獨具風味。記得前幾天我們村子有人過世了,人們也來悼喪。死去的人停放在堂屋的中央的棺材裏,我當時狀着膽子去看了一眼呢。

到了出殯那天下午,“靈人”上山擡出去了,走了以後有人在堂屋裏放了一串鞭炮,據說這樣做就是把死人的“靈魂”趕出去。路上還要一邊灑靈紙一邊放鞭炮。把屍體擡上山蓋好棺木,兒子們要跪在棺蓋上用鋤頭挖三鋤土,以表示親手把親人埋葬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慣,唉!多有趣呀!歡迎到我家鄉來欣賞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說實話,我的家鄉民風挺淳樸的。而且,人都挺實在,也沒有太多的勾心鬥角。多的是人與人的信任,也有自己要遵守的風俗。

鄉里鄉親們的原則就是不太會計較。也不佔小便宜,別人有錯都會直說。自己有錯就會改。

比如說:有個老太太買魚,賣魚人一般都會自動便宜些價錢 。他已經看到了,老太太的沒辦法了的樣了啊,他是會能便宜一點就便宜一點,更有把魚切好的老闆呢。看到這一幕,我着實的感動了一把。這,不是一種民風嗎?這,不是一種鄉情嗎?這,又何嘗不是民俗呢?

又或者暖心的在你冷的瑟瑟發抖之時給你送上一杯熱水。

又或者是鄰居家的小孩子生病了他爸媽又不在怎麼辦?放心,只要你家旁邊有人,你的鄰居肯定會幫你送到醫院。還會慰問你更多的甚至還會買牛奶,棒棒糖什麼的。雖然這只是小小的一點心意卻是足以溫暖人心,甚至有些人看着孩子是留守兒童,直接說:不需要還藥費了。這又是多麼溫暖的一件事啊!

關於風俗,家鄉人則是很謹慎。新婚包糖一定要放九個糖。寓意天長地久,長長久久。等新娘來了。一大堆孩童會贏,用方言說着:“添丁添丁!”然後新娘就會給你紅包。做房子,做房子吃完酒席後晚必定一張張疊起來,代表着更上一層樓,還有就是碗不能過夜,所以每天晚上都要洗完碗,大家都這麼遵守着風俗是爲什麼呢?其一:它是習慣了。其二:民風,民風實在。不勾心鬥角,所以風俗,也變成了民風之一。因民風所致,大家都很本分遵守。有時,我看着家鄉蔚藍的天空,我會覺得很自由,有時,我看着家鄉的綠地,我會覺得很平靜,我看着我的家鄉,我會覺得世界很美好。可能家鄉……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吧!

家,生我養我。鄉,則是育我的家的地方,家鄉!我愛你,同時也愛你那淳樸的民風!

民風民俗作文 篇8

“噼裏啪啦……”隨着窗外的鞭炮響起,這個不眠之夜開始了。

巨大的xx響起,就像一個大力士,不,比大力士還要大。霎時,大地震動,一幢幢高樓也不由得一顫;這時,美麗的花式煙花衝向了天空,在天空中變爲一朵朵美麗的花兒;旋轉煙火也不甘示弱像一個個火箭劃破天空,劃出一條優美的弧線。

街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手拿着嘀嘀筋,大一點的放一些大地紅呀。最引人注目是一個像葫蘆一樣的花子,只見一點燃它,它噴出火花,一會變一個顏色,就像一棵聖誕樹。

街旁的商店也拿出花子來,那一個個“降落傘”像一個個從天上掉下來的小雨點,又像“小人國'裏出來觀光跳傘的。"砰砰"雙響炮也迫不及待地跑出來,"竄地鼠"非一般的竄來竄去,"大地紅"也飛快的轉了起來。

看了這麼多自己也該玩玩了,xx子,雙響炮不敢說,大地紅嘛,還可以。我一手拿香,一手拿着大地紅,用香接近炮焾,香一觸着大地紅,大地紅炮焾冒出火星,我趕緊扔出去,剛一觸地,它飛快的轉起來,好看極了。咦?我突然想起還有一盒電光棒呢。電光棒被點燃後射出一個個像小星星一樣的火星,照亮了整個樓道。突然,"啾"的一聲把我嚇了一跳,回頭一看原來是爸爸在放煙火,這時,平時一向膽小的媽媽站了出來,她手持煙花棒,一手高高地舉着,像傳遞聖火樣子,“譁”由媽媽親手放出的第一個煙花飛向了天空。

“噼裏啪啦”隨着第二陣鞭炮聲響起,這個令人難忘又開心的不眠之夜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