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推薦】民風民俗作文彙總五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民風民俗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民風民俗作文彙總五篇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從遠處傳來了隆隆的鑼鼓聲和喧鬧聲,人聲鼎沸,我循聲而望,原來那是在舞龍燈。走進了看是一條金龍。金黃色的龍鱗,土黃色的龍身,一個大龍頭,上面有一雙閃閃發光的大眼睛,嘴巴張的老大老大,鋒利的牙齒露了出來。伴隨着“咚咚鏘、鏘鏘鏘、咚咚咚”,那條龍舞動了起來,時而在空中飛舞,時而繞着地面盤旋,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前忽後,神氣十足。我好奇地問一個村上一個年紀大的爺爺:“爺爺,你們爲什麼要舞龍燈啊?”

只聽那位爺爺說:“因爲龍是一個代表吉祥的動物。我們舞龍燈就把這份吉祥之氣帶到了每一戶人家,讓每一戶人家都平安地迎接新年!”我聽了爺爺的話,開心地跟着“龍”去每一戶人家送喜氣去咯!

我到了一戶人家門外,發現主人吧100—200元人民幣放在“龍”的嘴裏。我腦子裏又冒出一個問題:爲什麼要放錢在龍的嘴裏呢?我找到了一位村上的一位奶奶,她告訴我說:“因爲這樣就表示可以讓人家一生平安、健康、長壽。”

後來,我又從村上的一位爺爺哪兒得到了一些關於舞龍的知識:原來,在農村舞龍燈代表村民平平安安、身體健康。在企業裏舞龍燈代表生意興隆、財源滾滾。甚至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舞龍燈也代表全國人民恭賀新年、萬事如意!

原來,這小小的一個舞龍燈、竟發揚着中國偉大的歷史文化,我們一定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給發揚光大!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年糕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非常耳熟吧。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它寓意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古人用詩稱年糕:年糕寓意好運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之所以叫年糕那麼當然它也有一個來歷。據說: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命伍子胥建築闔閭大城,建成後,大宴衆將羣臣慶功。只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到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回營後他密囑身邊

隨從說:‘我死後,如國家遭難,民飢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後來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軍橫掃而滅。這時都城斷糧,餓殍遍野。隨從們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爲了紀念並銘記伍子胥的功績與忠烈,就在春節這一天家家吃年糕。聽了這段傳說我相信大家對年糕有了些瞭解吧!現在讓我來教大家怎麼做年糕吧!

先把許多的`糯米,放入一個大的木桶在木桶下面開個洞,放上過濾網,用一個打塞子堵住放入冷水浸泡15至60分鐘小心翼翼把糯米洗乾淨,把水裝進大桶,再把蓋子蓋上;然後,往鍋裏倒水,將大桶放進去,用火燒15分鐘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後,開啟桶的蓋子,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鍋熱氣騰騰的粥。這樣子大米纔會更柔軟。這時候開啟那個蓋子水流湍急,這就是塞子的用途。

下一個步驟是把瀝乾水分的米飯倒到石磨上,拿起大錘,往米飯上用力地捶,還不時要翻來翻去,將糯米錘了幾下後再拿去廚房蒸,蒸了又捶,捶了又蒸,一個大大的酷似麪糰的米團出現在我面前。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是定型,往手上抹點油,再揪出一個米糰子,揉圓了,再壓出一個不大不小的餅來。過了十五分鐘,這個任務也完成了。奶奶把我們自己做的年糕切成段,煎了煎後,加上醬油,一道美味的醬油年糕就完成了。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56個民族,像56朵花點綴在祖國各地,不同的習俗,不同的語言裝扮着祖國。 先說說蒙古族吧。蒙古族也叫馬背上的民族,他們不僅喜歡騎馬,也喜歡喝奶茶。在風吹草地現牛羊的草原上吃着羊肉,喝着奶茶,拉着馬頭琴,過着美好的生活!

再說說壯族吧。壯族大部分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山林裏,那裏山清水秀,是盛產民歌的好地方。他們有許多獨特的風俗,比如:雞蛋不是裝在籃子裏,而是用草繩一條條串起來;他們頭上戴的斗笠,下雨時戴在頭上,不下雨時當鍋蓋用;他們還有搶婚的習俗……

其他的民族比如:苗族人喜歡用銀飾品裝扮自己,回族人不吃豬肉,彝族有火把節,傣族有潑水節…… 各自的民族有各自的風俗,匯在一起,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現在最近的節日就是清明節,就說說它的風俗吧。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這一天裏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要忌使針,忌洗衣,有一些地區婦女忌行路。而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的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而清明節又名踏青節的原因是,那時正好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季節,也正好是人們春遊又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在這個節日裏,有些人擁有了親人在身邊的那種親切感,有些人擁有了春遊時接近大自然的那種歡悅感,讓我們祝福所有的人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們迎着歡聲笑語,我們迎着噼裏啪啦鞭炮聲,我們迎着滿心的期待,我們來到了想念已久的祖國大地——湖北.大年初二我們在襄陽觀看了古城牆、米公祠、古隆中。現在我把它們給你們介紹介紹吧!

米公祠,原名寶晉齋,位於樊城內,爲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人稱“米襄陽”。米芾很喜歡收藏硯臺。他爲官清廉,勤政愛民,深受到人們的愛戴。在他離任去世後,建米公祠以示紀念。

古城牆位於襄城區境內,原築於漢初,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夫人城等。城垣周長7.6公里,平均高8米,寬10米左右。城北以漢水爲池,東、南、西三面鑿有城濠,濠寬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它雄偉壯觀,真是令人驚歎不已!

其中讓我記憶最深的還是古隆中,談起古隆中大家肯定都想到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他是三國時期的蜀國的丞相、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字孔明,他17歲-27歲在古隆中隱居。幼年失去了父母,後隨叔父至荊州,17歲叔父亡,便來到襄陽隆中苦讀,被稱爲“臥龍”。 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分析了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謀略,使劉備茅塞頓開。進入隆中以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兩旁綠樹成陰的樹木,我們繼續往裏走 ,就看到了雄偉壯觀的古隆中大門,這大門很獨特,由三個門組成,正中間是個大門,大門上印着三個紅豔豔的大字---古隆中;兩旁各有一個小門,三個門中間有兩根柱子,上面寫着一幅對聯,上聯是"三顧頻頻天下計",下聯是"兩朝開濟老臣心"。走着走着我們來到了三顧堂,這可是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的地方。那裏有一塊浮雕:諸葛亮和劉備相對行禮,張飛卻雙眼圓瞪,眉毛倒豎,一副氣鼓鼓的樣子。疑?那邊怎麼有一口六角形的井?原來是諸葛亮在這打水用的,現在它還是那麼清澈見底,被光一照還是那麼波光粼粼,使人歎爲觀止。

其實人生下來不是什麼都懂的,就像愛迪生說過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人不能沒有先天的靈感,也不能沒有後天的努力。讓我知道了做什麼事都要肯下功夫,只有我們先付出,才能得到一定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