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失落的單位雜文隨筆

隨筆1.44W

國人有個譬好,生人見面了愛問對方哪個“單位”。“單位”爲何物也?《現代新華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單位是指機關、團體或其所隸屬的分支機構。而我理解的“單位”的涵義遠非這些。想想吧,“單位”曾經是個多麼閃亮、溫情的詞彙,它不僅指工作的場所、工作的環境、工作的性質、工作的薪酬,它還意味着住房、福利、醫療、養老……此外,好的“單位”還可以無形中拔高人的地位,提升人的形象,廳級單位的司機就是比縣處級單位的'司機“牛”,你信不信。

失落的單位雜文隨筆

“單位”曾經以耀眼的光環籠罩了多少人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鄉下一個供銷社的售貨員因擁有“單位”,都會高傲地嘴角一撇藐視天下所有的老農民。而一個沒有單位的姑娘要傍一個吃“皇糧”的小夥子,更是“癩哈蛤蟆想吃天鵝肉“。曾記得我的一位初中同學中途輟學,接替了他老爸的工作,把我們一幫男女同學羨慕得幾天都心裏不平靜,直遺憾自己的老爸老媽是農民沒有“班”可以接。“單位”那時成了最誘人的香餑餑,人人都想吃一口。

時過境遷,改革的春風一夜吹來,吹掉了人們身上的貧窮,也吹掉了“單位”頭上許多光環。住房不分了,一律成了商品房;醫療費也不負擔了,而推向了醫療保險;養老金單位也不支付了,而是交給了社會……還有的“單位”因經營不善,而破產而倒閉,於是嘗慣了“單位”甜頭的職工有的發牢騷,有的恨不平,有的罵娘,像一些永遠斷不了奶的孩子。但也有一些“弄潮兒”毅然決然衝出“單位”這個溫室,去下海,去撈金,譜寫自己有聲有色的人生。

時至今日,雖然“單位”在我國依然穩固有序地執行着,但是住房、福利、醫療、養老……這些聯結“單位”和職工的紐帶正越來越細,越來越輕;“單位”已再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單位”了,“單位”正逐漸迴歸自己。更多更多的年輕人正紛紛掙脫“單位”的懷抱,跨地區流動和單位之間的“跳槽”已成爲這個時代的潮流。

“單位”正把自己不該擁有的、不該揹負的東西紛紛還給社會,在它褪掉自己身上些許光環的同時,也還給了我們自由、張揚、個性的人生。

難道不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