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隨筆

《推敲》教學隨筆

隨筆3.3W

引導語:相信很多人都學過《推敲》這篇課文,而相關的《推敲》教學隨筆該怎麼寫呢?接下來是小編爲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推敲》教學隨筆

《推敲》教學隨筆一

《推敲》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唐朝詩人賈島在月夜拜訪自己的朋友李凝未遇,留下了《題李凝幽居》這首詩。在返回的途中,感覺詩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於是開始推敲詩中的用字,誤撞韓愈的儀仗隊,於是兩人共同斟酌,最後確定“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了。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講賈島月夜訪友,以詩贈友。教學中,讓學生結合插圖讀課文,體會夜深人靜、月光皎潔的靜謐與美好。讓學生讀課文,找出與插圖對應的句子賞讀。指名讀完課文後,讓學生說說哪一句寫出了賈島和李凝的友誼深厚。學生很快找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我用課件出示了“摸”字的四種解釋,讓學生理解此處的意思,從而進一步理解賈島夜晚訪友的不易,從而進一步理解賈島與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結束這一段的精讀時,我出示了賈島的《題李凝幽居》讓學生抄下來準備早讀課時背誦。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寫出了賈島的反覆推敲時的樣子。教學時,我讓學生用橫線畫出賈島的所想的句子,讓波浪線畫出賈島的動作的句子。然後全班交流。先指名讀賈島的所想,質疑“推”字,不急於公佈答案。然後就到底用哪個字的問題,再看賈島的動作。出示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用哪個更好。1、賈島騎着毛驢進了長安城。

2、賈島騎着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着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學生都知道肯定是用第二個句子最好,可是好在哪兒?從一邊一邊的動作和不知不覺能看出賈島揣摩得認真、思考的時間較長。而第一個句子寫得太過簡潔,看不出賈島的細緻入微的動作。對於這個句子,我也讓學生透過觀察49頁上的插圖來進一步體會了。

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寫了韓愈幫助賈島斟酌,最後決定用“敲”字。精讀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賈島不能定奪用字的一個詞語——猶豫不決,從而體會出賈島嚴謹的作詩態度。接着,提問學生,韓愈決定用哪個字?他是怎麼做出決定的?從“思索”這個詞上下功夫,感悟韓愈也是治學嚴謹的。接着細讀韓愈的話,從而也讓學生明白,用“敲”字的三條理由:敲門表明有禮貌;敲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敲字讀起來響亮。

教學本課,最大不足是沒有留出小練筆的時間。本來我選擇好的小練筆的內容是:賈島恍然大悟……意在讓學生進一步明白“敲”和“推”的確存在很大差別,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文內容。可惜,練筆的時間只有放在課後了。

學習完本課,在以後的作文中,如果學生能夠學會斟酌用字用詞,那麼,這篇課文的教學纔算是真正的成功。

《推敲》教學隨筆二

《推敲》一課,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和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來表現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

首先,在揭示課題後,我嘗試着做了做“推門”和“敲門”的動作,引導學生憑藉生活經驗,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義。雖然是很簡單的兩個動作,卻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也學着我的樣子,伸出手比劃着,思索着……紛紛舉手發言,說得也許不是很正確,但是我尊重他們的理解。在沒有學習課文之前,這樣的理解是憑藉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而的來的,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接着,在學習課文時,我充分地運用了文中的插圖。請學生觀察書上“賈島敲門”的插圖,讓他們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有些什麼景物,這些景物給你傳達了怎樣的資訊,以此來體會月夜的寧靜;看看圖上賈島的動作、表情,猜測他此時的心情怎樣,心裏會想些什麼,以此來體會他的斯文、禮貌,從而感悟出和環境、人物、事實相符的是“敲”字。然後,在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的時候,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韓愈說的話,在熟讀的基礎上請學生思考,韓愈的話講了幾層意思,還說明了用“敲”字的幾點理由。這樣,從不同的途徑感悟“推敲”,賈島這一人物形象就逐漸地豐滿、鮮活起來,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顯露出來。

教學時我不僅僅停留於這一點,而是進行適當的課外拓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推敲文字的重要以及實用技巧。我在黑板上寫下了“紅杏枝頭春意(**)”這一詩句,請學生填一填,用個什麼字比較好。由於剛學完課文,大家對賈島的“苦吟”精神所動,決心斟酌出最妙的一個詞來,課堂氣氛相當好,大家你說一個我說一個,分別說出了“來”、“到”、“入”、“滿”、“美”、“多”、“豔”、“濃”、“深”等,應該說最後兩個說得比較到位,但相比較而言,與真正的答案“鬧”比起來意境相差太遠,同學們聽了都不由嘖嘖讚歎起來,不得不佩服詩人用字的巧妙與講究,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欣賞、認同、嚮往、追求“推敲”了。總之,課文就應該教得實在!我越來越感覺到這一點的重要!

標籤:教學 隨筆 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