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好文

分層教學、合作學習之我見談數學課的小組合作和範文

好文1.79W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感到比較棘手的一種現象:教師講授同一知識點,有的同學一遍就能學會,有的同學需教師耐心細緻講解多遍才能弄懂,佈置同樣的學習任務,有些學生很快就能完成,在那閒着等待那些沒有完成的同學,有時等很長時間,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有些學生完成很慢,甚至不能完成,,所以,教師在教學時相當困難,到了初三更是難上加難,你若重複再講,有的學生早已聽懂,易產生厭煩情緒,若不講,則有一部分學生不會,佈置學習任務若太簡單了學習好的學生很快就能完成,在那浪費時間,而且時間一長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並且許多同學已會,練習已是多餘,若佈置難點的,則有的學生不能完成,時間一長失去了學習的信心,教師常常陷於兩難境地,不知如何是好,怎樣解決此事?古人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師面對這麼多學生,又在有限的時間裏,怎樣實行?如何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呢?本人經過多年的探索,摸索出一種方法:小組合作和分層教學法,或叫一幫一分層教學法,現談談此法:

分層教學、合作學習之我見談數學課的小組合作和範文

一、學生分層、分組

首先分層,把全班按數學成績分四層叫A、B、C、D組.120---100分爲A組,99----85分爲B組,84---72分爲C組,72分一下爲D組.其次分組,把全班按一二三四------七八分成8個小組左右,每小組約6人左右,每小組至少都含有ABCD各層人員組成,儘量均勻,並按成績好壞每小組編成1--6號.

二、練習題分層

做練習時,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對應程度的題.

在編寫導學案時,把練習題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題是課本上最基本的內容:定義、公式、定理的直接應用,或例題的直接仿用,可設計3--5題,B層題可以是較靈活的題,可設計2--4題,C層題是靈活性較大的題,可設計1--3題,做練習時,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對應程度的題,即C、D組的學生必須完成A層題,完成後可選做B層題;B組同學必須完成B層題後,可選做C層題或A層題,A組同學必須完成B、C層題.

三、學生互批,互講

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覺得會做,但一做出來卻是錯的,一張試卷老師覺得大家應該會做,學生也覺得簡單會做,但一考下來大失所望,得滿分者寥寥無幾.究其原因,有些同學粗心大意,有些學生覺得方法對,其實是錯的,有些學生對概念、定理理解的錯誤.

基於此,每次練習都應該獨立完成,都應該有人批改監督.所以練習時,教師可讓學生獨立完成各自的練習,注意一定要強調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一對一的批改或講解,數學成績好的給成績差的批改或講解,在A、B組同學批改時,C、D組同學可做B層題,或看A、B組同學怎樣做的B層題,每小組1--3的學生互改,然後再批改對應的4---6號的學生做的,並且把錯的或不當的地方標註出來,返給學生令其自己改正,不會再問,然後再改,再講.這樣就保證了每做必有人批改,學生的訓練必在別人的監督之下,使之始終沿着正確的方向前行.

同時,在批改別人做的練習時,你必須認真,否則你發現不了別人的不當或錯誤,相當於自己練習了一遍,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節約了自己的時間,既做自己該練的題目,又借批改別人的練習把基礎知識快速地複習一遍,最後,改完後要講,講錯的地方,講不會的地方,講不規範的地方,保證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做自己能會的題,鞏固自己要鞏固的知識,各取所需,以達到在數學上都有進步,都能學到數學知識,獲得不同的能力,每個人的行動(即練習)都有人批改指正,真正讓學生做到:有錯必知其因,糾其錯,扶其正,使之會,既有獨立思考又有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有的放矢,各取所需,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潛能和利用周圍的有效資源.

四、教師能有針對性地分層講解

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初三學生,在講課時,教師可根據情況,單獨給A組B組或C組學生講,在給A組學生講的時,可給其它組的學生布置一些任務,對於C、D組的學生可細講,並板書解題過程,也可讓A、B組的學生爲他們講,對於A、B組的學生,有些難題可作適當的提示或點撥即可,教會了A、B組的學生後,A、B組的學生再給C、D組的同學講,C組的同學再給D組的同學講,就這樣分層分類相互傳遞的講解,大家都有收穫,都有進步,數學成績都能提高.

五、作業分層佈置及批改

1.作業的佈置

在現實教學中經常會發現抄作業現象,而且有的很嚴重,特別到初三更爲嚴重,究其原因,作業太統一了,沒有針對性,有的學生確實不會怎麼辦?又懶得問人,又怕責備,那只有抄,應付官差了事,所以佈置作業一定要有針對性,要分層,按層次佈置作業,D、C組的學生可佈置定義、公式、定理的直接應用,或例題的直接仿用;A、B組的同學可佈置一些靈活性的題,另再佈置一些選做的題或思考題,供學有餘力或學習積極的學生做.

2.作業批改

過去作業常常由教師課後統一批改,這種方法有不少弊端:

⑴由於人數太多,教師改的不一定細,甚至錯誤有時不一定發現.

⑵發現錯誤不能及時問其原因,糾其錯誤,令其改正.常常於課間集中一起詢問,令其改正,或上課時集中講些共性,效果不佳,有時沒有時間就直接發給學生讓其自行訂正,至於學生知不知道錯的原因,怎樣改正的,老師就不清楚了.

現在可採取由每小組的1--3號同學去改,1--3號同學的作業互批即1改2,2改3,3改1,4--6號同學的作業可由1--3號對應改,發現錯的'地方或不規範的地方一定要畫出來,再發給本人自行檢查修改,不會不懂再問,再講,修改完後再讓原來的那個同學批改,並且強調一定要重做該題,最後交給老師統一批改,若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抽改,這樣做:作業能及時有效得到批改,相當於每份作業都是面批面改,對於批改的同學來說既幫助了別人也提高了自己,一舉兩得.同時教師可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鑽研教材,進行教學研究.

六、考覈能分層、分知識點,能及時有效

這樣分層、分組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能進行分層、分組、分知識點考覈比如:要考覈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可單獨針對C組或D組,出3--5題進行考覈,考完後可由A、B兩組進行批改,一對一地批改1--2分鐘結果就出來了,而且趁熱打鐵,哪一點不會,爲什麼錯?怎樣改?怎樣做?學生剛考完想知道的慾望都相當強烈,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時章節測驗或月考也放手讓學生像批改作業那樣去批改,考完後並做各種統計:分數統計,錯題統計,小組分數統計,並作比較,這樣既達到了考覈知識、能力的目的,又達到知錯改錯修正的目的,同時還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學生間、小組間的競爭欲,能更好地促進全班學生的學習,提高成績.

透過一二年的這種方法的教學實踐感到此法很好,學生的數學成績有了大面積顯著地提高,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相應程度的數學知識,各取所需,使學生在數學上都有進步,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也鍛鍊了學生間的相互合作、交流,相互幫助及語言的表達能力,消滅了低分,幫助了不學數學,放棄數學學習的學生,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同時,本人也深刻體會到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內涵,在課堂上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也輕鬆,學習數學不再枯燥無味,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是需要,是人人都能學會,是循序漸進地學,每個學生都有收穫,都很充實,有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