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知足常樂議論文彙編15篇

議論文1.06W

在各領域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知足常樂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知足常樂議論文彙編15篇

知足常樂議論文1

怎麼去擁有一道彩虹?怎麼去擁抱一夏天的風?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總是不能懂不能知道足夠。

——題記

“知足是天然的財富”

人生苦短,歲月流長,爲什麼不知足常樂呢?

人生長則百年,短則數十寒暑,一切不過雲煙過往,爲什麼不知足常樂呢?

人世間一切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都會隨身亡命殞,爲什麼不知足常樂呢?

明朝民間有位教書先生胡九韶,他家境貧寒,僅僅只可以衣食溫飽,可他每天黃昏是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人生如月,月滿則虧”。妻子笑他:“一天三餐皆爲清菜粥,怎可算得上是清福”?胡九韶回之:“我首先慶幸我生在太平盛世,又慶幸我家人能有衣着,有飯吃,在慶幸我家人無病無災禍”。非是隻有胡九韶懂得知足常樂,我們又豈是不知曉此理嗎?史公曾言:“故而不知止,失其所有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有個朋友,有份安寧,有處容身,忘記名利,忘記繁華,忘記貪慾。知足常樂。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視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孔子的聖賢是因其知足常樂而昇華。

知足常樂議論文500字左右6

人生有幾多春秋可以虛擲,何需逆流相向,掙扎於風高浪急的滄海滔天,孤寂品嚐輪迴漂泊的苦澀炎涼。即便曾一往無前的勇敢,也難抵一次次顛沛流離的冰海沉船。難以駕馭命運,唯承受笑納。順流而下或是隨波逐流,將自己帶去波平岸遠,心安無擾的淺灘。夜觀星辰,朝迎曦日。不悲不喜的簡靜清渡,頤養天和。

清痕淺淺,一顆無法安放的心,在浮華深處迭起。春暖花開的文字,一人一花一世界,一縷噬骨的幽香,一江春水的輕愁。聽誓言如風,婉轉春天的夢。誰是誰前世的硃砂,誰的流年書一段不褪色的佳話?不聞不問,無需回答。錯過靈犀一點,落了紅妝,瘦了箋窗。暈開指間的牽掛,或凝望,或思念,亦或各守天涯。

當一顆樹,不再炫耀自己葉繁枝茂,而是深深紮根泥土,它才真正的擁有深度;當一顆樹,不再攀比自己與天空的距離,而是強大自己的內徑時,它才真正的擁有高度。樹的生長,需要深度和高度;人的成長,同樣需要深度和高度。當一個人,不再是炫耀,而是照耀的時候,他的生命,將變得真正的富有。

人生是書,歲月是紙,白紙黑字,無論悲喜,落筆生根。一己是人,衆人是天;與人爲善,包容相處。苦是人生,痛是經歷;累是工作,變是命運。忍是歷練,容是智慧,靜是修養,舍是得到,做是擁有。心平氣和地告別過去,只爭朝夕地活在當下,淡定從容地迎接未來。看山神靜,觀海心闊,心態平和,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議論文2

快樂是人類社會衆望所歸的最高境界。

所謂君子之交談如水。一個把名繮利鎖看得太重的人。註定是不快樂的。

快樂就是看淡塵世的物慾、煩惱,不慕榮利。假如你喜歡武俠小說,你沒有必要愧對紅樓夢;假如你喜歡的人突然銷聲匿跡,你沒有必要尋死覓活地斷言他一定灑脫地離去;假如你的朋友不幸,你沒有必要怨天尤人;假如你認爲張曼玉豔美絕俗,你沒有必要眼饞肚飽欺負老婆;假如你已經身心交病,那就去教堂懺悔,沒有必要仇視別人的平庸;坦然面對心融神會,快樂就在你心裏。

我憐憫一個有點榮譽的人,就旁若無人而因此失去快樂的人。

能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而凡事都能以誠相待的人一生將是快樂的。我們應從平談的生活中去提煉體會,如:赤城待人的那種快樂。低待遇下一如既往工作的快樂,助人爲樂一介不取的快樂,一片至誠去感化惡人的快樂,熱心被人誤解依然如故的快樂,信實可靠的服務態度爲目的的快樂,盡責任吃苦耐勞的快樂,因爲這些“快樂”能保持住人內心的快樂,使人的容貌永遠那麼牽掛,一句親切的問候。甚至一個關切的眼神,快樂無處不有,唯有胸襟開闊的人,才能體會到。

形單影隻的人仍然可以享受着閒情逸致的快樂。樂山樂水各不相同。愛靜的人可以看書、聽音樂、上網、寫作、畫畫、蒐集各種收藏品。愛動的人則不妨練習舞蹈、慢跑、爬山、游泳。看電影、上健身房。做編織、陶藝。練瑜枷、潛心發明、閉門創作,攝影、觀鳥,我們仍然興復不淺,樂不可支。

人生苦短,歲月如流,樂天知命,爲什麼不樂樂陶陶的。

爲什麼要疾首蹙額,爲眼前一時的頓挫心膽俱碎?

爲什麼要對那些你看不慣的人和事心煩率亂?

豈不知我們都是塵世間相映成趣的戰友。

人世一切冤天屈地,無妄之災,榮華富貴,香嬌玉嫩……都將隨身亡命殞。

而人生長着百年,短則數十寒暑,又有何值得耀武揚威的,不過是煙雲過眼矣?

人生如月,月滿則虧,凡事豈能盡人意,但求於心無愧。

無愧我心,則恩同再造,那些得失又算不了甚麼。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得事物。奉勸多愁善感的朋友。飲醇自醉,快樂起來吧!

芸芸衆生,綠水青山,名勝古蹟,敞開心胸,便會雲蒸霞蔚,快樂將永遠伴隨着你!

知足常樂議論文3

人生本無貴賤之分。不論是溫室中的花兒還是荊藉中的野花,都有美的展現,隨環境差異大,但我想野花一定有知足的信念纔會有自然地嬌美。

波蘭的居里夫人,一聲苦研科學,從不在生活,自己的相貌上花一點心思。與自己的丈夫在簡陋的實驗室中多年研究,環境太艱苦的她從不抱怨任何。後來受美國邀請,她只要求要一克鐳,不要任何奢華的東西。他覺得知足了,至少她覺得自己熱愛科學,一切都無所謂。

暮然回首穿越歷史的煙雲,陶淵明雖經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辛苦勞作,但仍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情態,雖然沒有富裕的生活,但他仍未自己的安逸生活而滿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貶謫,但他不自怨自哀,因與民共賞山水美景而滿足。

古人宋濂說:“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鳳不若人也。”正是這種精神,才孕育了那麼多古今賢人。我們總是會覺得別人有什麼,我們沒有,爲什麼不會想一想我們有什麼別人沒有。我們雖不有富家子弟的安享生活,奢華的着衣飾品,但我們有向上的生活態度,溫暖的小家愛我們的家人,這都能讓我們的精神上快樂,要知足現狀,爲未來奮鬥。

蒲公英的絨絮飛散,它惋惜自己沒有了潔白絨球的美麗,但它高興於讓萬物看到那曇花一現的“飛雪”美景,然後抱着希望等待下一個美麗的自己。

人也應該這樣,要多看到自己的長處,自己擁有的,讓自己充滿信心。

知足吧,想想那些天生殘疾的孩子!知足吧!想想那些父母天天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知足吧,想想那些貧困山區的人們!是否發現,我們多麼幸運!不因奢華而煩惱,不因學習而苦悶,不因生活而抱怨。

知足者常樂,讓自己永遠生活在快樂的塵世。

知足常樂議論文4

最近不知道是怎麼了,內心深處總會時不時地涌起無盡的煩惱與不滿。這就像是你的內心住着一頭惡魔,它似乎有着猙獰的面孔和獠牙,在狠狠捶打、撕咬你的胸膛,讓你的心變得疼痛。如今的我,本該是十分愉快的啊!沒有作業纏身,沒有病痛糾纏,我實現了曾經躺在病牀上許下的願望:遠離病痛,和媽媽永永遠遠地生活在一起。那個時候的我,沒有別的想法,更沒有過多的奢求,只希望能和在意的人在一起,能不呆在能冰冷、悽清得沒有一絲希望和血色的房間裏,能每天看得見我最愛的媽媽的面孔,與我而言便是最大的幸福了。可如今,這才過了二十天,我的心怎麼就不再堅定不移了呢?是我變貪心了嗎?還是這個世界變得複雜了了?我無從知曉,只是覺得煩躁、孤獨、難過。

家人的'嬉笑、城市的熱鬧、動聽的音樂、好玩的故事……一切的一切都無法勾起我的快樂,沒有書本的日子,無法使我開心,我不滿足、甚至是憎惡這如今的自己,因爲我落後了,這也就意味着我失敗了。所以我痛苦、悲哀、自怨自艾。可是……

這天,媽媽拉着我的手走到三號橋。這裏依舊是我記憶中熟悉的模樣。河面的水波粼粼,清澈碧綠的河水就像一面平展的巨大鏡子,也好似一位溫柔嫺靜的少女,不動聲色地睡着,聆聽着世界的聲音。

河岸邊有着一排排依依多情、婀娜多姿的垂柳,一座座燈塔也輕輕倒影在水面。一切都顯得沉靜而美好。“快看,孩子!”媽媽驚喜地叫着。我順着她的眼光望過去,發現藍天中飛來一羣大雁,它們自由地拍打着翅膀,團團圍簇在一起,好似親暱的兄弟姐妹在做着長途旅行。好一番別緻的景象。

“小英,孩子,你知道嗎?其實,這都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或者,換一種方法來說,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煩惱,會傷心、痛苦,可是,我們應該感謝這些人生的滋味,是它們給予了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就像這河水,它固然不能行動,但卻依舊平靜坦然,因爲它有垂柳陪伴,它懂得知足,懂得感恩。就像大雁,它們可能是渺小的,可是因爲有了同伴,它們也懂得知足,所以它們活得快樂。”聽了媽媽的話,我恍然大悟。

對啊,既然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煩憂,與其自怨自艾,爲何不知足常樂呢?其實,這也是一種爲人處世的藝術,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容貌、家世,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內心的想法啊。

知足,才能得到快樂!

希望今後的我永遠是一個懂得感恩、懂得知足的人!

知足常樂議論文5

一個人,只要學會知足,快樂其實就在你身邊。因爲知足常樂是一種感覺,一種愉悅,一種品德。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不學會知足常樂,你的生活將出現許多累贅。只要懂了“知足常樂”,你就在陰暗中能感受陽光的燦爛;你就可以在雪中讀出溫暖的春意;在夏日裏可以體悟一絲絲清涼。

太多的追求,只會讓你活得太累;太多的牽涉,只會讓你日漸憔悴;太多的夢想,只會讓你太過於自卑;而好高騖遠,貪慕虛榮,令你永遠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得到的只是無盡的怨悔……。

你只要保持一種知足常樂的心態,就可以輕鬆、自在、快樂的生活,因爲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你盡了力,你將問心無愧。

如果沒有藍天的深邃,可以有白雲的飄逸;如果沒有大海的澎湃,可以有小溪的舒緩;如果沒有大樹的繁茂,可以有綠葉的點綴;如果沒有老鷹的志向,可以有小鳥的生活;沒有花朵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綠……。

這一切的一切,都教會你要知足常樂。只有這樣,你才能得到人生中最大的快樂。

朋友,請學會知足常樂吧!因爲這樣,你的人生之花將會美麗的綻放,你的前程將出現一片希望的光芒。

知足常樂議論文6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即便是你一生中最渴望得到的東西,你與它無緣,或是它在山的另一邊,你卻在山的這一頭都是強求不來的。如果你懂得知足,你則將常樂。

有一民間故事:胡九韶家境貧困,一面努力努力教書,一面耕作,但僅可溫飽。每天黃昏時,他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常笑他:“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談清福呢?”他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無戰亂。又慶幸我們家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家裏無病人,獄中無囚犯,這何不是清福呢?”正是因爲他這種知足的心態,所以他一生都是滿意的,雖然沒有當多大的官,但正如他所說,不至挨餓受凍不至老殘病死便足矣,這樣他將會一生都快樂!

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下凡見一少年坐在地上哭,他問:“你爲何要哭?遇何困難了嗎?”少年說:“我母親臥病在牀,無錢醫治,本想做工賺錢,可母親無人照顧。”呂洞賓很高興,難得世間有如此孝順之子。於是他將路邊的一個石頭變成了金子給孝子,他卻搖頭。呂洞賓更欣喜這孝子竟是不貪戀黃金的君子,呂洞賓向他問爲何不要,他答:“你給我的黃金總有用完之時,我只要你的金手指,想用便一指,遍地都是黃金。”呂洞賓失望,飄然而去。

倘若少年不要這枚黃金,也許呂洞賓會執意要給他幫助,讓他們一生快樂吧!但也是因爲小孩的貪戀讓呂洞賓放棄原始的“慈善”之心!

人的慾望是個無底洞,永遠都沒有能補滿的那一天,即使完成了最初的夢想也不會忘我的興奮,因爲心底裏會有另一個聲音,在說:“只達到這個地方,離……還有好遠呢!”

羅馬哲學家塞尼遜有句名言:“人最大的財富,是在於無慾。”這裏所講的“無慾”並不是真正的完全沒有想要的,而是指“沒有過多的想要的,沒有無止盡的想要的東西,”這就是人最大的財富,只有知足了,纔會永遠而帶笑容,永遠——快樂!

知足常樂議論文7

身邊的人都說,我長得像爸爸,鼻子像,嘴巴像,生氣的樣子也像,是呀,女兒就是像爸爸的。

我爸爸很高,小的時候我要仰着頭看他,長大了也要,小的時候他的頭髮還挺長的,長大了他把頭髮剃短了,因爲那家理髮店理髮便宜,媽媽說像個小老頭,是啊,我長大了,他就越來越像小老頭了。

他很愛很愛我和弟弟,二年級生日,他買了一隻棕色的娃娃狗,一進門他就頂着那隻狗,學着狗叫,嚇了我一跳;他喜歡把他看上的一切都給我,看見的好看衣服,好玩的布娃娃,這是他的愛。

他喜歡板着臉,表姐總是很怕他,也不敢來我家,不順心的事一大堆,他不說,就愛板着臉。

這兩年,他想回老家,在外十年,他也許是格外的想念故鄉吧,想要回到這個大街小巷都是他熟悉的地方,於是他回來了,但生活卻變得不順心了。他要更努力,更吃苦才能養活這個家,我總記得高考完之後,他在家休息,我好好看了看他,又黑又瘦,頭上還有些許白髮,叫人怪心疼的。我想,現在這樣的爸爸,同學就再不會羨慕我爸爸又白又年輕了吧。

他的心很小,他只想我們這一家可以快快樂樂的生活,不富、不貧、偶爾的葷腥和出遊,這樣簡簡單單好像也越來越難。他很知足,每晚的剩菜剩飯配酒,早上面攤的一碗麪,他很累,卻很知足。

我很幸福呀,他是我爸爸,做着所有愛我的事,他會因爲我害怕老鼠而揹我上樓,會因爲我愛吃蝦而去買,會因爲我回來沒地方睡而睡一個暑假的沙發。我越來越大了,我們之間的話很少,大多數時間都會是沉默,但每次打電話他都會喊我寶寶,這一輩子我都永遠是他的寶寶呀。

爸爸的愛很簡單,喜歡的都會拼盡全力給,或許生活殘忍了些,想要的太多,不能都給,可我卻覺得,多少的苦難都可以承受,因爲不是我一個人在,是一家人在,許多許多都會因爲這一個家讓我更勇敢,更快樂。

知足常樂議論文8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就這樣流逝,不留痕跡。有人喜歡傷春悲秋,有人喜歡享受當下,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珍惜現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樂。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語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還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沒有的,只會令自己鬱悶,自尋煩惱。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夢想,他們原本是爲了讓自己更快樂,卻在追尋的過程中喪失了原本的快樂,即使後來成功擁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樂的,何苦呢?很多人爲了名利放下親情、友情,等到後來才明白這些纔是人生最重要的,可是這些都已經消逝,再找不回來了,因此他們只能空悲嘆。不知足常悲,因此我們不要不知足,否則只會令自己後悔。

知足常樂。多想一下自己擁有什麼,你會學會知足,同時,你也會快樂起來。唐伯虎曾寫下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與仕途擦肩而過,唐伯虎沒有悲傷,反而對自己的田園生活感到快樂。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的恬適生活令他沉醉,他滿足於這樣的生活,所以他是快樂的。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豁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不過分悲嘆自己,反而生出這樣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還記得那個奉旨填詞的柳三變嗎?你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話,即刻就斷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傷過,低徊過,但他最後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在勾欄瓦肆之地淺斟低唱,追尋自己的內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卻成就了兩宋的大詞人,璀璨了兩宋文壇,照亮了宋詞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沒有什麼,要想到你擁有什麼,你就會快樂的。

人生就像一場夢,要做個好夢,就得帶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擁有的,比如親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擁有多少珍貴的東西,怎麼會不快樂呢?

知足常樂議論文9

也許你會羨慕蒼鷹翱翔時的自由,也許你會敬仰大海奔流不息的堅持,再或許你會崇拜曇花一現時的美麗。但,蒼鷹沒有你穿梭於世界時的充實,大海沒有你堅持奮鬥的過程,曇花沒有你成功後的永遠輝煌。所以,不要老想着你沒有什麼,要想想你擁有什麼;所以,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是一種對現在已得到的、擁有的、持一種滿足的態度。知足常樂它不會好高騖遠,不會杞人憂天,更不會異想天開。知足常樂的人是曠達的,是豪邁的,是滿足的,他們需要一種處事不驚、見怪不怪時的淡定。知足常樂的生活是安逸、舒適的,它被注入了新的能量。知足常樂的我,是快樂、幸福的,我是積極向上的。

知足常樂的人是曠達的,它有處事不驚的淡定。蘇軾仕途不順,閒暇之時,遊覽赤壁,面對客人妄自菲薄的回答,他回答:“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呼!”這是一種曠達的處事情懷。再有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氣勢磅礴,暢古通今。他不因被貶而消沉,相反,他更豪邁。

知足常樂的生活是愉悅舒適的,它被注入了新的能量。五柳先生陶淵明,厭惡官場生活,憧憬田園生活,毅然決然地辭官,他不因五斗米而折腰。他性嗜酒,好讀書,日子清貧但快樂,他早晨到田地裏除草,傍晚扛着鋤頭和月亮一起攜手到家。他村人評價他說:“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他就這樣滿足的在田園中除草培苗,做着他認爲最浪漫的事。

知足常樂的我,是開心的、向上的。我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我能夠確定的說:我把我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美好的事物上——生活。我知足是因爲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羣積極向上的同學……我常樂是因爲我知足。

山峯不羨慕珠穆朗瑪峯的高大,因爲它有它自己的高度;小溪不羨慕長江的奔騰與繁華,因爲它有它自己的節奏與安靜。我不羨慕你,因爲我有我自己的生活。

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議論文10

知足常樂心胸寬大者擁有世界,而那些認死理做事斤斤計較者則會一無所有。心胸寬大者心裏就會很寬廣。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個真正懂得的人是不會計較一些無所謂的事情的。其實每個人都是世界的擁有者,世界是屬於大家的,不是個人的,世界是個大家庭,只有那些心胸狹窄的人才會覺得只有那一點的地方是屬於自己的。因爲他們的思想束縛了他們那顆本應純潔的心。有的人什麼也沒有,可是他們卻很快樂,因爲他媽靈魂裏充滿了愛,在他們的眼裏世界就是他們的,他們很滿足。有的人什麼都有,可是他們卻不快樂,因爲他們覺得世界這麼大,屬於他們的才這麼一點點,因爲他們不滿足。也許吧,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體,性格不盡相同,他們的思想不同,看待世界的眼光就不一樣,不管怎樣我們都要懂得知足,才能常樂。因爲擁有靈魂的偉大,屈原仰天長嘆,抱石投江,震撼天地;因爲擁有靈魂的偉大,文天祥直指南方,歡笑而死,毫無怨言;因爲擁有靈魂的偉大,吳仕宏巾幗英雄,鞠躬盡瘁,樹立榜樣;因爲靈魂的偉大。

是啊!只有知足常樂的人才會真正擁有這個世界,擁有上青水秀的江山,擁有天地精華,擁有婀娜多姿的世界,擁有一切的一切。他們物質上也許並不富有,但是精神卻很充裕,以精神享受來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這個世界纔會變成充滿愛的天堂。真正的擁有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質上的,物質只不過是體外之物,只有內心充滿愛才會豐富人生。所以說知足才能常樂。

知足常樂議論文11

現在,人們的忠告都是“知足者常樂”。“知足者常樂”,簡而言之,就是知道滿足的人就總是快樂。老子就曾在道德經裏說過,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快樂的。

有人會問:正是奮鬥的時期,怎麼能輕易滿足呢?現實回答你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每個人都會奮鬥,奮鬥的同時伴隨着慾望。但是慾望一旦過界,就會成爲貪婪;一旦貪婪,慾望就無法滿足;一旦慾望欠缺,你就會高興不起來。最重要的是人一旦不高興,對待事物的信心也會喪失,生活因此而失去樂趣。

人生在世,唯有知足常樂,方能獲得幸福的垂青。孔融,小小年紀就能選擇小的梨。試問,如果當時他拿大梨,當真搶得過他哥哥嗎?知足常樂,反而使他留下一個“孔融讓梨”的前古美談;陶淵明,在那名利當天的封建社會,能做到棄官而耕農的人,在當時無人出其右,實屬不易。

相反,人若不知足,則不樂。“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本也是曠世奇才,但碰巧生不逢時,遇上了諸葛亮。試想如果他能知足,便也能在江東有一番作爲,最後也不至於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王熙鳳不知足,她貪權,結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臨死了,還在賈府遭人白眼。她的貪心與賈母的知足是一個多麼鮮明的對比啊!

在數學領域中,有一個求極限的概念。這是種近似的求法,卻有着永恆的意義。它不再追求精確的結果,而是追求最接近的結果。採用這種結果便有了微分,積分的算法,應用在物理中便有了加速度的求法。這種思路實際就已經貫穿着“知足者常樂”的思想理念。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應該活在當下,感受當下的美好,感受知足的樂趣。

因此,人不要求全,應該知足,而只有守分,纔會知足。

知足常樂議論文12

“知足常樂”生活中常常聽到這句話,但人再怎樣知足,一定多多少少會羨慕別人所擁有的。羨慕別人有最新型的手機,羨慕別人有許多的錢可以浪費,羨慕別人有許多的時間可以玩樂。如果是你,會羨慕什麼呢?

回想起剛上託兒所時,常看到別人的筆或鉛筆盒非常好看,心生羨慕之下,就跑去跟媽媽吵着要。後來新鉛筆盒雖然到手了,不過人是不會知足的動物,所以也想要新的橡皮擦,下場當然是被拒絕。

等大了一點,上了小學,看到每一個人都有新的書包,我也想要。不過,下場還是跟前面一樣,還是被拒絕。重那時候起,“知足”這個觀念開始在我心中萌芽。

在大了一點,差不多是高年級了,那時,“知足”已經發芽的差不多了。所以當時我羨慕的,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同學的聰明。那時,雖然在班上平日還算開心,沒什麼羨慕的,但隨日子逼近,我就會開始擔心考試,等成績出來後,就會羨慕他們的頭腦。

等到了初中,“知足”已經完全發育完成,使我對物質上的生活完全不會羨慕。但還是會羨慕別人的頭腦。不過,最令我羨慕的還是別人玩樂的時間,我玩一小時,別人可能玩三小時,實在是令人相當羨慕。不過,努力的人一定會有回報,《聖經》有句話:“流淚播種的,必歡呼收割。”我想,應該就是這樣了。

現代人的生活比以前好,但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如果是第二,就會想要第一。所以人都會羨慕,不過,那也不是完全不好,因爲這樣可以成爲人向上的動力。不過,在羨慕之餘,也要看看那些東西是否必要,養成知足的好習慣。這樣,生活有了知足,人就會常樂喔!

知足常樂議論文13

知足常樂,出自於《老子》:罪莫大於可欲,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恆足矣。但真的只有知足才能令人常樂嗎?

隨着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漸漸富強起來了。中國人民也不滿足於僅僅只是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而是想要更加富貴的生活。正是因爲這樣,許多人鋌而走險成了貪宮污史,不甘心於自己每月的工資,總想得到多一點,可人的慾望是無止境地,多了還想更多,有了一套房還想着擁有一棟樓,正所謂慾壑難填,“人心不足蛇吞象”總想這樣,自然就要勞神費力,挖空心思,甚至還會不擇手段,這樣的話,人還會快樂嗎?還有快樂?無論他得到還是沒有得到,都不會快樂,只有痛苦。所以人只有知足才能常樂。

知足是快樂之源,人不因外界形勢的變化而去改變自已的要求,堅持自己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並對自己現在所處的地位感到知足,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快樂的。知足也是一種樂觀的心態。唐伯虎曾寫下“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面對自已與仕途擦肩而過,他沒有爲自已的田園生活而感到知足。“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的恬適生活令他沉醉,他滿足於自己的生活,所以他是快樂的。書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欲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不過分悲嘆自已,反而生出這樣的大境界,怎能令人不敬?若蘇軾不懂得知足,那他又如何能成爲兩宋的大詞人,璀璨了兩宋文壇,照亮了宋詞的前程。知足的強大之處在於,不僅可以令人沉醉於有形的東西,而且可以豐富你的內心世界。

知足者常樂,是一種爲人處世的態度。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世上存在的慾望是無窮的。如果一個人的慾望太大,那他得不到的東西必然也會更多,那他內心的痛苦也一定會很多,正所謂“貪慾不止,苦海無邊”。所以不知足者連樂都沒有了,哪還淡得上“常樂”呢?

所以人應學會知足,懂得知足,這樣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知足常樂議論文14

昨天我去看望生病的外婆。一進入那黑壓壓的房間,模糊地看到了外婆痛苦地倚在牀邊,瘦骨嶙峋的身軀,一時無語、凝噎。放假那愉悅的心情頓時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心情。我轉過身,深呼一口氣,慢慢地走到院子裏。明媚的陽光迫使我眯着眼睛,鄒起眉頭。

驀然回首,“知足常樂”四大金色文字映入我眼簾。我緩緩的轉身,望着嵌在大門石碑上的隸書――知足常樂,我想起了這次話題作文的材料:

有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裏,一隻在野地裏。籠子裏的老虎三餐野地裏的老虎自由自在,他們互相羨慕對方的自由和安逸。最後互換了位置,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

原因可想而知,一隻因飢餓而死,另一隻因憂鬱而死。也許很多人會笑話這兩隻老虎:明明活得安逸自由,卻不足,硬是覺得別人的糖比自己的甜,結果被對方的糖噎死了。動物既如此,何況是人呢。

著名作家劉墉對人類的貪婪本性看到了及至:旅客車廂內擁擠不堪,無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一塊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位置做就好了……直到有了臥鋪的人還會想:這臥鋪要是包廂就好了。

有位置的站着,有座位坐着,有臥鋪躺着,這是多麼好呀,但人卻總喜歡不停地向上爬,在條件不允許的時候也一直想着,這多影響心情啊。爲何不歡喜着:我有地方站,我有座位坐,我有臥鋪躺。

小時候,當我已經拿到了一個月餅後,仍不知足地哭鬧着,因爲我想再要一個。奶奶會和藹地說:“乖孫女,你哥哥姐姐們有的沒有,有的才只有一半,你都拿了一整塊了,還不知足啊!應該高興了。”

知足常樂議論文15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不是人比動物更聰明,也不是人比動物更高貴,而是因爲人有思維,會思考,懂得體味人生,懂得滿足。人,應當“知足常樂,知足安樂”!

“知足常樂,知足安樂”,很簡單的八個字,但從古自今,縱觀史冊,有幾人曾做到?有幾人能像陳眉公“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觀天邊雲捲雲舒”;有幾人能像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幾人能像陶淵明家徒四壁卻依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蘇東坡一生坎坷,屢遭貶黜,但他依然吟詩作賦,快然知足,決不似柳永爲懷才不遇而悶悶不樂;亦不像納蘭容若爲兒女私情而鬱鬱寡歡。他效仿的,是李青蓮,白樂天——不爲世俗所拘,不爲功名所累!他們都懂得知足,善於發掘事物完美的一面。

“人生不如意者九。”我們總是抱怨生活不公,懷才不遇。殊不知,不是生活不夠完美,而是我們太過貪婪而不知足。人總會有慾望,有慾望便會有所求。蘇子曰:“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可是又有誰能做到呢?我們總是盲目地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到最終,卻發現那些東西對我們沒有任何意義!當我們意識到這些時,早已身心疲憊,心力交瘁!

每個人都想做好每一件事,儘可能避免給自我的人生留下遺憾。然而,大多數時候都事與願違。現實總是與期望相差很遠。有時候,我們對自我和身邊事物要求太過苛刻。須明白,任何事物都會有缺陷,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遺憾!陳繼儒在自我所纂的《珍珠船》中說,“吾平生有五恨:‘一恨鰣魚多骨,二恨金桔多酸,三恨蓴菜性冷,四恨海棠無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鰣魚、金桔、蓴羹、海棠等固然完美,卻仍各有不足。曾鞏固然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卻終究拙於作詩!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知足者善於取捨,並從中得到歡樂。世間事物,安得十全十美?水陸草木之花,多半芳而不豔,豔而無芳。牡丹固然妖豔,堪稱“花中西子,王嬙”,卻遠不及桂花十里飄香;桂花芳香沁人心脾,卻終不及牡丹嬌豔欲滴,但世人不也依舊喜愛它們嗎?因爲他們都懂得取捨——喜其豔者則容其無芳,愛其芳者則容其不豔!

“知足常樂,知足安樂!”這不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表現,而是一種淡然的人生態度。人生不可能盡善盡美,有時,差強人意,即當滿足,不可苛求!唯有知足,才能歡樂!故曰:“知足者常樂,知足者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