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知足議論文

議論文1.05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知足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知足議論文

知足議論文1

昨天我去看望生病的外婆。一進入那黑壓壓的房間,模糊地看到了外婆痛苦地倚在牀邊,瘦骨嶙峋的身軀,一時無語、凝噎。放假那愉悅的心情頓時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心情。我轉過身,深呼一口氣,慢慢地走到院子裏。明媚的陽光迫使我眯着眼睛,鄒起眉頭。

驀然回首,“知足常樂”四大金色文字映入我眼簾。我緩緩的轉身,望着嵌在大門石碑上的隸書――知足常樂,我想起了這次話題作文的材料:

有兩隻老虎,一隻在籠子裏,一隻在野地裏。籠子裏的老虎三餐考試吧野地裏的老虎自由自在,他們互相羨慕對方的自由和安逸。最後互換了位置,但不久兩隻老虎都死了。

原因可想而知,一隻因飢餓而死,另一隻因憂鬱而死。也許很多人會笑話這兩隻老虎:明明活得安逸自由,卻不足,硬是覺得別人的糖比自己的甜,結果被對方的糖噎死了。

動物既如此,何況是人呢。

著名作家劉墉對人類的貪婪本性看到了及至:旅客車廂內擁擠不堪,無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一塊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位置做就好了;……直到有了臥鋪的人還會想:這臥鋪要是包廂就好了。

有位置的站着,有座位坐着,有臥鋪躺着,這是多麼好呀,但人卻總喜歡不停地向上爬,在條件不允許的時候也一直想着,這多影響心情啊。爲何不歡喜着:我有地方站,我有座位坐,我有臥鋪躺?!

小時候,當我已經拿到了一個月餅後,仍不知足地哭鬧着,因爲我想再要一個。奶奶會和藹地說:“乖孫女,你哥哥姐姐們有的沒有,有的才只有一半,你都拿了一整塊了,還不知足啊!應該高興了。”

知足議論文2

知足是一樣寶貴的心靈財富,是轉憂爲喜的的法寶。

記得有一次在書本上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位國王即使家財萬貫,佳麗成羣,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但他仍然不快樂,天天都是煩惱重重,因爲他不知足。於是有一天,國王出去尋找快樂,他來到了一個偏僻而荒涼的小村莊,一個赤腳的農夫正哼着歌快樂地走過來,國王很不解,問:“你那麼窮,連鞋子都沒有,爲什麼還會那麼的快樂呢?”農夫回答道:“曾經我因爲沒鞋子穿而苦惱,但後來我遇見了一個斷了腿的人,我發現我根本沒有理由因爲沒鞋子穿而煩惱。做人就應該知足常樂。”

一個人要有知足的心態,才能過好每一天,與其煩惱重重,皺着眉頭想自己是多麼的差勁,還不如停下來回頭看看,或許還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知足,是一種心態,臺灣漫畫家曾說過:“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抱怨小。而我,如果拿到了小橘子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會感謝它是大的……”

知足,不是沒有了崇高遠大的追求而一生碌碌無爲,而是要懂得感恩,感謝上蒼現在給予我們的一切。因爲知足,所以快樂。

樹,因爲雨的滋潤而快樂,它沒有期盼得到更多。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無原因而快樂的人,他們僅僅是因爲快樂而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愚昧的人在努力的尋覓着昨天的快樂與未來的幸福,去往往將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遺忘了。擁有了,卻仍然不知足;得到了,依然不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其實,知足常樂僅僅只是一種簡單的幸福和快樂,它沒有任何的束縛,也不需要任何的理由,只需要一顆簡單的心。

知足議論文3

你是否多次因爲不知足而使好事變壞事呢?那麼請你明白,知足常樂,纔是生活本道!

——題記

古人云:“金錢是萬惡之母,貪財萬惡之根。”你可知那“貶”爲什麼是“貝”字旁嗎?這不正是說明你貪財必敗嗎?如果在金錢上,人不向他低頭,人人不向它彎腰,那麼社會不是清白多了嗎?換之方,如果地上落了一文錢,沒有人去拾起,看見了無限的財富,沒有人會想要獲得它,那麼世上那些壞的東西,自然的不被清除了嗎?其實金錢對於我們來說,只要知足,“貧困與苦難並不顯得低人一等;富貴與豪華也不見得比人高一等。”請記住這句話,它將讓你明白富裕與金錢只是一個個空虛的架子。

權力!只是回報社會的手段。是獲得希望與閱歷的搖籃。如果說權力在天平上的一頭,那麼另外那頭一定是公平。如果權力越重,那麼公平也越重,所以說,當你擁有比較高的權力時,請你切記知足,如果不是知足在你生活裏,那麼你可能走入金錢的深淵,權力只是不實在的,真正樸實的,只是你的那一顆良心。只有它纔會揮發出你人生的權力光輝。因爲權力只是建立在人們對你的信任之上,所以請您知足,知足權力。

“健康,是生活在世間的真諦。”“只是懂得生活,而不明白健康的人,是無用的。”對於健康,人們幾乎都想長命百歲,怡養天年,與天齊歲。正因如此,我們古代帝王爲了長生而讓道人爲他們練丹藥,以此長命百歲。擁有無限的權力,和大量的金錢。但他們的這此行爲,也爲自己的生命畫上一個終止號,從而沒有了他們宏大的夢想,只是在土中,與天共同長眠,“死亡!”不是在你的生命中註定的,只要你追求健康過多,不明白知足,那麼只會適得其返。

請君聽我一言,金錢中包括了萬惡,權力中包括了金錢,健康中包括了兩者,請你記住,它們都是本性不劣,只是那些人不因知足而使其發生變化,請記住知足乃常樂之道。

知足乃常樂,願君切記!勿以貪念,丟失本性。

知足議論文4

慾望無止境,如果任其膨脹下去,必將後患無窮。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於不知足。"講的`是知足常樂的道理。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爲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爲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說的也是知足常樂的道理。知足常樂,可以說爲每個人所熟知,但在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許多人不可謂不聰明,但卻由於不知足,貪心過重,爲外物所役使,終日奔波於名利場中,每日抑鬱沉悶,不知人生之樂。

知足者才能常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有了貪慾,就永遠不會滿足,不滿足,就會感到欠缺,高興不起來。貝蒂·戴維斯在她的回憶錄《孤獨的生活》中曾寫道:"任何目標的達到,都不會帶來滿足,成功必然會引出新的目標。正如吃下去的蘋果都帶有種子一樣,這些都是永無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樂的祕訣,否則將永遠不會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

有一個人,偶然在地上撿到一張千元大鈔,他得到這筆意外之財以後,總是低着頭走路,希望還能有這樣的運氣。

久而久之,低頭走路成了他的一種生活習慣。若干年後,據他自己統計,總共拾到鈕釦近四萬顆,針四萬多根,錢則僅有幾百塊,可是他卻成了一個嚴重駝背的人,而且在過去的幾年中,他沒有好好地去欣賞落日的綺麗、幼童的歡顏、大地的鳥語花香。

不知足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摧毀有形的東西,而且能攪亂你的內心世界。你的自尊,你的原則,都可能在貪心面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較而來。同樣,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較得到。人的慾望如同黑洞一樣,沒有填滿的時候,任由其膨脹,則會由此生出許多煩惱。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們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強的人比較,那麼一切不平之心也許就會安寧。我們不妨抱一種"比下有餘"的人生態度。

知足議論文5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就這樣流逝,不留痕跡。有人喜歡傷春悲秋,有人喜歡享受當下,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珍惜現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樂。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語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還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沒有的,只會令自己鬱悶,自尋煩惱。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夢想,他們原本是爲了讓自己快樂,卻在追尋的過程中喪失了原來的東西,即使後來成功擁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樂的,何苦呢?很多人爲了名利放下親情、友情,等到後來才明白這些纔是人生最重要的,可是這些都已經消逝,再找不回來了,因此他們只能空悲嘆。不知足常悲,因此我們不要不知足,否則只會令自己後悔。

知足常樂。多想一下自己擁有什麼,這才能學會知足,同時,你也會快樂起來。唐伯虎曾經寫下“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與仕途擦肩而過,唐伯虎沒有悲傷,反而對自己的田園生活感到快樂。“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的恬適生活令他沉醉,他滿足於這樣的生活,所以他是快樂的。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豁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不過分悲嘆自己,反而生出這樣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還記得那個“奉旨填詞”的柳三變嗎?“你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一句話,即斷送了柳永的仕途。這,他悲傷過,低徊過,但他最後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在勾欄瓦肆之地淺斟低唱,追尋自己的快樂。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卻成就了兩宋的大詞人,璀璨了兩宋文壇,照亮了宋詞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沒有什麼,要想到你擁有什麼,你會快樂的。

人生就像一場夢,要做個好夢,就得帶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擁有的,比如親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擁有這麼珍貴的東西,怎麼會不快樂呢?

知足議論文6

當今社會,我們有了充足的物質需求的滿足,人們的競爭意識也不斷地得到增強,使得每個人都在努力實現知足的同時也踏上了不知足的意識走向。(起筆太籠統)

人們常說:知足常樂。而中國古代又有一首無名氏的詩:“終日奔波只爲飢,方纔得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滿足,又想姣容美貌妻”。(這首詩是批評不知足的,用在此處有原意不符,不過這種引用的寫法值得肯定)知足與不知足在一念之間,只有將知足和不知足高度統一起來纔是真正的大快樂。因此我們要做到,生活上要知足,學習上要不知足。

所謂生活上的知足就是我們要想在物質生活上快樂就必須有所滿足,不要一味地企求更高的物質享受。我們生活在這麼安穩的年代,不缺衣食,不缺住行。我們又何須再過分苛求什麼更加高檔的生活?別墅,奔馳,高薪,家財萬貫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如果我們過於對自身物質的曲變性?苛求,就會導致我們精神上的超負荷壓抑,就會引發很多過激行爲甚至於犯罪行爲的發生。俗話說:知足者雖清貧皆開懷常笑,不知足者既(即)使擁有萬物也愁眉不展;(透徹,好)知足者常常擁有自己的一點成果而知足常樂,不知足者常常擁有萬物還頭疼不已。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橋樑。(這一句沒頭沒腦,應刪除)對於知識,我們就要做到不知足,要不斷進取、忘我學習。這樣的人才能不斷進步,不斷的擁有更多的知識。高爾基曾說過:“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知識,頭腦就要枯竭”。是啊,學習上,我們就應該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發現,不斷的補充,不斷的吸納,纔會有更高的理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連聖人都這麼說了,更何況我們呢。(這一段寫得好)

總之,知足也好,不知足也罷。都是在一定的基礎上才得以發展其優勢。我們應該在知足和不知足之間合理的規劃自己的人生。

知足議論文7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有慾望的人,活得真實,活的坦然,活的精彩萬分!“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纔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知足常樂”告訴人們要學會滿足,應安於現狀。可我覺得,這樣的人生平淡無奇,未嘗沒有得過且過的意思。

慾望,代表着野心。可正因爲如此,我們纔是人。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一個活着的人!正因爲如此,我們生活的充沛,我們願爲之去奮鬥!正因爲如此,我們活的真實,生命有了意義!“情願讓日子過得忙迫,也不要讓日子過得無聊。”成功的前提,是有野心。“人們不太看重自己的力量—這就是他們軟弱的原因。”“知足常樂”意味着甘於平凡,我可以理解爲沒有上進心。我很懷疑持着這種生活態度的人,心裏是真的淡然,還是因爲軟弱無能抑或虛僞?應是兩者皆有吧!在我看來,那些人沒有可以滿足自己慾望的能力、資本。

以及願爲之奮鬥的激情、自信。他們就像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當他們擁有了力量、信心,是否還會甘於平凡?慾望,是基於有能力的人!“決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閱讀的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信心來源於力量,力量來源於知識。我們不斷學習、積累知識,就是爲了充裕自己,使強大起來。“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如果你還年輕,不如放手拼一把!年輕人的優勢就是有時間。“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人,要活得真,活的坦然!

知足議論文8

做人要知足,常懷平常之心。做人要知足,指的是一個人在物質條件、名利地位、生活待遇上要知足。有道是,華屋千間,只臥一牀;稻菽萬擔,僅食一碗。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做人要知足,一方面要正確認識自我,不能因爲一時一事的得失而斷送前程。另一方面要選準比的參照系,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有位老幹部在總結從政生涯時說,當你感到“心理不平衡”時,不妨去三個地方看看:去艱苦的地方看看,比一比那些沒有完全解決溫飽的羣衆,你會對自己的生活狀況感到知足;去革命烈士陵園看看,比一比那些倒在槍林彈雨下的英烈,你會對自己的職位感到知足;去火葬場看看,比一比那些不幸的先逝者,你會對自己健康活着感到知足。這就告訴我們:人都有這樣那樣的慾望,但必須節慾知足,這樣才能自得其樂,知足常樂。

工作要知不足,常懷進取之心。一個人一生要做無數事,每一件事做完,要多想想對與錯,把失敗當作成功之母,把崗位當作事業來幹。一要目標高一點。古人講,“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過去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不能自我滿足、自我陶醉。做事要少講成績,多講不足,並且要知不足。二要幹勁足一點。事業要上新臺階、有新作爲,必須有隻爭朝夕、殫精竭慮、廢寢忘食、夙興夜寐的實幹精神,不能“玩心”太大、“空頭路”太多。我們每個同志都要在幹事業上下苦功夫,真正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幹事業、抓建設、謀發展上。三要創新多一點。大力倡導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風氣,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善於把腦筋開動起來,做到既要手上磨出繭子,更要腦中閃出點子,多出創新的思路,多想創新的辦法,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認識跟上時代步伐,使工作實踐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學習要不知足,常懷緊迫之心。學習既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重要根基,也是立身做人的強大“本錢”。但是,有些同志卻往往憑着“知識不多有本本,水平不高有經驗”的方式想問題、幹工作、辦事情,習慣於把工作忙、無時間,難以靜下心來學習,作爲忽視學習的藉口和理由,缺乏學習的緊迫感。當今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快得驚人,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我們面臨的競爭也是越來越直接,越來越激烈。如果我們不注重讀書、學習和思考,不注意接收新知識、新思想,那麼便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那將是很可怕的。一個執著事業、有所成就的人,必然是重視學習、善於學習、勤奮學習的。因此,要把學習當作第一需要、終身任務、政治責任、生活習慣,以高度的“本領恐慌”危機感和緊迫感,常思能力不足,常找學習差距,牢固樹立新的學習理念,始終保持學習常態,努力在發奮學習、不斷進取提高本領、增長才幹。

知足議論文9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我相信我們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有一顆知足的心,就一定能夠化不如意爲如意,正所謂知足者常樂!

我國古時候有個老翁,家裏丟了只馬,家裏其他人很着急,他卻說,這未必是件壞事,結果果真過了不久,他家的那隻馬不僅自己回來了,而且還另外帶了只馬回來了!街坊鄰居非常羨慕,他家裏其他人也很高興!而此時他卻說,這也未必是件好事,過了不久,他兒子因爲騎另一匹馬而摔斷了腿,他知道後卻說,這也未必不是件壞事,果然過了不久,皇帝徵兵,他兒子因爲腿斷了,而躲過一劫!這就是歷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它教育我們要知足常樂!

反觀歷那些與人民爲敵,貪婪慾望不止的人,何曾又樂過呢?上世紀30年代,全世介面臨經濟危機,德國法西斯頭目希特勒,爲了滿足他自己貪婪的慾望,以一顆永不滿足的心態與全世界爲敵!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最終邪不壓正。他的陰謀並沒有得逞!他也爲他自己所做的一切而付出慘痛的代價,並被全世界所唾罵!

我們每個人或許會面臨許多困難,但我相信那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懷着一顆知足的心,懷着一顆堅強的心就一定會戰勝困難!

現在身處青海玉樹地震的同胞們,正在忍受着我們難以想象的痛苦在掙扎着!想想我們現在還有什麼比他們承受的痛苦還要重呢?他們承受着身體的痛,心裏失去親人的痛!但我也相信,地震無情,人間有愛,身處社會主義國家的我們,一定會與青海玉樹同胞同呼吸,共命運!早日幫他們重建美好家園!而地震也大大凝聚了我們國家的人心!註定我們是一個不可戰勝的民族!

讓我們爲玉樹同胞祈禱祝福的同時,並且擁有一顆知足的心來面對這事件的一切吧!因爲知足者常樂!

知足議論文10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生難得幾回歡,智者善於把握現在,珍惜眼前,做一個知足常樂者。

哪裏有慾望的存在,哪裏就是活的墓穴。慾望的罪惡何止於在個人的醜陋與萬劫不復,那奧斯維辛集中營淌血的歷史,無聲的吶喊,更給了我們心靈沉重的一擊。看到眼前的美好,不需無止境的追求,也能笑臨春風,春百花開盡。

懂得知足會有精神之樂。能夠淡泊明志,能夠沐於春風,即使面對衣食拮据,艱難困苦又有何妨。世人噓嘆於“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覺得生活最苦莫過於此,但於顏回而言,他仍可以樂其樂。只要有老師能夠教導,只要有知識供他汲取,何患生活貧困艱辛,何患環境惡劣簡陋。一個精神大師,不刻意追求錦衣玉食,沒有金玉滿懷,也可以快樂地活着。知足面對生活,哪裏都是天堂。

懂得知足會有生活之樂。雖然貶至窮水之地黃州,雖然滿腹經綸無人知曉,雖然空有一腔豪情壯志,蘇軾的大度胸襟足以讓這一切成爲浮雲。他可以味“山間之明月,與江上之清風,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暢飲小舟中,浮想赤壁上;他可以“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爲自己書寫一份豪邁與英姿;他亦可以“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將人生的陰霾驅散成朗朗晴空。蘇軾的博廣,蘇軾的寬闊,蘇軾的苦澀都在這詩意的人生中讓人窺覓他的胸懷。這本是苦不堪言的一生,在他的知足冷靜前,化作一片生活的樂土。

懂得知足會有學習之樂。在這十幾年的求知路途中,在這漫漫無際的學海里,求學是艱辛的。但比起大山裏翻山越嶺上學堂的孩子們,比起非洲飽受苦難和飢餓的孩子們,我們是何等幸福。所以我們更該發奮努力,將汗水和淚光變成蜜汁,將學習的辛苦變成學習的快樂!

總是盯着茫茫奢望,卻忘卻了你身邊的風光,是不值的。善於發掘眼前的幸福,握緊稍縱易逝的今天,做一個知足常樂的智者。

知足議論文11

人嘛,總是說,知足者常樂,人還是不要太過於貪心的好,安於現狀就可以了。可是,知足者真的常樂嗎?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羣大學生畢業之後,一些人選擇了去外地闖蕩,一些人選擇做小本生意,還有一些人選擇安分守己的在本地的私企裏面做個普通白領。一次同學聚會,大家談論起現如今自己的生活。那些選擇了去外地闖蕩的人,一個個都去了許多地方,見識了許多風土人情;曾經選擇了白手起家的人大多數已經發家致富。輪到這些選擇了做普通白領的人說的時候,她們卻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她們的生活一帆風順,毫無激情。每天上班,下班,第二天再上班,再下班,到了月底是領上自己的工資,下個月再繼續上班,下班……她們沒有去過世界各地,也沒有經歷過商業受挫,她們有的,只是每天去了公司和一羣婦女們談論各種八卦,她們的生活沒有一絲起伏。

老人們總是去拜佛祈禱希望自己和兒女們都能一帆風順,我不能說她們這是錯誤的做法,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年輕人,還是闖一闖比較好,何必在十八歲的年紀就過上八十歲的生活。知足,會讓人樂一陣子,卻不能讓人樂一輩子。過不了多久,你就會厭倦這種平凡的日子,這種不起一絲漣漪的日子。

同樣是一片湖泊,不流動的,即便最初再美,也會成爲一灘死水,慢慢發臭;流動的,即使一路上會遇到高山、峭壁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但她仍然是快樂的,因爲在她找到她的歸宿——大海時,她可以很自豪的說:我這一生不是碌碌無爲的,我一直在奔跑,在冒險,我還有可以回味的事情。

保爾·柯察金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爲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我始終堅信,知足,不一定常樂。

知足議論文12

現在,人們的忠告都是“知足者常樂”。“知足者常樂”,簡而言之,就是知道滿足的人就總是快樂。老子就曾在道德經裏說過,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慾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快樂的。

有人會問:正是奮鬥的時期,怎麼能輕易滿足呢?現實回答你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每個人都會奮鬥,奮鬥的同時伴隨着慾望。但是慾望一旦過界,就會成爲貪婪;一旦貪婪,慾望就無法滿足;一旦慾望欠缺,你就會高興不起來。最重要的是人一旦不高興,對待事物的信心也會喪失,生活因此而失去樂趣。

人生在世,唯有知足常樂,方能獲得幸福的垂青。孔融,小小年紀就能選擇小的梨。試問,如果當時他拿大梨,當真搶得過他哥哥嗎?知足常樂,反而使他留下一個“孔融讓梨”的前古美談;陶淵明,在那名利當天的封建社會,能做到棄官而耕農的人,在當時無人出其右,實屬不易。

相反,人若不知足,則不樂。“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本也是曠世奇才,但碰巧生不逢時,遇上了諸葛亮。試想如果他能知足,便也能在江東有一番作爲,最後也不至於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王熙鳳不知足,她貪權,結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臨死了,還在賈府遭人白眼。她的貪心與賈母的知足是一個多麼鮮明的對比啊!

在數學領域中,有一個求極限的概念。這是種近似的求法,卻有着永恆的意義。它不再追求精確的結果,而是追求最接近的結果。採用這種結果便有了微分,積分的算法,應用在物理中便有了加速度的求法。這種思路實際就已經貫穿着“知足者常樂”的思想理念。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應該活在當下,感受當下的美好,感受知足的樂趣。

因此,人不要求全,應該知足,而只有守分,纔會知足。

知足議論文13

平生修得隨緣性,粗茶淡飯也知足。

——題記

桌上放着半杯水,悲觀的人會抱怨它的不足;樂觀的人則會慶幸還有半杯水,因而後者得到了滿足。

同樣的半杯水,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慨。這告訴我們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抱定一顆平常心,學會用感恩的心來感謝生活,感謝命運。等我們懂得了知足,生活便少了幾分抱怨,多了一些光明。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是發人深省的。一個人如果癡心妄想,那他貪婪的心就永遠不會滿足,甚至可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嫦娥拋其夫君,偷食仙丹,妄圖成仙,換來的卻是廣寒宮的無限冷清與寂寥;和珅位高權重仍不知滿足,徇私舞弊,留下了千古罵名。而莊子、陶潛等隱士淡泊名利,逍遙世外,卻成就了千古流芳的美談。

世事就是這樣的辨證,上帝讓壞人享盡安樂,但最終以嚴厲的懲罰爲代價;上帝給予好人平安與幸福,卻讓好人歷經磨難。這是公平的,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人生就這樣,沒有絕對令你滿意的事,關鍵在於你是否得到滿足,能夠樂觀地對待生活。

不過知足並非一味地安於現狀,不求進取,而是一種適可而止的生活態度。如錯把知足當作安於現狀,裹足不前,那你只會成爲井底之蛙。

知足就是父母買給你玩具模片而你能自己拼好,知足就是朋友送你卡片而你不挑三揀四,知足就是珍惜一切來之不易的東西,包括生命。知足了菜根嚼着也香,知足了心裏永遠有着溫暖的陽光。

知足就要避免心理失衡。人們在給予的同時往往期待着、索要着,他們付出了就一定要求有回報,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那是因爲他們把得失看得太重、不易滿足,當然也往往會大失所望了。

請記住:學會知足,才能心底敞亮,少卻煩惱;學會知足,才能更好地體會人生風雨兼程的艱辛和幸福;也只有人人懂得知足,我們的社會大家庭才能和諧、平靜、適意而真誠。因爲知足常樂啊!

知足議論文14

人生本無貴賤之分。不論是溫室中的花兒還是荊藉中的野花,都有美的展現,隨環境差異大,但我想野花一定有知足的信念纔會有自然地嬌美。

波蘭的居里夫人,一聲苦研科學,從不在生活,自己的相貌上花一點心思。與自己的丈夫在簡陋的實驗室中多年研究,環境太艱苦的她從不抱怨任何。後來受美國邀請,她只要求要一克鐳,不要任何奢華的東西。他覺得知足了,至少她覺得自己熱愛科學,一切都無所謂。

暮然回首穿越歷史的煙雲,陶淵明雖經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辛苦勞作,但仍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情態,雖然沒有富裕的生活,但他仍未自己的安逸生活而滿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貶謫,但他不自怨自哀,因與民共賞山水美景而滿足。

古人宋濂說:“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鳳不若人也。”正是這種精神,才孕育了那麼多古今賢人。我們總是會覺得別人有什麼,我們沒有,爲什麼不會想一想我們有什麼別人沒有。我們雖不有富家子弟的安享生活,奢華的着衣飾品,但我們有向上的生活態度,溫暖的小家愛我們的家人,這都能讓我們的精神上快樂,要知足現狀,爲未來奮鬥。

蒲公英的絨絮飛散,它惋惜自己沒有了潔白絨球的美麗,但它高興於讓萬物看到那曇花一現的“飛雪”美景,然後抱着希望等待下一個美麗的自己。

人也應該這樣,要多看到自己的長處,自己擁有的,讓自己充滿信心。

知足吧,想想那些天生殘疾的孩子!知足吧!想想那些父母天天不在身邊的留守兒童!知足吧,想想那些貧困山區的人們!是否發現,我們多麼幸運!不因奢華而煩惱,不因學習而苦悶,不因生活而抱怨。

知足者常樂,讓自己永遠生活在快樂的塵世。

知足議論文15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知足常樂。”這句話雖簡短,但細細品味的話,你會發現這句話是有着深刻含義的。

所謂知足自然是要學會對事、對物要知足,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要知道滿足。只有學會了知足,那麼纔會在知足的前題下尋求快樂,因而才能“知足常樂。”

生活不是平坦的,就如同看似平靜的湖面也會泛起波瀾,看似默默的溪水也會飛流直下,水花四濺。看似平坦的道路也會荊蕀叢生,所以說生活不是平坦的,在生活中我們也難免會對於一些事,一些人產生抱怨。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們學着多去讓自己有着一種滿足的心態,那麼我們對於一些事情的抱怨是不是會少一些?這樣以來我們可以從中獲得的快樂會不會多一些?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容置疑。就些如知足者和不懂得知足的人來說,同樣是對於一件事物來說,他們所持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半杯水,知足者會認爲很好,不知足者認爲僅有一點。知足者懂得滿足,他們不致於過分強求因而他會從這件事物中發現它的好。而對於不懂得知足的人來說,即便是一件很好很精緻可以稱得上完美的事物擺在他面前,也會漏洞百出,仍覺得它不夠好。因爲他洋懂得知足。

世間的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就算是一塊潔白的美玉也會有瑕疵,就算是清澈見底的流水也會有雜質,就算是一朵美麗的花也會有衰敗。我們不能過分強求,這是我們所不能強求過來的。只需要我們能學會知足,時常讓自己保持着一種知足的心態。只有我們能時常保持着一種知足的心態,纔會不斷從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纔會發現身邊事物的無限美好。纔不致於動不動會爲一些事一些人產生無端的抱怨,使自己總是覺得不滿足。

學會知足,因爲知足才能常樂。只有學會知足,纔不會動不動就對身邊的事物所抱怨。你纔會時常保持一種知足的心態,發現身邊事物的美好。你纔會常常將笑容掛在嘴邊。

標籤:議論文 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