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情感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情感學習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情感學習心得體會

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情感學習心得體會1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我也往往感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學習熱情不高,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甚至產生厭學心裏。對於這種情況,我認爲除了幫助其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之外,還應改革教學方法,將組織教學的着眼點從傳授知識轉移到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上來,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教學活動能帶給學生一種美好的情感體驗,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和情感需求。

情感是教學教程中頭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爲傳授知識的教師來說,應抓住情感,寓情於教,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水平。那麼,在教學中應怎樣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呢?

一.準確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個承載多種情感資訊的載體。教師就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細心地體味感情,必須吃透教材。教師要把知識和感情傳授給學生,必須在備課時首先增強自身對課文的真切感受,應擁有豐富的知識和飽滿的思想感情,然後將這種情感融入到教學當中,引發學生的共鳴,使教學情境進入最佳狀態。

二.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如果能以靈活多變、新穎獨特的匯入語,或是有意識地創設一些能引起學生精神活躍的問題,把學生帶入新鮮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撥動學生的心絃,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預先設計一些與教材有關,同時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創設能激發學生表現慾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卡羅納》一文。在講解課文,學習語文知識前,可先介紹一本書《愛的教育》。這本書曾在19世紀轟動了意大利文壇,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裏邊的一篇故事《卡羅納》。進一步誘導學生展開聯想,並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人們對卡羅納的真切關愛。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學生由此及彼,就更能理解課文中“關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帶着一種情感需求去學習課文,並在學習過程中去滿足這種情感需求。

三.在朗讀中體會情感

朗讀是語文學習中的最基本的一種閱讀方式,是語文學習的物質外殼,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朗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重要任務之一。感情朗讀又是以理解課文爲基礎而進行的,使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薰陶;同時感情朗讀又反作用於課文的理解,當學生能夠把本來毫無生氣的文字元號透過朗讀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則說明已經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調。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有許多學生不願張口,或張口就錯,這樣的朗讀是不能滿足語文學習的需要的。在課堂中創設輕鬆有趣的。課堂氣氛,創造靈活多樣的朗讀情景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

1、演讀配合

所謂“演讀配合”其一就是要邊讀邊演,透過表演簡單的舞蹈、舞臺動作,讓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體會,以達到感情朗讀的效果,一般適用於童話教學。其二就是在學習課文時或學完課文後,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自編自演,適合童話故事式的課文即《幸福是什麼》、《小木偶的故事》等課文。小學生特別是四年級的學生,天性活潑、愛模仿、愛遊戲、愛表演,可以透過表演動作和表演課本劇的朗讀形式來滿足他們的天性。學生在課本劇的情景影響下,既訓練了朗讀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2、音樂情景朗讀法。

我國傳統文學常與音樂交融一起,顯示出音律文章的優美。因此在朗讀一篇優美的、或是感情摯深的、又或是具有氣勢磅礴的文章時,配上恰當的音樂,將會收到非常精彩的效果。例如在上《觀潮》一課時,配上一段時而咆哮,時而溫婉低語的音樂。會讓文中的景物更完美地浮現出來。學生也在朗讀中不知不覺地體會到文中的意境,從而領悟出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想象情景朗讀法。

“想象情景朗讀法”就是師生透過運用語言、音樂和圖畫等教具進行渲染氣氛,再現課文情景,發揮想象,領悟人物情感而進行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朗讀方法。它能讓學生有身臨其景的感覺,而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適合情景^對`話式、童話式和描寫優美風景的文章,如:《鳥的天堂》等課文。

四.層層設疑創設競爭的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可有意識地層層設疑,創設一種探討問題的情境,以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當然,問題難度需適,過易的問題,迎刃而解了,學生不能從中體會思維活動所帶來的愉悅;而過難的問題,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也無法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完一篇短文,學完幾首唐詩,不防用三五分鐘讓學生背誦。看誰記得最快,最好。在課文講解過程中,也不防故意出一個關鍵性錯誤,以引起爭論,使學生在爭辯中更好地理解課文。這種競爭。能使學生的思維運轉到最佳狀態,從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

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情感學習心得體會2

《新課標》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愈發地感到,創設適當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學生的情緒,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和掌握知識,陶冶情感,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如果長時間在教師的語文教學中機械重複地學習,必然會導致學生對語文教學的厭學情緒。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改變學生“厭學”情緒,並激發學生“樂學”的情感,那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潛能將無法估量。那麼,如何改變學生的“厭學”爲“樂學”,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從“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呢?爲此,我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尊重學生,保證課堂教學有一個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

尊重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條重要的原則,是完成語文課堂教學任務的關鍵所在。大量事實的研究表明,當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以“絕對”權威自居時,往往會採取不恰當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或者行爲來對待學生,從而加重了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產生情緒緊張、焦慮和缺乏自信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讓每個學生都擡起頭”來學習語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確對待學生。尊重學生不僅是老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而且還是協調師生關係,保證良好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

尊重學生重在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不能把自己的話當作“絕對的真理”,正確看待學生對自己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利用業餘時間與學生談心,鼓勵學生髮現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並提出建議。有的學生不善於用口頭表達,可以用局面的形式,譬如用紙條之類的方式,讓學生寫出自己心裏的想法和對老師的建議,這樣,可以及時收到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可以把這些意見和建議歸納整理,以便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加以權衡和改進。即使學生的語文成績很差,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語文課堂環境中,也會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語文課堂教學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給學生創設“樂學”的情感。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教學就應該追求這樣一個境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較爲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樂學”是學生學習的內驅,也是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着力渲染的內容。語文課堂教學與學習應該是一種美的享受,一種美的薰陶,它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個詞語裏,都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知識和文化的美,甚至它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個詞語裏都有着一個非常美的故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經常講一些古代現代關於語文方面的故事以及有關的知識,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真正樂趣,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促使學生熱愛語文。課堂上還必須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知道並感受語文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廣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創設情境,增強學生“樂學”的情感。

語文課堂教學中,我能注意運用具體的事例,去激發學生的樂學情感,積極的情感能促進學生的思考,促進對學生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所以在教學中我積極創設求知情境。情境是人們對事物進行形象感受的最爲直接的方式和方法。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讓學生進入角色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設身處地的感受人物內心的精神世界。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的真正含義。教師必須清楚,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肯定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容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心理。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創設能夠增強對文章內容理解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像演員一樣進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和樂趣。

要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要徹底擯除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當中去。要讓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時候都動起來。以文言文教學荀子的《勸學》爲例。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動情地朗讀,然後讓他們根據課文的註解疏通全文,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在理解文章的內容之後讓學生再次朗自由朗讀幾遍。在朗讀疏通字句之後,接着就讓學生深入研究課文,進行鑑賞性閱讀,並質疑,與同學進行交流辯論。教師收集有代表性的問題在全班歸納總結。最後讓學生結合現在的學習實際,談談我們從文中應該得到什麼思想上的啓迪。這樣的過程,基本體現閱讀的基本規律:感知————理解————評價————鑑賞————積累————遷移————創造。從接受美學的角度看,學生的個體的文字體驗應該是有個性的,我們要以後現代的觀點指導教學,倡導開放、多元的價值取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獨具個性的見解,摒棄機械呆板和權威。

遷移情境,也就是營造一個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透過特例示範,教師點撥,學生互激,教師講析以掌握新的知識的氛圍。這裏,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原來的認知結構,即瞭解學生的知識現狀,並以此爲基點,設計新穎生動的的例子(特例),進行點撥講析,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比如教學孫犁的散文《黃鸝》,我們可以聯繫初中學過的有類次寫法的文章,比如茅盾的《白楊禮讚》、高爾基的《海燕》、袁鷹的《井岡翠竹》等,進而透過作者對黃鸝的四次描寫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分析,深入探討《黃鸝》是怎樣託物言志的。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所謂的“物”就是黃鸝,黃鸝象徵着美的事物,象徵着美的化身,象徵着藝術的化身。我們只有在江南那湖光山色的美麗的環境裏才能“看到黃鸝的美麗的全部”,這是一種極致。黃鸝只有在這樣的美好的環境中才能體現它的全部的美麗,這含蓄地表達了文章的“志”,那就是:藝術乃至一切事物要在一定的環境中,才能發揮它的極致。分析了文章之後,我們又要總結出其中的規律,那就是象徵手法的特點:以具體的事物來表現一種抽象的意義,他們必須有相似點。到此,可以設計讓學生自由發言,舉一個象徵的例子,要求說出象徵義。接着讓學生以“小草”爲題,寫一偏託物言志的文章。透過這樣的訓練,達到能力遷移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方法發現規律,並在特例的訓練中教會學生遷移應用,達到學於致用的目的。

問題情境。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性是思維的重要特徵,思維火花總是圍繞着問題進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維發展水平取決於思維操作水平。以生動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實例或直觀形象的實驗演示引出疑問,製造懸念,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教師如把知識創設成各種生動有趣的情境,則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定有梯度性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訓練學生思維,這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基本的做法。設定問題注意要命中要害,體現重點難點,難易程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太難不好,太易更不好,因爲沒有達到訓練的目的。如教學青岡卓行的《米駱斯的維納斯》,上課伊始,教師可以多媒體展示斷臂維納斯的形象的畫面,讓學生說出各自的.感覺(一定要說實話),感覺美不美,肯定了學生不同的看法之後,接着話題一轉,提出這樣的問題:看來人們對美的看法是多種多樣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本作家青岡卓行的觀點是怎樣的,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找出表明了作者觀點的’中心句。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集中到問題上來了。

質疑情境。古人云:“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我們教師要營造民主、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大膽質疑。所謂的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慮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有人說中國今天的教育是千人一面的教育,話雖偏激,卻也言中我們教育的致命弱點。我們的教育缺乏創新,缺乏個性!是的,中國由於受到封建宗法桎梏的束縛和傳統文化的制約,人對自我的追求往往是扭曲的,人最終得到的不是自我的獨立性,而恰恰是自我的消解。我們教育出來的人才大多個性不明,思維缺乏創新,缺乏獨立的人格力量。看看我們的課堂,有多少教師鼓勵學生質疑?我們的教師習慣進行的是印證式的教學:精心設計問題,然後讓學生尋找答案,而且答案要和“標準答案”一致,否則就是錯的。可以說,我們的學生的創造性在一次一次的印證中被殘忍地扼殺了。爲此,我們的教學要開放化多元化,讓我們的學生敢於標新立異,不迷信權威,大膽提出疑問。比如教學《米洛斯的維納斯》一文,面對作者的“它爲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的觀點,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甚至可以是針鋒相對的觀點。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我們就給予肯定。這樣做,其實就是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創新的精神。

幽默情境。教師可透過生動幽默、富有情感表現力的語言來描繪生動的學習情景。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的就是幽默。”教學幽默是一名教師的文化素養、教學經驗、教學機智、教學風格等的集中體現,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事實上,充滿情感色彩、幽默風趣的語言,直接關係着師生情感交流及和諧狀態的形成,使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促使他們主動發展。馬卡連柯說:“一個教師,如能用二十五種語調,說出同一句‘請你過來,用不同的手勢、姿態說這麼一句話,還愁學生有什麼樣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還擔心有什麼情感奧祕不能夠了解呢?”今天的素質教育,更是呼喚具有人文、情感素質的教師。

合作情境。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使學生之間產生互動,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補充、相互幫助的良好氣氛。這種情境具體體現討論式的學習和研究性的學習中。教師要善於設定具有思辯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

教學情境的創設不是機械教條的,不僅僅是以上所談的幾點。“教學情境是一種情境交融的氛圍,一種有形與無形組成的教學情意場。應堅持觸景生情”。(張熊飛教授《誘思探究教學》)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根據實際創造性地創設不同的情境,全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巧設提問,激發學生“樂學”的情感。

要善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既能形象的感受,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當學生求知的渴望被激發後,才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會得心應手,教學效果就會明顯起來。語文知識的傳授離不開創造性的提問,課堂提問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巧妙的問題設計,能夠檢測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的“樂學”情緒。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相當的好奇心,練習的內容要能夠從學生興趣心理上入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對知識的渴望中尋找,達到對課堂教學的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變“苦學”爲“樂學”。提問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和方法,如口頭提問、書面提問、集體討論、學生自己設問等形式和方法。還可以選擇一些較爲簡單的故事讓學生讀後給老師提問,然後再讓學生談自己的感想,讓學生感覺到課堂不只是教師的,也不是個別成績優異者的,課堂是我們大家的課堂,我們在課堂中應發揮出自己應有的能量。

另外,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我們要始終注意情境的特點:

1、情感性:即在創設中始終注意教師情感的投入。

語文課堂上的教師,他的教學語言、舉首投足都要富有情感,這是語文情境教學的基本內涵之一。可以說沒有情感就沒有情境,沒有語文課。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要善於運用美文佳作中的人文精神,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列寧說過:“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

2、主體性:情境的創設有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班級閱讀教學屬於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羣體閱讀,必須以每個學生的個體閱讀爲基礎,透過討論,各抒己見,在多向交流中撞擊出閱讀心得的火花。如果教師對課文的過多講解,必然擠掉或取代學生的獨立思考。

3、全員性:面向全體,就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去。一些觀摩課多是尖子學生回答提問,差生跟不上趟,掩蓋着“濫竿充數”的漏洞。有人曾經問哈佛大學的校長,哈佛大學建校350年來,最值得驕傲的是什麼?哈佛大學校長回答說:最值得驕傲的,不是造就了3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是全美國500多家特大型企業一半以上的經理是我們哈佛的學子,最值得驕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讓每一塊金子都閃閃發光,讓每一個從哈佛走出來的人都創造成功。

4、全程性:教學的自始自終,要自覺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離不開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強烈興趣,離不開學生對語文學習“樂學”的情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積極引導學生,並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感受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並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尤其重要的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語文“樂學”的情感的培養,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情感內驅,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情感學習心得體會3

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創設情境是讓學生活起來、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的方法之一,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心理,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使其把精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在課堂學習內容上。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法是多方位的,如音樂渲染法、錄像幻燈法、觀察法、語言描述法、圖畫法、表演法等,下面是就情境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者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一旦引發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就會學得更加主動、有效。創設適當的情境能夠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以情入理,情理交融,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二、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象力,就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創設情境,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作文在許多孩子的心裏一直是件望而卻步的事,作文教學對許多教師來說也是一件不輕鬆的事。如何讓教師輕輕鬆鬆教作文,學生快快樂樂寫作文呢?如果在作文教學中能創設相應的寫作情境,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優化學生的寫作心境,使學生消除畏懼的心理,自由快樂地寫作文。

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質疑討論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創設情境,巧設懸念,激起學生的認識衝突,喚醒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探索的積極心向,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無疑處生疑,培養學生質疑的良好習慣和問題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法設法創設學生質疑的情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可使學生改變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激發探索新知的慾望,很好地訓練了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總之,情境教學法只要運用得當,就能寓理於情,寓學於樂,潤物細無聲,不僅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獲得情景的感受,而且化難爲易,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在主動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情感學習心得體會4

好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學生更好地體驗知識內容中的情感,使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那麼,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近年來的探索與積累談談情境創設的方法。

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特點,配合教學手段而設計的,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需要。有效的教學情境,一方面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把教學內容融入到情境中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面對一些知識性較強的教學內容,“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摒棄了一些教學以外的不必要的東西,對學生而言,目標明確,思維集中,學習效果也非常好。由此,我覺得創設情境是我們上好課的一種手段,其出發點是營造有利於教師展開教學、有利於學生有效學習的氛圍,其效果應該是貼切、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牽強的。

二、巧設疑難,激發熱情

有的教師抱怨學生上課“死氣沉沉”,學生在上課時對老師的提問經常是一問三不知。其實,學生之所以對老師的提問不屑一顧,往往是因爲教師的提問缺乏趣味,學生感到厭倦,即使知道答案也不主動舉手回答。“如果照着教學法的指示辦事,做得冷冰冰的、乾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熱情,那是未必會有什麼效果的”(贊科夫語)。這是因爲“未經人的積極情感強化和加溫的知識,將使人變得冷漠”。在教學中,教師無激情講課,學生必然無激情聽課;教師無真情講課,學生必然無真情聽課。沒有激情,課堂教學就像一潭死水;沒有真情,師生即使面對面,也猶如背對背。

三、基於生活,學以致用

余文森教授在論述教學情境要基於生活時這樣寫道:“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係。”生活也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常要藉助於在生活中認識。

四、借題發揮,啓而有發

教師要注重創造一種寬鬆、自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民主的、和諧的、平等的情感化學習氛圍中進行探究性學習。只有把學生探索的慾望激發出來,才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有情有趣,耐人尋味

教學情境,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具體的現實環境。課堂上,我們可以透過實物演示、圖文結合、角色扮演、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設出有情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有情有趣的情境中學習語文。這樣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綜上所述,適當的情境創設能激起兒童的情趣,使兒童純真的情感參與學習活動,學得輕鬆、愉快,讓學生學習語文感到“易”、“趣”、“活”,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地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