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筆記(通用8篇)

書,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他會帶給我夢想。我要插上書的翅膀,飛翔在知識的海洋上;我要插上書的翅膀,飛向更高的成長階梯;我要插上書的翅膀,讓他帶着知識,伴我飛向未來的夢想。下面是小編我爲您準備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筆記(通用8篇),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筆記(通用8篇)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筆記 篇1

在讀完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後,着實給了我不少感受和啓發。

從肖川先生的書中我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是百年大計,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指出:“教育是社會的核心”,“教育在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中起基礎性作用”。那麼作爲教育者,我們身上的擔子是重之又重。肖川先生說:“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濛的雙眼帶來澄明,給孱弱的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樑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可見良好的教育在一個人成長中是多麼的重要。那麼如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呢?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我覺得作爲教師對學生付出無私的愛是必要的。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輕鬆自在的學習,並從老師的身上學會爲別人付出愛,我們要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尊重每個孩子,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應該擺出“居高臨下”“師道尊嚴”之態,而要牢固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不同氣質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他們相應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同的,千差萬別。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我們不能“一視同仁”,要針對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所謂要因材施教。尤其對班裏的後進生,我們更要積極地關注他們,瞭解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教育他們。我們不能僅僅關注孩子的成績,還要關注孩子的成長。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容許孩子犯錯,在不斷地改正錯誤中進步。我們要學會寬容,肖川先生說:“在教育中,寬容比懲罰更具力量,它對於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寬容、真誠、信任與正直的品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價值。”後進生們他們犯錯的機率要比優生多得多,所以我們更要學會寬容他們。

可事實上並非如此,有許多老師對待後進生的態度那可真是難以言說,一旦後進生犯錯,他們便會以一種不屑的態度對待他們,有的甚至會惡語挖苦:“成績那麼差,還每天沒事找事,真討厭。”“你學習怎麼不積極呀?好事找不到你,壞事離不開你。”有的還加以拳打腳踢。試想,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得到怎樣的教育效果呢?不言而喻。面對學生的犯錯,我們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寬容、信任和理解,少一點苛責、少一點失望、少一點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親切。教師相信學生,學生就會相信自己,只有有了自信,他們纔會在成長的道路上積極進取。

肖川先生告訴我們:“廣大教師,需要做到‘六個學會’: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作爲教育者,讓我們帶着教育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讓孩子們成爲一個擁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爲幸福生活的創造者和美好社會的建設者。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筆記 篇2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作者肖川博士歷時十年寫就的一本教育隨筆集。文章的話題都直抵人心,說出了我們教育者的心理話,讀書的過程是與讀者對話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無時無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質樸與豪放、靈性與率真、睿智與寬厚集與一身的學者風範,還有他那顆對教育事業無限無限熱愛的赤子之心。在這裏,我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詩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發現、去體味教育中那如詩如畫的意境。

在這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要與經典爲友;告訴我們教育帶給了我們什麼;告訴我們要審視我們的教育目標;告訴我們教師要“六個學會”即“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六個學會”。

一、學會等待

學會等待,我們要對學生少一點苛責,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失望,多一點信心;少一點冷漠,多一點親切。學會等待,意味着我們要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意味着我們要能夠用從容的心態對待自己所做的工作。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這正是新課程下的對學生評價機制的變化。我們要發展的看學生,我們要看學生的發展。“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要我們付出真誠的努力,我們一定會有豐碩的收穫。

二、學會分享

教師要給學生以更多的展示、引領和平等的給予,就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學會與學生共同分享。教師學會了傾聽,才能走進學生

的世界,學會從學生的角度看世界。這就意味着教師的作用應是展示,而不是灌輸;是引領,而不是強制;是給予,而不是施捨。這也正是新課程下的教師的角色的轉換和師生應該建立起來的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的重要體現。

三、學會寬容。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教育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學生犯錯誤,而教師對他們多一些寬容,定會取得懸崖提繮的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寬容是愛的甘露,透過教師耐心地引導,犯錯的學生會得到滋潤和營養,必將使他們在自我教育中轉化。教師要善於寬容,使自己變得胸襟開闊、氣度恢宏。教師要做“大智若愚”的人,透過自己的無爲,來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和潛能。這樣教師的心智就不會閉鎖,頭腦不會固執,思想不會僵化,眼界也不會狹隘。學會了寬容的教師,才能儘可能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珍視學生的個性,儘可能地從多種角度看待事物,儘可能地習慣“一個世界,多種聲音”。

教師學會了寬容,自然就會用自己的率先垂範,成爲學生模仿的楷模,自然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這是“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教師對自己所認同的事物常常也會抱以審慎的態度,而對學生所信賴的事物也能假設它確有合理之處,從而避免了武斷性。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上。寬容孩子的特性,纔會看到了更多不同的笑容,纔會欣賞到橫看成嶺側成峯的壯觀。

四、要善於選擇

教師要學會選擇教育的內容,選擇教育的時機,以及選擇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例如,激勵這一方式的選擇。教師透過一個無意的手勢,一句看似無關的語言,一個誇張的表情,都可以含蓄地、寓意深長地觸動學生的心靈,達到使學生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目的,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又開發了潛能。激勵的運用要源於尊重,源於信任。一個出乎意料的處理,往往能促使學生的心靈產生震憾。所以說,教師要學會選擇,只有教師具有不俗的選擇能力,才能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五、學會合作

教師要善於合作,當然不僅僅是在與同事教育教學事業方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有了合作的意識,教師就會尊重和接納學生的不同、差異、另類,甚至異端;教師就會“求大同,存小異”,作必要的妥協、退讓、隱忍和放棄。作爲教師,在合作中,可以與學生和家長建立互信;在合作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合作和接納學生的同時,讓學生接納教師傳授的知識、方法;在合作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前進的動力。教師善於合作、善於溝通,而又有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的品質和推已及人的胸懷,學生自然會透過觀察、體悟、分析等自覺行動,達到教育的目的。

六、學會創新

學會創新,意味着我們要不斷地探索以改進自己的工作,意味着我們要不斷地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意味着我們要對司空見慣的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去提出新的見解……當前的教育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當前的社會也正提倡建設創新社會,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成爲當務之急,培養我們教師自己的創新精神更是迫在眉睫。要成爲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我們就一定要具有開放的頭腦、進取的精神和探究的興趣。

掩卷深思,不僅讓我們感嘆書中到處蘊含着深刻的哲理,閃耀着智慧的光芒。從《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中,我學會了許多許多,傾聽教育大師對教育的獨特理解和表述,我將懷着永恆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筆記 篇3

讀了《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我佩服肖川先生的深刻見解。他站得比我們高,看得比我們透,講得比我們深。他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理想與信念竟然如此異彩紛呈,他讓我們感受到自由思想力量,憧憬幸福的教育生活,更激發我們去實踐,去追求。

他的文章,字裏行間透露着真實、親切與隨和。他說:錘鍊語言,也就是錘鍊思想;追求表達的獨特與精緻,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獨特與精緻。在教學中我們也應當如此,我們應當追求課堂用語的精煉與準確,只有多學習,反覆練習,纔能有所進步。我要做肖川先生筆下那個“寥寥數語”者,而不是“洋洋千言”者。

書中講到:別將生命的弦繃得太緊,留一份閒適給自己。理性的頓悟,靈性的升發,需要閒適;心靈的舒展,視界的敞亮,也需要閒適;創意,往往在閒適輕鬆時翩然而致;情趣,也每每在閒適從容中一展風采。

是啊,不就是在這種閒適中,我才能感受到閒適的美好,不就是在這種閒適中,我才能思考如何給學生閒適。教育人,需要一份閒適給自己,才能在心靜時找到教育的真諦;需要一份閒適給自己,才能領略知識的海洋,思想的價值,提高自己的學養;需要一份閒適給自己,才能思考學生需要怎樣的閒適。學習是循序漸進的,不是急功近利的,課堂氣氛輕鬆活躍是閒適;學生暢所欲言是閒適;遇到問題交流討論是閒適;安靜的思考,認真完成作業也只有在閒適中才能真正落實。

肖川先生給予我們教師的是真誠與深刻,我們有責任與義務把真誠與深刻的接力棒傳給每一名學生。讓我們一起在努力實踐中,期待教育的理想的實現。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筆記 篇4

走進肖川,走進這本書,我又重新認識到,關心“人”的成長是教育的一種情懷。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真正做到關心學生的成長,而不是僅僅關注學生的成績嗎?

一、關心學生的成長,從學生的`角度處理教學。

教育是爲了培養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一個能融入社會的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如果僅僅關心學生的分數,那是很自私的想法,不能因爲教師用心的講了,就要求學生必須做到,要從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出發。愛學生,首先要從學生的需要,學生的興趣入手組織教學內容,並時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起點,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個學生。

二、關注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作爲人的價值和尊嚴。

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作爲人的價值和尊嚴,尤其是那些有過錯的,有嚴重缺點的學生。對於學生的尊重意味着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體罰學生、不辱罵學生、不冷落學生、不嘲笑學生、不隨意當衆批評學生。教師對學生要有強烈的愛心和責任心。只有真誠地對待學生,才能真正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

尊重就是一種愛,真正的愛不能沒有尊重。很難想象,一個無視學生人格、漠視學生尊嚴的教師,會是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我們對於學生的自尊心,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他的尊嚴,因爲“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透過學習而受到教育”。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一個沒有體驗到自尊感的學生,會在今後的社會中去尊重別人。教師對學生的成長有着道義的責任,一個社會怎樣對待處境不利的人羣,體現着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三、關注學生的成長,用理想去點燃理想。

在學校裏,學生的心靈在碰撞,作爲教師我們如果能讓學生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和嚮往,並帶着這種幸福感去學習與生活,迎接遇到的各種困難。學生在深思,創造,交流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感受努力拼搏的過程的快樂,而這種快樂是可以延續下去的。在面對社會上的壓力時,我想他也能在辛苦工作中體驗到生活趣味,而不會散失自我。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筆記 篇5

閱讀完肖川教授撰寫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後,使我對“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書中寫到:“《學記》有云:‘能爲師然後能爲才,能爲長然後能爲君。’由於這種文化邏輯,教育只不過是師之恩惠、師之恩蔭,學生只有對教師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師爲其服務。今天,人們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費”的概念。顯然,消費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衆。作者認爲,教育成爲第三產業的一員,並非教育尊嚴的失落,而不過是培養、造就能夠“建國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爲“使每一個人成爲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認識到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應該擺出“居高臨下”“師道尊嚴”之態,而要牢固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不同氣質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他們相應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

捧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沒有“誤盡蒼生”的負罪感,沒有“走進死衚衕”的沉重感,也沒有被駁得一無是處無所適從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個可敬的建設者,而不只是一個睿智的批評家。遊歷他教育思想的家園,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的同時,常能得到“原來可以這樣做”的啓迪。憑着對國內外教育的廣泛研究,憑着對教育使命的深刻認識,憑着對教育規律的準確把握,肖川博士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藍圖:從這裏,我們可以讀到對教育傳統的尊重和揚棄,可以讀到對教育現狀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讀到對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鑑。因爲這是從教育現實的土壤上開出的理想之花,讀她的感覺才能這樣的親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辭典裏,沒有強制只有引導,沒有說教只有薰陶,沒有抱怨只有欣賞,這本書使我體會到在教育上我們不能忽視學生的情感教育。書中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過且過,心如死灰,這都是教育的大敵,而情感充沛,精神飽滿,潛心投入,心無旁騖,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則是學生獲得更充分發展的心理基礎和人格品質。”作爲教師的我們,培養學生敏感的心靈、豐富的體驗、細膩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讓學生有更多的活動,更多的參與,更多的平等交往與對話,更多的美感薰陶,更多的與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賞,被人關愛的溫暖與幸福,這都是情感教育的現實途徑。

暢遊肖川博士教育理想的世界,感悟到的實在很多。我願成爲一個執着的追夢人,一個快樂的追夢人,做一個“人性化”的,能夠走進學生心靈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