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1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1篇)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1

《活着》的主人公福貴,經歷了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歲月;經歷了人一生中的大喜與大悲。他死了爹孃,也喪了兒女。說他可憐,也是,也不是。至少,他,還活着。

他曾經年少輕狂,賭博輸光了家產,從遠近聞名的徐大地主變成了貧農。而取代他的龍二,在解放初期時就被槍斃了。他這算是撿了一條命嗎?

又曾經,他被抓去當兵,在軍營中度過了好幾度春秋。多少人的生命在可怕的戰爭中失去,而福貴還是倖免於難,挺到了戰爭結束。這又算是撿了一條命嗎?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是爲了什麼?爲了金錢?爲了名利?不!只是爲了活着!如果人死了,那還講什麼金錢,什麼名利啊!你來了,並沒有帶來什麼,那你走了,也不能帶去什麼。你是清清白白來的,就得清清白白地走。任何人都是一樣。所以,活着只是爲了活着。

雖福貴失去了一雙兒女,還沒有了溫柔賢惠的妻子家珍,但他還是得活着。從人性的角度上看,他確實很可憐。但是生活總是這麼艱辛、殘酷和神祕莫測。活着的確很難,他飽受着歲月的風吹雨打,但,他還活着!

在生活中,福貴他幾乎一無所有。在別人眼中看來,他也只是一個瘋瘋癲癲的糟老頭子。可是他至少還有一樣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了的無價之寶,那就是——生命!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2

《活着》寫了七個人的生與死。鳳霞難產而死;有慶在校長生孩子時,爲她獻血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家珍因自己的一雙兒女死了,傷心過度而死;苦根吃豆子撐死了。只有福貴還活着。

其中有慶的死最悲催。一個年幼的孩子,爲了給校長獻血,在抽血時,臉色由梅紅變蒼白,由蒼白變青紫,直到死也不說一句話。就這樣,被活活地抽乾了血。

有慶難道連死都不知道嗎?還是他心中,校長的生比自己的死更重要?這個人讓我百死不得其解。現在有慶這樣的人物在我們身邊已經非常少了。但像他這樣能爲別人着想的人還是挺多的。就說我們班的譚老師吧,她是我們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在我們眼中應該是很厲害的人,她就是“標準答案”。可有一次,譚老師在算3X+1=13時把X算成了5,我一看這道題,掐指一算結果X是4。我正要舉手的時時候,我們班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說:“x不是5而是4。”譚老師仔細算了一遍後,說:“哎呀,果然錯了。幸虧你們提出來,以後有錯都要及時提出來!”我們聽了,不但沒有嘲笑譚老師,反而更加敬重她了!我們也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我們不但要像有慶一樣爲別人而活,我們更要爲自己活。

我明白了餘華想借有慶告訴我們,活着有多難,死卻如此簡單,唯有爲自己活,才能活出風采!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3

前幾月,聽聞大學隔壁班的一個女孩子跳樓自殺了,研究生還未畢業。具體原因也不好去揣度了,留給大家一陣唏噓,而自我又重新思考了一下活着的意義。

最近拜讀了餘華的作品《活着》,作者認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餘華認爲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當向人們展示高尚。而他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所以他以異常冷靜地筆觸描述了福貴老人的一生,告訴我們活着就是活着。

翻開血紅的封面,主人翁一幕幕生活畫面清晰呈此刻腦海裏,合上書本已成記憶。福貴生於富貴家庭,年輕時放浪不羈,將家產揮霍一空,成爲普通佃戶。後被強徵入伍,九死一生逃回老家。在那樣的年代,生存不容易,福貴眼見着自我的親人一個個死去,最終只剩自我和一條老牛。老牛是他因同情從屠夫手中買下來的,這印證了那句話: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

福貴承受住了難以承受的苦難,垂垂暮年與老牛相伴,和老牛唸叨着親人的名字,唱着歌謠: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在我看來,生命是載體,而生活是資料。不管我們一生要肩負多少職責,或者經歷多少磨難,再或者享受多少輝煌,都是由生命來承擔。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看輕生命,同時還應當進取樂觀地去應對那些或好或壞的事情。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4

“這本書表面上叫《活着》,可實際上大家最後都死了。”我一和朋友聊起《活着》這本書的時候,就會講這句話。

《活着》這本書給我的閱讀的體驗實在是太諷刺,太戲劇又太過沉默,還摻雜着一些無法理解的苦痛,這讓我久久不能釋懷。我跟着福貴看他從一個愛好賭博的公子哥變成一貧如洗的窮光蛋,覺得實在是活該。可是看到後面,看着他身邊的家珍、有慶、鳳霞……。一個個死去,看着他一次次受到生活殘酷無情地打擊,我卻開始在盼了,盼着能它有一個轉折,盼着福貴最後能有一個被安慰的結局。可越看後面越沒有希望,越看後面甚至想:“接下來福貴也應該要死了吧。”然而出乎意料地,福貴就這麼平靜的接受了一切,作爲家裏最後一個人默默地活着。看到這個結局,我心裏的那些鬱結像是和他的歌聲一起,在空曠的傍晚和風一樣飄揚,感覺也沒有那麼沉重了。回過神來,是他的活着安慰了我。“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中國的思想一直是這樣的,沉默,溫婉,不動聲色。

我們討厭激進地爭執,暴力地衝突,我覺得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其他都顯得不是那麼重要。活着本身,就值得讓我們去活着。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5

“活着”這兩個字眼對常人來說平凡得很,但是對於《活着》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富貴”而言,卻意義深刻。

富貴原本是個富家子弟,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生活。他不把父母當回事,對妻子的辛苦勞累不屑一顧。最可惡的是他那吃、喝、嫖、賭的陋習,揮霍光了老一輩留下的所有家產。他的父親也被他氣死了。可是這時懺悔已經來不及了。從此,他只能過着一貧如洗的生活,飽受着爲生計而奔波的勞累、苦楚。他怎麼也沒想到命運會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讓他的心靈遭受一次次與親人離別的痛苦,最後只剩下了他一個孤家寡人苟活於世。

生活形成的巨大反差,使福貴努力地重新生活,這位歷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將苦難消解於自己的忍耐和平靜之中,堅強地挺了過來。

生活本身就是一位好老師。是生活漸漸讓遊手好閒、薄情寡義的富貴變成了一個任勞任怨、百折不撓的家裏的頂樑柱。如果沒有經歷後面的變故,他可能一輩子也無法體會到活着是多麼美好和幸運。

在每個人生活的道路上,每一段都是那麼刻骨銘心,每一次都讓人大汗淋漓,生容易,活不易。人生的道路,就像波浪形曲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雖然走起來非常辛苦,但是它卻通向我們人生幸福的道路。只有攀過那危峯兀立的高峯,越過那一條條一望無際的山谷,才能真正體會到活着的意義。

讓我們以積極樂觀、自強不息的態度面對生活,走好每一段生活的旅程!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6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於敗壞家業,淪落到爲餬口而下地,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於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

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地活着——已成爲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7

我花了三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作家餘華的代表作《活着》。讀完後就讓我聯想到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所講的苦難。

其實沒有比活着更簡單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然而只有活着,一切纔有希望。

餘華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出了生活的真實,我始終難以忘懷,那個小村莊,那家人,那頭牛。

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他叫福貴。福貴嗜賭成性,最後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妻子因患上軟骨病失去了生命。福貴沒有退縮,他試着學做農活,承擔起養家的責任,而每次生活剛剛有了起色時,親人卻一一故去,兒子、女兒、女婿、甚至是外孫。最後只剩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可悲,但又無奈。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的“福貴”,他們在經歷磨難後依舊心存希望。但也不乏有很多年輕人,一點小挫折就尋死覓活。高三學生不堪壓力跳樓自殺、花季女孩燒炭自殺等事件層出不窮……他們輕生時的決絕完全超出了支撐他們活下去的勇氣。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8

《活着》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福貴的故事。文章敘述了福貴從富家少爺因爲賭博而輸光家產變成窮人,有外出謀生遇到春生等人,後回家的故事。

故事結尾只剩下富貴和他的老牛,他們仍會繼續活下去。因爲他經歷了這麼多事,對許多事情已經看淡了。文章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春生開車撞死了富貴的兒子,家珍不願見他,後春生被組織調查,家珍知道春生過的也不好,在春生離開富貴家時,家珍對他說:“一定要活着,活着。”

人生固然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因爲有了這些困難,我們活得才更加精彩。如果人生總是一帆風順,那這樣的人生必然是無味的,人也會因此而懈怠。只有在困難中,纔會使人不斷磨礪,不斷進步。

文中的龍二因爲贏了富貴的家產而富裕,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就因爲割資本主義的尾巴而被槍斃。富貴知道龍二被殺後,心中害怕極了,幸好把家產輸給了龍二,不然被槍斃的可就是自己了。

有時,失去一些東西未嘗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富貴正是因爲失去了家產,才撿回一條命。失去,是爲了更好地獲得。我們不必因爲失去了什麼東西而悲痛不已,也不必爲了得到了什麼東西而洋洋得意,得與失都應以平常心來對待,這樣我們纔會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活着。

活着,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活着,就應該不爲了得失而大喜大悲;活着,就要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人或事;活着,就要充滿對生活的信心,腳踏實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9

餘華的《活着》,整篇小說給人的感覺就是平平淡淡的,沒有華麗的辭藻,每一個字眼都顯得那麼樸實,真摯。

主人公福貴這不尋常的一生,作者餘華用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福貴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人世間最最悽慘的事情他都接連遇上了。從他敗家,爹孃死後,再到失去兒子,失去妻子,失去女兒,失去女婿,失去外孫。好在到最後,還有一頭老牛陪着他。作者在描寫餘華的親人去世的方式的時候,讓我頓時覺得心中一沉的是福貴的兒子在爲縣長的老婆因懷孕大出血,在獻血時因抽血過度而死亡的片,所謂的醫者仁心,竟然在性命攸關的時刻,活生生的將一個孩子抽血抽到嘴脣發青直到最後沒了心跳,讓我甚至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

每當福貴的日子過得稍微好一點時候,打擊去不斷的接踵而來,但是,命,纔是最重要的。

我們當代人也常常說,活着纔是硬道理!就像餘華自己說的那樣,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在如今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財富是越來越多了,人們卻漸漸的迷失了,人們越來越追求物質,爲了錢,爲了名,爲了利而活,可是,當擁有了這些之後,他們還能爲什麼而活呢?

活着,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包含這一種對生命的負責。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10

在課餘時間,我讀完了《活着》這本書,有諸多感觸。《活着》講述的是一個老人福貴的一生經歷,他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他和一頭老牛爲伴。

享樂要有正確的方式。就福貴而言,他整日去青樓,成癮,其目的就是爲了享樂。如此享樂方式的結果就是不學無術,整日不顧家,家產也給敗光了。享樂無可厚非,尤其是對我們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享樂說的簡單點就是放鬆,放鬆能使我們減輕壓力,提高學習效率。不過,我們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放鬆,放鬆不是逃課去網吧通宵,也不是上課玩手機,這樣的方式不僅是我們失去了知識,還損害了身心健康。我們可以課後時間去運動、看課後書、跟同學談心聊天,運動可以提高我們的體質,看課後書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同學之間的聊天可以增進感情,我們還達到了放鬆的目的。相比玩遊戲、看小說而言,這些放鬆方式更可取。

珍惜身邊的親人。福貴的一生可謂是悲慘的,他身邊的親人因爲各種原因相繼去世,他承受了各種打擊依舊堅強的活着。這不僅告訴我們生命的可貴,還警醒我們要珍惜身邊的親人。世事無常,我們不知道身邊的親人何時會離去,珍惜現在,爲身邊的親人做點什麼。

不論遇到何種挫折,我們都要活着。人活着只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生命是珍貴的,我們不要因爲一點小事而輕生。

我合上《活着》這本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餘華《活着》的讀書筆記11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

我總認爲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纔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

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餘華更過分,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爲難。爲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