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000字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着之一,我讀的是動漫大世界版的《三國演義》。以下是“《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

從小我就是個三國迷,《三國演義》教會我太多太多做人的道理,比如如何與身邊的人處好關係,如何做一個有誠信的人,如何的做好每件事,又或者在你遭遇挫折的時候,你是微笑得去面對,還是一個人痛苦流涕,我想這要你讀三國以後你才知道,每個人都有一本三國書,以下三點是我看了無數遍三國以後總結的一些筆記。

第一點《三國演義》總共寫了三個國度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好漢,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爲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爲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域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域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第二《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理解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裏面三百多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擡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大學三年裏,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爲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爲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良的地方。 而我愛好的三國猛將張飛,丹陽橋嚇退百萬曹兵,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施,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把持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第三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300多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品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維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着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英雄。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靈,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蜀國旗鼓相當。吳國,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家,能跟魏蜀抗衡,除了有一位賢能的君主孫權以外,還要有能臣的輔佐,也就是東吳四英將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爲了能和兒時的好友孫策實現心中的夢想,不惜棄袁投孫,終於於“赤壁一戰”威震華夏。一介書生陸遜也告訴我們吳國不是其他兩個大國想欺就能欺負的,他用一把火燒掉了蜀國的未來。他向世人證明自己是儒將而不是書生。

這些人物和國度我們不難看出人物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與敗。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有忠義,也應該有誠信。雖然我們處在和平時期,但《三國演義》告訴我們現實是個人吃人的社會,我們不僅要學習《三國演義》裏面對手之間心心相惜的精神,也要防患於未然。這樣做什麼事都未雨綢繆,我相信我們會活的像他們一樣的精彩,一樣的快樂,一樣的坦蕩蕩。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

昨天下午課程結束後天空陰雲密佈,滿希望會天降甘霖,消減暑熱,但雨終於沒有落下。天氣依然酷熱無比。

上午依然是譚邦和教授的課,講古典小說和高中語文教學,仍然主要講古典小說研究,很少涉及高中語文教學的話題。譚教授用三句話概括自己的治學路徑:研究古典文學,反思傳統文化,建設現代文明。上午的古典小說主要講了自己對《三國演義》的解讀,下午主要講了《金瓶梅》的深層意蘊。

劉再復先生曾專著論述《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從文化的視角認爲《三國演義》是一部中國權術陰謀大全,《水滸傳》則在快意恩仇中宣揚血腥和暴力,所以,從價值觀的角度來說,這兩部書則可能引導人性向惡發展,所以他認爲,《三國演義》、《水滸傳》正是中國的兩大地獄之門。我兩年前再讀《三國演義》,對裏面充斥的權謀和智術也時時生厭惡之感,對魯迅先生對《三國演義》“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僞,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的論斷擊節讚賞,真是一語中的,見血封喉。

今天譚教授的解讀,再次深化了我對《三國演義》的認識。中國民間把諸葛亮視爲智勝的傳統由來已久,研究者批評諸葛亮爲“愚忠”的'說法也並不鮮見。譚教授認爲,諸葛亮這個文化偶像是以“忠誠、服從”爲特徵的專制文化的意識形態的反映。某種程度上是統治階級用來愚民的道具。

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的段落已經使我們認識到劉備的“僞”,那麼三顧茅廬中我們能看到什麼呢?三顧茅廬的故事歷來被人們視爲劉備禮賢下士、求才若渴的賢君形象的典型故事,但是認真閱讀三顧茅廬我們知道,劉備三顧茅廬是在走投無路,無處立足之時的無奈之舉,諸葛亮是劉備企圖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當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正在睡午覺,劉備耐心的等待。張飛等得不耐煩,說自己要去房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來。此時劉備說了一句話:“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也。”也就是說,那正是他所要設計的效果,一顧即遇,反非所盼。近有李國文評點《三國演義》,於此評劉備之言曰:“這話說出口來,便是小人嘴臉。”真是一針見血。諸葛亮甫一出山就在隆中決對中爲劉備規劃了天下三分的格局,其實質是把紛亂的天下更長久地拖入了戰爭分裂的深淵。

再來看劉備白帝城託孤後所造成的荒謬畫面,一個天下最聰明的人跪倒在一個天下最愚蠢的人——劉阿斗面前,俯首稱臣。但是這個最聰明的人絕對不耍花樣,絕對服從這個最愚蠢的人。後世多少文人學者指着這幅畫告誡後人,“這就是中國道德的最高境界,或者說這就是最高境界的中國道德”。

這樣的智慧之人,在這樣的“道德”蹂躪之下會有怎樣的結局?

諸葛亮爲了完成先主的遺願,開始“六出祁山”,這六次北伐,是在完全沒有勝利希望的情況下展開的,就是爲了表現對先主的忠誠,“知其不可而爲之”,結果在歷盡艱辛,即將功成的時候,司馬懿使反間計在成都散佈流言,說諸葛亮將反,蠢蛋劉禪即刻詔令諸葛亮班師回朝。正是這紙詔令把諸葛亮置於道德和智慧不能兼顧的兩難困境:奉命回朝,就將功虧一簣,前功盡棄;不回去,即是抗命不忠。諸葛亮選擇了服從,選擇了對君王的忠誠。這是歷朝歷代君主推崇諸葛亮的一個首要原因,所以武侯祠在全國遍地開花——這背後是君主專制的背景下主流意識形態對諸葛亮的“忠誠”的宣揚。

可堪哀憐的是,諸葛亮還是“星落秋風五丈原”,他選擇了姜維繼續他未竟的事業,姜維穿起了諸葛亮的“紅舞鞋”繼續在劉禪身邊狂舞,但相同的命運又落在姜維身上,他又遭曹軍離間而被劉禪召回。羅貫中在該章末尾的結詩中寫道:“樂毅伐齊遭間阻,岳飛破敵被讒回。”這兩個看似重複的故事,實際上道破了歷朝歷代的君主和將領關係的本質。

這些中國古典小說中所傳達的遺毒還在今天的意識形態領域繼續佔據主流,繼續箝制着今天對“諸葛之忠”津津樂道的人們的頭腦。可惜的是,今天的人們對此尚沒有清醒的自覺。我們由此得出結論,反思精神是一切清醒而智慧的大腦所必須具有的精神。後現代主義代表人物、法國思想家福柯說:“反思,就是對熟悉的事物再次陌生化。”而這種陌生化的過程必然伴隨着認識的飛躍和精神的歷險,當然更多的還是發現的神奇,以及思想靈光洞燭幽微後而豁然開朗的欣悅與滿足。

《三國志通俗演義》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廬》中,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造訪,沒有見到,第三次正好諸葛亮在午睡,幾個時辰以後,睡足了的諸葛亮醒來便吟出一首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對於人生的道理,又有幾個人能夠將其參得透徹,看得明白呢。諸葛亮說“我自知”,不知九泉之下的諸葛先生是否大夢已醒,更不知今天閱讀古典小說的讀者諸君是否有這樣的清醒認識和文化自覺。

晚飯後東邊天上又有烏雲席捲而來,回到賓館,終於鋪天蓋地降下一場大雨來。十餘天了,終於看到一場甘霖播灑暑熱的江城,一洗酷暑和鬱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