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之一:《如何閱讀一本書》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書筆記之一:《如何閱讀一本書》,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書筆記之一:《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是一本讀起來頗費力的書。雖然聞名已久,但若不是某人搬來的書籍裏有這麼一本現成的擺在這,我自己是斷然不會買回來的。如果說閱讀一本本書是品嚐一條條鮮美的魚的話,這是一本教織漁網的書。如果遇到一個不愛吃魚的人,亦或者還沒嘗過魚味道的孩子,先看了它恐怕要對閱讀本身起反效果。它適合那些愛吃魚,但吃魚的品種比較單一,希望換品種捕來吃吃的人;或者那些希望一魚多做的人。既來之,則安之,既然決定多讀書,也就不妨先看看如何教讀書的書。

書裏開宗明義的回答了讀什麼樣書以及爲什麼要讀書的問題。“你必須能操縱超越你能力的書,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只有那樣的書能幫助你的思想增長。除非你能增長心智,否則你學不到東西。一本消遣或娛樂性的'書可能會給你帶來一時歡愉,但是除了享樂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穫了。書不止是爲了取悅你,而是爲了提升你。”這個理念與時下流行的走出舒適區的理念是類似的。想想自己近些年讀的書也多是讓自己頗舒服的沒長進的書。可問題在於,生活已然不易,取悅自己似乎沒什麼不對。說到底是個比例的問題,不能全然舒服,也不該全然艱苦。

書中提出一套體系化有成效的閱讀要圍繞如下四個問題進行:

1、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2、細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有道理嗎?全部有,部分有?

4、這本書跟我的關係是什麼?

讀完了能回答出上述問題纔算沒白讀。當然世上很多書是不必也不配用這種方法去讀的。只有那些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重讀的經典,若不如此這般,按作者的說法就屬於暴殄天物了。

書後的附錄上列了一份推薦書單,在我看來屬於“真·終身書單”。適合致力於系統瞭解西方文明的人閱讀。如果能讀完,恐怕會比很多西方人還要了解他們自己。瀏覽完目錄後,我就知道自己是看不完了,但也有些收穫,比如沒有這個書單,我估計不會看柏拉圖的《對話錄》,估計就不會知道蘇格拉底是個智慧風趣的矮胖子了。這是後話,另作他表。

還有一些意外的驚喜,來源於它考察書籍好壞的方法其實還蠻適合處理工作問題以及人生困惑的。

比如它談到理論性問題和實用性問題的維度,如果覆蓋全面了,會構成一篇清晰的工作彙報。其中,理論性問題包括:某件事存在嗎?是什麼樣的事?發生的原因是什麼?什麼情況下才存在?爲什麼會有這件事存在?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造成的影響是什麼?特性和特徵是什麼?與其他類似的事,或不同的事的關聯是什麼?這件事是如何進行的?而實用性問題則包括:有哪些結果可以選擇?應採取什麼樣手段才能獲得某種結果?以什麼順序行動?什麼樣的條件下,這樣做比那樣做更好一些?

再比如它指出如何看待那些反對你、不認同你的人:“如果他們不能用自己的話重述你的觀點,你就知道他們其實並不瞭解你在說什麼。這時你不理會他們的批評是絕對有道理的。他們的意見無關緊要,因爲那只是毫無理解的批評而已。只有當你發現某個人像你自己一般真的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你才需要爲他的同意而歡喜,或者爲他的反對而苦惱。就像他反對一樣,他也要有同意的心理準備。”

在“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一章,作者其實也給出了人生建議:就算一開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慮。事實上,一開始本來就是不清楚的。故事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在生命中,我們不可能期望瞭解每一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或把一生全都看清楚。但是,當我們回顧過去時,我們便了解爲什麼了。

一本好書能教你瞭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希望能用這個新生命帶來的假期,讀完計劃讀的書,更多的瞭解有形的世界、無形的思想、實用的技巧,以及更好的瞭解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