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狼圖騰讀書筆記1000字

《狼圖騰》讀書筆記_篇一

狼圖騰讀書筆記1000字

《狼圖騰》這本書,其實,早有聽聞其震撼,只是似乎找不到動力也沒時間去看。剛好,藉着這次任務的機會,好好的讀讀這本書。

我用了接近一個星期的時間去讀完這本書,也許不會像那些很仔細研讀又或者讀上了好幾遍的人那樣,對每個部份都能夠有很深刻的感悟。但是,對於這本著作還是有一定的體會的,畢竟,我也還是有認真的讀過它。

《狼圖騰》是一部關於狼的史詩性著作,一部對中國歷史進行獨特解讀的小說,一部可以給包括商界、文化界、學術界帶來重大震撼的原創性作品。說說自己對整本書的主要感覺吧。主人公陳陣是姜戎先生的化身,30多年前,作爲一名北京知青,自願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在草原上,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故事以狼爲主線,以當時的大環境爲背景,展開了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緊張激烈而又新奇神祕。

其實,在讀這本書之前,對狼並沒有什麼好感,因爲在我印象中,狼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動物。死去的狼的身體也會被狼吃掉。爲了生存,老的,弱的爲強壯的所殺。但是,在讀完《狼圖騰》這本書後,對於狼,卻是一種說不出是喜歡還是害怕的感覺。正如從書中摘抄出來的一段話:

“這一組狼的突然行動,就像發出三枚全線出擊的信號彈。憋足勁的狼羣從草叢中一躍而起,從東、西、北三面向黃羊羣猛衝。陳陣從來沒有親眼見過如此恐怖的戰爭進攻。人的軍隊在衝鋒的時候,會齊聲狂呼衝啊殺啊;狗羣在衝鋒的時候,也會狂吠亂吼,以壯聲威,以嚇敵膽,但這是膽虛或不自信的表現。而狼羣衝鋒卻悄然無聲,沒有一聲吶喊,沒有一聲狼嗥。可是在天地之間,人與動物眼裏、心裏和膽裏卻都充滿了世上最原始、最殘忍、最負盛名的恐怖——狼來了!” 這段話描寫得太棒了!叫與不叫?讓我想起一句俗語:“吵狗不咬,咬狗不吵”。我們知道,也經常這麼認爲:叫,表現着未泯,而不叫,表現着沉寂。“叫,是膽虛或不自信的表現”真是這樣嗎?一開始覺得挺有道理的,但是,再想想,似乎又不盡然。這讓我想到,就如魯迅先生在新文化運動的呼喊,在抗日戰爭的怒吼,難道是他膽虛嗎?不是吧!

在整本書中,我喜歡狼與人的鬥智鬥勇,雖然感受着血腥,但是那不折的精神,讓人讀來振奮。這是一種積極的精神,是優勝劣汰的法則的詮釋,以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時髦的,和諧的另一種解釋吧!蒙古人在利用着狼、崇拜着狼,但他們也殺着狼,或許這正是我們華夏民族這樣一個羊性的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其實,說得也是,在殘酷競爭的世界,一個民族,首先需要的是猛獸般的勇氣和性格,缺少了,智慧和文化則無以附麗。民族性格一旦衰弱,就只能靠投降稱臣當順民和超過鼠兔的繁殖力,才能讓自己苟活下來。迴歸到自己,生活中我們也需要競爭,需要對手。其實我們一直和對手一起成長。其實,我們應該感謝對手的,感謝在激烈環境下的競爭。人需要競爭,把競爭當作勇往直前的動力,即使體無完膚,也心甘情願。我記得高三的班主任在經常在班會課上都會鼓勵我們要有“亮劍”的精神,管結果如何,但最碼你有勇氣努力過了。對,沒錯,即使面臨倒下,卻仍然有不屈的意志,始終會戰勝自己,主宰自己。

另一方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這樣一個狼性的世界裏,爲什麼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竟然能僅用區區十幾萬騎兵就能橫掃亞歐?攻佔中亞、匈牙利、波蘭、整個俄羅斯,打垮波斯、伊朗、中國、印度等文明大國?還迫使東羅馬皇帝採用中國朝代的和親政策,把瑪麗公主屈嫁給成吉思汗的曾孫?是蒙古人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也正是因爲他們生活在一個與狼共存的環境裏,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狼的精明,勇猛,更令人震撼的是“狼”這樣一個團隊所特有的團結協作,非凡的沉着鎮定。爲了團隊的勝利,它們願意不惜犧牲自己的一種精神。毫無疑問,蒙古人更多的是從狼那裏學到了軍事才能。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寫的特別真實。雖然我沒有身臨其境,但我爲狼的靈敏,聰明,機智所感動。這本書讓我對狼有了不同的看法,雖然它們也殘忍兇狠,但那是自然生存規律的法則,它們給人類留下的,是智慧,它門團結協作,它們忍耐,它們顧全大局,它們尊老愛幼。現在,我覺得狼是值得敬佩的動物,我崇拜狼的精神,它們身上的精神足以使一個民族起伏不滅,壯大富強。與此同時,我又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有時候我發現自己缺乏一種狼的狠勁。記得在電子書的第一頁就有看見,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讀了《狼圖騰》之後,說過的一句話:“狼的許多難以置信的戰法很值得借鑑。其一,不打無準備之打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時機出擊,儲存實力,麻痹對方,並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突然出擊,置對方於死地;其三,最值得稱道的是戰鬥中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爲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商戰中這種對手是最恐懼,也是最具殺傷力的。”

是的,作爲一名大學生,或者說,作爲一名80後的年輕一族,青春是有限的。正處於充滿朝氣的時期的我們,不管怎樣,都應該像書中的狼一樣,不畏困難,用狼的那種狠勁理智的往前衝,年輕的我們,就應該多在困難在磨練自己,才更有可能創造奇蹟。而我相信,當我們回頭再看看這一段努力奮鬥的歷程的時候,在我們臉上看到的,一定是最美最真實的笑容。

《狼圖騰》讀書筆記_篇二

讀了《狼圖騰》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觸便是,在這樣一個狼性的世界裏,爲什麼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竟然僅用區區十幾萬騎兵就能橫掃歐亞?消滅西夏幾十萬鐵騎、大金國百萬大軍、南宋百多萬水師和步騎、俄羅斯欽察聯軍、羅馬條頓騎士團;攻佔中亞、匈牙利、波蘭、整個俄羅斯,並打垮波斯、伊朗、中國、印度等文明大國?還迫使東羅馬皇帝採用中國朝代的和親政策,把瑪麗公主屈嫁給成吉思汗的曾孫。是蒙古人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答案是唯一的,也正是因爲他們生活在一個與狼共舞的環境裏,我們不僅看到的是狼的精明,勇猛,更令人震撼的是“狼”這樣一個團隊所特有的團結協作,非凡的沉着鎮定,爲了團隊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一種精神。毫無疑問的蒙古人更多的是從蒙古草原狼那裏學到了更多的軍事才能,也是蒙古草原狼造就了很多可與偌大一個華夏民族相抗衡的小民族。

是的,蒙古人在利用着狼、崇拜者狼,但他們也殺着狼,或許這正是我們華夏民族這樣一個羊性的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在殘酷競爭的世界,一個民族,首先需要的是猛獸般的勇氣和性格,無此前提,智慧和文化則無以附麗。民族性格一旦衰弱,就只能靠和親、築長城、投降稱臣當順民和超過鼠兔的繁殖力,才能讓自己苟活下來。狼圖騰的精神比漢族的儒家精神還要久遠,更具有天然的延續性和生命力。儒家思想體系中,比如“三綱五常”那些綱領部分早已過時腐朽,而狼圖騰的核心精神卻依然青春勃發,並在當代各個最先進發達的民族身上延續至今。蒙古草原民族的狼圖騰,應該是全人類的寶貴精神遺產。

千萬年來,遊牧和遊獵的草原人和草原狼,在魂歸騰格里時,從不留墳墓碑石,更不留地宮陵寢。人和狼在草原生過,活過、戰過、死過。來時草原怎樣,去時草原還是怎樣。能摧毀幾十個國家巨大城牆城堡和城市的草原勇士的生命,在草原上卻輕於鴻毛。真讓想在草原上考古挖掘的後來人傷透腦筋。而這種輕於鴻毛的草原生命,卻是最尊重自然和上蒼的生命,是比那些重於泰山的金字塔、秦皇陵、泰姬陵等巨大陵墓的主人,更能成爲後人的楷模。草原人正是透過草原狼達到輕於鴻毛,最後完全迴歸於大自然的。他們彼此缺一不可,當肉體的生命消失後,終於與草原完全融爲一體。

有着這樣一個狼性與羊性的鮮明對比,我們不敢再懷疑草原蒙族對騰格里、以蒙古草原狼爲靈魂依託的由衷敬仰!人類歷史發展至今,衝在世界最前列的,大多是用狼精神武裝起來的民族。在世界殘酷競爭的舞臺上,羊欲靜,而狼不休。強狼尚且有被更強的狼吃掉的可能,那就更不要提弱羊病羊了。華夏民族要想自強於羣狼逐鹿的世界之林,最根本的是必須徹底清除農耕民族性格中的羊性和家畜性,把自己變成強悍的狼。至少也應該有敬崇狼精神狼圖騰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