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狼圖騰讀書筆記2000字「精編」

  導語:狼,你的形象是那麼偉大,你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我腦海、心中留下了永恆的痕跡,你是大自然的精靈,是造物主的傑作,你是一個唯美的神話。下面是yjbys作文網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狼圖騰讀書筆記2000字「精編」

狼圖騰讀書筆記(1)

《狼圖騰》是我近年來看過的少有的一本好書。作者姜戎是一名插隊內蒙古邊境額侖貝爾草原十一年的北京知青。爲了這部以狼爲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作者從1971年至1996 年腹稿了二十五年,初稿於1997年,三易其稿後定稿於2003年。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煌煌五十萬言,讓我們在書中重新認識了草原狼,重新認識了草原,重新認識了我們的歷史,重新認識了我們人類自己。

書中幾十個狼的故事有機連貫,一氣呵成。情節曲折緊張,場面宏大而神奇。有大青馬勇敢鎮定地獨闖狼陣,狼口脫險;有蒙古女人和九歲小孩與狼徒手搏鬥,生擒惡狼;有蒙古獵人坐山觀狼羣設伏黃羊,漁翁得利;有石圈裏的飛狼之謎,驚人推斷;有狼羣與軍馬慘烈的生死決鬥,同歸於盡;有白毛風和蚊蟲的天災人禍,生死存亡;有狗和草原狼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有人與狼的殊死較量,相存相依;有作者千辛萬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以及小狼非凡的命運和悲壯的一生……。最後作者道出了對小狼的懺悔,對蒙古老人的懺悔,對草原的懺悔。震撼了我們現在已經不會輕意感動的靈魂,讓我們在讀過之後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無盡地思索。

狼在我的記憶中是兇猛殘暴的肉食動物,狼外婆的故事伴隨了我們的幼年時代。我們漢語的詞彙中關於狼的詞語,全是對狼的抵毀和貶低:狼子野心、狼吞虎嚥、狼心狗肺、狼狽不堪、鬼哭狼嚎、狼狽爲奸……。看來我們的無知和應試教育讓我們對蒙古人崇拜的狼從小就存在着太多的誤解和偏見。

狼是狗的祖先,狗卻與狼勢不兩立。如今狗已成爲人類最親密的朋友,但它從此也失去了獨立生存的狼性。俗話說狗改不了吃屎,這就意味着狗永遠也不能與狼同日而語了。草原上的牛羊強壯了蒙古人的體魄,草原上的狼鍛鍊了蒙古人的品格。我們的計劃生育造就的這一代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和受挫折教育都很差。他們的時代什麼都不缺,他們缺少的只是吃苦耐勞,缺少的是像狼一樣的性格和狼一樣的精神。兒子津津有味地聽我講小狼的故事,我卻多麼希望他能有一點小狼的精神。

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羣的中的友愛親情無不震撼着我們的心靈。狼在捕食時表現的確極爲兇殘,但狼只有在飢餓時才捕食,只有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會攻擊牲畜和人。這比飽暖思淫慾,物慾橫流貪得無厭的人不知要高尚多少倍了。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

狼的狡黠與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狼頑強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使它有着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鬥力。三十六計中除了美人計外,說不定其餘的三十五計都是人跟狼學的。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在大西洋海底的潛艇絞殺戰,解放軍出奇制勝的穿插分隔包圍戰術都是狼羣戰術的一種。中華民族就是缺少一點點的狼性,當年幾個日本鬼子就能掃蕩一個縣城,趕着幾千名老百姓滿山跑。有了狼性的民族纔不會有羊性的百姓,有了狼性的民族纔會有千千萬萬個黃繼光,纔會有千千萬萬個董存瑞。

我們理解了狼性,也就會明白爲什麼成吉思汗的鐵蹄能夠掃蕩千軍萬馬橫跨歐亞大陸,就會明白中國近代屈辱的百年曆史。狼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能得以生存,這是每一個有危機感的民族應該思考的問題。中華民族在歷經磨難,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我們每個人都會被迫發出狼一樣的嚎叫。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復興,在這本書裏狼性與人性的碰撞給了我們很多的`啓示。

狼是脆弱的生態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狼羣消失了,多米諾骨牌就要倒塌,與狼爲敵的草原狗也會從此衰敗。草原上的老鼠成災,草場會迅速退化,馬也變得懶散起來。草原沙漠化了,風吹草低見牛羊就只能變成一種回憶,而牧民也只能從定居放牧改爲圈養牛羊。看那一年比一年兇猛的沙塵暴吧,生態已開始失去了平衡。生物的多樣性已經被打破,打來打去,打盡了“豺狼”最後遭殃的還不是我們人類自己。

狼圖騰讀書筆記(2)

讀罷《狼圖騰》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觸便是,在那個充滿血腥的年代爲什麼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竟然僅用區區十幾萬騎兵就能橫掃歐亞?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呢?答案就是千萬年來,遊牧的草原人和草原狼,在騰格里這方神氣的熱土上時魂歸時,怎樣來到的草原,去時草原還是怎樣。能摧毀幾十個國家巨大城牆城堡和城市的草原勇士的生命,在草原上卻輕於鴻毛。最後完全迴歸於大自然的。他們彼此缺一不可,當肉體的生命消失後,終於與草原完全融爲一體。

幾乎在每一個漢族人心中,狼都是狡猾、貪婪、殘忍、醜陋的化身,老虎也獵殺動物,也吃過人,大家卻說那是王者風範,威風凜凜,高大威猛,五彩斑斕……多少美麗的形容詞都給了其他猛獸,這對狼也是一種歧視!原因很簡單:狼對漢族的威脅超過任何一種猛獸,比猛虎、獅子、熊、豹都來得兇猛,來得氣勢洶洶,具有人類纔有的攻城掠地的實力。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國人對待對手的態度,對於最有威脅的對手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而是對其詆譭和謾罵,以致長久以後,當狼民族衰退以後,歷史的真相被湮沒在滾滾黃沙之中。但狼對人類的教導卻是永遠無法被湮沒的。

狼做的事情之所以會十拿九穩,是因爲他們做每件事情前都會先想好策略。

《狼圖騰》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開篇就是一個草原狼圍捕黃羊的大戰役,波瀾壯闊,縱橫捭闔,動靜結合,一氣呵成。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鍾,但作戰前狼羣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緻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時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還有戰鬥力的黃羊而擊其餘部分的智慧,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讚歎不已。這動靜之間,卻將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狼的智慧也是非常驚人的,幾乎可與人媲美。在生活中,他們會運用各種各樣的本領與智慧來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狼的本領狼的智慧也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們也是在幾千年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鍊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各種動物的逃生本能還有來自人的巨大威脅,使得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之中,隨時都處在被餓死、凍死、打死的境遇中。

人不是狼,狼的各種策略也是在艱苦的鬥爭中磨鍊出來的,但我們的確可以從狼身上借鑑很多東西,但學習草原狼也不能拘泥於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鍊自己勤于思考、善於應用策略的能力。

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採用不同的方式,在實戰中磨鍊自己,這就是狼的智慧源泉。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的放鬆,就可能會被社會淘汰,這很像狼羣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殘忍。所以我們也得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給自己加壓,正如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往往不利的形勢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正是這個道理。

狼之所以可怕是因爲他們是野獸中最有集羣優勢和團隊意識的動物,一條狼是一個優秀的單兵,而一羣狼就成了一支牢不可摧的特種部隊,在《狼圖騰》裏,作者親眼見到的狼識天文懂地理能看雲知道天氣,組織打圍,在戰略戰術上都是無懈可擊,再加上堅忍的意志,實在是太完美了。讀《狼圖騰》,看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狼羣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鮮明的看到狼羣的威力。狼羣由狼王統一指揮,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同作戰,無往不利。比如圍捕黃羊的時候,有狼去尋找大雪坑,有狼去騷擾,有狼去伏擊,在總攻的時候也是井井有條,狂而不亂。更讓人稱絕的是,狼羣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井然有序,猛狼衝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後,完全沒有鳥獸散的混亂。當狼逃生時,它甚至可以咬斷傷腿,刮骨療毒是治傷,而狼是自傷,頗有壯士斷腕的壯烈。當狼襲擊馬羣時,它甚至可以選擇最危險的自殺式打法。當搬遷時,小狼寧願被勒死也不屈從,讓人感慨訓老虎易,訓小狼難。狼與生俱來的血性和傲氣,幫助它們在惡劣的草原環境中生存下來。草原上以前也有老虎等其它動物,之所以只有狼獨存,原因就在於此吧!

孫子兵法“雲倍則敵之,十則圍之”,可就是這幾十條狼就敢圍獵幾千條黃羊,充分利用了天時地利人和。名動歷史的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空前絕後的等而圍之已經是軍事史的絕唱,而狼卻更勝一籌。秦人本是遊牧民族,長期和狼征戰,也許這正是狼教給秦人的兵法吧。

這個世界始終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即便廝殺的工具不再是尖牙利齒,不再是刀劍槍戟,但是本質是不會變的。有能力的人就能用他的能力用他的新的廝殺利器來贏取最大的利益。難道不是麼,考試升級如斯殺,商場勾鬥如斯殺,官場暗涌也是如斯殺,嚮往人道主義樂土的人士也不妨扣心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這種廝殺格鬥後的勝利者?是不是能給失敗者真正的憐憫和體恤呢。自古就有自然的成敗法則,狼堅持不懈地貫徹這一法則,我們應當敬佩,甚至以狼爲師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詮釋“適者生存,弱者淘汰”的自然法則。

狼的堅韌是最值得佩服的,一個民族如果有這樣堅韌的性格,那麼它一定會強大。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毛主席領導時期的中國,生活環境惡劣,物資匱乏,國內征戰,國外封堵,以氣候論不亞於蒙古高原的酷冷寒冬。正是有那一份狼的堅韌,纔有了現在的國際尊重。我要學習狼,就要學習他的堅韌,對命運的挑戰殘忍,也敢對自己殘忍,殘酷的鍛鍊纔有了蒙古戰狼非同一般的犀利。

社會如戰場,危機四伏,如果沒有應對困難的勇氣,你就很難生存下去。有了勇氣,還要有狼一樣的血性,積極的主動的去迎接挑戰。只有在不斷的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鬥爭中,人才能進步,才能成長。

《狼圖騰》是對我的一次洗禮,閃爍智慧狡猾的光芒,我喜歡嚮往着狼的堅韌,狼的團結,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適應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