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1

乍看書名,感覺有點好奇。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教室是最熟悉不過的,歷來被編爲××班,但這間教室怎麼會稱之爲第56號?奇蹟又是什麼?好奇誘使我翻開了書。於是,我體驗到了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

驚訝,是因爲我在這本來自美國的書中,竟然讀到那麼多熟悉的東西。一直以爲,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但事實上,雷夫老師在校園中遇到的種種,和我遇到過的差不多;雷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也正困惑着我周圍的老師;而雷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價值觀的剖析,其實都可以在我們這裏進行一番驗證……

更多的是感動。

徜徉在此書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感慨:“教師原來可以這樣來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

“第56號教室”爲孩子們締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給我一些真相”裏面講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那時我還是一個青澀的班主任,班裏一個男生活脫一個艾裏克斯。在連續三天“忘帶”作業後,我當着全班學生對他大吼大叫,把他書包裏的東西全都倒在地上,讓他找作業。其實,我並不是因爲他沒有完成作業而生氣,而是因爲他一次次對我撒謊,讓我很氣憤。現在看來我和艾裏克斯的老師同樣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對這個孩子造成了傷害。如果當時,我像雷夫對待麗莎一樣,那事情或許會有另外一種結局,這個男孩可能會誠懇地承認錯誤,以後再也不會“忘帶”作業。

如果那時的我能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處理事情,能多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信任學生,平和、友善、誠實、公正而又通情達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盡力爲學生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那該多好。

以後的教學中,我要爲學生的良好習慣多做加法,以此激勵學生,帶動其他學生來競爭,而不是處處針對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爲一個令人喜愛的老師。

書,還在品讀,收穫,卻已很多很多。我也猶如雷夫老師的學生那樣,深深地迷戀在這理想的“教育國度”之中了。真誠的祝願所有的老師都能夠開心、快樂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幸福、快樂的學習!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2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認識程度的加深,我們原有的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現在孩子及家長的需要。因而對於教師而言增加自己的底蘊是必然。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從中我們學到了知識,受到了薰陶,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哪裏不對,哪裏需要改進,哪裏要做得更好。作爲第一期的班主任團體心理訓練中的一員我深感榮幸。從中得到了意志與品質的鍛鍊,也讓我們不斷的提升各方面的素質。上期培訓中陳主任還爲我們提供了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蹟》。回來後我就在網絡中找到了它,並利用業餘時間閱讀起來。

開啟網頁便不想關閉。《第56號教室的奇蹟》給作爲教師和媽媽的我很多啓發。與我的教學生活中有太多的情節相契合。有些問題下是我們思考並想付諸與行動的。雷夫老師用一年的時間創造了改變學生一生的奇蹟。書中處處傳遞給我們雷夫作爲老師的信念:“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

書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溫暖”。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爲它擁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爲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的榜樣。雷夫將此內容做開篇,可見消除恐懼對學生是多麼的重要,但這恰恰也是幾乎所有老師都存在的問題。在成爲一名教師之前就有人告訴我:“要能鎮得住學生”,這也成爲我後來做老師的一條原則。隨着教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鎮得住”絕不能依靠學生對教師的恐懼。特別是在做了媽媽之後,這種感覺就更爲強烈。身爲教師的我能夠想象的到,開學第一天,面對31個不懂事的孩子,老師肯定要“立規矩”。其實很多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習慣於了恐懼,因爲在長達近二十年的學校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鎮得住”學生的老師,面對這樣的教育現狀,我只能從家長的角度幫助他戰勝恐懼,把它看作是一種挫折教育。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從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爲教師愛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規律是何等的重要。愛心、耐心、信任、智慧,擁有了這些同樣可以成爲“鎮得住”學生的老師。

總之,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思考和學習。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鑑意義。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3

第一次聽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是在教師培訓課中,感覺非常新奇,對於教師來說教室是最熟悉不過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爲什麼是56號呢?奇蹟又是什麼呢?帶着這些疑問我忙裏偷閒的看了起來,雖然是斷斷續續的還是還是有很多的體會。

體會一:一間教室的容量是無限的

“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這是一位特殊的也很成功的外國老師說的,他的名字叫雷夫,是我們這本書的主人公,從他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樣的。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而決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他的面貌,他的舉動,他的言行都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有的人在講臺上站了一輩子,甚至取得了很高的學歷、職稱,卻始終是個門外漢。他可能幹的風風火火,卻不過是一個附庸者,所以也是無力者,這些你可以從身邊的那些年年被評爲優秀教師,但班裏的學生確實天天叫苦連天,甚至連自己的孩子也成問題的老師身上得到驗證,這樣的人,教室與他們而言只是一個講課的場所,他們天天站在教室裏,卻從來不能影響到教室,40平米的教室永遠只有40平米。

而書中的主人公雷夫老師的教室卻是無比的寬敞,與這位“外老師”比起來,我心理很慚愧,在開學僅僅一個多星期的時候,衛生、紀律、學習已經開始壓上了我的肩膀,與“外老師”的學生相比,我的孩子顯得無比的可憐,這是我在操作着,可是我又是被誰操縱着呢?以後要儘量向這位“外老師”學習,讓56號教室的根基延伸到我家,給孩子們一個自由舒張,健康成長的樂園。

體會二:愛要堅持、寬容。

“什麼也阻擋不了一個有創意、有奉獻精神的老師。我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在接下來的時間,我會不停地多看書,正如雷夫老師所說:“即使規矩阻礙了你,假如你真是一個好老師,無論怎麼樣都會爲孩子們爭取每一個機會。當然,我們也能很明顯地看出,這就是爲什麼很多優秀的教師不得不放棄的原因。如果沒有這麼多不必要的、可笑的障礙,我們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沒有了“愛”,就不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覺得教書枯燥是因爲不曾用心,不曾將愛付諸於行動中;不懂將學習與生活接軌,太計較於“得與失”之間的平衡,卻忘了教師是一個講究奉獻的職業,忘了要“夢想成真”首先必須要對夢進行投資。

正如所說:唯有出自內心的關懷與真愛,才能創造出人間的“奇蹟”。“第56號教室的奇蹟”其實潛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變用心去做,一定能創造屬於我們的奇蹟!屬於我們教室的奇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4

經專家推薦,最近用心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正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說的一樣:“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

雷夫老師不是超人,不是資深的教育家,更不是成天坐在主席臺上大講教育改革、大講國民教育的專家。這一點他在書中寫到:“我痛苦地認識到自己不是超人。數以萬計的老師都在努力另闢蹊徑,我亦如此。像所有‘直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牀上睡不着,爲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的。”

雷夫老師的學生爲何成功,我認爲首先考慮的一個詞就是“愛心”,其次是“信任”。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爲它用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爲它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示紀律、公平,並且成爲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不是什麼系統的教育理論,更不是教育改革指導綱要,而是雷夫老師從教25年來用愛心、信心教育每一個孩子的做法,是教學當中的反思積累。但字裏行間包含了雷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有效行動。雷夫倡導“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他運用了“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取悅某人——我要遵守準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奉行不悖。這第六階段的道德要求與儒家思想所倡導的“慎獨”不謀而合。他在教學中,培養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注重寫作的培養,並在遊戲中學習數學,他讓學生熱愛地理和歷史,和學生做實驗,培養學生音樂和美術的修養,熱愛運動,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務。所有這些,看似和普通老師沒什麼兩樣,但在每項教育活動中,都充滿了雷夫的智慧和激情,學生和他在一起快樂無憂,每項學習學生都投入極大的熱情,尤其是演莎士比亞的戲劇和旅行兩項活動,更讓學生全情的投入和無限的熱愛。

雷夫也是在標準化測試的大環境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闢蹊徑”,即實現了“終身性”教育,也沒有影響應試的效果。引起我心靈微震還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斷思考的態度。曾經他自認爲自己的科學課上的很完美,並讓他的繼女來欣賞。女兒一句“將來沒有一個學生會成爲科學家或從事研究工作”,使雷夫陷入了思考。他沒有固步自封,而是沉下心來尋找問題,最終找到原因,改變了方法,後來的學生不斷的有科學家或醫生等科研工作者出現。

因爲對工作的愛與專注,纔會出現“頭髮着火了”也不自知;因爲對孩子的愛,纔會不自覺得要對孩子進行終身有益的教育。“我會公平地對待每一個班級裏的學生!”這句話相信所有教師在接手一個新班時都說過,但能堅持到最後的有幾個?

在本書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的眼裏,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爲着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老師爲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爲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愛是教育的根本。

應從“教書”轉爲“育人”。只有這樣,才能像雷夫老師一樣,培養出更多的人材,而不至於學生學不會一點書本知識而發火,生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畢竟,我們培養和造就的多數是“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中的一部份,而不是“一大批”拔尖人才。如果老師要在小學階段就培拔尖人才,那麼,要中學、大學幹嘛?

當其他同齡的孩子還在看學校派發的基礎讀本,老師還在拼命地、反覆地講解公式、考試方法的時候,第56號教室的孩子們已經開始品味經典名著了;他們透過旅遊來學習歷史,透過親自的動手實踐去接觸自然科學,透過體育運動了解團隊合作的價值。而我們的老師呢,將學生課桌拼在一起,讓學生頭對頭,扭頭看黑板,以爲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可能嗎?

即使我們無法做到雷夫老師這樣優秀,但我們應該知道,教育蘊含着無限的可能。今天,你根本無法預知你將會爲明天的學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作爲老師,不應該只侷限於三尺講臺,只侷限於課本,只侷限於學生的考試分數,還得像小平同志說的一樣: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5

雷夫埃斯奎斯,一個平凡的教師講述着一個不平凡故事。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第56號教室的孩子是幸福的,作爲雷夫埃斯奎斯的學生,他們得到了特別寬鬆、快樂、積極的教育環境。作者的着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裏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

讀完本書,感想頗多,以下簡述自己的點滴感受。

一、爲奉獻而感動

作爲一名教師,我敬佩雷夫埃斯奎斯老師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十多個小時,早上6:30到下午6:00,每週兩個通宵工作的日子,每個週末從上午11點到下午2點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無償地教學生,從早上6點開始一直到下午5點,給學生教算術,講文學,學歷史,沉迷於莎士比亞戲劇的排練,他對教育的熱情和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人感動。

這位令人敬佩的美國教師,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瞭解這些相似之處,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職業。

雷夫老師用這樣一個範例告訴我們: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我們能分享到這樣的教育智慧,就是獲得,也許,在未來也會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美國和我們的國情不同,他們實行的是“素質教育”,而我們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階段。然而透過雷夫的介紹,在大洋彼岸的學校裏的一切和我們有着驚人的相似:他們有和我們一樣的學生——如果一個班級鬧哄哄的,就什麼事都做不成,也沒有所謂的成績可言,孩子們的讀、寫、算數都不會進步。老師們急功近利的心理態度——早年的時候,我也曾計劃在開學第一天給孩子們來點下馬威,讓他們清楚我纔是老大。有些同事也採取相同的做法,我們曾共享使孩子們守規矩的“成功”果實。看到其他班級吵鬧失控,我們愚蠢地恭賀彼此的教室有多安靜、孩子們多守秩序、每日課程進行得多麼順利。家長們望子成龍的迫切期盼——父母和老師可以透過討論考試結果來幫助孩子,讓孩子明白“行動”和“成果”之間的相互關係。然而,當全國的注意力都聚焦到測驗上時,我們往往會在孩子身上施加過大的壓力。這不但讓孩子們過着悲慘的生活,也降低了他們做出最佳表現的機會。不計其數的各級政府教學測驗——標準化測驗已經成爲本校的夢魘。在沉重的測驗包袱下,老師們再也沒有充分地時間好好教授學生應該精通的科目。孩子們因爲參加測驗而疲憊不堪,最後累得連自己的測驗分數都不在乎了。

還有不切實際指手劃腳的教育行政人員,乏味而佔據大量時間的教學會議等等,一切都與我們如此雷同。雷夫老師對於這個也像我們中國老師一樣很不認可,但是他沒有一味對抗,也沒有一味順從。他在教學上另闢蹊徑,別人爲了應試而教學,他是爲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爲了學生終生學習受用的能力而教學。

二、爲信任而歡呼

雷夫老師倡導鼓勵機制,帶着一顆無比慈愛的心,在師生之間架起信任的橋樑。“隨時爲孩子們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論我們是多麼地負責任,而是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的肩上。”雷夫老師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實踐的。比如在藝術課上引導孩子完成線繩藝術作品的過程中,雷夫答應幫孩子們放大所需圖案的尺寸並在星期一兌現了承諾,這樣雷夫與孩子們之間的信任就更加穩固了。信任,是成就奇蹟的第一要素,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意識到,我們的老師說到就能做到,我們也需要說到做到才行,可見信任的魅力。

三、身教重於言教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這也是雷夫老師的重要教育理念。雷夫主張“身教重於言教”,這也是他從教育實踐中得出的真理。雷夫相信“你就是榜樣。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直看着你,他們以你爲榜樣,你需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這個道理顯而易見,如果你是一個經常遲到的老師,怎能要求學生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如果你是一個沉溺於網絡的老師,你怎能要求學生遠離網絡,戒除網癮?

一切不過因爲“身教重於言教”,防止滿地長滿荒草的最好辦法就是種上莊稼,並讓莊稼長勢喜人,勢不可擋。教育不是揠苗助長式的“傷仲永”教育,而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種好的莊稼,必然喜獲豐收。

四、爲教學尋方法

雷夫老師把一批批的孩子變成了“愛學習的天使”,他之所以成爲優秀的教師是因爲他不斷地爲教學尋方法,教出了優秀的學生。書中提到的“數字的研究是門極端的學科,孩子不是愛它,就是恨它”。好多學生覺得數學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沒有語文那種詩意、氣魄、傷感、歡樂,也沒有音體美的愉悅、寧靜、傷感。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呢?雷夫的觀點就是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恐懼感,他沒有把整堂課的時間拿來做練習,而是盡力去幫助孩子理解數學,學着喜歡數學。讓學生克服對數學畏難心理,讓孩子喜歡數學。

56號教室20多年來一直有一項讓人羨慕又緊跟潮流的課堂活動就是看電影。與很多人給學生看電影是爲了填補時間的空白不同,雷夫給學生看電影是爲了學習,讓他們從中學習歷史、藝術乃至人格,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學習自己終身受用的東西,這是多麼偉大又實用的教育方式。在雷夫那裏,電影是一項幫助學生喜愛和了解歷史的有力工具。他甚至還把《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樣的老電影作爲爲學生塑造人格的優秀教材。“你永遠無法真正瞭解一個人,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除非你能進入他的身體,用他的身體行走。”這是《殺》中的一句臺詞,雷夫老師是仁慈而有感染力的,孩子會從這影像世界的點點滴滴中學會仁慈、寬容、團結甚至更多。

當然,56號教室除了電影,還有豐富多彩的藝術課,孩子們可以自己創作有紀念意義的作品,甚至還可以自己排莎劇,透過這些方式學習語言,理解文學,寓教於樂,值得借鑑。

雷夫是神奇的人,第56號教室是奇蹟誕生的地方,只要我們努力以“讓學生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爲目標,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重視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不斷地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爲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我們也能創造奇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6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美國一本關於教育的書。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從快樂、鮮豔的封面,到獨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全書用淺顯通俗的語言所談所描繪,我看到了一個將教育作爲自己終生事業,並沉醉其中的教師,他對孩子的愛,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動。

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小學擔任五年級老師。這所學校位於美國的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並且大部分來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雷夫老師班裏小學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而且孩子們謙虛有禮誠實善良。長大後,他們紛紛進入哈弗、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着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裏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

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爲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無捷徑的真諦。雷夫先生每天爲了自己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裏出發,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帶着學生到學校去上課,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其次就是教會孩子善待他人。”三劍客“的確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並使雷夫先生陷入艱難的境遇。但雷夫先生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並沒有因此離開他所中愛的教育事業,而是領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所以雷夫先生想讓孩子們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首先讓自己先成爲那樣的人,他爲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在實踐教育中,不斷總結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爲孩子將來過上一流的生活做準備“、”不要把信仰強加於孩子“、”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等觀念和認識。雷夫老師就是這樣以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向我們闡釋了:教育是沒有捷徑的。

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思考和學習的。作爲在教育一線的學校,推薦閱讀、學習《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對我們學習、借鑑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學習他的敬業精神是非常有意義的。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鑑意義。他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

一、增強責任意識和愛心

看一下這位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所以他擁有愛心,有着強烈的責任感,才驅使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的事蹟轟動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紀錄片,他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成爲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在他的56號教室,證明着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這是愛心和責任並舉的奇蹟,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對工作、教工、學生的愛心,永遠想着”爲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爲教工愉悅工作而努力,方能有動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善用智慧纔有力量

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不但有愛心和責任心,他還有哲人的敏銳、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提倡並強調”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並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利於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

正是由於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這羣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援下,透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三、有效的閱讀才能擁有智慧

一個擁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學習和閱讀的人,這總是讓我想起偉大的蘇霍姆林斯基,擁有傲人的藏書,並閱讀。閱讀是與作者交心的過程,閱讀更是學習的過程,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雷夫老師自己就博覽羣書,從而擁有了傲人的智慧和爲學生推薦書籍的能力。他能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特點爲他們推薦不同的書籍,還會運用智慧想出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能夠學會閱讀的有效方法。他指導學生的閱讀不是快餐式的,而是漸近融入其中的、探究式的,甚至是把書中的內容改編成戲劇進行表演。這種讓學生慢慢閱讀,細細品嚐的閱讀方式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當然,他們的閱讀方式對眼下的快餐式閱讀是一種並不矛盾的對接。因爲現下快餐式的作品太多,與之對應的就應該是快餐式閱讀,而對於真正經典的作品自然應該像雷夫老師和他的學生一起讀莎士比亞那樣慢慢閱讀,畢竟真正的閱讀是沒有捷徑的。我最感動的還是雷夫老師提出的”把閱讀和世界聯接起來“,這再一次讓我對閱讀的意義有了深入的思考。我確信無疑的認爲——學習《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不能像吃快餐似的急於見效,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並與中華文化和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像雷夫那樣真正紮紮實實苦幹幾十年。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7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這幾個字吸引着我,讓我走進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

在一所全美學生最多、教師最少、裝備最差、秩序最亂且位於洛杉磯貧民區的學校,雷夫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感悟並積蓄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許多先進的觀念和認識。他強調“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並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在書中,他明確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讓學生成爲一個更好的人,老師的責任是要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教育我們要學會傾聽:“給我一些真相”,抓住每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工作中要不斷積蓄經驗和超強的洞察力和敏銳度;教育我們要學會承擔責任,家長和社會將孩子交到我們的手裏,我們就要視學生如己出,平易近人、公平公正的用愛來教育我們的學生,不會再因爲無知的衝動影響與學生溝通和引導的機會,經常站在學生和家長的立場去想問題,用寬容和積極樂觀的態度處理事情。這樣,我們也會迎來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在爲學生營造一所如家般的避風港的同時學生的心裏也肯定會有老師的一塊地兒。爲了更好的教書育人,每位教者時刻要身正爲範,正如雷夫老師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爲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每位學生想要什麼?是一時的分數還是一生的人格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不同的國度對教育的解讀也不盡相同。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教者要堅信“沒有害怕的教育”,教是爲了不教,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對行爲偏差或成績落後的學生,教者要不離不棄,多一份耐心和關心,在師生間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愛的橋樑,用寬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讓學生有所收穫:知識、技能或品德等各方面中只要學生進步了就應該算是好孩子,教者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在讚許聲中快樂的成長;不要小看比我們年齡小的孩子,要提供一個可以施展孩子才華的舞臺,讓每個孩子帶着自信走好每段人生路。無論何時,我們要謹記: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有學生教者的舞臺纔會精彩,在和諧的氛圍中讓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提升思想和情操纔是教育的方向。相信,雷夫是每位教者的一面鏡子,儘管教育工作中沒有同樣的舞臺卻有着同樣的目標:讓孩子自食其力,成爲社會的頂樑柱。每位教者都應爲這個神聖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其實,教育本身就是一本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鑽研和摸索。當然,在教育的道路上需要學生的陪伴,“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在快樂的氛圍中收穫果實”是我們所期盼的,也是我的人生目標。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8

這是我第一次讀美國作家雷夫·艾斯奎斯的《 第56 號教室的奇蹟2 :點燃孩子的,熱情 》這本書,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讀了寥寥幾十頁,便對雷夫長生了深深的崇拜之情。剛開始看的時候,感覺像一個童話,也許正因爲是在平凡中所誕生的奇蹟,才令人倍加感動。同時我也意識到,不斷創造奇蹟的根源,是我們對孩子無限的愛。

雷夫老師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2 :點燃孩子的熱情》中,即使週五的晚上他已經非常累,但想到孩子渴望的眼神,高興的心情,他還是提起精神,堅持帶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戶外,去觀看一場精彩的棒球比賽。並在觀看球賽的過程中,給予孩子一些教育的道理。

比如第一局開始時,觀衆席空空寥寥,雷夫老師就利用這個機會,教育孩子守時的重要性。孩子們學習準時是非常必要的,這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他們一生中,將面對各種截止期限。學生留意到經常遲到和對行程欠缺考慮之間有直接的關聯。在班上的討論中,他們還指出,在演出中手機響起來的人通常也是遲到者。孩子能從中學習到,缺乏守時的觀念通常也代表着這個人的靈敏度不夠。給予我們可學習的道理是:那些常常遲到的人,將自己的挫折怪罪於那些與他們的不幸無關的人。守時表現出我們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相信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行爲負責。讓孩子知道在成人的世界裏,每個人都期盼他人守時。負責任就表示個人要維持準時的統一標準,而在孩提時就應該習得這樣的觀念。

我認爲除了必要的家庭作業,孩子還需要一些無所事事的時間。做讓他們認爲高興,感興趣的事,給予他們自己獨立的空間,時間,形成自己的樂園。正如雷夫老師所寫,在這中間有個問題。很多孩子在獨處時,因有限的經驗與能力,會做出不好的選擇。比如電視機或電腦。很多孩子,特別是低年級孩子,因爲缺乏自覺性,自制力,會忍不住走神,分心。尤其是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資訊時代,數字時代是令孩子最爲恐懼的危險敵人。解決此問題的答案是找個快樂的媒介,讓我們不在時,他們不會被我們或被所觀看的節目過度控制住。

作爲老師,我們應該利用一些完備的設備,找機會去浪費或有效地利用他們的時間。我們的工作是幫助孩子不要只看表面,而是進行深刻理解,透徹感悟。要儘量利用時間,好對環繞他們的世界獲得更深的理解。孩子們懂的聰明的運用時間,就能擁有稀奇古怪各式各樣的樂趣。透過這些樂趣,從而使孩子成爲一個卓越的人。

教師的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選擇這項職業,意味着教師的衆多放棄和傾其精力的奉獻。當然,作爲一名教師所收穫的成就感也是其他職業所無法達到的。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9

第56號教室之所以能創造奇蹟,是因爲有一個能創造奇蹟的老師,之所以能創造奇蹟是因爲雷夫老師不但擔負老師教書育人的責任,而且還有一顆與學生平等的心,能真誠的與學生交流,成爲學生信任的人。

可能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是它的自序,我想也是作者爲什麼給書取這個名字的緣由。作者在上化學課的時候,班裏有位女生找不到燈芯點燃酒精燈。作者不想把她落在後面,於是親自去幫這位學生找燈芯點燃酒精燈。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燈芯沒有它原來應該的那樣長—幾乎都看不到了。作者盡力的試圖用一根長長的火柴桿點燃酒精燈。他距離火柴太近,甚至都能感受到試着點燃酒精燈時產生的火焰。他在點着酒精燈的同時,那個女孩也驚恐的尖叫起來。原來他在點燃酒精燈的同時也點燃了他的頭髮。而他自己卻因爲專注於要幫那位女孩點燃酒精燈而沒有發現頭髮被點燃了。就是因爲這件事,使作者發現自己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麼他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從那一刻起,作者就下定決心永遠全新全意投入教學中。

作者希望讀這本書的人能認識到,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是沒有捷徑的。對啊,教育的是沒有捷徑的。只有我們全新全意的投入教學中,才能使學生獲得學習的真諦,發自內心的學習,而不是爲了別人而學習。可能老師爲了能達到這種效果,付出的努力往往要大於自己的預計。也可能在努力超出自己的預計而得不到應有的效果,而產生放棄的心理。這本書則是要告訴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且要全心全意的投入教學,這樣你才能感受到教學的快樂。對於老師來說學生的成長,是每個老師感到有成就感的源泉。我們要獲得這種成就感,就要使自己更加有耐心的對待各類學生。首先要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彼此的信任是教與學的延續的紐帶,要以信任取代恐懼。教師要做學生可靠的肩膀,教室裏的紀律必須合乎邏輯。同時老師也是就是榜樣。你要做好榜樣的作用,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學生的眼中,是學生模仿的對象。

我們深信:着力於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對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同樣這也應該作爲我們教學工作中的座右銘。教育源於耐心。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書筆記10

"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這是《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作者尹建莉在推薦序中寫的一段話。正是這段話讓我在剛剛開始翻閱這本書時就被深深地吸引。

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裏,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學老師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造了一間充滿奇蹟的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他用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以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應該說,愛孩子,是他獲得成功的關鍵;讓我敬佩的是雷夫以強烈的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超強的學習能力,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全身心撲在教育工作中,並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認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我相信能在56號教師裏和雷夫一起學習,是學生們的一大自豪與榮耀。雷夫是上帝送給孩子們的禮物!

雖是一位小學數學老師,但雷夫卻是一個通才。他在第56號教室不僅教學生各科,還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且細緻入微。這讓我着實自愧不如。同時他對我們語文閱讀也提出了個性化的見解。他提倡要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這和我們新課標所倡導的大量閱讀、終身閱讀思想不謀而合。我覺得,這不只是巧合,而是兒童發展的真正需要。

在談到閱讀時,雷夫提出了幾點舉措:

首先,需要大人的指導。雷夫老師用了一個孩子挑選食物的例子說明對於孩子的閱讀,大人幫助的重要與必要。我把他盤子上的"垃圾食物"拿走,幫他做更明智的選擇。或許他會有些失望,但他很快就會恢復體力,度過美好的一天。因爲我年紀比他們大。用我們現在流行的話語是因爲教師比之於學生而言具有文化上的優勢。這提醒了我們,在提倡生本教育的今天,同樣不可忽視教師的作用。我們應該履行作爲教師的職責。

其次,善用圖書館。上圖書館是爲了建立孩子們的價值觀;置身於熱愛閱讀的人羣中對孩子們是很有益處的。現在我的學生也面臨這一問題。閱讀量明顯不夠,由於客觀環境的制約,學生閱讀沒有太多的選擇,而圖書館就是最好的起點,教師不要以爲把孩子帶進圖書館就可以交差了事,還必須提供引導服務才行。然後,挑選文學作品。幫孩子挑選好書的方法很多。最簡單的方法是分享自己愛讀的書,告訴學生自己在看的書籍,引起孩子們的興趣,繼續享受這份閱讀的樂趣。如果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就多找些兒童文學和網絡推薦的小學生必看的書目,效果更佳。最後,教師要以身作則。我們時常要學生讀着讀那,殊不知道我們教師也是學生閱讀的有效感染力。一個語文老師必須時刻去讀書,用自己的行爲帶動一個班級學生對書籍的朗讀,好讀書,讀好書。教師絕不能對學生閱讀指手畫腳,而是親自躬爲。這也是雷夫所說的榜樣作用。

讀了這本書之後,就像是在我的前進路上點起了一盞明燈。雷夫告訴所有的讀者,奇蹟是可以發生的,只要用心。不斷摸索,用自己的整顆心去投入,56號教室的奇蹟一定會再次發生。同仁們,也許奇蹟就會發生在我們的教室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