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初三寫傅雷家書的中學生讀書筆記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三寫傅雷家書的中學生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寫傅雷家書的中學生讀書筆記

初三寫傅雷家書的中學生讀書筆記1

傅雷的一生苦心孤詣,含辛茹苦地培養出了兩個出色優秀的孩子。一個成爲了舉世聞名的音樂家,另一個成爲了特級英語教師。這無疑體現了傅雷的教育理念是成功的。

在生活方面,傅雷夫婦可以說是千叮嚀萬囑咐。看現自己的兒子即將步入千變萬化的社會,作爲父母的他們不禁百感交集。他們二人便因材施教,用自己積下的經驗,告訴了兒子少走彎路,多踏捷徑,自己走過的彎路,不希望兒子重蹈覆轍。

在爲人處事方面,傅雷告訴兒子,要做到堅持大我,放棄小我,切忽對個人的名利和得失大過計較。我們會發現人生總是充滿了苦悶與矛盾,當我們熱衷於個人名利,卻不可塵及時,必然會因爲嫉妒與仇恨而變得無比痛苦。相反,如果我們堅持大我,爲社會和人類前途命運着想時,反而可以做出貢獻,這也便是治療憤世嫉俗的最佳良方了。

同樣,傅雷給兒子的感情方面也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孩子結婚前就告訴他要自愛,因爲沒有結果的戀愛會使人對愛情感到麻木。而當傅聰真正踏入愛情婚姻之後,傅雷便將自己和妻子數十年來和諧相處之道傳授給兒子,那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妻之間應相敬如賓。只有平靜、含蓄與溫和的感情才能天長地久。且不能因爲藝術而放棄妻子,要知道兩個人在漫長的道路上,時時都能拉對方一把,勿讓彼此掉隊,這樣才能維持長久和諧的婚姻。

本書反映的傅雷的特點,同樣也正是中國父母的普遍特點——以孩子爲中心,甚至到生活細節也能爲孩子考慮到,體現出一個活靈活現,可愛至極的父親形象,又體現出了濃濃的父愛。

初三寫傅雷家書的中學生讀書筆記2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爲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_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初三寫傅雷家書的中學生讀書筆記3

利用工作之餘,我潛心拜讀了《傅雷家書》。從這本家書字裏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再加上傅雷先生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藝術修養,使得文字顯得格外生動悠美。讀來感人致深,使我感受到了什麼是父愛如山的深情,也啓發了我的人生,催我不斷奮進。

《傅雷家書》是一本苦心孤詣的教子之書。這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問題。他用自我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先生也進行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提議,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掩卷回想,家書中許多洞察世事的資料都深深打動了我,滋養了我的心靈,這將使我在人生成長的路上受益匪淺。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我一生做事,第一是坦白,第二是坦白,第三還是坦白。

自我責備自我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僅對某人謀事而已,僅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僅有行動才能證明你的心跡。

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必須會逐漸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這些真知灼見的珍貴人生感悟,蘊意之深刻,表達之流暢,宛如一位忘年的老友,娓娓道來歲月的感受,讓人仿如耳邊迴盪着貝多芬的樂章,血脈裏激昂着命運交響曲的`音符。它時時刻刻鼓舞着我在學習和工作中要求真、求實,也激勵着我在思想和生活上要至上、至善。

初三寫傅雷家書的中學生讀書筆記4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他們的兒子:著名鋼琴演奏家傅聰、英語特級教師傅敏等的一封封書信,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濃濃的父愛母愛。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

傅雷,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的重要締造者之一,還是一位嚴格慈愛,挑剔囉嗦的父親,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他用自己當年的經驗,親自教導兒子做人謙卑,待人待事嚴謹認真,積極樂觀的面對挫折與困難,獲得成就時不驕傲,不炫耀,禮儀要得體………不但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而且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成爲一個“德才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從不溺愛孩子,尤其在生活細節這方面。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傅雷先生對此深信不疑,更是在兒子的生活中付諸了行動。例如:他教育兒子,食不言寢不語,尊敬師長,態度謙卑,不驕不躁,不氣不餒,不亂動別人東西,用完物品要有規矩的放回去,手不能插在上衣的兜裏,這樣比插在褲兜顯得更無理;從小就要學會理財,懂得節約,未雨綢繆,養成存錢記賬的習慣……哪怕是吃飯這樣的小事也一絲不苟。

吃飯時,傅雷的孩子們必須坐如鐘,手肘的姿勢必須端莊,雅正是否妨礙了同席之人,不得發出令人厭煩的咀嚼聲,勺子筷子不可以把碗碰出響聲。不可以挑食,有一次傅聰沒有遵守父親的規章,傅雷就罰他只准吃白飯。倒是卓有成效,傅聰再也不敢了。

傅雷,他不僅僅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親。相比於父親,他更像是一個“朋友”,一個“傾聽者”,爲他的兒子照亮了前方的道路,鑄就了燦爛輝煌的人生。

初三寫傅雷家書的中學生讀書筆記5

家書從古至今一直是古人寄託思念與慰問的一種方式,詩詞中也提到過‘家書抵萬金’。可既然假設對古人的重要性,而傅雷家書這本書也蘊含了父親與兒子之間的愛,關心和教育。

這本書彙集了父子之間近13年的來往,我們從中可以看見傅聰對追求藝術的過程,也可以體會到傅雷的教育理念與對於兒子的諄諄教誨,而在這千言萬語,如山如海的言語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麼一句話‘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原漿。’這句話包含了傅雷對兒子的鼓勵與支援,雖說眼淚是辛酸的,但這卻是讓內心變得更加堅強,讓自己不斷走向成功的養料,令我深有感觸。

施蟄存先生曾經說過‘他的家教如此之嚴格,望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這種家庭教育是非常危險的,沒有幾個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這些都是因爲他的爲人以及教育。傅雷先生人物,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書中第一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正是如此,不論做任何事情,做人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頭等大事。如果一個人他連最基本的禮儀廉恥,尊重,道德都沒有的話,你們我想這樣的人還不具備成功的能力。先生提出的;待人要謙虛,做人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民族和國家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等觀點,這對於我們的成長是非常好的教育。我們現在的缺少的或者說是正在流失的寶貴品質,正是先生口中這些,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質。現在的素質化教育也正是提倡這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單單隻在看中成績這一小方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