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對話特徵閱讀筆記

在逐漸深入的品讀中,越來越發現這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有指導性的提高業務的書籍。書中列舉的種種現象、情況都是實踐中存在的,符合事實的,也是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也能很好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困惑。因此,也使我們一線教師更容易理解,更科學地去操作。

對話特徵閱讀筆記

例如,教師包攬大部分話語的學習環境中的對話特徵:

1、 教師用“提問—回答”的模式控制着對話。

2、 對話僅僅是從教師指向兒童、再從兒童返回教師。

3、 問題使對話走向對話題的單向思考,或走向一個“正確的”回答。

4、 教師內心給兒童的想法做上“對”或“錯”的記號。

5、 教師用一個既定的對於兒童的指揮和命令來控制學習情境的各個方面(這被稱作單向對話)

6、 教師因爲不理解兒童而忽視他們的想法。

7、 教師在進入下一個環節前不會給兒童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並充分解釋他們自己的想法。

8、 爲了嚴格按照計劃好的安排或教師自己的進程,對話變得十分倉促。

對照這些,還真發現總結的挺對的。真應了書中的那句話“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怎麼能發現孩子是如何看待、認識世界的呢?兒童怎麼你能相信他們的觀點在生活中對成人同樣重要?兒童提出對他們來說重要的問題或是探索他們自己想法的機會在哪裏?”

隨着閱讀,我又發現了探索幼兒想法、深化兒童學習的對話特徵:

1、聽到最多的是學習者的聲音。

2、教師透過談話試圖發現兒童的想法。

3、兒童之間相互交談。

4、兒童有時間去思考。

5、話題與兒童興趣、探索、疑問相關。

6對話被記錄、解讀以發現其中透露出的兒童的想法。

7、對話被用來拓寬兒童的思維。

透過學習我瞭解了我們老師應該怎麼做。

1、 在一日活動中爲兒童提供對話的時間和空間。

2、 鼓勵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之間進行對話。

3、 認真傾聽兒童,對兒童的想法表現出極大的探索興趣。

4、 相信兒童的聰明才智,相信他們對涉及自身的重大話題具有抽象思考的能力,認真對待兒童的意見,如果他們不理解,教師要了解他們的想法。

5、 爲兒童提供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去談論,讓他們擁有積極的、真實的對話經歷。

6、 記錄對話,利用對話記錄來了解兒童的學習情況、增強與家長的.聯繫、發展兒童的潛質和學習技能、指導課程設計。

7、 和同事及兒童家長通力合作,從兒童的對話中挖掘出兒童的更多想法。

我想不斷閱讀會不斷有收穫的。

用唯美的靈魂去鍛造完美的心靈

自從在兩年前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之後,我對他的教育理念充滿興趣,一種追探的願望十分強烈,陸陸續續讀了他的幾本書,《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本書,對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啓迪。尤其是一個個小案例給我提供了教育的對比,如同一面面鏡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徑,也透視出我的教育反思點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對比事例談談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裏散步,看到幼兒園一個4歲的女孩摘下了校園的花房裏新開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從容地向外走。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爲什麼要摘花,就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說:“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裏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後我就把花送回來。”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帶着小女孩,從花房裏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

情景對比一: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看見一位老奶奶攙着一位小孫子正從我家樓下經過,老奶奶看見花壇中有一棵月季花樹上盛開真粉色的月季花,一邊走一邊對小孫子說:“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兒園。”小孫子說:“老師說:‘公園的花不能摘,大家要愛護。’”老奶奶說:“老師又沒看見,你對老師說自己家的,不就行了。”說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開得最大、最豔的一朵。我親眼見證摘花經過,卻沒有上前阻攔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個問題:“教師的教育價值究竟是什麼?只是純粹的課堂或是口頭文化還是應該體現在教育波及的整個生活?”在這個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無爲者。

情景對比二:在藝術主題活動《秋》的活動背景下,小婕帶來了香撲撲的桂花,整個班級瀰漫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溫馨和甜蜜。

小憶低聲說:“這個花我看見在濱河花園摘的。”小婕的臉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憶。眼神中彷彿說:“誰讓你說的!”我相信小憶的話,因爲他是小婕的鄰居,他們又是好朋友。聽後,我了小婕花真正來源,小婕不置可否。這時,老師採用說教的口吻說:“小婕把花帶到幼兒園,說明她有關心班級,愛同伴的心意,但這種行爲對不對?爲什麼?”接着說:“如果有了這份心意,最好怎麼做合適呢?”

又接着說:“公園裏的花是公共綠地,大家要愛護,才能美化我們居住的環境。”

三個相似的事例,卻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種不同教育行爲,也反映出不同兒童觀影響下的教育行爲,雖然只是很普通的事例,卻發人深省。我的教育起點在行爲規範的本身,是幼兒耳熟能詳的、條條框框的規則,缺乏人性和情感性,顯得比較生硬和枯燥,以說爲主,老師常常有這樣的感嘆:“孩子說說都會、聽聽都懂、就是做做脫軌。”第二個教育無力的案例就是這種教育方式下的產物。而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師卻意味深長,讓教育者記憶終身。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沒有什麼比人更重要的了。教育學當成一門“目中無人”的學科,他談論的中心始終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幫助人成長的學問,具有強烈的社會性、情感性。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更需要有唯美的靈魂、高尚的道德、資深的專業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鍛造他們完美純潔的心靈。

標籤:筆記 閱讀 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