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個人閱讀讀書筆記

閱讀過後進行讀書筆記的記錄,有利於促進自身思考能力的提升。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個人閱讀讀書筆記,相信能帶給大家啓發。

個人閱讀讀書筆記

個人閱讀讀書筆記【1】

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羅斯人,出生在烏克蘭西部邊陲的沃倫省的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尼古拉的一生備嘗了飢寒之苦和人格的屈辱。而尼古拉在1930年始,歷時三年,終於完成了這部不朽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寫的是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裏,當時正是一個黑暗的社會,西蒙`彼得留拉統治下的波蘭白軍姦淫拐虐,無惡不作,保爾早就恨死那些人了,他從小立志,要成爲紅軍的一員。在保爾十六歲的那一年,他和他的朋友加入了紅軍,實現了他畢生的願望,他加入了紅軍後,爲黨奉獻了他的一生,最後不幸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他憑着堅強的鬥志開始文學創作,並且取得了成功。

當時的社會是黑暗的,全是貴族的天下,當保爾還在上小學的年紀時,就因爲犯了一點錯,就被趕出了學校,於是保爾只好到外面去打工,每天都要燒水,劈柴,擦茶爐,擦刀叉,提髒水``````其實這對於這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已經夠累的了,但是更過分的是“做得不好就得挨耳光”,把虐殺猶太人當作是“消遣”``````

保爾有許多正義的朋友:冬妮亞,司涅古爾科,瓦莉亞 ,哥哥阿爾焦姆,軍人波利托夫斯,勃魯扎克,朱赫來``````

冬妮亞她雖然是有錢人的女兒但是她卻毫不在意保爾的身份,和他做朋友。

司涅古爾科在絞刑臺面前慷慨陳詞地說的那番話。瓦莉亞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懼,昂起頭唱的歌。都使人敬佩。

哥哥阿爾焦姆,軍人波利托夫斯 ,勃魯扎克,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但是他們爲了黨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能體現出他們舍 “小家”救 “大家”的大無畏精神。特別是哥哥阿爾焦姆,他爲了弟弟保爾可以犧牲一切,毫不躊躇。

我從“我已經這樣浪費了十個月的時間,這就夠了。”中體會到了軍人朱赫來對時間的重視,對革命事業的忠貞和執着。

而文中的主人公保爾是一個很特別的人,當保爾聽到游擊隊在發槍,呼籲全民族與波蘭軍作鬥爭時,非常興奮,這表達了保爾對這個不公的時代的憎恨,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對黨的事業的支援。當保爾不幸被捕,波蘭白軍對他嚴刑逼供的時候,保爾仍沒忘記自己的志願,一直不肯招供。我從這裏可以看出保爾是一個堅貞不屈,面對惡勢力毫不畏懼,敢於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黨作出貢獻的人。當保爾病倒的時候,他的身上仍然戴着一個磨破了的烏克蘭共產黨主義青年團第九六七號團證`一個紅軍戰士證明書,一張紅軍團長給他的嘉獎令的摘錄,上面寫着:“對英勇進行偵察工作的紅軍戰士柯查金予以嘉賞”。一張給他的哥哥的親筆紙條。以上的行爲看出保爾隨時都在準備着爲革命獻身的準備。後來,保爾的左眼瞎了,但他仍然想着前線的工作。有一次,保爾因爲工作勞累而病倒了,委員會讓保爾退職,給他領取安撫金的權利,但保爾卻憤憤地拒絕了。保爾本該有了那些錢可以衣食無憂的,但他那對革命事業的熱愛,追求,嚮往使他無法做到。在醫生爲保爾做手術的時候,他。還能說笑話,我們從中看到保爾樂觀向上的大無畏精神。使我難忘的一句話是“在生活中,再沒有比掉隊更使我恐懼的了。”感受到了保爾獻身事業的精神。“我永遠要堅持到最後一卒,”保爾說。這句話顯示了保爾堅持不放棄的性格特點。

這本書使我很感動,也使我受益匪淺,使我明白了什麼叫執着,什麼叫無畏,什麼叫堅強,什麼叫堅持,什麼叫勇敢。

寒假的時候,我讀了幾本書,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的人物形象依舊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給我留下了很深的感受。

這本書講述了蘇俄的歷史以及人們的不斷的鬥爭生活,本書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從一個普通的工人成長爲一名無產階級戰士的。保爾從小就在社會最低層,他當童工,受盡折磨,是受朱赫來的影響而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由於從匪徒手中救出朱赫來而被捕,在戰場上,他多次身受重傷直到最後雙目失明。他經歷了無數次的挑戰和考驗,但是這些,只是讓他更加堅強。他最後雖受盡了傷病的折磨,可是依舊堅持寫作。這些都反映出他那鋼鐵一般的堅強意志。書中的描寫也十分成功,對景物、人物心理、環境的描寫十分細膩,使人物形象非常生動。

我也瞭解了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他在十六歲時參加了隊伍,其間他因故身受重傷,右眼失明,後來在搶修窄軌鐵路工程中患了重病,直到一九三零年,他左眼也失明瞭,但他依舊手寫這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後又口授,請親友筆錄,歷時三年,完成了這部不朽名著,引起了強烈反響。保爾這個人物形象其實就是作者自身的寫照,這篇文章是以他親身經歷爲基礎提煉而成的。

這篇文章告訴人們,人要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不要虛度光陰,碌碌無爲;人一定要堅強,不要放棄。正如文中的一段話所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3:前幾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不顧一切地追求自己的夢想的精神使我非常感動。

小時候,他的老師瓦西里神父對保爾很壞,想方設法的把保爾給轟出了學校,媽媽只得替他找了份洗碗工的工作,結果因爲替別人打抱不平也被轟了出來,還被毒打了一頓。哥哥又介紹他去發電廠工作,這時他遇到了紅軍朱赫來,他在朱赫來的說動下也成了紅軍。有一次,保爾在打仗的時候頭部受重傷,醫生又把他從死神手裏奪了過來。隨後保爾又和紅軍們一起打仗、挖鐵路受了不少傷,經歷了不少磨難,後來留下了後遺症,雙目失明,左手和雙腳麻木,不得不回去休養,後來去了母親好朋友的女兒爲妻。他的好朋友們也成了紅軍,有些英勇犧牲了。她在家裏閒得不行,他就描寫科托夫斯基騎兵師,書名是《暴風雨所誕生的》,由於雙目失明,凡是寫了的就要一章章背下來,媽媽很擔心,就請了鄰居加麗婭替保爾寫字。小說寫完後,寄了一家出版社,等了非常久,就在一家人快要絕望的時候,報社來了信,說很好,保爾的付出終於關於得到了回報。

這本書說了保爾雖出生貧寒,但堅持不懈,即使雙目失明,四肢癱瘓,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而我們從小就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受過良好的教育;保爾卻從小受到貴族的蔑視,還要給別人做工,養活家人。四肢癱瘓後,還說服自己的妻子去當紅軍,自己則了卻自己的夢想——寫小說。在付出了汗水、心血、克服各種困難之後,小說終於受到人們的青睞!他們高興極了

而保爾這種四肢癱瘓、雙目失明後,還不放棄自己理想的精神難道還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文敘述一個名叫保爾·柯察金的普通男孩的短暫學習生活,還有勞作生涯。保爾·柯察金這個少年只有當時只有17歲而已,但是他的勇敢,是一般人做不來的。我佩服,我讚歎,他能忍受巨大的痛苦而從不在任何人面前流露。

有一些書塑造了革命者的鮮明形象,他們英勇無畏,剛毅堅強,徹底獻身於革命事業,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保爾·柯察金也是這樣,於是,我產生了做這樣的人的願望。雖然我是個女孩,但是,我覺得他的這種精神,不論男女老少,都應該學習。

說到這裏,我不由得想到我們現在的小孩,大部分都是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可有誰想過,保爾·柯察金他以前的生活卻是那眼個的艱辛。現在我們這些孩子,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比如說我吧,在路上踩到一塊石頭而跌倒,卻總讓別人扶,從來沒自己爬起來過。爲此,我感到非常的愧疚。

所以,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學習保爾·柯察金的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

個人閱讀讀書筆記【2】

看記者寫這種自傳體的書,我還是第一次,我相信,只要是做記者的,並且已經成了一名名記者,文筆什麼的就不用說了。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柴靜的寫作風格,親切、柔和、溫情。《看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的是作者本身在央視工作十年的成長經歷的敘述。有人評價它爲“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

我覺得記者最重要的工作除了本分的報告客觀的新聞事實以外,還應該做一個現場事實的反饋者。由於受到體制的限制,中國新聞的報道總是存在很多的失實性,然而作爲一個親身經歷了事件的記者肯定是能夠客觀感受的,但是能否報道卻是另外一碼事。在這本書裏面,我看到了一個在熒幕以外的新聞記者的採訪筆錄。十年前,她被選擇成爲國家電視臺新聞主播,卻因爲毫無經驗而遭遇挫敗,非典時期成爲現場記者後,現實生活犬牙交錯的切膚之感,讓她一點一滴脫離在於自我的束縛,對生活與人性有了更爲寬廣與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間,非典、汶川地震、兩會報道、北京奧運等一個個大的新聞報道,在每一個重大新聞事件的現場,幾乎都有她的身影。

然而在書中,她所記錄下的不是描繪歷史的雄心,也不是報紙和電視上播出的宏大敘事的大場面,不是領導們點頭哈腰、相互握手的場景。而是一些埋沒在人羣中的動人細節,爲時代留下了私人的註腳。他記錄下了新聞中給她留下了強烈生命印象的小個體,每一個人都活躍在她的筆下,即使是一個不起眼的掃地阿姨。如果說,活躍在熒幕和舞臺上的主持人都像是明星的話,那麼柴靜一定是那其中最不惹人眼球的平凡人。她的很多采訪都會接觸很多社會底層的人,與那些人接觸得越多,她就越感到自己的無力,只能透過自己的筆,希望能夠多幫助他們一點。

她說:他人經受,我必經受。正是懷着這樣的信念,她儘可能誠實地寫下那些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質疑、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個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己。她說“他們是流淌的,從我心腹深處的石壩上漫溢出來,堅硬的成見和模式被一遍遍衝刺,搖搖欲墜,土崩瓦解。這種搖晃是危險的,但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

個人閱讀讀書筆記【3】

當我合上書,眼前晃動着的是日瓦戈捂着前胸搖搖晃晃地從悶熱的電車上走下來,一頭栽着地上死去了,拉拉在不遠處。那個一生坎坷的女人最後失蹤了,被送往了勞動營,可能就消失在了那裏。還有遠在天邊的冬妮婭,痛不欲生的馬琳娜,自殺了的帕沙……

日瓦戈是個典型的俄羅斯知識分子,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和深受舅舅的宗教文化薰陶,他抱着以基督福音爲基礎的歷史觀、博愛和自我犧牲的思想以及“勿以暴力抗惡”的原則,經歷了革命前後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國內戰爭、新經濟政策和社會主義建設等等。外部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瓦戈卻始終不改初衷,一顆赤子之心愈挫愈堅。他保持着精神上的獨立自由,用自己的原則去審視社會歷史的變遷。

我敬佩這個一生誠實正直,忠於自身信仰和滿懷人道主義精神的醫生,在那個動盪不安的紛亂時代,在種種苦難和厄運的殘害下,日瓦戈仍然能堅守着自己的本心,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曲意迎合時代風尚、追趕浪頭,從他的身上我們能感受到他對人類精神自由的一種崇高的追求。但是,也正是因爲他的這種理想化的精神追求,他的命運註定以悲劇結局。他既肯定革命的正義性,卻又否定革命的暴力手段,他想逃避現實,走一條迴避戰爭的中間道路,想尋找到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卻忘了:任何遊離在社會之外、獨善其身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

個人閱讀讀書筆記【4】

這是一本初見書題就心動不已的書,然而閱讀過半,才驚覺,自己一開始的望文生義實在膚淺可笑。重要的是“無意義”,而非“慶祝”。

《慶祝無意義》是米蘭昆德拉最新的一部作品,距離他最負盛名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出版已逾三十年。如果說《生命之輕》是爲了探討人的輕與重、靈與肉,那麼《慶祝無意義》所訴說的,也許超脫了人本身。

人類發明了語言,本是爲了作爲便於交流的工具。然而不知何時起,人類爲語言所累,開口之時費盡心機讓自己的每一句必須有意義,藉此彰顯自己的“高明”。可是在一來一回的言辭交鋒中,本應該自然流露的情緒和情感被掩埋、忽視,甚至蕩然無存。正像書中自恃“高明”的達德洛,那些似乎頗具意義、引人注目的發言,縱然關注者濟濟,然卻動心者寥寥。

書中所說的“無意義”,不只是與上述“形似高明”相對,還有許多對“常理”的置疑。世人對生命的誕生賦予了過多美好的意義,人權論調也謳歌人的諸多權利。可正像書中阿蘭的母親所認爲的那樣,人的出生,是一種毫無選擇的妥協。父母的身份、瞳孔的顏色、自己的性別,都是無從左右的存在。“重要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選擇的,一個人只對無關緊要的事有權利”。這種說法看似殘忍,卻是無可辯駁的真實。也許正是因爲明晰這一點,阿蘭對於母親遺棄他並未懷恨,他近乎瘋狂地想象母親懷孕時的絕望和無力,他對印象淡薄的母親心懷崇敬和悲憫。在他自己的臆想中,他與母親達成了奇妙的和解,這也讓生命那所謂的意義不那麼沉重。

貫穿全書行文的一個重要線索,是斯大林這個真實歷史人物所講的一個笑話。作者對那個時代盡情戲謔,將那鐫刻在歷史中的嚴肅和意義拉扯成一個任性的玩笑。那些“意義”,在時間的滌盪下,最終只剩下蒼白。歷史也好,戰爭也好,之於人生,之於世界,都不是那麼值得被稱爲“意義”。那些最真實的、最真誠的,往往最難以用有意義的言語去描述、去概括。因爲,它們本就是無意義的。

直面這樣的“無意義”,人們也許會慌亂無措。可“無意義”纔是“絕對明顯、絕對天真、絕對美麗地存在着”。就像孩童毫不掩飾的笑臉,不用探究其意義,卻能真切感受,感受到那無暇的光芒,照耀心靈,讓心上開出一朵看不見的花。

所以,當我看到豆瓣上有諸多《慶祝無意義》的書評,其中一些人對作者的創作要旨深切剖析解讀,更深覺米蘭昆德拉驚人的預見性。他循循善誘地去歌頌、去慶祝全部被忽視的“無意義”,人們卻還是瘋狂地挖掘這本書的意義。

這不是某個人的過錯,是整個人羣都已經習慣,賦予生活中的一切以飽滿的意義;所有人都忘了,生活本身,不與任何意義等價。無意義,纔是生活的本質;爲無意義慶祝,纔是與人生和解。

個人閱讀讀書筆記【5】

很早就知道三毛,對她卻不瞭解,看這本書也是因爲寢室正好有,閒來無事打發時間用,但是卻沒想到能讓我有那麼多的驚喜,也讓我第一次有了一個喜歡的作者——三毛。我一直相信從一個人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樣子、她的性格和他所構建的世界,同樣,看這本書,我也能看到三毛和荷西的愛情,以及遙遠的沙漠生活。

對我來說,看文學作品重在他的故事構建上,不論是文學創作還是生活隨筆,其中應該有一個固定的系統,情節的跌宕起伏,結構安排必須能吸引人卻又不散漫,文字最好也能輕鬆而不壓抑,從這些上看,這本書無疑是和我口味的,三毛說過,她是在翻看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時,一種莫名的情感的`引導讓她與沙漠結緣的,偶爾我也會默默地覺得,很慶幸她的這種情感,也很慶幸她對沙漠生活的那份深刻領悟。

因爲是隨筆,三毛用文字記錄着在撒哈拉的生活,也記錄着撒哈拉人民的生活。

在文中,三毛剛到沙漠時,在滿目蒼黃的陌生地域,跟着荷西,不防備的提着一枕頭的現金到處跑的樣子,最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她不拘泥的性子,也是在最初讓我感到對她有親切感的地方,也正是這樣不拘泥,堅強的性格讓她在這片土地上燦爛的生活着。不適應醜陋的房屋,便用自己的想法改裝,不喜歡鄰居們向自己借東西時的“過分不客氣”和自己去借東西時的“過分生疏”,卻又能一直努力地幫助小孩子們學習、甚至無師自通的做起醫生來,在與偷看海邊的女人洗澡被發現後卻能平靜的說是日本人乾的,這樣的三毛似乎一直用行動來訴說着她對生活的樂觀,她和荷西樸實而深刻的愛情故事,以及她的活潑堅強。從剛到沙漠的不適應,到最後離開的不捨,一直用文字來述說着那份感情的昇華,也讓我在這些生活的瑣事中似乎能看到了一個在夕陽西下的沙漠裏微笑着的他。

這裏是淳樸的,卻也是艱苦的,在炎炎烈日下的沙漠裏四處望不到幾個人,8歲小女孩姑卡便能結婚,人們不敢拍照,因爲那會偷走靈魂,生病了不願意去醫院,小孩子也不會認字,往往三毛和荷西一個小小的舉動在這裏都能變得很先進,這裏的人們的落後和無知讓我感到深深的傷感。然而,也正同樣是這樣的落後,奴隸的存在,啞奴一家的悲哀才更讓人覺得無奈。然而,除去傷感和無奈,沙伊達的悲劇卻更加震人心靈,甚至讓人潸然淚下,那麼多人圍觀着,卻沒有人幫忙,大家在看熱鬧,在狂歡,這樣的場景卻更加深刻鮮明的展現了那裏的人們的落後於無知,讓人更有一中“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受,在這篇文中,三毛沒有描寫戰爭,卻有一種更加緊張的氣氛,讓我們可以不僅能看到,更能深切的感受當時的撒哈拉的無奈。

個人閱讀讀書筆記【6】

這是一本巴掌大小的小書,以至於放在架子中被衆多書籍所淹沒,顯得並不起眼。但是書中列出的卻是每個大學生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因此在封面中印着“一流大學頂尖學生的成功指南”。作者透過對哈佛、普林斯頓、耶魯、達特茅斯、康奈爾、斯坦福等美國一流大學裏的頂尖學生進行調查,把他們成功的祕訣提煉成了75條簡潔實用的法則。

對於剛剛經歷過高考,踏入大學校門的學生來說,大學是一個令人激動而又朝思暮想的地方。在這裏將開啓嶄新的生活,可以自由自在的度過四年美好的時光。然而,這四年的時光並不僅僅意味着追尋樂趣,更是未來人生的新起點。能否奠定一個好的基礎對今後至關重要。在這種信念的激發下,作者開始動手採訪美國國內的一流學生,想要找出他們在大學中脫穎而出的成功經驗,幫助大學生們以最佳的狀態度過四年寶貴的時光。

翻開書,每2、3頁就有一條法則。法則5:整理你的牀鋪。這是將個人的生活習慣單獨列出來。爲什麼整理牀鋪這樣簡單的小事會影響你的成功呢?因爲整潔的房間能夠讓你保持頭腦清醒,而雜亂的屋子會讓你頭腦混亂。如果你不能保持房間的整潔,你將永遠無法真正感覺到房間井然有序。這些小的方面對於成就的取得是必不可少的。法則10:每天讀報。每天定時讀份報很有好處,它使大腦能夠保持活躍,就像做智力體操。而且經常讀報才能清楚掌握國內外政治、經濟、生活趨勢,幫助你拓展視野,增長見識,從而有助學業上獲得成功。法則19:每節課上提一個問題。要想在每節課上都保持精神高度集中,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尤其是飯後,經常在上課時就會有昏昏欲睡的感覺。有一個在課堂上保持旺盛精力的方法,就是:保證每節課至少提一個問題。這樣在老師講課時你就可以根據講解修正和完善你的問題,加強你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得到更好的課堂體驗。法則24:穿戴整齊去上課。穿戴整齊會讓你自我感覺良好,而且還會使你這一天更加正式。你身上就會散發出要過好這一天的資訊。法則27:課外多練筆。對於一個大學生,寫作非常重要。只有當你能夠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時,才能在學業上取得長足進步。法則31:不要在房間裏學習。對於學習來說,能夠有一個不受外界干擾、安靜有效率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寢室裏,外界的各種干擾隨時存在。在圖書館,干擾較少,周圍都是成排的書籍,到處都是勤奮學習的同學,這種氛圍就會讓你能夠迅速開始學習任務。法則35:積極參加客座講座。大學總是會定期邀請一些專家、學者舉辦講座。積極參加這些講座不僅僅能拓展你的知識領域,還會激發你新的想法,點燃你的智慧之火。法則48:學會聆聽。在大學裏,要培養的一個重要技能就是學會聆聽。通常人們都願意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別人進行爭論,而能夠在聊天中耐心聆聽別人的觀點的人是很少的。因此,學會聆聽能夠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讓你成爲見多識廣的人。法則52:擁有一本學習進展記錄本。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些困難讓你進展不下去。解決的辦法就是記錄你的學習進展過程,這樣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掌握時間,提高效率,遵循計劃。

這本書就像是一本啓迪之書,幫助你找到大學生活中最完美的平衡點,幫助你翻開獨立生活的新篇章,成爲你大學生活中的好夥伴。

個人閱讀讀書筆記【7】

到了某個年齡你總會知道,能夠徹夜陪你聊聊的人越來越少,要麼順從年齡,要麼圓父母的夢,身爲子女的適齡男女總會被長輩追問“談戀愛了沒?”等等問題。突然意識到在這個年齡,工作和學業都被輕視了,而戀愛則提上了日程。然而獨自拼搏早已習慣了一個人的我們又該怎樣開始一段戀愛,又該怎樣談戀愛呢?來自英國作家阿諾德的這本《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將爲我們解決戀愛這件“小事兒”。

初見這本書是被封面吸引,暖暖的粉紅色讓人可以憧憬到戀愛的甜蜜。本書的作者阿諾德是一名慈愛且富有智慧的父親,他特意爲女兒編寫了這本戀愛知道手冊,在書中,他詳細且深入地分析了女孩的心理、女人的心理(有時候,她能激發出男人的潛能。一個男人對自己越有信心,他的愛人一般也會對他越有信心。同樣,他的妻子有多信任他,他就有多信任自己。因爲一個女人的信任可以讓一個男人創造奇蹟。女人不會愛上自己看不起的男人。不過,一個女人能夠試着看得起一個男人,卻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許多男人忘記了女人的性情傾向於藝術性,這種藝術性的傾向表現在多個方面:她們愛美麗的事物、美麗的言語。)、男人的心理(對於男人,也就是長大的男孩而言,人生通常由兩個方面組成:工作和玩。幸福的男人通常會有一個能激起他在工作和玩這兩方面激情的伴侶。或許有的女人能發現男人整個人生中的祕密——男人是一種貪婪的動物:對任何事情,要麼不要,要麼全要。男人的性格中有犬的特性:如果他發現了一根“骨頭”,那麼他會對着任何一個接近他發現的骨頭的對手“咆哮”。)、愛情的本質、男女雙方在戀愛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他們的心理變化(男人對女人的評判標準往往取決於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說,男人評價女人的標準和基礎取決於他自己被這個女人迷倒的程度。男人或許會吹噓自己不會被其他男人打敗,但是他們絕對不會說自己不會被女人征服。而對於女人們來說,“少女殺手”往往是她們愛慕的目標,即使這些男人無意迷倒她們。有一種毫無爭議但卻不合理的現象可以說明這一點:不論男人播種了多少野燕麥,他總是一成不變地用它來招待任何接近他、吸引他的女人,走進他那座特殊的“農場”。男人如果不能忍受自己的愛人曾被優秀的男人愛慕過,那麼他就是一個蠢貨。一些男人因女人的鼓勵而變得英勇,但是他們卻不願被鼓勵他們的女人所超越。),以及在訂婚階段男人和女人應該如何相處、如何維繫幸福的婚姻等問題。作者見解獨到,內容分析透徹,而且所用的語言輕快風趣,充滿詩意、富有哲理性,並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更好地瞭解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心理,找到獲得幸福的途徑和方法,從而收穫美滿和智慧的人生。

阿諾德像父親一樣給未婚男女在戀愛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分別進行理性但不失幽默的分析,他說:“事實上,男人的情感策略無處不在,儘管每次這些看起來都是盲目的、令人不解的,甚至是帶有欺騙性的。有三種事情,更確切地說是四種事情,往往是男人從來都不能確定的,這些事情能夠考驗他是否聰明、狡猾和擁有持久的熱情,它們就是:女人、賽馬、專利以及金融市場。不少男人藐視信仰和命運,他們認爲自己是生活的創造者,而不是被生活創造出來的。如果這些人把賭注下在了以上四種事情中的任何一種上,那麼他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十足的傻瓜。如果一個男人沒有被女人激發出其內在的能力,那麼毫不誇張地說,他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如果讓他獨處,他很容易變得抑鬱;如果讓他與女人結合,他可能會奮起,也可能會墮落;而如果一個女人禮貌地與他相處並鼓舞他、對他深信不疑,那麼他將會轉變成另外一個人。在女人的贊同下,他會發掘出自己的真正實力。或許名聲會引誘他、朋友會鼓勵他、財富會讓他瞬間微笑,但是隻有女人才能讓他成爲真正的自己。如果有個人在他的身邊鞭策他,那麼名聲、朋友、財富等所有因素都會變得次要。男人會爲財富努力、爲朋友犧牲、爲名聲走遍天下,但是如果世間沒有一個女人讓他爲之奮鬥的話,那麼他很可能不會去做以上提到的任何一件事情。”

希望本書能夠讓大家對愛情和戀愛甚至婚姻有一個全信的認識,並且希望在它的指導下,可以《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

標籤:讀書筆記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