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沈復《浮生六記》讀後感

讀後感2.45W

這書的作者自身也表示那種愛美愛真的精神,和那中國文化最特色的知足常樂恬淡自適的天性。——林語堂

正文

沈復在他的自傳散文體小說《浮生六記》開篇時便用了東坡詩中“事如春夢了無痕”這句,而這句話幾乎可以算得上是他和陳芸愛情的寫照。

林語堂的女兒林太乙說:“父親的理想女人是《浮生六記》的芸娘。他愛她能與沈復促膝暢談書畫,愛她的憨性,愛她的愛美。”芸娘大概是所有文人夢想中的女人,世界上絕不會再有第二個她。

沈復和芸孃的愛情,很好。

十三歲時沈復第一次見到芸娘,兩小無猜。脫金爲約,她成了他的未婚妻,這是一開始的故事。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美好。然而太美好的東西總是不能久存,他們約定的`太早,難免過早散場。

洞房花燭夜,兩人比肩調笑,共論《西廂》。此夜春心動一處,不知今夕是何夕。這樣像是密友重逢的愛情,這樣互爲心動的愛情,多少癡情男女想要,多少人求而不得。

他們本來就是有緣的。陳芸以白樂天爲啓蒙師,幼誦讀《琵琶行》而識字,以李太白爲知己,愛他“姑射仙子”“落花流水之趣”。而沈復適字三白。

卻不知白是空,萬般柔情終成空。

他們是如此般配的兩個人。滄浪亭愛蓮居里談詩論賦,細說相如。他愛他鬢邊濃香撲鼻的茉莉花香,愛她的多愁善感,心地善良。陳芸在沈母大壽上聽到《慘別》等劇時的不忍,沈復看在眼裏;陳芸對王二姑折花的調笑沈復記在心上。啓堂弟婦催妝缺珠花的時候,陳芸把自己的給了她,她不以這些在別人眼裏送出便是可惜的東西爲貴,卻偏偏珍惜些破書殘畫,悉心裝訂,竭力蒐集,她愛的他也愛。她的好他全陪着。

相處久了連不愛的地方也變成了愛。後來她喜歡吃的滷味漸漸變成了他的習慣。自由隨性的沈復也把“得罪”、“豈敢”當成了日常。當沈復問爲什麼一開始厭惡的東西最後卻會喜歡上的時候,芸娘說:“情之所鍾,雖醜不嫌。”喜歡上,就什麼也不在乎了。

情到濃時,竟然相約來世,來世竟要當個男兒陪他遊歷天下。這樣的愛情應該純粹到何種地步?

洞庭盛會,陳芸便做了一回男子。她在丈夫的慫恿下女扮男裝的出了門。攜手而出,歡樂無限。

也曾託言歸寧同去太湖。

陳芸說,第一次見到了這麼寬廣的天地,看過了便不虛此生了。閨中女子終生沒有見過的大有人在。她們與船家女素雲在船上嬉笑作樂,唱歌歡笑,最後被友人妻誤以爲是沈復挾着兩名妓子舟中作樂。陳芸解釋的很妙,她說:“有之,其一即我也。”

每到暮春,便恨花落得太快。

結局總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衣冠之家最後也沒給沈復仰仗,而生在衣冠之家的沈復還不能給陳芸仰仗。因替人作保被人追債,竟至於被趕出家門。幸有友人收留,卻終將疲於生計。布衣蔬食已是嚮往,家破人亡終成現實。

他們的愛情就像是水晶,他們自己也像。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每個人都沒辦法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文人們想要仕途的時候,仕途不順;人們想要安居樂業的時候,流離失所;他們想要平平淡淡共度一生的時候,偏偏妻離子散。

未嘗不希望沈復更強一些,更聰明一些。不用太聰明,不用太強,足以支援的起他們的愛情便足矣。然而那樣或許太過完美了,所以上天竟然不準這種情況出現。

塵世中的我們大都渴望着完美,完美的戀人,完美的愛情,完美的人生。可惜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事情。當愛情來的時候去愛,當苦難來的時候去承受,人生就是這樣,總有些意外等着你,既然無法預測,不如真誠接受。只能接受。

事情沒那麼好也沒那麼壞。愛情和人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