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

讀後感3.22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1

在這一條裏,蘇霍姆林斯基提到,除了平常的學校活動、觀察和興趣範圍以外,學生還應當有一種豐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學生的(課外)閱讀,特別是在少年期。

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爲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不應當把學生的智力生活理解成個人的狹窄的小天地。

一個人既在豐富集體的智力生活,同時又在享受集體的精神財富。學習困難的孩子也可以參加科學——學科小組的活動和晚會。……在小組裏,那種豐富的智力興趣的氣氛,激發他們去閱讀,而對他們來說,閱讀正是達到順利學習的最重要的補救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把學生的課外閱讀當成學生的智力生活,又一次強調了閱讀對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重要性。而要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最好就是在班級建立“圖書角”。

自從我校開展新教育以來強調讀書,建圖書角,把自己的書放在班上大家一起交換看,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其實挺不錯的。這條建議還談到了教師閱讀對學生的影響。大家最常說的就是:“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愛讀書的學生。”它再次提醒我要多讀書,堅持讀書纔好。

除讀書外,蘇霍姆林斯基還建議透過成立各種學科興趣小組這種集體的智力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但是興趣小組的成員,往往都是學習能力比較強的,這就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排除在活動之外,其實是一種很殘忍的做法。今後要多注意讓後進生從閱讀開始,由淺入深,增強理解力,透過活動激發他們的閱讀和思考。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2

作爲一名小學教師,每天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教育難題。有些時候自己絞盡腦汁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由於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沒有形成較好的解決對策。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很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了我啓發,而且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的辦法,這也燃起了我對讀書以的熱情。

在書中的第28條建議中,提到了勞動的重要性。這裏的勞動並不只是指幹活,而是指動手操作。有時候教師說了一堂課可能也不及學生動手試一試,理解的紮實。所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更多的採用動手操作的形式讓學生更爲直接的感受和體會,提高教學的效率。

建議中第35條和第36條都是說如何培養學生記憶力。書中提到,學生的思維固然重要,但很多時候學生是在提取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所以,記憶力不管是對成人還是對學生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想想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是不是都是記憶力特別強的呢?但是這種記憶力並不是指的死記硬背。這樣只會把人變成傻瓜。他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麼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裏,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說,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佔的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其實,書中的每一條建議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實踐。今後我還會繼續去學習這本書中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爲己所用,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從而影響每一個學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3

和大家不一樣的是我的這本書是在網上買的。因爲我感覺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的去讀,去感悟,去學習,它很有必要成爲我工作生活閒暇時的精神食糧。

拿到書以後,我就迫不及待的瀏覽了一遍。心裏不由感慨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他的教育理念是多麼的偉大、超前。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的一個特別顯著的建議,就是讓我們多讀書。首頁的一段話就讓我感慨頗深。“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只是她的知識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爲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經常聽課的時候,我就感慨,爲什麼優秀的老師的課總是那麼的自然,幽默,得心應手。那是因爲他們不僅要有紮實的學科專業能力,最主要的是他們知識的淵博,才使得他們課堂上游刃有餘。

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幾個問題’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提出‘教師知道的東西應當比他要講給學生的東西多10倍、20倍,那樣一來,她在上課時的言語就會運用自如,學生感知這些資訊就不太費力。這時,處於教師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講述,而是學生的思維情況。’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修養,乃是教師勞動修養的一面鏡子‘而對於學生來說,如果他不能體驗到自己的思考的自豪感,那麼他就不喜歡進行腦力勞動。’可見,我們教師的知識量的重要性。蔡校長一再告誡我們要有一個空杯的心態,去學習,去提升自己。是呀,爲人師表,學高爲師。只有有了東西才能給學生倒出來。社會在不斷地要求我們,我們就應與時俱進,不斷地提升自己。幹一行愛一行。讓讀書、學習成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吧!充電自己,影響孩子。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4

閒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 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山東正卷》、《課外補充閱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爲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孩子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他做遊戲,看他畫畫,欣賞他唱歌跳舞,引導他讀書明理,帶着他去看路邊藝人奇妙的手藝……帶着他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5

11月份,跟隨蘇霍姆林斯基的腳步,我品讀了他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結合讀書以及目前教學實際,我對自己的教育進行了思考,收穫良多。

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呢?《給教師的建議》中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書中這樣闡述:“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須懂得兒童的心理,瞭解他們的年齡特點。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一種自豪感。”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如果上課時老師單靠知識的本身去吸引兒童,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設法讓學生的思維與我們所講的知識發生聯繫,使他不感到特別的陌生,使他有一種想要了解更多的慾望。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就要將學的內容與他已經具備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發生聯繫,從而讓學生願意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後果,注意力就會集中。作爲教師,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對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多加關注,一旦發現他們有開小差的現象,應及時加以提醒。比如讓他重複剛纔老師講話的內容,讓他回答一些問題等等。我着手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以學生的興趣帶動學習。

首先,給孩子喜歡的數學。課堂上要針對孩子的特點,設定有趣的活動,比如近期就開展了猜一猜、玩一玩的課堂活動,孩子們興趣高漲,注意力也集中。

其次,給孩子明確的目標。當孩子課堂中注意力集中、反應迅速時,及時表揚,並在班級總結中進行全班獎勵,從而是孩子明白課堂上應該怎樣做。

另外,開展聽算比賽。聽算的第一要求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聽清題目,並迅速做出計算。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喜歡,也樂意參加,對注意力的培養也很有效果。

樂學、善學、會思是數學課堂的追求,後期我將繼續跟隨智者腳步,不斷尋求智慧的教育,呵護每個孩子的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6

書中提到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江河”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爲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因此蘇霍姆林斯基也特別注重閱讀與教學之間的關係。他認爲唯有閱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教師的知識底蘊,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如此之快,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紮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資訊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我們說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的閱讀也不僅僅是爲了上好一節課,更重要的是要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生活經驗和思想精髓傳播下去,讀書不僅是教師的一種喜好我覺得更是一種責任。我們應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只有透過不斷的讀書,使自己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爲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才能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會將工作當成一種負擔。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還有很多,書中每一篇文章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後,我由衷地感嘆:“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的書不愧被稱爲‘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更猶如黑暗裏的光明,給我們指明瞭方向。我要堅持每天讀一些,把書中最有用的理論摘抄下來,方便自己以後的教學。

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而我也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年華。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7

未讀這本書前,我是抱着“啃”硬骨頭的心態,打算去“啃”這本書的。因爲,一直覺得蘇霍姆林斯基是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貌似所有的“家”們的學術著作都滿紙理論,很難讀懂。開啟書,卻發現其實不然。開始幾篇就深深吸引了我的視線,說到了我的心裏。

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剖析了爲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到無可救藥,因而老師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強調了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並在文章的最後,分享了他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小祕訣,就是設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進行腦力勞動!

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本篇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完成學校各項任務。帶着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文中那位用一輩子來備課的歷史老師,彷彿給我開啟了一扇窗,使我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祕。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本書中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 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他能結合兒童學習的規律,舉出實際的例子,深入淺出地指導老師們在每一個學習細節上應該如何處理,關於本書的閱讀還在進行,關於教學的思考還將繼續。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8

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闢,啓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從微觀細節方面扼要談談讀書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師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

何爲教師素養呢?蘇霍姆林斯基從三個方面闡述教師的教育素養:這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廣博的知識。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教育素養還有一個方面,談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這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

感悟之二:成功教師應善於引領學生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例如,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那樣,我們若能把帶有遊戲性質的作業、科技知識、百科知識、趣味故事、趣味實驗等列入教師備課的內容,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感悟之三:成功教師應善於思考

善於思考纔能有創新,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我們可以看到蘇霍姆林大師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鄭重地審視着學校教育的每一細節,我覺得善於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之處。

讀過這本書,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勤於讀書、善於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透過讀書,提升教育素養;藉助思考,使教育充滿睿智。因爲只有智慧含量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種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才能真正滌盪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素養。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9

今天我讀了《怎樣把學生從事實引導到真理》一節。本節中提到“許多學生很好地記住(背會)了規則、定理、公式、結論,但是卻不會實際運用自己的知識,有時候還簡直並不理解他背會的東西的內容實質是什麼。這種有害的現象特別明顯地表現在語法、算術、代數、幾何、物理、化學等科的學習中。”聯想自己上學時的記憶對本節提到的這些話深以爲然,特別贊同。初高中時,許多同學學習異常用功,效果卻並不好,用老師的話來說,一換題型就錯。現在想來,正應了本節所寫,許多同學是“死記硬背地識記”。

語文學科不同於算術、代數、幾何、物理、化學等學科,被許多人認爲只需努力抄寫背誦即可,其實不然。例如,識記生字時,有些孩子用時用力多,但效果不好;有些孩子善於根據以往所學知識,總結規律,遇到新字結合經驗,用時用力少,但記得牢固清晰。如識記“載”一字時,有些孩子能夠根據“截”、“裁”、“栽”三字輕鬆解決上半部分的記憶,然後根據它的含義,解決下半部分的識記。而有些孩子則不利用已有的經驗,把這個字當做一個全新的字來進行識記,用時用力多,卻還容易出錯。

“識記(熟記)應當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你應當引導學生,透過理解(認識)、弄懂大量的事實、事物和現象以後再進行識記。”“有經驗的教師在對兒童進行教學時,能使識記在思考的過程中進行。”“一個有經驗的教師,並不讓學生花專門的功夫去記誦規則和結論:對事實的思考,同時也就是對概括的逐步的識記。思考和熟記的統一表現得越鮮明,學生的知識就越自覺,他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的能力就越強。”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規律的東西,我們不能讓孩子死記硬背這些東西,而引導孩子在思考、理解、操作的過程掌握它們。這是一項複雜的技術,要想熟練地使用,我必須多總結多揣摩。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10

幸得學校領導的安排,今年我接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教過一年級的老師一定還記得,有些同學在課的後半段要麼發呆,要麼玩橡皮、鉛筆,要麼亂動、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認真聽課,但管不住自己。也就是說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整堂課上都能認真的聽老師講,能維持的時間大約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鐘左右。培養孩子們的注意力是我重要任務之一。

《給教師的建議》中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書中這樣闡述:“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須懂得兒童的心理,瞭解他們的年齡特點。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一種自豪感。”細讀之下,反覆思考,理解爲: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你就要將學的內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讓他們發生聯繫,他就會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後果,注意力也就會越集中。

實際操作中,我讓自己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我需要的和喜歡的,讓學生處於一種相對積極的狀態中。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營造閱讀期待,教學提問指向認知衝突,力求使問題有思維衝擊力,有探究價值。在課堂上,我放低師道尊嚴的架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自己當成他們的學習夥伴,適時地穿插幾句幽默的話語,調節課堂氣氛,收一收學生的心。

這些措施的實行,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內需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我們班的孩子常常會說:“哎呀!這節課怎麼這麼快就結束了!我都還沒上夠呢!”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11

作爲幼兒教師,每天充斥在耳邊的恐怕是孩子的各類“告狀”了。其實,告狀再多,內容也不外乎是小朋友之間的'摩擦、糾紛。面對如此多的小報告,如果老師事事都親自處理,估計別的事就沒空做了;但是如果不去處理又好像也不妥。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

例如:放晚學了,大家都在整理自己要帶回去的玩具、衣物,忽然,偉偉跑來告訴老師:發現自然角里有片植物的葉子好像是被摘掉了!我把目光轉向其他孩子,“我沒摘!”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大家都這麼說。爲正視聽,老師理所當然地要“立案偵查”。於是,我對全班小朋友說:“到底是誰摘的?”沒一個人承認。我追加了一句:“是不是有人很喜歡這片葉子纔去採下來的?只要你說出來,我會原諒你的。”可是,還是沒人站出來承認。

情況變得有點尷尬,“真兇”沒找出來,大家又都不承認是自己摘的,真有點“騎虎難下”的感覺,就這麼僵持了一會兒,楠楠忽然大叫:“我知道啦,是它自己掉下來的。”好傢伙,原來剛纔有陣風吹過,原本就比較脆弱的葉子就又掉了一片下來。這下,老師和小朋友們都鬆了一口氣。

記得前蘇聯有個很有名的故事叫《誰打碎的花瓶?》,目的就是爲了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直至今天,老師們也是常常本着這個目的在教育孩子。可是,當全體孩子都矢口否認,當他們都用無辜的目光看着你時,老師是否還需要去揪出“肇事者”呢?

我想,在處理這類事件時,老師們都要在心裏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是讓孩子透過這件事受到教育來得重要,還是揪出真兇重要?”其實,就算成功查出是人爲的“破壞”,也不能改變植物的現狀。可能是孩子們整理玩具衣物時不小心碰落的,也可能被風一吹自然掉落的,就算是故意摘掉的,也可能是有原因的,也許只是因爲好奇罷了。我想,在有的時候,老師也應該給自己找個合適的臺階下,千萬不要因爲急躁而亂了分寸。記住自己是“教育者”而非“執法者”,及時抓住教育的契機,避免尷尬纔是最關鍵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12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四)。經過周密考慮地,有預見地,有組織地讓學習較差的學生閱讀一些科普讀物,這是教師要關心的一件大事。

學成於思,反思我的教學之路,這三年來,我總是在想:我要用什麼樣的方法教會我的學生。透過學習,現在更多的思考是,學生用什麼樣的方法學會這些知識。原來總是將學生當作容器,拼命地往裏灌,照顧得是如此的精心,考慮得如此地細緻,教學的效果是:費力不討好。現在,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指導更多,遇到問題,先讓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教會學生預習,複習,做筆記,是下一個階段我需要研究的問題,讀後感《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四)》。教會學生思考,展示思維的軌跡是有必要的。

第二十個建議提到“不要讓能力和知識關係失調”。所謂能力和知識之間的關係失調,表現爲學生還沒有具備作爲掌握知識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師已經把源源不斷的新知識硬塞給他。

許多學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識,乃是因爲他們還沒有學會流暢地,有理解地閱讀,還沒有學會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

教了兩年多的六年級畢業班,在教學中,對於自己有如一種煎熬。一直將學生視爲瓶子,拼命地往裏面放東西。學生不會流暢地閱讀,閱讀就是會做選擇題。閱讀中沒有自己的思考,不會蒐集知識,更不會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對比和分析。呼籲所有小學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技能,閱讀需要的是思維的碰撞。作爲小學的教師,如果發現學生缺乏這樣的能力,少抱怨,從低年級就要花力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到高年級再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遲了,六年級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猶如龜兔賽跑,追得太累,壓得人喘不過氣。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13

我們平時常常提出要提高學生的腦力勞動,要讓學生能夠透過思考來獲取知識,這種觀點是非常正確的,我想起了自己的經歷。比方說學習自行車或者游泳,儘管別人把所有的原理都教給了我,但是當時我還是一點進步都沒有,但是一個偶爾的靈感和體會,就使我一下子學會了這些技能。也許會說我是無師自通,但是我知道這都是透過自己的動腦和親自實踐才學會的。我們的教學也常常會發生這些事情,明明給學生詳細的解說、細緻的分析,可是該讓學生展示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很失望,看着當時拼命點頭的學生,現在都一個個低下了自信的頭。上臺解說也是吱吱嗚嗚,斷斷續續的,這時候的我們才知道原來剛纔費了好大功夫,取得的效果並不理想。接下來就對着學生大發脾氣,倒黴的還是學生。所以太詳盡的向學生傳授知識,反而是吃力不討好。

特別是概念性的知識點,如果讓學生死記硬背,效果更差。任何知識點如果不是建立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一味的傳輸是徒勞無意的。比方說音樂中的連線作用,單單從概念上講解,學生怎麼都理解不了,可是當我舉了幾個例子,運用生動的事例,並給學生相應的練習,讓學生在思考中完成對概念的理解。學生對這一知識點就能掌握的很好。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會這樣,透過理解和思考才能真正的掌握技能。在我讀書的時候,對於某個數學概念一直不能理解,對老師的一味講解甚至覺得有很大的壓力,我想這也是所有學生的心態吧,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做到激發學生的腦力勞動,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成爲一個學習的主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14

這本書第一次讓我知道了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很多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其中更有充滿了“人”的魅力的題目:《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等等。

《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爲中小學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課題。帶着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600字15

讓孩子利用自由支配時間

寒假到了,可愛的孩子們走了,午後小女正熟睡,閒來無事,就從書櫥裏,隨手翻開了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共100條。他是當代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著名教育。當我讀至“要教會孩子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時,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這位教育家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爲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像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他所提到的問題,猶如我平常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透過領會後,讓我對問題有了新的認識。

正如“要教會孩子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對孩子如何來發揮其求智的慾望。對孩子來說,時間是怎麼度過的,這和成年人的情況完全不同,——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誰不考慮童年的這一特點,他就很難理解孩子的心情,經常會碰壁。在樹林裏度過一個充滿陽光的夏季的日子,那就好像過了一輩子。不要用硬性規定的計劃來束縛孩子,讓他們去仔細地看看各種事,並且看個夠。也許,你還可以把孩子放掉整整一個小時,讓他們各自去幹自己要乾的事。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不如此就不可能有孩子的感知和思維。

請記住,在每一步路上,孩子的面前都可能展現出某種新的、未知的東西,這東西使他入了迷,佔據了他的全身心,他不僅顧不得想別的事,就連時間的流逝也感覺不到了。就這樣,孩子沉浸在童年的這種平穩的、緩慢的、但又不可阻擋的河流裏,他會忘記了老師要求或父母要求做的事,但這一點又是毫不足奇的事。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知道了:不要違背孩子的天性,教給孩子利用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這就意味着:儘量做到讓有趣的、使孩子感到驚奇的東西,同時成爲孩子的智慧、情感和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