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難忘的一課450字讀後感

讀後感7.28K

【篇一:讀《難忘的一課》有感】

難忘的一課450字讀後感

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後,我感受到了臺灣人民的濃厚愛國情。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在抗日戰爭勝利後,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裏,看到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正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情景,和在學校禮堂裏看中國曆代偉人像而深受感動。表達出了臺灣人民的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濃厚的愛國情意。

臺灣和大陸一脈相連,居住在這兒的人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從課文中,我體會到臺灣雖然不在大陸上,但臺灣人民對祖國的熱愛並不亞於大陸人民。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祖國文字時的嚴肅和老師把祖國文字寫在黑板上的認真,都充分表達出了他們對祖國文字的喜愛。“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不僅是孩子們學習的內容,他還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這是光復後臺灣人民的心聲,也是全中國人民的心聲。在這句簡單的話背後,蘊藏着多少臺灣人民對中國的熱愛!這正是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濃厚的愛國情意呀!

臺灣人民的愛國之情永遠印在我心中!

【篇二: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中不覺涌起了一股熱勁。

臺灣光復以後,臺灣人民都學習自己中國人的國語。雖然他們初學,但是臺灣人民是用一顆火熱的心來對待,那一排排牆壁上貼滿了中國的偉大人物:諸葛亮、鄭成功、孔子、孫中山……文中這一句: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抒發了作者的愛國之心。

臺灣還未光復前的那些年代,我們受帝國主義的統治。那時,他們不許中國的孩子瞭解自己祖國曆史上的偉人,妄圖使中國永遠受日本的統治。我們長期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下,雖然我們那時是一盤散沙,但是我們也知道團結,我們自己也不想都受他人的統治。我看見,日本侵略者刀上的最後一滴血,在百年後的最後一分鐘,終於散盡。這幫可惡的侵略者,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爲所欲爲,這種苦難一去不復返了。但是我們十三億人的愛國之心是不會消失的。

讀完那篇文章,我想起了五月十二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那時有多少人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是中國人民政府和十三億人民救了他們,那是什麼?正是我們的愛國之心。天下人民爲一家,我們正是這樣,愛國之心正在我們的心中火熱燃燒。

【篇三:《難忘的一課》讀後感作文

我今天讀了《難忘的一課》。主要內容是“我”來到一間教室,看見了一個臺灣老師教學生們愛國精神,“我”不顧年齡大小,走到教師裏,與學生們一起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九個字包含了臺灣人民無限的激動之情,下課了,“我”與老師到禮堂看到了有三千多名弟子的孔子,發明木牛流馬的諸葛亮,將荷蘭人趕出臺灣的鄭成功,還有把無能清政府推翻的孫中山。我感到了多麼強烈的民族精神與濃濃的愛國情意。

臺灣共有兩次被侵略,第一次是被荷蘭人侵略,鄭成功將荷蘭人趕出臺灣,可日本人第二次侵略,使臺灣從中國寶地變成了日本人的繁殖地,使人無比氣憤,也無比傷心。臺灣、被日本人統治了50年!50年啊!抗日戰爭成功以後,臺灣光復了,可是臺灣人民上一代又不會講中文,寫漢子了。只能用蹩腳的日語來對話。這十分讓人心痛,我十分痛恨清朝末代的皇帝,不,真正的是慈禧太后,不顧老百姓的生死,爲了自己的那一條賤命,讓香港澳門臺灣割讓給了別人,爲的只是自己的榮華富貴。

所以說,我們如果以後是主席。我們應該愛民如子,不可以把他們當成一條狗,爲了中華,我們奮鬥吧!

【篇四: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在臺灣“光復”以後,本課文的作者在臺灣找到了在輪船上的工作。

有次,輪船停在了臺灣的高雄港口。作者不去市區,而選擇了走向郊外,作者在郊外不知道走了有多遠,發現了一所小學,白色的圍牆,門外栽着一排樹。

作者走進校園,顯然很安靜,他走近一間教室,走到窗外,見到了一位年輕的教室正在教孩子學習文字。他在黑板上很吃力地寫到: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接着,他又用不太標準的國語一遍又一遍地讀。我被着動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他從後門走進教室,坐在最後的一排,根着老師一起大聲地讀着。

最後,老師和同學非得要帶作者去他們學校的小禮堂去參觀。

到了後,老師對作者說:“這裏,以前是畫着日本人的畫,現在‘光復’後,就掛上中國人的畫。”作者聽後在牆壁上看了看畫,上面有孔子,諸葛亮,鄭成功,還有孫中山。

作者在那一瞬間,眼眶不覺溼潤了。

我想在作者心裏,這個郊外裏的鄉村學校永遠在他心裏或者在中國人的心裏,永遠都是一片神聖的學校和禮堂或者是神聖的土地。

說不定今後又有一天,碰巧輪船又停留在了高雄港口,那作者又可以再次去那個學校跟那位教師溝通和去參觀一下小禮堂,說不定下次還會又增加許多中國曆代偉人的畫啊。我想作者也一定想天天到那所學校,跟着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和年輕的老師一起學習中國人的文字和國語,作者也應該是這樣盼望的吧。

作者最後眼眶溼潤了,那就應該表示作者是愛國纔會眼眶溼潤的。

【篇五:《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蘊含着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讓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自豪之情不由得涌上心頭。

《難忘的一課》講述了,在高雄,一個臺灣教師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艱難地重複着同樣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當時路過學校的作者被深深地吸引。他走進教室,和大家一起朗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最後他還在學校的禮堂裏看到了很多描繪中國曆代愛國偉人事蹟的畫作。他被臺灣人的愛國情結深深地感動了。

臺灣本是美麗的地方,有着“魚米之鄉蝴蝶王國”的稱號。日本人曾經強行搶佔了臺灣,奴役臺灣人民,讓臺灣人民必須說日本話,不允許說中國話。有一個叫松花江的小姑娘就爲了能說自己的中國話,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現在日本人被趕跑了,但臺灣人們心頭的那道傷疤永遠無法抹平。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太簡單太樸實,但沒有其他的話能夠代替其中包含的深厚的中國情結。這句話,雷鋒說過,詹天佑說過,最後都化作一腔熱情灑在中國母親的懷抱。我們應該追隨前人的足跡,把“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中國情結髮揚光大,讓偉大的中國長盛不衰。

【篇六: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學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深深感受到了臺灣人民深厚的愛國情意。

課文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路過一座鄉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吃力地教孩子們學習祖國的文化——我看到這裏心裏十分感慨……臺灣被日本人佔領了五十年,而這位教師還十分年輕,雖然教師對祖國的文化還很生疏,但他還是那麼耐心又認真地教着孩子們,他一筆一畫書寫漢字的情景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這位教師還帶着作者來到大禮堂中參觀,“以前這裏都是日本人的偉人畫,現在光復了,都換成了中國曆代的名人畫像。”是的,孔子、鄭成功、孫中山纔是臺灣人民心中的英雄啊,我和作者一樣被這強烈的民族精神感動了……

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臺灣在日本統治下的那艱難的五十年。從1895年到1945年,在殖民的統治下,過着亡國奴的生活。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日本殖民當局把臺灣變成了他們的戰爭基地。爲了讓全臺灣人民孝忠日本這個目的。他們居然把臺灣所有的報紙都變成日文報紙,還把中國人常去的寺廟都關閉,強迫老百姓改用日本姓名,平常使用日語,學習日本的風俗習慣,改換宗教信仰,參拜日本神社………總之,他們想徹底消滅臺灣的中國文化和臺灣人民的民族意識。

但是,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臺灣人民的愛國之心是永遠都不能消滅的,他們的野蠻企圖只會讓我們更團結,更強大。經歷了五十年的風雨兼程,臺灣光復了,《馬關條約》這個不平等的條約解除了。臺灣終於不再受日本人的壓迫和奴役了,臺灣人民的脊背終於挺起來了。

文章學完了,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的耳畔似乎縈繞着那位臺灣教師和學生充滿激情的話語——“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