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生命的教育讀後感集錦

讀後感1.13W

生命的教育讀後感篇一:課文《生命、生命》讀後感

生命的教育讀後感集錦

課文《生命、生命》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感人的課文,題目叫《生命、生命》。

這篇文章寫得是本文的作者杏林子在飛蛾、小瓜苗、自己的心跳中體會到了:凡是生物,都有強烈的求生慾望,都極其珍視自己的生命。學習中,我感受到文章寫得最好的一句話是: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對人生積極地態度是不可估量的,我們也該對生命負責。

我在生活中,到處可以看到、聽到、感受到生命的跳動。春天,小草從泥土裏倔強的探出頭,在陽光下展示出它的勇敢,它向人們訴說它擁有生命並珍惜和熱愛生命的方式。蚯蚓在地底下默默無聞的爲農民伯伯們翻土,沒有人體會到蚯蚓對生命的渴望,它的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就是最好的答案,這就是蚯蚓詮釋生命的方式。蠶破繭而出,需要的也是對生命的渴望和足夠的勇氣,而它做到的不僅僅是破繭而出獲得新生那麼簡單,更需要時吐絲的貢獻。那麼,到底是什麼讓蠶們不惜扭曲身體,還要吐出絲呢?蠶靠的就是對生命的渴望和勇氣。連小小的動物都有對生命的喜愛和渴望,那麼人類要怎樣詮釋和珍愛寶貴的生命呢?

讓我們好好珍愛有限的生命,讓它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生日聚會星期五,是我好朋友陳思璇生日。她邀請了一大幫同學放學後爲她慶祝生日,其中,就包括我。聚會的地點是位於人民路的百盛蜂。聽說,在百盛蜂吃披薩還可以自己動手做披薩,這讓我非常興奮、也非常期待。同學們懷着高興地心情來到了百盛蜂披薩店。

到了披薩店,同學們都搶着點自己喜歡的披薩,“來這裏就是吃披薩的嘛!”我想。最後大家商定,點了一份鮑貝披薩,還有一份水果披薩。在興高采烈的吃披薩的過程裏,同學們都喜歡相互搶飲料喝,還玩起了“圍攻鄭琰”遊戲,大家唱呀,跳呀,頓時,整家披薩店都回蕩着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終於到了製作披薩的環節,披薩師傅給我們端來了麪糰、芝士、果醬和新鮮水果。我和李玘看到膨脹的麪糰,第一個想到就是怎麼把麪糰給捏扁。我迫不及待的把麪糰使勁地按下去,裏玘也把麪糰捏成了三角形。披薩師傅告訴我們,製作披薩的麪糰不能捏扁,這樣不美觀。開始做披薩啦!首先抹上果醬,我拿起勺子就是一勺,幾乎一瓶的果醬全被我給弄完了。抹好果醬,再把新鮮的水果擺在上面,我用手抓了一把水果撒了上去,幾乎看不出到底像什麼,同學們說我做的是大雜燴,我開心的笑了。最後,放上芝士,每兩人一包芝士,還是我的動作迅速,抓起一把就放上去,陳思璇只拿到了一點點。終於大功告成,師傅把我們把成品都編上號,一個個的放進烤箱,大約過了數分鐘,披薩出爐了,我開啟一看,一個小娃娃的臉露了出來,“哇塞!”我驚訝地說,“我的看起來像大雜燴,烤好了一點兒也不像了耶!”我美滋滋的先嚐了一口,好好吃!很脆!披薩一下就被我啃得只剩下一半了。另一半,我想帶回家給老爸老媽吃,讓他們也嚐嚐我第一次親手製作的美味披薩。

百盛蜂這個地方好好呀!即有美味披薩吃,還可以自己動手做做。好期待我的生日快點到,我也要在這裏舉辦!去補習

這次的數學單元考試,我才考了80分,老媽對我的這個分數很不滿意,老媽看着我的試卷說:“徐韻小姐,你的心快要比腰還粗拉!”我爲此也非常的苦惱。

週六的早上,鮑楊洋來我家玩,吃過中飯後,就邀請我去她家玩,她說:“徐韻,你來我家吧!我家請了家教呢!今天下午來幫我補習,你也來吧!”我聽了十分高興,連忙收拾好學習用具,準備出發。

老媽聽說我要去楊洋家一起學習,給了我一些票票,讓我們坐三輪車。外面的雨下得可真大呀!一把小雨傘都撐不住。頑皮的小雨點穿過傘一直的拍打在我們的臉上。我和楊洋凍得起雞皮疙瘩。好不容易纔等來一輛三輪車。雖然是乘三輪車,可是沙啦啦的雨點透過車棚打進來,一路上我們可冷死了。

生命的教育讀後感篇二:珍愛生命讀後感1000字

 珍愛生命讀後感(一)

生命是美麗的,要學會欣賞;生命是善良的,要學會感恩;生命是和諧的,要學會相處。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讓生命更加精彩,更加有意義。

讀了“珍愛生命”一文後,使我懂得生命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生命又是何其珍貴!有了生命,纔有競爭和拼搏;有了生命,纔會有快樂和悲傷;有了生命,纔有希望和理想,有了生命,纔有對生命的珍愛。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青少年的生命是含苞欲放的花朵,即將綻放出絢麗的光彩,美麗卻又嬌弱,應好好珍惜,精心呵護,不要讓它過早的凋謝。生命是父母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生命是爲了每一個人。生命,牽繫着太多的靈魂和血肉,包含着太多太多的愛,他們把所有的感情,所有的愛,所有的夢想與希望都寄託在我們身上,這一切都是因爲愛。我們不僅要爲自己堅強的、健康的、快樂地活着,更應該爲愛我們的每一個人活着。一個人不僅要珍愛生命,更應該學會保護生命。從“流星雨事件”中,給我的啓示是:學會自我保護對我們青少年朋友是多麼重要,所以,這就更加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善於自我保護。爲了我們的安全健康着想,廣大青少年更應該積極參加“認識社會,拒絕誘惑,遠離危險,防範侵害”等方面的教育和訓練,學習必要的法律知識和自我保護方法,具備應有的預防侵害的意識、心理素質,掌握必要的防護技能與手段,以及尋求援助的措施,避免自身受到傷害。當你獨自在偏僻的街巷行走時,當你遇到陌生人藉故接近你時,當你到銀行去取錢時,很可能危險就在你身邊,我們隨時具有可能被侵害,應保持較高的警惕性。

在校園裏,學生也要重視自身的安全,防範各種意外的傷害,使自己在校園裏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在校園裏還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自覺遵守校紀校規,聽從老師指揮,使自己免受任何安全事故的傷害。在校園安全防範事故方面,安全意識和文明舉止尤爲重要,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文明良好的習慣。

小學生在校內校外活動時,還可能遇到別人遭遇事故,受到傷害的情況。如看到有人落水時,應大聲呼救,請求大人支援;遇到火災,應及時報警,而不是盲目救火等等。如果遇到這類事,都是“見義勇爲”的話,貿然行事,可能會因爲體力不支,經驗不足,考慮不周,方法不當而受到傷害。所以,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前提就是保護好自己。

生命是寶貴的,神聖的,也是高貴的,美麗的。

生命是有價值的,有尊嚴的。生命理應得到珍惜和尊重,無論是自己的生命,還是他人的生命。

尊重生命就是尊重自己,善待生命就是善待自己,維護生命就是保護自己,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是生命世界的一部分。想想在20XX年10月20日晚,藥家鑫事件,聽了多麼令人心寒呀!所以,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毀滅和傷害如同惡魔一樣有罪,讓我們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吧!無論是自己的生命,還是別人的生命,乃至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等一切人類應當愛護生命。

青少年爲了健康成長,應當主動培養自身法律意識,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律思維去辯證地識別事物,用法律武器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在法律的保護下健康成長。

青少年自身,首先要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要做到遵紀守法,並且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積極宣傳法律常識,其次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無論在做什麼事情之前,都一定要考慮清楚再去做,不要因爲自己一時的衝動,而給自己,給他人造成一生的傷害。

生命,屬於你,卻又不僅僅屬於你。是母親的十月懷胎,將你帶到這個世界;是父母的含辛茹苦養育長大的;是老師,同學,親友的關愛,陪伴着你的成長。所以,讓我們學會珍愛生命——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那麼在我們精神的上空,就會永遠燦爛晴朗。在曲折的道路上跋涉前進,也會時時有心情觀賞美麗風景!

學會珍愛他人的生命。如此,才能在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中快樂成長。

是啊!生命是自己的,我們可以讓它有價值,也可以讓它有價值,也可以讓它黯淡無光。所以,我們要對自己負責,我們應好好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輝煌!

 珍愛生命讀後感(二)

天色已晚,我坐在窗前閱讀《善待自己,珍愛生命》這篇文章,讀過這篇文章後,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認識。

這篇文章從鄰居家的小妹喝下四包鼠藥想結束自己人的生命,但最終非常後悔說起,講了我和鄰居家的小妹在病中苦苦掙扎,但看着母親那飽含期待的目光,誰能狠心離去?我母親和她母親結伴帶我們出入大小醫院。因此最後,我們更多時候想,既然痛苦離不開我們,我們爲什麼不能讓快樂點綴我們的生活呢?

也許更多的時候,堅持是最重要的。正如文中所說,“讓我們選擇堅持吧,無論怎樣,讓我們帶淚微笑,去感受生活,努力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在我們的生命中無率受到什麼挫折,都要用笑去面對生活,快樂永遠是生活中的主角,而快樂的一種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笑,用笑和堅持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善待自己吧。

這樣珍惜生命的人還有很多,比如海倫凱勒,她在19個月大的時間就失明失聰了,但她非常樂觀,抓緊時間學習,考上了哈佛大學。

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患有嚴懲的肌肉萎縮症,使他不會說話、不會寫字,不會走路,他同樣非常樂觀,甚至還有些調皮。有一次,他與英國王子會面時,他爲了“炫耀”自己,不用人幫他推輪椅,自己推着輪椅往會議室“走”去,由於他只有一個手指頭能動,所以控制不住輪椅,結果紮了英國王子的腳趾頭。他自強不息,雖然高度殘疾,只有大腦和心臟還在運動,但他微笑着面對生活,被譽爲現在在世的最著名的物理學家。

18世紀最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他的作品幾乎涉及了當時的所有音樂體裁,被尊爲“樂聖”、“交響樂之王”。可是,在他是受歡迎的時候,突然開始耳聾。但他堅持與病魔抗爭,

最終,他用笑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成了名揚四海的音樂家。

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相輔而成。雖然有些事我們避免不了,我,但我們要去善待自己,要把生命中的每一刻過得充實,讓生命之花永遠快樂的綻放!

珍愛生命讀後感(三)

傑克·倫敦(1876——1916)是讀者熟悉和喜愛的美國作家,《熱愛生命》是以作者親歷的阿拉斯加淘金熱爲背景的一篇短篇小說。

小說敘述了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拋棄了,他獨自跋涉在廣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風夾着雪花向他襲來,他已經沒有一點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傷,鞋子破了,腳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蹣跚在佈滿沼澤、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艱難地前進着。面對着惡劣的自然環境,他吞食漿果、草根、生魚、活松雞、被狼啃剩的動物骨頭。爲了節省體力,他理智地選擇拋棄辛苦得來的黃金;爲了與路遇的棕熊抗爭,他振奮精神,擺出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嚇跑了虎視耽耽地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他的大棕熊。

就在他的身體非常虛弱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匹灰色的醜陋的病狼跟在他的身後,舔着他的血跡,尾隨着他。就這樣,一幕你死我活的悲劇上演了,其情節之殘酷,實爲罕見——前頭爬着一個生命垂危的人,後面跟着一條奄奄一息的狼。兩個生靈在荒野拖曳着自己危在旦夕的軀殼,都想獵取對方的性命,而他前面已經望到那條救命的船,但現在離船還有四英里,儘管已經到了彌留之際,他還是不願意死去,哪怕已經被死神攥在手裏,他要跟死神較量一下,不能這樣坐而待斃。他最終在人與狼的戰鬥中獲得了勝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後他幸運地獲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小說清晰地展示了一個人在荒原中歷盡艱難的求生過程,不動聲色地描繪了生命的偉岸和強大,是一曲生命的禮讚。熱愛生命》得到讀者的熱捧,不是偶然的,因爲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面對惡劣環境時人表現出來的頑強意志,敢於挑戰和超越生命極限,創造生命奇蹟。特別是在病榻上和病魔作鬥爭的人們,從中可以汲取生命的力量。要像書中的主人公那樣,永不放棄,永不言敗,扼住生命的咽喉,成爲生活的強者。

熱愛生命,就要珍愛自己的生命,遇到挫折,不能自暴自棄,生命既是脆弱的,又是剽悍與強大的,只有熱愛生命的人,才能敬畏生命,擁抱偉大的生命,盡享生命的美麗和神奇。

熱愛生命,同樣要善待他人的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不可複製的。關愛他人,纔是人間的大愛。藥家鑫之所以受到全國網民們的一致聲討,是因爲他在開車撞傷別人時,不是想到自己的責任,及時地彌補自己的過錯。而是對苦苦哀求他放過自己的受害人張妙連捅八刀。這種漠視別人生命的行爲,最終使他成爲人人喊殺的對象。正是因爲他挑戰了國人的道德底線,犯下了不可寬宥的罪行,最終也把自己推向了絕境。一個不尊重他人的生命的人,想要保住自己的生命,實在是太強人所難了。正如有網友指出的:藥家鑫能夠不判死刑,除非中國徹底廢除死刑,大家無話可說;否則,只要中國存在死刑,第一個判的就是他。那些拿出藥家鑫數十張獲獎證書爲他辯護的人,能證明他是個好學生嗎?只能證明藥家鑫所在學校的教育徹底失敗。因爲他們沒有教會藥家鑫最起碼的一點,怎樣做人。一個沒有人性的

人,獲獎證書又有什麼用呢!

熱愛生命,就要牢記生命是最重要的。小說中的主人公之所以能夠重新獲救,是因爲他意識到了這一點。爲此,他拋棄了他辛苦淘來的黃金。而他的朋友比爾原本比他更有希望走出困境,因爲捨不得丟掉黃金,輕裝上陣,而最終黃金反成了累贅,併爲此而丟了命。這使我們想到我國頻發的礦難,這背後就是對GDP的盲目崇拜和對生命的蔑視。如果管理者們把職工的生命放在第一位,那麼,礦難一定會減少許多。

熱愛生命,珍愛生命,才能使我們避免一切傷害,才能使每一個生命都生氣勃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生命的教育讀後感篇三: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讀後感

讀了《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了完美的課堂不只是教學,還有人活着的意義、價值。作爲教師,可能你的一句話會影響某一個學生的一輩子。當你走在大街上被你早已忘記的學生走到你的身邊,拉着你的手和你傾訴時,那時的你會感覺到你的教學行爲是多麼的成功。 做一個有“生命感”的教育者。首先,要能看到生命的存在。我們所教育的對象和我們一樣是活生生的生命體,我們不能像馴化動物那樣,我們所要做的只能是引導他們,而不是控制他們。例如在音樂課堂上我們對於喜歡唱歌大聲的孩子們絕不會直接打壓,而是引導要求用一半力氣,輕聲的歌唱,學生聽到自己的歌聲更美了自信也提高了。其次,要正確對待生命。教師對生命的態度,應該熱愛。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要能正視“問題學生”,無論有再大的問題他還是人,是人就可以感化。因此,我們要從每一個細節去關心學生,去傾聽學生的慾望和需求,傾聽學生的情感,傾聽學生的思想。對學生保持一種生命觀,相信學生在發展中能夠摒棄身上不良之處。尤其對於底階段學生,責罵和循循善誘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記得我在剛剛接觸一年級的時候,只想着如何上好規矩,震得住他們,管理比較粗暴,弄得自己嗓子啞了不說,效果一點也不好。

最後,要把“生命放在生命裏”。我們在關愛學生生命成長的同時,也要注重自己的生命,要“把生命放在生命裏”,要能夠發現自我生命和學生生命的聯繫。文中作者有這樣一段話:“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一起關注生命成長中的種種困境,承擔生命的各種艱難與沉重,承擔個體生命時常襲來的孤獨感、無助感,就是一起分享生命成長的幸福和尊嚴”。現代社會是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人心浮躁,外界的誘惑太多。而我們老師更要甘於寂寞,以書爲伴。英國著名思想家培根

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才”;唐代大詩人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平時,我們提倡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那我們自己呢,有沒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老師也應該養成讀書的習慣,樹立終生學習的的理想。不僅要掌握本專業所需的專業知識,正確無誤的爲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用我們的人格魅力打動學生。

以往的教育,教師、家長似乎更看重學生的成績,所以,每個學生也會特別在意成績,認爲成績就是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顯然,這是錯誤的想法,雖然到目前爲止,我們國家還是依靠成績的高低排序來選拔人才,但我們學習的目的卻不僅僅是追求高分數,我們所追求的應是高能力。成績固然重要,但能力更加重要。在市場競爭這麼激烈的情況下,光有高分數而沒有高能力是不能在這個社會立足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對教育的不全面的理解,缺乏生命感。

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生涯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我們一定要認識具有生命感的教育的含義,準確理解了纔會擊中要害幫助到學生。往往我們在課堂上,面對一張張鮮活稚嫩的面孔時,我們會想:學生是否喜歡我?他們能否接受、尊重我的教學?面對課堂上的種種意外,我該怎麼辦?我的教學能引起什麼樣的反響???在我看來,這些卻不應成爲教師首要關注的問題,我們更應關注:我們是精神生命的鍛造者和構建者,我們能夠給予學生什麼樣的精神生活?給於學生什麼樣的生命教育?

在給予學生的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地給自己自信,強大自我的精神生命。這樣,我們纔不會怕,不會恐懼,不會擔憂我們的精神生命無法應對日益強大起來的學生的精神生命,從而來成就我們有生命感的教育。

我們的精神生命強大了,再努力把我們自己的生命放進學生的生命之中,讓他們從我們生命的美好、生命的精彩和生命的價值中去感受生命的意義;讓他們從我們的人格力量中去感悟做人的真諦。也要把學生的生命放在自己的生命裏,把關愛每一個學生的生命如同關愛我們自己一樣,把愛心以及情感注入到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去呼喚、淨化學生的美好心靈,灌注到他們的成長成才之路。這樣,我們才撐得起“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這本書呼籲全體教師要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正是因爲現在缺乏這樣的現象,缺乏這樣的教師,我們不能再以以往的觀念、以往的角度來面對我們的學生,我們要從我們的靈魂深處感受教育的魅力,並將它灌入到我們的生命之中,並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用生命對待生命纔會有意想不到的價值。

原本以爲教育是一個灌輸知識的簡單過程,很難把教育和生命聯繫起來。生命,多麼令人敬畏的詞語啊!“新基礎教育”提倡“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如果我們能夠正視生命,閱讀生命,讓自己的教育心充實着生命感,也許我們能夠改變很多,從而學生也會改變很多。當我們看到生命,我們在意的不只是分數,我們會留意每個生命的成長;當我們看到生命,我們會關注學生的點點滴滴,捕捉他們的歡笑和哭泣;當我們看到生命,我們會期待生命最絢麗地綻放,最茁壯地成長,我們會把自己的生命和他們聯繫起來,在成長的路上彼此爲伴,分享生命成長中的幸福。

有的教師的心是放在知識上,或者,聚焦在各種花樣翻新的教學技術和手段上,那麼他的智慧就從中生髮出來;有的教師把自己的心放在學生的生命上,他的智慧就是從生命中流淌出來的智慧,這是我們追求的真正的教育智慧。此時,教師的生命體驗、教育體驗和智慧體驗達到了高度融合的無痕境界,我們已很難從中分離出哪種體驗是生命體驗,哪種體驗是教育體驗或者智慧體驗了。

這本書讓我們瞭解“專家”是怎樣煉成的。古代神話故事、生活遭遇瑣事,他都能從中引出教育道理;雅斯貝爾斯、蘇格拉底、蔣夢麟、葉瀾,知道的不知道的、中國的外國的,許多教育家的理論他都爛熟於心;歷史、哲學、法學、經濟學,甚至宗教神學,都是他涉獵的對象。書中還收錄了他對某節課的課堂評價,他對某本書的讀後感言,如何看課看書蘊含此中。書中更記錄了他的讀書生涯、他的教育人生,其中書的作用功不可沒。

他說,愛自己就要學會栽培自己。那麼學會栽培自己,我們就從讀書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