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生命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讀後感1.29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命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命教育》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生命教育》讀後感1

暑假裏,我仔細閱讀了我校下發的校本培訓閱讀資料,其中的第一篇文章《教育:從人性的底線開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想,“生命誠可貴”這是人最基本的認識,活在這個世上,你所享受到的一切快樂,遭受到的一切挫折,征服過的一切坎坷,甜與苦、歡與悲、希望、憧憬。人間所有的一切都源於生命的存在。沒有了生命,一切都不存在了。教育的宗旨是教育活着的人,有生命的人。教育的目標是爲了讓人更好的活着,活出精彩,活出意義。

生命教育的宗旨在於:扞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智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的價值。強調生命教育是培植學生的生命情懷。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生命確認、接納和喜愛,只有對自己生命的肯定,才能對整個生命世界的肯定,對生命教育的認識必須要提高到這個高度。可以說,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底線。教育者對生命的遺忘是最大的悲哀,對生命的漠視是教育最大的失職與不幸。

由此,我想起了肖川先生對生命教育的論述,其中兩個觀點讓我大受益處。

一是生命教育反對一切以犧牲個體生命爲代價而去換取所謂的“大業”。

一句話讓我猛然驚醒,忽然想起了從小到大那種“捨生取義”的價值觀。爲國家、爲民族、爲集體、爲人民,總之是爲了一切遠離自己生活的“虛幻的共同體”而獻身的教育。不是說這些不對,而是說這些口號教育不適合兒童和未成年人。

以上這些觀點和信念應該是在人生命價值的自我確認之後才能產生的人生觀,不可以越俎代庖,跨過生命情懷而直接把生命與這些捆綁在一起。教育者在施教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受教育者明確是應該爲“某個客體”而犧牲,還是爲自己的“生命價值”而犧牲,這可是一個實質性的區別。

二是道德是社會本位,成人中心的。

文中提出了“兒童是沒有道德或者是不道德的”這樣一句話,以前一直很糊塗,現在似有所悟。道德是對成人而言的,孩子根本不涉及道德問題,孩子是正在培養道德的過程,而並不是道德的成品。不用說孩子,就連大人們還在不斷地提煉,修養自己,更何況是他們呢?孩子的行爲是不能用道德來評價的,這一點讓我大受啓發。

我想,每位教師都應在課堂上滲透生命教育,因爲“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教書也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命存在的一種方式,一種“使人類和自己都變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教師自己必須具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崇敬生命、熱愛生命,關注自我的幸福體驗,關注自我的生命質量,關注自我生命價值的實現。

教師能夠用豐富的生命實踐去鍛鍊學生,尊重、正視每一個生命,讓學生在生命發展過程中享有完整的、發展的、愉悅的、健康的生命。教師透過自己的努力帶給學生更多的'感動,更多溫暖的關懷,讓學生形成一個積極的、光明的內心世界,這纔是教育的真諦。

《生命教育》讀後感2

世界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

“愛”這種東西很空泛,它可以是看得見的,也可是看不見的,但它肯定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因爲人是一種情感型的動物,它熱血而不冷血!教師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有着鮮活生命,正在茁壯成長的學生。很多情況下,愛是一種特殊的動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創造新的奇蹟,創造教育的輝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教師對學生的愛理應是無私的,而這種純潔的愛,客觀上必然是會贏得學生愛的回報。每位學生都是充滿單純、善良、天真的品性,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會銘記於心,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日祝福,是感動、是欣慰,更是一種幸福!這就夠了,愛的教育,就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的愛後,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教育是一種“良心式”的工作,我們絕對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來償還學生對我們的無止境愛。也許這需要用上我們的一輩子!

同時,教育還需要博愛,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無類”,“同在一片藍天下,孩子們應該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新課程背景下也提出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學生,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白天鵝”要愛,“醜小鴨”更需要愛,唯有愛滿天下才能換來桃李芬芳。面對“後進生”一次次“舊病復發”,老師應該是寬容地就勢引導,把關懷和寬容作爲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堅信教育是一個過程,必須循序漸進,切不可一步到位。堅持用自己滿腔的熱情和信心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把更多的關注投向他們,人心總是肉長的,總有一天,他們會被感化。在閱讀那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名學生的教育手記,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將來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讚美,善於交流,成爲學生成長的夥伴,成爲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

《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義上用手寫出來的文字,而是一本用身體實踐出來的好書。這些文字,沒有一句灰色的理論,在字裏行間,流淌着的是真摯的教育情懷與理性思考,因爲,沒有對教育的一種悲憫之愛,便無法讓教育成爲自己的宗教,沒有一種對師生的慈父般的情懷,便不可能有那種跨越時空的漫步和建設性的思考與策略。

我們懷着對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熱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尋教育的本真,引導教育的實踐:將生命融於教育,將教育融於生活,讓教育成爲生命的詩意存在,凸現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並以此漸臻生命的完滿與幸福。

生命:教育的原點。教育的起點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徵是有限性、無限發展的可能性、獨特性及超越性。教育應依據生命的特徵,遵循生命發展的原則,促進生命的成長,引導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諧與無限的境界,引導生命從生存走向存在。在這裏,原點,即爲“源”點,是出發點。但又不僅僅如此。它同時是核心,是過程,是方法,更是目的。那麼,教育的原點是什麼呢?以“人”的方式來認識人、引領人。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這種存在,並不單純在於“活着”,更在於如何實現生命的價值,迴歸生命的本真,實現生命的靈動。因此,教育的一切都應爲了人——爲了人的生命的喚醒、激揚、涵養和完善,爲了人的生命的強化、淨化、優化和美化。當然,教育不能拒絕適當的灌輸、訓練和懲罰,但絕不能野蠻,甚至失去理性與人性。

從生命意義上說,教育更應該像陽光,溫暖心懷;像金色的河流,澄澈而明淨。因爲——孩子的生命美麗如花,教育的作用就是讓這些花朵綻放得更加絢爛,細細地傾聽每朵花慢慢開放的聲音!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想,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種葉的事業——平凡而偉大,教育的生命將會因愛而動聽!

《生命教育》讀後感3

假期,我讀了《生命教育》這本書,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有人會說,是聰明與智慧,有人會說,是家財萬貫,其實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

而在我們的生命中,有着特別的,豐富的情感。哭,笑?既然你有着與別人不一樣的感覺,那麼,就應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但是,哭與笑不同。眼淚真的很奇怪,它會使人們擁有多種複雜的情緒,讓人們難以揣摩與分辨。幸福?痛苦?其實,眼淚也是一種幸福!哭泣不一定就是軟弱、無能、可憐的表現;微笑也不一定就是快樂、開心、幸福的標誌。自己的心境只有自己最清楚,別人再怎樣說,也不會代替自己。所以,不要掩飾我們的情緒,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難受就難受,開心就開心!流自己的淚,讓別人說去吧!

仔細想來,我已記不清自己有多久沒有痛痛快快地哭過了。不該哭,不能哭,也不敢哭,爲了種種理由,我最多讓眼淚在眼眶裏打幾轉,然後讓它們自然蒸發,我常問自己:“我還會哭嗎?”哭,究竟是不是壞事?哭是情緒宣泄的重要方式,但大人們卻總是說:哭,是無能的表現;哭,是心胸狹義的證明。考試考砸了,不能哭,要尋找失敗的原因,爭取下回考好;生活中遇到困難,不能哭,生活不相信眼淚,只要努力,辦法總是會有的;和同學相處中受了委屈,不能哭,不是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嗎?

可是,我想,哭不也是一種心情嗎?既然高興時能笑,爲什麼痛苦時不能哭呢?哭也是一種率真,哭,也是一種享受。於是,我暗暗地告訴自己,想哭就哭吧!假如明天遇上可哭的事情,我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哪怕哭得天崩地裂,哪怕哭得乾坤扭轉。讓淚水衝去所有的憂傷,所有的委屈。那時,自己的心情一定能會重新明朗起來的。

書中也說到,流淚,其實也是一種特別的幸福,因爲它宣泄了心中的不快,讓心靈重獲溫暖。學會流淚!對自己,何必太過苛刻。讓自己或微笑,或流淚,隨心而動,那樣,我們會更加的成熟,快樂。

雨過天晴,天會更藍;淚水過後,心情會更舒暢。生命,就要活得與別人不同,要快樂,要滿足。

幸福的時候,我喜極而泣;傷心的時候,我淚流滿面。

生命,就要與衆不同,就要自由自在,就要活得精彩!

《生命教育》讀後感4

在寒假裏,我讀了《生命教育讀本》。因爲學校有要求在假期閱讀,在開家長會時也推薦家長看這本,就拿起書,泛泛的翻了一幾頁,後來卻是越看越覺得不錯,就乾脆坐下來細細品讀,認真體會。

生命教育講的是幫助孩子如何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與生活技能、提升生命質量。

看後覺得,這本書所闡述的是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生命教育是一門學問,也像是門藝術,也是讓所有家長、老師時時刻刻無法迴避的日常瑣事。

我們的身份很是雙重的,即是家長,也是老師。很多的家長都覺得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成也老師,敗也老師。還說交給老師我們放心,只要是爲了孩子好,要打要罵隨便,絕不袒護。家長要養育孩子,不僅是要養孩子,更要育孩子。不僅管吃穿住行,更要管成長。養育孩子從第一聲啼哭就開始了,我們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生活的每一瞬間都教育孩子。怎樣穿衣,怎樣更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的事,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表示痛苦和憤怒……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孩子的成長,不知不覺中擔任着教育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走下去,和孩子一起成長。不要半途而廢,孩子上學就把教育任務完全交到了老師的手中,孩子不是接力棒,而是一塊尚需雕琢的石頭,需要家長的辛勤勞動,需要老師的挖掘,才能成爲一件驚世作品。家長是孩子的終身老師。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永遠不滿意,這是因爲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總把自己的孩子當天才而不把孩子當成一個普通人。是天才,每次考試都應該滿分,所以家長永遠對孩子表失望。一個人不應該簡單的與別人相比,而應該跟自己比,用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看是否進步。不要對自己的孩子太苛求,遺傳、環境等很多外因和內因註定了孩子成長的差異,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在同個領域,自己一天比一天進步,長此下去,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作爲家長,我讀這書,收穫很多更好的教育方法,作爲孩子的教育者,我讀這書,如獲至寶。閒暇時間我會在讀,在領會,在品味。與孩子一起成長是我今後該走的路。

《生命教育》讀後感5

老師教了我們很多人生哲理,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偉大的雕刻家米開朗基羅雕刻的大衛。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大衛,都有一個與衆不同的、獨一無二的大衛。我們都是爲了心中的那個大衛而奮鬥、而努力。雕刻家米開朗基羅還未雕刻這個大衛的時候,在外人眼中這只是一塊很普通很普通的大理石,但是在雕刻家米開朗基羅眼中,這塊大理石中就藏着一個大衛。在雕刻大衛的途中需要什麼?對了,需要耐心、智慧和想象力。就是應爲有了這些,我們心中的“大衛”纔會出現,纔會實現。這個“大衛”不分高貴貧賤,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敢想,那麼你就得敢做,你不試試怎麼知道能不能成功?

除了大衛,老師還教了我們很多學習的方法。比如學習累了的時候可以休息5-10分鐘,這樣既放鬆了自己,也不會讓我們討厭學習。你也可以做一個學習表,做這個的好處是今天你所要做的是都一目瞭然。老師還教我們了一種身體記單詞的方法。比如:耳朵上掛着一個咖啡,頭上頂着一個硬盤,鼻子夾了一個訂書機......除此之外,老師又教了我們一種方法。那就是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把今天一天所學習的東西都想一想過過腦子,不然昨天剛學的東西今天就忘了,那多不好啊。

老師還問:“我們學校的老師有沒有跟以前有什麼不同”。我們小聲的回答:“不打人了...”老師又問:“那老師都怎麼改變你們了?”這時我們班的馬雲龍高調的舉起了手。於是老師讓他去前面說說老師改變了他什麼。馬雲龍在前面嘀咕了半天我一句也沒聽懂。後來只見他說:“老師讓我從倒數第一變成了...怎麼說呢。反正不是倒數第一了,我很感謝老師。”其實他現在的狀況那可是名列前茅啊,只不過謙虛了點。......

看了生命教育,我懂了許多道理。你的大衛是由你自己定的,旁人怎麼也掏不走。

《生命教育》讀後感6

《生命教育》這本書介紹了我們生活中將會遇到的事,普及了我們關於生命的知識,教育我們保護環境,預防校園暴力,不要亂服藥物,要健康飲食,“想哭就哭”,還要學會緊急治療如爲被電擊的人緊急治療,爲被燙傷的人處理傷口。

身體是最重要的,沒有好的身體,只有大把的金錢,最後還是等於零。是藥三分毒,兒童用藥不能盲目用成人藥,有時藥量並不是簡單依據體重就能判斷的。量小影響治療,量大可能導致中毒,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兒童感冒也不能濫用抗生素一類的感冒藥,如果長時間使用,會誘導病菌抗藥,體內正常菌類失調。在生氣時,也不能一味的生悶氣,眼淚裏含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所以可以大哭一場(15分鐘以內)來平息怒氣。也可以到宣泄室裏打罵、塗鴉橡皮人、到空曠無人的地方大聲叫喊,以此來宣泄怒氣,否則你也可能成爲一個“定時炸彈”。由於生活忙碌,許多人都來不及吃早飯,第一節課下課就會感到餓,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還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早餐一定要好好吃。我們生病時也不能對別人咳嗽,這也是爲了預防呼吸道感染病。

我們還要擁有一顆寬容的心。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爲他人着想,不要光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寬容不是忍讓,不是妥協,但是寬容有時需要忍讓、妥協。寬容的法師讓大漢覺悟,讓他以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別人,從此大漢走向成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的面對生活、面對人生,生活也會對你寬容;多寬容一點,也讓我們的生命多了一點空間,才能讓自己有個平靜從容的生活。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每個人吧!

我們更要守護好我們的家園。因爲科技的提升,二氧化碳一類的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到空氣中,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能阻礙過多的紫外線照射到地球表面,可以說是地球的保護層,功勞重大;可一些現代化學物質卻讓它傷痕累累,漸漸稀薄……最嚴重的還是水資源的缺乏:生活污水的劇增讓河流變陰溝,變胡泊爲污水池,甚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也開始變爲可怕的“黑河”,濫砍濫伐造成水分蒸發大量流失……所以我們要用切實的行動來守衛我們的家園,別讓人類的眼淚成爲地球上最後一滴水。

《生命教育》讓我們學習擁有一顆寬容大度的心,並給予它責任感,讓它學會感恩的同時讓我們學會自我情緒調整、注意身體健康、處理各種意外傷害因爲身體是一個人的根本;還讓我們瞭解離家出走的壞處及預防校園暴力,在災難後自我調整,武裝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大家都珍愛生命、珍惜生活,健康茁壯的成長!

《生命教育》讀後感7

安全總是是排在第一位的,比如說:安全第一,比賽第二或者安全第一,友誼第二。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學會一些安全知識

首先,我們要學會交通安全。交通安全主要分爲兩大類:

1、紅綠黃燈要學會和看好。綠燈亮了往前走,紅燈亮了,停一停,黃燈亮了別亂走,這就是交通燈閃爍的規則。

2、過馬路做要左看看右看看,確認沒有車之後,按斑馬線走,不能嬉戲到鬧,也不能低頭看書,更不能跨柵欄或隨便跑動。這就是交通安全的主要法則。

我們不僅要遵守交通安全,還要知道一些生活中的的安全隱患,並且預防這些安全隱患的發生。經常有一些人因爲被生鏽的鐵給滑到了因此打了破傷風針,所以小朋友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不能拿一些鋒利的東西,否則會割傷,刺傷到其它小夥伴,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除了上面所說的,我們身邊的寵物也具有安全隱患。寵物雖然可愛,但在一些季節中他們的性格不怎麼相同。在春天時寵物們都很暴躁,夏天是他們很急躁,和人們一樣,它們也會生氣,所以最好不要把寵物們給惹急了,它們也不怎麼好惹。一些寵物的毛上有許多細菌,一不小心就會被傳染上疾病。所以我們要和寵物們安全相處。

最後提醒大家: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安全永遠排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