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3篇

讀後感3.06W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美國的海倫·凱勒,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女作家,懷着惶恐不安的心情寫下的從出生到當時生命歷程的自傳。下面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3篇,歡迎閱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3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一

如果現在我站在生命的終點,生命的火花即將滅亡,我會是怎麼想?怎麼做呢?是否也會感嘆生命的短暫與脆弱,而後悔沒有好好珍惜呢?我思索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裏海倫·凱勒留給我的思考。

“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聆聽樂曲的妙音,鳥兒的歌唱,管絃樂隊的雄渾而鏗鏘有力的曲調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耳聾的厄運;撫摸每一件你想要撫摸的物品吧,猶如明天你的觸覺將會衰退;嗅聞所有鮮花的芳香,品嚐每一口佳餚吧,猶如明天你再不能嗅聞品嚐。”多麼感人肺腑的言語。或許只有海倫,這些失去身體某部分的人才有如此深的體會吧!正因爲他們失去了,所以纔會加倍覺得它的可貴。

人啊!爲什麼總要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呢!爲什麼總要如此貪心,極少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卻渴望那些我們所沒有的東西!也許,你總認爲上帝賦予我們這些美好的東西甚至生命都是理所當然的。可你有沒有想過,當某一天你擁有的東西甚至生命都將失去,你會是怎樣?後悔懊惱?還是自暴自棄?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可悲了。我寧可現在就珍惜擁有的也不要等到失去時才後悔。

海倫·凱勒是一個偉大的女性。正是這樣一個又聾、又盲、又啞的弱女子,卻自強不息,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德克利夫學院,爲殘疾人造福,建起許多家慈善機構。她以行動證明人是可以戰勝生命的挑戰。她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雖然出身不幸,但以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接受生命的挑戰,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實現自身的價值,創造偉大的奇蹟。

我想:海倫有如此成功的人生,得益於她有一顆健康向上、自由樂觀的心。心靈是靈魂的主動脈。一旦封鎖心靈,你的軀體就是一個失去思想的空殼。開啟心靈的枷鎖,追求心性的獨立、自由吧!“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多麼豁達的人生態度!

儘管她的命運比別人曲折,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她戰勝了困難,戰勝了自我。因此,樂觀地面對一切,勇敢戰勝困難,人生纔會像海倫一樣成功。當你讀完這些時,是否已經對開頭的問題有了答案。海倫以真實、自然的筆觸再現了自己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告誡我們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樂觀、堅強地面對和戰勝一切困難等深刻的道理。書中人物所展現出採的品質,意志、耐力等強烈的震撼着我們,給人們的心靈以洗滌。

讀完此書後,我的確受益不少,激起我心靈的共鳴與碰擊。每當我遇到煩惱時,我就會想起海倫·凱勒,她是個聾啞人,但她同樣堅持學習,獲得學位。而我是個四肢健全的人,條件比她好幾百倍,但卻總輕言說放棄。與之相比,我是何等的渺小啊!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我的啓示遠遠不止這些,她的精神激勵着我面對一次次困難,並勇敢地戰勝它。我也相信,“征服一個困難,隨後而來的'事情將會變得容易很多!”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二

今天,我爲大家介紹的一本書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說起這本書,大家一定不陌生,也許因爲它的故事內容使你感動,也許因爲它的作者使你敬佩!

說起這本書的作者,我還得向你們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她是美國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海倫·凱勒,如果你認爲她和別的婦女一樣,那你就錯了,她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中、無聲中的婦女,但她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的弱女子。

聽了我的作者介紹,你肯定很同情她。但是她曾經說過:“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這書中有一個故事使我深深地感動:到了晚上,海倫的老師早已回去,已經晚上11點多了,但海倫並不休息,她拿出一本厚厚的盲文書,書上有幾行凸起的字,海倫就用那纖嫩的小手在上面摸,瞭解字的部構,就這樣,摸着,摸着,海倫的小手上出現了水泡,但她並不放棄,繼續摸,直到已經出血了,她就用紙巾包紮好,繼續用沒有出血的手指摸,她就這樣,一直刻苦學習到早上6點鐘。

這本書中的海倫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使我感動,讓我們一起向她學習、致敬!請記住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婦女——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三

這個寒假,學校舉辦了“遨遊書海,暢想未來”讀書活動,我有幸讀到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被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自強不息的精神所震撼。從她身上,我領悟了精神力量的強大與光明的寶貴,汲取到了無窮的力量。

海倫·凱勒是20世紀轟動全世界的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海倫·凱勒非常不幸地擁有盲、聾、啞三種生理上的缺陷,她雖然僅僅擁有十九個月的光明,但她所創造的成就卻令世人震驚。她克服了語言障礙,學會了說話;她用11年的時間完成了大學前的學業,順利考入了令很多正常人都望塵莫及的哈佛大學;她打破了心理束縛,與許許多多偉大的人物愉快地交流;她克服了自己生活上的困難,爲殘疾人的前途和幸福四處奔波;她用愛去擁抱世界,傾聽世界,感受世界,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光明。

她之所以偉大,並不僅僅是因爲她獲得了超出世人的成就,而且還在於她的精神魅力:她成功地超越了自己的,成功地挑戰了生命的極限,成功地證實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書中書中字裏行間都洋溢着作者對自然與光明的渴望,以及對生命的熱愛,生動地展現了作者豐富、真實、不同尋常而又偉大的一生。

在生活中,有數不清的人不珍惜眼前的光明,不珍愛屬於自己的有限的生命,只顧吃喝玩樂,虛度光陰。海倫·凱勒卻是多麼渴望光明,多麼熱愛生命啊!我想,或許人類就是這樣的吧,根本不懂得珍惜眼前擁有的東西,卻對那些遙不可及的事物渴望不已,對那些毫無意義的事物感興趣。在我們所處的光明世界之中,視覺,可以說是一個能是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的一種天賦,卻僅僅被遺憾地視爲了一種便利。但我們又何嘗知道那些處在黑暗世界裏的盲人們心裏的感受呢?

有時候我常常想,如果人們都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過得話,應該會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吧。這樣,我們會更珍愛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眼前的光明。每天,我們都將以一種昂揚的姿態和充沛的經歷來面對生活。

最後,我希望大家都做到珍惜光明珍愛生命,過好每一天!

標籤:讀後感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