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3.29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讀後感範文

《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讀後感1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現象——知識的詛咒,意思是當你掌握了某種知識,你就難以想象沒有它是怎樣的狀態;也可以說,當你的經驗和別人不同時,你將難以理解、認同別人。作爲一名新入職的老師,我似乎也受到了“知識的詛咒”——我很難理解學生爲什麼不理解一些“基礎”概念,做不對一些“基礎”題目,全然忘記自己也是從一無所知開始,經過一點一滴的學習、積累才獲得的知識。拜讀了徐潔老師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後,我意識到:要想打破知識的詛咒,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教育返璞歸真。

育人本位,傳做人之道

早在唐朝,韓愈就在《師說》中就對教師有了一個界定:“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傳道受業解惑”便是教育的綜合過程,“傳道”的“道”並非簡單的知識道理,而是更爲深刻的思想道德和事物規律。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存在着“應試”、“唯分數論”等問題,沒有走出狹隘的教育工具論的桎梏,但學校的根本任務應該是培養人,以生爲本,以育人爲本。

從書中的字裏行間可以讀出徐老師始終牢記育人爲本,把“教學”上升到“教育”,不僅傳授給學生知識,更傳授學生做人之道。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徐老師在“第五章如何有效組織合作學習”中提到的“課堂發言禮讓規則”。課改我們學校也在推行,小組合作、“小先生”制、加分搶答也是我上課常用的策略,當然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不隨機點名不公平、隨機點名費時間、學生只顧搶答而忽視提問內容等等。同樣面對搶答存在的弊端,徐老師與學生共同協商的“課堂發言禮讓規則”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進行着德育滲透,培養着學生的合作意識、人際交往能力,讓學生在有益競爭中不失謙讓美德,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習本質,授科學精神

教育學作爲一門科學,首先具有一種理性精神,面對教育現象的認知和實踐,必須擺脫盲從和愚昧。其次,教育必須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徐老師在書中強調,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尊重教育科學是教師必須遵循的專業倫理,當教學過程違反科學精神時,教學便不能引發學習,甚至還會阻礙學習。

從教育的科學精神,我聯想到了自己執教的地理學科。地理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科學,因此與其告訴學生知識點讓他們死記硬背,不如引導他們去梳理教材背後的邏輯體系,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地理核心素養。面對自主學習,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顯得尤爲重要,因此如何運用教育科學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積極性,也是我正在摸索的內容。但願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迸發出求知的活力。

精神成長,促終身發展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更要關注學生的人生。在書中徐老師透過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同時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理想課堂,這樣的課堂纔是符合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課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求人們當下的發展不能以犧牲今後的發展爲代價,而且要爲今後持續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造就有終身發展能力的人。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精神在教育中成長,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終身健康發展。

希望透過不斷地摸索、實踐,我也能做到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教育迴歸本真。

《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讀後感2

與一本好書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機緣。偶然,我在本真教育的公衆號裏看到徐潔老師出新書了,正當我想着如何得到一本簽名本的時候,學校爲每一位教師準備了一本,真是心想事就成。

徐潔老師是齊魯師範學院副教授,山東省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研究員,本真教育研究發起人和倡導者,是一位勇敢的課堂探索者,更是構建理想課堂的推動者。

《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是徐潔老師在2017年九月的新書,裏面共有九章,從課堂教學的內在教育使命,基於評價的逆向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藝術,到讓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發生,有效組織合作學習,引領學生深度學習,演繹課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饋評價提升課堂質量,"互聯網+"時代變革課堂,一章章,一節節,一段段,一句句,一字字,無不顯示着徐潔老師深刻的實踐和思考。於是,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

課堂成全生命,是一種預設,更是一種精彩的生成。

在既平凡又繁瑣的生活的每一天,是學生生命的每一天,更是我們生命的每一天。作爲一名語文老師,就要向課堂要質量,在課堂上成全生命,它需要教師精巧的預設。如在教授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上冊,學習《四季》一課時,最後一個環節是想象說話,創作成詩。於是,我先讓學生讀全詩,說說詩歌的第一、二小節和第三、四小節表達上有什麼不同。學生朗讀後,明確了:第一、二小節是什麼對什麼說;第三、四小節是什麼怎麼樣地說。然後出示了桃花和蜜蜂的圖片,引導學生說話訓練,在師生的共同思考中,一節小詩應運而生:桃花朵朵,他對蜜蜂說:"我是春天。"然後我又引領觀察圖片和想象,學生就創作了這樣的一節小詩:蜜蜂嗡嗡,他開心地說:"我是春天。"就這樣,一幅圖片,兩種不同的語言訓練就大功告成。最後,我播放了自己製作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圖片的微視頻,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就創作了很多成功的小詩,生成了課堂的精彩。如:邢恪偉的《四季》——樹苗青青,他對燕子說:"我是春天。"∕太陽大大,他對大地說:"我是夏天。"∕蘋果圓圓,他紅着臉說:"我是秋天。"∕北風大嘴巴一鼓,他自豪地說:"我就是冬天。"如:邢曼舒的《四季》——燕子喃喃,他對池塘說:"我是春天。"∕大雨嘩嘩,他對莊稼說:"我是夏天。"∕樹葉沙沙,他飛舞着說:"我是秋天。"∕雪花張開翅膀,他溫柔地說:"我就是冬天。"再如:高傳傑的《四季》——柳絮飄飄,他對花兒說:"我是春天。"∕知了聲聲,他對大樹說:"我是夏天。"∕果實累累,他對秋葉說:"我是秋天。"∕白雪皚皚,他對大地說:"我就是冬天。"再如:《四季》——桃花紅紅,她對蜜蜂說:"我是春天。"∕小溪潺潺,他對知了說:"我是夏天。"∕果實累累,他對楓葉說:"我是秋天。"∕雪花飄飄,她對梅花說:"我就是冬天。"……於是,和學生一起徜徉課堂的我,深深懂得了: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爲真正的主人,就要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活躍在課堂上,使課堂生活成爲師生共同創造的美好時光,如此,理想的課堂,才能成全一個個活潑潑的生命。

課堂引領生命,是一種實踐,更是一種教育的理想。

深度學習是主動的有意義的學習,注重理解,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素養,調動學生的思維深度。作爲一名語文老師,要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引領學生的生命成長,這是我的實踐,更是我的理想。如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的實踐中,學習《大還是小》時創設情境,引領學生的語言訓練,學生就創造了這樣的語言,激發了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更讓學生感知到"成長",體驗到成長的喜悅。如——陳瀟緯:我給妹妹打傘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大。我自己睡覺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小。亓祥羽: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大。我自己過馬路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大。姚雯婕:我在媽媽懷裏撒嬌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小。幫媽媽幹活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大。張晨曦:我幫媽媽擦桌子的時候,我覺得我很大,我盼着自己快點兒長大。李美涵:我吃飯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很大,因爲我和大人一樣吃飯;我過馬路的時候感覺自己很小,因爲需要家長領着我。……於是,和學生一起漫步在語文課堂裏的我,深深領會了:深度學習要靠教師來引領,要靠提升思維質量來促進深度學習。要從文字出發,喚醒學生的情感和主觀感受,如此,理想的`課堂,才能豐富學生的精神生命。

課堂滋養生命,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思想的魅力。

中國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引領學生涵泳體味,是每一個語文老師的責任。作爲一名熱愛傳統文化的語文老師,要帶領學生走進優秀的傳統文化,以此來滋養學生的生命,這是我的信念,更是我的堅守。如我們進行了《弟子規》的誦讀,每天的早讀,我都會在黑板上寫上幾句,採用示範讀、找小老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生比賽讀等等朗讀策略,再談理解,以促進學生的記憶。於是,在反覆的訓練之後,學生也學會了自己創造,例如誦讀"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後,學生創造了:"誠信是生命的根本,絕不可以欺騙,因爲它帶來的必定是毀滅。"誦讀"話說多,不如少"後,學生創造了"很多時候,安靜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誦讀"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後,學生創造了"博愛之人,纔會有未來"……於是,和學生陶醉在優美傳統文化課堂裏的我,深深領悟了:優秀的傳統文化,芬芳馥郁,學生沉浸其中,學會了創造,學會了思考,如此,理想的課堂,才能提升學生的生命素養,才能讓學生散發思想的魅力。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語言: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讓學生真有成長;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更要關注學生的人生;課堂是一種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簡,要大道歸一……一句句,一字字,都盪滌着我的心靈,潔淨着我的心靈。

當然,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還在路上,還要不斷的學習、反思和實踐,要真正做到像張志勇廳長所說的"課堂還給學生",讓教育返璞歸真,努力實踐精神成長的教育,真正還給學生終身健康發展的能力。還要像徐潔老師所說的教師要"做課堂教學改革的築路人".

總之,理想的課堂,是學生的學堂,更是教師的學堂。當課堂真正成爲教師播撒教育理想、信念和希望的麥田,成爲學生種植夢想、收穫知識、豐富思想的花田,唯有如此,才能創建最好的課堂,課堂才能真正讓師生的靈性生命熱情飛揚,讓師生的幸福感溢滿心田,溢滿每一寸,奔跑的流光。

《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讀後感3

與一本好書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機緣,有幸拜讀了徐潔老師的新書——《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

徐老師從課堂教學的內在教育使命,教學方法的選擇藝術,到讓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發生,有效組織合作學習,引領學生深度學習,演繹課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饋評價提升課堂質量,"互聯網+"時代變革課堂,顯示着徐潔老師深刻的實踐和思考。

讀完之後,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課堂成全生命,是一種預設,更是一種精彩的生成。作爲一名歷史老師,就要向課堂要質量,在課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節包裝45分鐘,善於及時捕捉學生資訊,並進行精心引導。

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爲真正的主人,就要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活躍在課堂上,使課堂生活成爲師生共同創造的美好時光,如此,理想的課堂,才能成全一個個活潑潑的生命。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語言: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讓學生真有成長;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更要關注學生的人生;課堂是一種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簡,要大道歸一……一句句,一字字,都盪滌着我的心靈,潔淨着我的心靈。

一、真誠,發自內心

這應該是教師課堂評價的出發點,也應該是所有教育的出發點,虛情假意,數行應付,這樣的評價不但不能促進教學,反而會弱化教育功能,矮化教師形象,淡化師生關係,一時應付卻後患無窮,以誠相待,以心交人,真誠地評價學生,才能打動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眼中有自己,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激情。

二、始終抱有期望

衆人皆知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讓我們對期望有了絕對善意的期待,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一切尚未定論,教師的積極期望是激發學生潛能的催化劑,課堂評價將老師的期望資訊傳遞給學生,引起學生共鳴,並轉化爲學生的自我期望,長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環。

三,緊扣教材不脫離文字的價值取向

新課程提倡多元化解讀和個性化閱讀,這必然導致學生的多元反映,但學生多元反應並不都是正確合理的,教師在價值觀的導向上無所作爲是不可取的,教師既要給學生平等寬鬆的學習氛圍,又要對學生的學習反應進行點評引導。

比如在歷史教學中,對歷史人物、戰爭的分析,需要站在多個角度,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客觀、公正的進行分析評價。所以說,在歷史教學中將主動權交給學生,但同時也不忘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地將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間的相互作用融爲一體。

總之,理想的課堂,是學生的學堂,更是教師的學堂。當課堂真正成爲教師播撒教育理想、信念和希望的麥田,成爲學生種植夢想、收穫知識、豐富思想的花田,唯有如此,才能創建最好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