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十七歲不哭》讀後感

讀後感1.24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十七歲不哭》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七歲不哭》讀後感

《十七歲不哭》讀後感1

十七歲不哭 十三歲也不能哭。

笑聲在飛揚,淚水在蒸發。花開花落,雪花片片飛。《十七歲不哭》,記述了高一學子們十七歲的青春,記述了一段充滿着感情色彩的回憶。十七歲的他們不簡單,他們的十七歲不平凡。——題記

書中主要描述了“振華中學高一(一)班”的學生們坎坷的十七歲。

楊宇凌,一個永遠不服輸的堅強女孩子。

樂心,一個正如她名字一樣,每天快樂着的女孩。

林林,一個像洋娃娃一樣的女生。

嶽曉丹,一個從農村來的姑娘,學習刻苦的女生。

雷蒙,他熱衷於計算機卻有着截然相反的夢想。

簡寧,一個學習很棒各方面都優秀的男孩。

書中的他們,每天都被“高考”這塊石頭壓的喘不過氣來。但他們也每天都在追求,追求那遙不可及的夢想。

書中的那句“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讓我深有感觸。是啊,不去試,不去爭怎麼能輕易地下結論呢?相信自己,你說行,就一定能行。看完了這本書,看完了他們的十七歲,我茫然了,我想到了自己的十三歲。我的十三歲,爭了嗎?試了嗎?我的十三歲轟轟烈烈了嗎?我的十三歲散發光芒了嗎?我的十三歲,平平淡淡;我的十三歲,簡簡單單。就這樣,平淡把我的十三歲掩埋,使它在不知不覺中,隨着時間從我的手指間流逝。

十三歲,不能就這樣平淡。書中,他們的十七歲轟轟烈烈,我的十三歲絕對不能平平淡淡。我得爲它做點什麼,可是沒什麼別的,那就留句話吧:“十七歲不哭,十三歲也絕不落眼淚。”

宇凌,樂心,林林,曉丹,雷蒙,簡寧,十七歲的他們,在友誼這條路上打了平手。他們用青春去摺紙飛機,相約飛往十八歲的天空。他們的是是非非,他們的歡聲笑語,還在譜着曲子。一段友情未了,一段故事待續……

《十七歲不哭》讀後感2

《十七歲不哭》是李芳芳的小說,我讀了之後,深深的喜歡上了這本書,因爲它是一本真正反映中學生生活的書。

藝術源於生活。作品中塑造的許多人物形象都貼近我們的生活,塑造的很成功。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楊宇凌,她是一個性格倔強,從不服輸的女孩兒。她管理早自習紀律態度粗暴,引起同學們的反感,處境孤立而艱難。可是,當她得到老師、同學的幫助後,她明白了,與人尋相處也是一門藝術,就像風箏,想讓它飛起來,得學會放飛才行。當她與班上最棒的男生產生了朦朧的感情時,幾乎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不僅學習成績下降,還大病了一場。

與此有關的兩段描寫精彩動人,讓人深受啓迪。一處是楊宇凌苦惱地問老師,她現在應該怎麼辦。許老師告訴她,這個問題三言兩語說不清楚,便給她打了個比方:人生好比乘車前往目的地,沿途風景美不勝收,但你絕不能中途貪戀美景而下車,假如你忍不住下車了,車絕不會等你,雖然你還可以登上另一輛車,但這輛車已不是先前那一輛車了,而且也不能到達原來的目的地了。這是充滿着激情,閃耀着詩意光彩的哲理。另一處是因爲楊宇凌因爲“感情”而大病一場,嶽曉丹在照顧她的時候告訴他,一個人要學會選擇,十七歲的人只能做十七歲的人該做的事。這讓楊宇凌恍然大悟,徹底清醒。

十七歲的少男少女缺少自律和理性,卻擁有許多足以讓他(她)產生“兵荒馬亂”的幻想和激情。《十七歲不哭》用真切美好的筆觸,將這種青春與煩惱順乎青少年的性格特點,昇華到理性的層面,是青春的煩惱也大放“光彩”。

青春,短暫而令人珍惜,十六七歲,花季雨季的年齡,雖然我已經經歷了那一段五彩斑斕的生活,但《十七歲不哭》裏我學會應該要笑傲生活。

《十七歲不哭》讀後感3

十八歲,我,一個已亭亭玉立的大女孩。從一出生的呱呱墜地到如今的亭亭玉立,從小時的牙牙學語到現在的自我奮鬥,無時無刻,我不在成長。在祖國這片無與與倫比的熱土上,我正在漸漸地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片天空。

從我有記憶起,就一直被撫慰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中,他們不敢放手讓我自由飛翔,他們不願放手,不願讓我一人去獨闖外面的花花世界。那時的我還不懂,只知道一味的聽從他人的話語,或許那時的我就是無知的,但我知道,孩童時代,我是那麼無知與單純。

隨着時代的進步,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一本《十七歲不哭》躍入眼簾。它教會我與人相處也是一門藝術,就像想讓風箏飛起來,得學會放飛才行。我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悄然成長着。漸漸地,我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見解,對社會的認知,對祖國的感知,這一點一滴似乎都體現着人類的發展與進步。我才認識到一個人在一個大環境中是那麼渺小與微不足道,可能我沒有辦法爲我的祖國貢獻什麼,當然它更不會因爲我而增添或缺少什麼,我們總是這樣各自走各自的。但是,事物總是處於不斷髮展變化中,人類的發展亦是如此。我也逐漸改變過去陳舊甚至腐朽的思想,相新的人生方向邁進。

我開始爲人生確立目標,在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後,纔有了真正爲之奮鬥的決心與勇氣。可在一路的征途上,它畢竟不可能一帆風順。成績的下滑,父母的'責備,讓我一次又一次想到了放棄,我開始抱怨。抱怨爲什麼我偏偏是莘莘學子中的一個,必須要選擇這條几乎不會有成功的路,爲什麼我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沒有充裕的條件,爲什麼我不能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而要忍受這些條條框框的束縛,太多的爲什麼讓我難以喘息。

可是,那本《十七歲不哭》再次讓我認識到自己的物質與幼稚。做好自己纔是最重要的。我們要堅強面對未來。我告訴自己,要學着去感受身邊已擁有的,不去抱怨,而是努力抓住現在,向前邁進。祖國就爲我們做出了榜樣。在去年的5·12大地震,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人們伸出援手幫助災區的人們重建家園。在地震中受傷的人們更是對於這些幫助抱以一顆無比感恩的心,祖國的強大力量一直在背後支撐着人們,讓人們感受到人心的溫暖,家的可靠,祖國的偉大。就是在這樣一片熱血沸騰的土地上,才能孕育出像祖國一樣強大,團結的我們,使我們不由自主地感謝祖國。

這十八年來,每一刻每一秒我都受着祖國精神養料的滋潤。感謝祖國教會我感恩,感謝祖國教會我淡定。我相信我也不會辜負祖國對我的後望,會一如既往地努力下去,我和祖國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