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

讀後感2.8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傷仲永有感6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1

最近讀了王安石的名篇《傷仲永》。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故事:江西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小孩,聰穎過人,5歲時就能寫出好詩。方仲永的父親就天天帶着他去別人家炫耀,但是卻沒有注意讓方仲永進一步接受學習教育,結果方仲永的詩才日漸枯竭,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已不像以前那麼好,又過了七年他就“泯然衆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樣了。這件事情,揭示了天資與勤奮的關係。

天資和勤奮是一個人獲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好的天資是重要的,天資聰穎的人,只要付出比較少的努力,就能輕易取得普通人要花費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有天資,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就更易實現別人難以實現的夢想。但是,天資好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學習和工作,天資再好也會像方仲永一樣“泯然衆人”.

天資很重要,但是天才畢竟是少數人。天資差一些就不行嗎?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不是天才或天資不夠,即便如此,可是他們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這正是因爲他們笨鳥先飛、憑藉了後天的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華羅庚或者是陳景潤,他們小時候都不是什麼“神童”,但是他們都是科學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賢,他們最終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學習、勤奮刻苦……

魯迅曾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愛迪生就是一個適例。愛迪生上小學的時候,考試成績經常是班上的倒數第一,他的老師說他是個不聰明的孩子。但是,他將勤補拙,興趣廣泛,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在不斷創造和發明中度過的。愛迪生每發明一件東西,都經歷了艱苦的過程。就拿發明電燈來說,他差不多花費了2年的時間,每天工作幾十個小時,試了1600多種材料,最終才製造出能夠亮很久的電燈泡。正是因爲勤奮工作,使得他一生共有約一千項創造發明,成爲世界著名的發明大王,成爲後人尊敬、學習的榜樣,他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有人稱讚他是天才,並詢問這位“發明大王”成功的祕訣時,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資聰穎,並不意味着一定成功;天資平凡,也不一定意味着失敗。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於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相反,一個人即使天資一般,如果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2

在我們的成長中,最需要什麼?有的同學會說:“是挫折,是磨練,是……”是的,在成長中,這些都必不可少,但我還是認爲,在我們的成長中,最需要的還是知識。

有人會問,在自然界中,爲什麼唯獨人類成了世界的主宰?就是因爲人類的成長中有了大量的知識,之所以這樣,人們纔要繼續的學知識,懂知識。課文《傷仲永》中不就是暗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嗎:即使是仲永這樣的天才,在成長中沒有接收到教育,就依然還是成爲了一個普通的人,而如今那些不是天生的才子,在成長中接受了教育,一樣還是成爲了天才,所以,在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知識。

在我的記憶裏有這樣一件難忘的事——那是我上小學一年級時,那時,我還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小頑童,那天,媽媽一早因爲有事,便對我說:“王爲,今天買書你自己去吧,我今天有急事!”啊,這對當時那個膽小怕事的我來講,真是一個“艱鉅”的任務。“怎麼,那個平時老喊自己膽大的小鬼不敢去拉?”媽媽似乎從我眼裏看出了我的不安,但我害怕雖害怕,但我可是很愛面子的人:“誰說不行,放心吧!” 當我來到書城,在琳琅滿目的圖書櫃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書時,我高興的來到收銀臺前,心想:“這也不過如此嗎?”這時,收銀臺的阿姨說:“你買的這本書今天打八折呢!你算算多少錢?”我硬着頭皮算了半天,也沒個頭緒,我紅着臉,後悔當初課堂上沒有多學一些知識,如今使用上才發現出醜了,如果可以,我願意去好好在聽老師講課。我硬着頭皮,聲音像蚊子叫一般說:“我算不出來,您告訴我吧!”“哈哈,原來是個沒知識的小孩!”她笑了笑,告訴了我錢數,我付了錢後變紅着臉跑回了家。

自打那以後,我便不斷看書增加知識,可不想讓舊事從演。

不必說知識能使人發展,知識能讓人進步,也不必說,知識能帶給我們方便,幸福,單是一件成長中的小事,無不體現出知識的重要,所以,同學們,知識是求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成長中需要知識,讓我們學習更多,掌握更多知識吧!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3

我們在前些天剛剛與老師一同學習了由著名詩人王安石所寫的《傷仲永》,這是一篇評論教育的事,透過學習這篇古文,使我深深的明白了後天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要。

《傷仲永》這篇古文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方仲永的平民,在他生長到5歲時,還從來沒有見過書寫用的工具,突然有一天哭着喊着問父親要,因爲家裏沒有,所以父親特意向鄰居借來了工具,當他拿起筆來就立刻寫下了4句詩,父親覺得很奇怪。這件事馬上就傳遍了整個村子,有學問的秀才都想來認識認識這位“神童”,有的人還特意請他的父親到家裏做客,有的用錢求方仲永作詩,他父親認爲這有利可圖,就每天拉着方仲永到處做客,沒有讓他繼續學習了。到了,十二三歲時,他做的詩就沒有以前做的好了,而再過幾年,他就如同常人,再也做不出詩來了。

由此,我也想起了前些天在《青島晚報》上的一篇文章,那是一篇介紹“數學神童”鮑某某的事,文章記述了他從出生到現在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同樣是14歲,爲什麼他就知道這麼多數學知識,而且能提前上大學呢?”這些問題一直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那爲什麼他的語文和英語又會這麼差呢?”當我學習了《傷仲永》這篇文章我從得到了答案,他雖然有數學天賦,但他沒有語文和英語天賦,有天賦的那一門功課,只要老師一點,他就會明白,而沒有天賦的那些科目,就要老師細心的講解他纔會明白,而他又把心思全部放在了數學上,所有數學就提前達到了大學標準,其他科目也因此沒有學好。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周圍是數不勝數,在一個班裏學習的同學,有的語文好,有的數學好,有的英語好……但沒有一個同學是在這所有的學科中學的都很好,我們都是要透過老師的指導才能學好,這也充分的說明了接受後天教育是多麼的重要,所以,我們應接受後天的教育,成爲一名能爲國家效力的人才!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4

我,一個愛幻想的女孩。以前,我總會幻想:如果自己是一個IQ200的人那該有多好啊。

那樣的話,我就不用一般的人那樣乖乖地坐在教室,認真地聽課。我可以瘋狂地玩耍,不用理會那些煩人的公式,語法,單詞,輕而易舉地考到別人夢寐以求的第一名,享受着“天才少女”帶來的榮譽。老師會像是捧着水晶一般小心翼翼地關愛我,我會比一般人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多的稱讚。

然而,學完《傷仲永》這一古文,我理解“天才”的真正含義。

仲永出生於一個“世隸耕”的家庭,他沒有見過筆,也沒有看過書,卻可以提筆作詩,出口成章,他是一個難得一見的天才。可,這樣一個大天才落得結果居然是“泯然衆人矣”,實在可悲。

仲永的悲劇一方面是他父親貪圖利益造成的,另一方面則是他自己的因素造就的。如果他一心向學,那麼他父親“不使學”的做法也阻擋不了他。相反,如果他不想學習,那麼他父親的“不使學”,鄉親們的“以錢幣乞之”,就是他不學的最好藉口。

“天才=1%的聰明+99%的勤奮。”這句話充分的體現出:“天才”並不是萬能,“天才”更多需要的是勤奮。如果“天才”是一朵花的花,那麼勤奮就是花的養料,甘露。

從古到今,歷史上有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但在他們中,有誰是靠着“天才”聞名的?有多少人是靠着先天的聰明震撼全世界的呢?沒有。

牛頓這個被老師稱爲“愚蠢的無可救藥”的學生,他憑藉自己的好奇心和謙虛的態度,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並不是最聰明的,但他絕對是勤奮刻苦,堅持不懈的人,因此他可以發明出上千件東西,爲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我們不要仗着自己一點點小聰明而不努力學習,更不要因爲自己不聰明而自暴自棄,放棄學業。要知道“蠢材”和“天才”是相互轉化的,“天才”可以變成“蠢材”,“蠢材”可以變成“天才”.但我們也要記住只有永不放棄,永不言敗的人才有資格成爲“天才”。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5

在十一長假中,讀了王荊公的佳作《傷仲永》,我頗有感觸。

傷仲永,顧名思義,即爲仲永之事而哀傷。此文短小精悍,言簡意賅,記述了神童方仲永由於後天學習不足,結果一事無成。

讀罷此文,我的腦海中浮現出某位偉人說的一句明言: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大千世界中,擁有超高天賦的人畢竟是少數,即便有也並非全都成爲最終的成功者。方仲永就實際最好的例子:他幼年時才思敏捷,脫口成詩,他的父親因爲有利可圖沒有讓小仲永繼續學習上進,結果落了個“泯然衆人已”.由此讓人們悟出一個深刻的道理:敏而好學,才能不斷進取;天資聰慧卻不好好學習,必然會導致才智枯竭,最終只能沒落在平庸的人羣中。

學習亦是如此。縱觀現在的高中的新版教科書,側重點已明顯有死記硬背向自主探究發展。不少同學仍然用小學生的學習方式——憑藉小聰明去讀書。或許他們在開始階段還能適應,但隨着知識的深入,就會感到壓力越來越重,最終只能吞下“名落孫山”的苦果。單說天賦,這些同學不比常人遜色,甚至是高人一籌;但不去學習,不去探究,也只會一事無成。再說說努力學習。縱使你才智平庸,卻肯下苦功,就一定會有回報。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歷史上的暴君商紂王天資聰慧,力大過人,能單手擒虎,卻不肯學習,不理朝政,沉迷酒色,結果國破人亡;金庸筆下的大俠郭靖愚笨出奇,卻憨厚老實,刻苦練武,成爲一代武林宗師。

不想曇花一現逞一時之美,但願笨鳥先飛留長久之名。忘記自己的百分之一,腳踏實地,勇攀高峯。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6

讀罷此文,我不禁爲仲永而之惋惜。

愚昧無知、惟利是圖的方父,由於他的“不使學”,導致仲永天賦泯滅。

隨波逐流、整日“環謁於人”的仲永,由於“不受之人”,而斷了自己的成材之路。

天才,一是努力不懈、刻苦勤學所得來;二是先天所得到的恩賜。而真正的天才是二者結合。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是呀,仲永這塊好玉,是難得的。可再好的玉不經過雕琢也會成爲爛石,但換一塊肯努力的爛石,有一日也會成爲人們讚頌的美玉。

舉世聞名的音樂家貝多芬,沒有先天的聰慧,在生理方面,他還是個殘疾人--聾子。但是,他爲了自己的音樂夢想,努力不懈,創作出家喻戶曉的世界名曲。

人人皆知的科學家牛頓,並無過人的天賦,可他越發喜愛讀書,最終在那極爲普通的蘋果樹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他的許多貢獻成爲千古佳話。

古今中外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離子,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都是一個道理:努力,是成功的基本。

有句話說“業精於勤,荒於嬉”如果我是方仲永,一定會銘記這個道理。將自己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發揮出來,不斷充實自己,厚積薄發。讓自己的知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然而,我不是他。我只有透過自己不懈的奮鬥,努力的追求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哦。”那麼,我要用自己的百分之九十九加上那微薄的百分之一。我堅信,我能行!

朋友,如果你是一塊玉,定要盡情地“琢”,使之爲“器”;若你是一塊鐵,也要不懈地“磨”,使之爲“針”。

……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7

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們的才能雖有差別,但主要來自於勤奮學習。《傷仲永》一文給我的啓示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但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爲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衆人矣”.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爲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着四處走訪,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爲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不叫人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衆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爲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爲“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爲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愛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畢業後到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他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和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8

在我看來,一個天資聰穎的人,那他的前途一定是無量的。直到讀了《傷仲永》這一課,我才認識到自己的這個看法是片面的,同時也對方仲永的境況深感同情,惋惜。有聖人般的天資,居然因爲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而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這篇文言文的情節實屬讓人意外,當我讀到“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時,我不禁大吃一驚,一個從未見過文房四寶的五歲孩兒,在一瞬間卻忽然想起要這些東西,並且還能立即寫出幾句詩,題上自己的名字,這不能不使人大吃一驚,欽佩之意油然而生。當我讀到“父利其然也,日挾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時,我就想:方仲永天資這麼好,如果努力學習的話一定會成爲曠世奇才的。

帶着這個想法,我就繼續往下讀,當讀到“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時,就想:這次可能是一個失誤吧!不要在意,不要氣餒。當我讀到“又七年,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時,我才知道原來那次仲永把詩寫糟了,並不是一時之誤,而是他的才能的確消式了,他真的變成了一個毫無才華的平庸之人。可惜啊,真是太可惜了!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思緒萬千。方仲永爲什麼會由一個“神童”變成一個“庸才”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他沒有接受後天教育。由此我不禁想到王安石的話:方仲永——一個天資這麼好的人,因爲後天沒有好好學習而成了一個平庸之人。那我們這些天資不怎麼好的人如果不好好學習,下場會和仲永一樣嗎?

深思良久,不禁想起了愛因斯坦對天才的詮釋和對成功的理解: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九的努力。今天在對方仲永的分析中,我也進一步認識了自己。我雖非神童,但生活在這個不平凡的時代,有溫暖的祖國,溫馨的家庭,快樂的學校;有父母對我們的愛,老師的關懷,同學間的友誼;有……我們擁有這麼多,而這些都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我們都不平凡,我們都很公平。有了“她”們的滋養,我們應更當立凌雲之志,扯起勤奮的風帆!做一個不平凡的自己!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9

《傷仲永》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諷世之作。文中敘述了平民方仲永五歲便能成詩,但他的父親卻不讓他學習,而是四處拉着仲永去顯擺、炫耀,並從中謀利。於是,方仲永就在同縣人的吹捧,父親的唯利是圖下,二十歲便才華全無,變成普通人了。

這是一個讓人扼腕嘆息的故事,方仲永兒時的才華竟在青年時期完全消失了!這與同縣人的吹捧是密切相關的。這其中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在當今社會中,“捧殺”現象愈演愈烈。

在這個資訊化爆炸的時代,也許家裏掉根針,第二天就上新聞了。曾記得,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創立了一個“中國少年科技班”,這個班班內聚集了中國的頂尖少年“天才”。時隔二十多年,這些人中有的出國了,卻是他打工仔,有的留在國內,卻出家爲僧,遠離世俗人間,對國家沒有做出任何貢獻,誰之過?

從“中國少年科技班走出的一名叫寧鉑”的天才少年。曾對媒體訴苦,他說他幾乎沒有快樂的童年,少年時期,社會給他的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來。最終,他離家出走。像他這樣的“天才”,如果讓他享受與同齡人一樣的樂趣,一樣玩,一樣學,也許就不會造成天才隕落。但是,他們生活在一個資訊化時代,他們的才華早現,並被世人所知。於是,社會上的壓力就隨之而來,談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太過高時,便會剝奪他們本應享受的快樂童年、少年的資格,等於逼着他們承受無法承受的任務。於是,天才的隕落就在所難免了。

如果再不阻止類似情況繼續出現,如果再讓少年“天才”們在媒體、社會的吹捧下才華消失殆盡。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失去許多亮點。我們應該讓少年天才們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下!不讓“現代方仲永現象”繼續蔓延!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10

《傷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文章,它講述了一個天才兒童因爲不去學習,而淪落成一個凡人的故事。我認爲這篇文章非常引人深思,特別是對於學生和家長而言。

首先是對於學生來說。從文中可以看出,方仲永的確是個極有天賦的兒童。他五歲時就可以指物立詩,並且這些詩都很有文理,令人稱奇。可是擁有天賦並不表示擁有永遠的優秀與成功。方仲永雖然有非凡天資,但他沒有去學習,去提高,所以最後成爲了普通人。如此聰明的人不努力會淪爲普通人,那麼沒有很高天賦的人不努力,結果會怎樣呢?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結果。所以說,我們更應該加倍地努力進取。

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改一下:設想方仲永是一個天賦不高的孩子,但他十分要求上進,日夜都在刻苦地學習。那麼這個故事的結局會怎樣呢?我估計這個後天不斷努力的方仲永一定能成爲國家的棟樑!許多人都認爲後天的努力比先天的天賦更重要。沒錯,因爲“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所以現實與想象中的兩個方仲永有着不同的天賦,不同的努力程度,同時也有不同的結果。這正如大文學家茅盾所說:“天分高的人如果懶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發展他的才能,則其成就也不會很大,有時反會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因此得到,後天自身的努力是相當重要的。

其次該深思的是家長。方仲永那麼聰穎的孩子,最終竟會淪爲普通人,主要的責任是在他父親身上。方仲永的父親發覺了兒子的天賦,很是高興。但他沒有及時把孩子送去讀書,讓孩子進一步提高,而是每天帶着孩子到處拜訪,以孩子的天賦換取別人對他的賓客禮節和錢財。方仲永的父親就這樣,貪圖自己所得的一點蠅頭小利,而毀了孩子的一生的美好前程。這不僅僅是方家的損失,更是社會人才的損失!所以作爲家長,應該對孩子負起責任,不可爲了自己,而摧毀充滿希望的明天。

方仲永的教訓告訴人們:家長必須給孩子創造條件,而孩子應該努力學習,不斷進步,不能辜負了自己、家長和社會。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11

仲永的故事是這樣的:並非書香子弟的方仲永5歲時便能“指物作詩,立就”,並“自爲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觀者”,因而揚名邑中。到了十二三歲,才氣漸減,“令作詩,不能稱前之所聞。”到了成年,竟“泯然衆人矣”。

一個天資聰穎的神童,因爲被唯利是圖的父親每天帶着四處拜訪本縣的人,而不讓他學習,使得“神童”竟淪爲一個默默無聞的“庸人”!這能叫人不扼腕嘆惜嗎?神童泯然衆人,責任在於他父親,原因是“不使學”。像方仲永這樣的天才,由於後天沒有好好學習,尚且要成爲普通的人,那麼,那些本來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學習,豈不是連一個普通的庸人還不如嗎?

所以說:才能來自於勤奮學習!“神童”由於後天不好好學習而淪爲“庸人”的,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本來不是“神童”、“天才”,但由於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而成爲舉世聞名的科學家、發明家的卻大有人在。

牛頓不是神童,但他終身勤奮學習,很少在午夜兩三點以前休息,常常通宵達旦工作,終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愛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學成績並不好,大學也是考了兩次才被錄取,學習也並不出衆,後到瑞士一家專利局當了7年職員。在這7年裏,愛因斯坦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學習、工作,終於奠定了相對論的基礎。

愛迪生不是神童,甚至連初小還未唸完但他努力自學,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鑽研自己不懂的問題。由於他工作時間比一般人長得多,相當於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79歲的時候,宣稱自己已是135歲的人了。

不僅在科學上如此,在文學藝術上也是如此。不論是誰只要付出和他們同樣艱辛的努力,都能取得這樣或那樣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爾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樣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才能來自勤奮學習!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12

讀傷仲永以後,我的感悟如涌泉!

一個世屬農耕,耕種的農民家庭,如果誕生了一位神童,那無疑是最幸運的,只要他好好學習,將來必定成爲一位舉世的棟樑之才,一位驚世之才!

而仲永在他的家庭卻恰恰相反,仲永家裏條件並不好,但卻同樣出了一位神童,他就是方仲永,在沒見過書具前,居然能一一說出它們的名字,這難道不奇怪嗎?沒有上過學居然能提筆作詩,這難道不令人驚訝嗎?並且還皆有可觀者,那麼,被稱爲神童,方仲永是當之無愧的。

但是,仲永的父親卻沒有讓他汲取知識,而是讓他去爲自己謀取私利,這樣目光短淺的做法,導致仲永的才華,才智節節衰退,最後沒落成一個庸人,一世無成。

所以說天資雖然重要,但後天的教育更爲重要!

以運動界的喬丹爲例:喬丹在NBA芝加哥公牛隊打球時,8年中獲得了6次NBA總冠軍,當看到他出神入化的球技時,大家都會感覺他是一個天才。他跳得比別人高,反應比別人快,投籃比別人準,這些都得益於他非同凡人的基因,所以他纔會成爲如此偉大的運動員。實際上並非如此。如果說喬丹僅僅是因爲天資好,那麼他應該很早就在籃球運動方面顯現出他的優勢,而實際上喬丹真正讓人覺得籃球打得還不錯是在他上大學以後。他上高中時就想參加校隊,可是教練覺得他的水平還不夠。可見他的天資不是很好

勤能補拙!

小時候的愛因斯坦,7歲時才能講清一句話,小學成績僅僅只有一分,兩分,、然而,後來的他卻提出了相對論等一切著名公式,研究和定理,但同樣有人說他很聰明,那想想看,他後來如果不好好學習他會成功嗎?這也不同樣說明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想想!你的理想是庸人嗎?如果不是,那就爲你的理想好好學習吧!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13

我們都已學過《傷仲永》這篇課文,故事的結局很使人感傷,想想方仲永曾是那樣聰明,但最終卻成爲了一個普通人,我有很多感受,現在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故事吧。

金溪縣平民方仲永家,世代耕田爲業。仲永五歲時,還不識書具,一天卻大哭着向父親要,父親很詫異,忙向鄰居借來給他,他當即就寫下了四句詩,並自己題上了自己的名字。不僅如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他也能很快寫出,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稱讚的地方。漸漸地大家都來求方仲永題詩,並給予了許多好處,從此仲永的父親每天帶他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等到仲永十二三歲時,所作出來的詩已無過人之處,到二十歲左右,他已完全成爲了一個平庸的人。

爲什麼?因爲他沒有得到後天的教育!也因他的父親貪圖錢財,只顧眼前利益,不讓他學習,纔會造成這樣的後果,真可惜!

從方仲永身上,我認識到了後天教育對一個人的成才起着關鍵作用。象方仲永,他沒有得到後天的教育,漸漸地由一個天才變爲了一個普通人,想想看,仲永這樣一奇才都會變成普通人,那麼我們這些普通人如果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恐怕想成爲普通人也不能夠吧!因此,我們應抓住這個大好時機,趁現在努力學習,相信我們這些普通人也會有所成就,不是嗎?

再者,仲永父親也不對的地方,因爲仲永父親的貪心,纔會使仲永失去學習的機會,如果把仲永送到學堂讀書,那仲永長大一定能夠創出輝煌的成就。因此,我想對天下的父母說:“你們以後不要太貪財,要注重孩子的將來讓孩子無所顧忌地學習知識,登上知識的高峯。作爲孩子的父母,應把眼光放長遠些。”

在學習上每個人都應貪心,但在錢財上過度貪心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讓我們好好學習,吸取方仲永的教訓,長大做一個有出息的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更加美麗,更加強大。

記住,千萬不要做第二個方仲永。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14

讀完《傷仲永》這篇課文,首先我爲方仲永這個人感到惋惜。這樣優秀的一位“天才”,最終變成庸人的結果就是不學習。光靠“受之於天”,唯一的下場只能“泯然衆人矣!”

事件大概說:金溪此地有一個世代都靠耕地爲生的家庭,其有一童名爲方仲永。在仲永5歲那年,忽然要“文房四寶”。在農民家裏不可能出現這“四寶”,他父親感到很驚訝,“借旁近與之”。借來“四寶”之後,方仲永立刻書詩四句,並加上自己的姓氏。全鄉的秀才觀看詩後,對仲永大爲讚賞,全鄉上下都知道出了一個“神童”。

一些人出錢買方仲永的詩,他父親認爲這是一個賺錢之道,就常帶仲永外出,不使他有學習的機會。

14年後,方仲永完全成了一個庸人。

……

天才,顧名思義,就是天生的才華,比普通人的造化當然要高得多,只要加以教育、學習,就會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難得的人才。“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因爲方仲永他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沒有進取、進步,只是原地不動,而別人卻在努力奮鬥,致使把它超過,最後,他無可避免成爲庸人。

要得到進步,就得不斷學習。學海無涯,學習是沒有之境的。業精於勤,不勤奮、不認真、不努力,甚至根本就不懂得學習,那天才就只能“湮滅”。

歷史上中外勤奮的名人還少嗎?他們哪一個不是勤奮學習?哪一個不是刻苦鑽研?哪一個沒受過挫折?哪一個又是不“受之於人”的天才?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尤其是今天,我們比方仲永那個時代的學習條件好得多,更應該倍加珍惜,努力學習。養不教,父之過,如果不是他父親貪圖小利,方仲永必定成爲一個人才。我們現在應意識到自主學習,父母不能完全給予我們學習環境,我們要自己去給予自己。

勤學是成功裏不可或缺的一個內容。或許我們並不是如何如何的天才,但從這一刻做起,努力、勤奮,必定能幹出一番大事業,也不抹滅父母對我們的期望。

現在,還爲時不晚。作文

讀傷仲永有感600字15

一個天才兒童,因他的父親貪圖蠅頭小利,不讓他學習,終日帶着他四處拜訪同鄉,題詩賺錢,以至於他到弱冠之年淪爲庸人,平庸無奇。王安石所撰《傷仲永》就講述了這麼一個十分令人嘆惜的故事。

學完了《傷仲永》一課,我不禁對方仲永感到惋惜,本來天資聰慧,若後天有良好的教育,加以努力學習,有可能宋朝又有一位文學大家,甚至有可能與當時的王安石、蘇軾相提並論,卻因父親貪利、短見,“不使學”,而使其成爲泛泛之輩,大浪淘沙,被埋沒在歷史的沙灘上。

方仲永後天沒有學習,從天才變成庸人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從笨蛋變成科學家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三四歲時還不大會說話,有點遲鈍,上學後,還笨手笨腳的,經常想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經常受到嘲笑。接下來愛因斯坦醉心於幾何學,忘了遊戲,忘了同伴,完全沉浸在研究數學定理並自己證明的世界裏。上了大學後,他熱衷於物理學。他畢業後在朋友的幫助下才得到一份工作。愛因斯坦除了工作,所有的時間都沉浸在物理學問題的思考、研究與證明上。他出門時,口袋裏總會有幾張紙和一支筆,因爲他散步時也在思考,這樣以便於及時地將他想到的一些思路記錄下來。愛因斯坦26歲時,他發現了“相對論”,後來又相繼有了許多研究成果,使他成爲世界物理學史上一個偉大、重要的人物。

正如高爾基所言:“天才出於勤奮。”方仲永雖爲神童,但後天沒有學習,未加以磨練,身上的光環便漸漸暗淡,直至“泯爲衆人”,而那些不是天才、神童的人,如若不學習,那就更糟了。所以,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就人才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天資有多麼聰慧,我們一定要不斷學習,否則“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