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2020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00字

讀後感2.96W

導讀: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朋友一定會被作者的堅強、奮鬥、樂觀與勇氣深深感動。如果你還不瞭解作者海倫凱勒,那麼就讓我來向你作介紹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20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00字,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2020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00字

2020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00字1

這個暑假,我如飢似渴,讀了好幾本書。這些書恰似可口的飯菜,填飽了我的肚子;猶如甘霖,滋潤了我的身心。故事中的人喜,我喜;故事中的人憂,我憂。這些書中的人物給我留下了頗深的印象。但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故事中的海倫·凱勒是一位殘障的教育家,被認爲是20世紀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在19個月的時候,一場大病殘忍地奪走了她的視力與聽力。從此以後,海倫·凱勒再也聽不見美妙動聽的聲音,看不見絢麗多彩的世界。但她並沒有絕望,她與父母給她找的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一起努力,最終考入了哈弗大學,並嘗試寫作。

海倫·凱勒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由於她又盲又聾,學習對她來說就如登天那樣難。剛進入劍橋中學的時候就遇到了困難。老師開始上課時,海倫卻遲遲沒有得到所修科目的凸版課文,由於班上學生人數多,老師也不能給一些特別照顧。這時,她並沒有放棄,而是以更堅強的意志,頑強拼搏的精神迎頭而上,最終如願以償,考上了哈佛大學。

與海倫·凱勒相比,我覺得太慚愧了。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就像一隻縮頭烏龜,不敢勇敢面對。記得去年,我過生日的時候,爸爸送了一輛自行車給我,我可嗨翻了天,但問題馬上又來了,我不會騎。沒事,學吧!剛開始,我興沖沖地拉着自行車出去,迫不及待地就上了車,哐當!“哎呦,嗚嗚……”我放聲大哭起來,聞聲而來的父母可嚇壞了,不停地安慰我,但任憑他們怎麼說,我也不要再學騎車了,我甚至對車施以暴力,至今那車還被遺忘在車庫的角落裏,已經長滿了灰塵。現在,我不打算做縮頭烏龜了,明天我就重新去面對它,我要像海倫那樣做個敢勇敢面對困難的人,永不停歇,成爲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學會用陽光般的心擁抱這個世界!

2020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00字2

馬克吐溫說過:“十九世紀有兩位爲之驚歎的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位就是海倫凱特。”

也許有人說:“沒有人能體會在那個無聲、黑暗的世界裏會有多少的無奈與淒涼,也不會有人理解聾啞人的生命中會有多少失望與抱怨。”不,這是錯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告訴了我們身殘志堅的道理。

海倫凱特的生命中出現過失望,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新的希望。她的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照亮了人們前行的路。正如她所說:“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給無聲的世界帶來希望。”

海倫凱特是一位殘障教育家。年幼時的一場大病奪走了小海倫凱特的聽力和視力。面對殘酷的現實,海倫凱特勇敢地接受了挑戰。她不僅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還將自己的痛苦和幸福記錄下來勉勵後代。

“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這是海倫凱特因自己對光明的渴望所發出的.感嘆。

與海倫凱特不同,我們是健全的人,卻都淪爲平庸之輩。

我們的眼前是明亮的,所以不珍惜視力。雖然我們是那麼的美麗、年輕、聰明,令人豔羨,但在一覽無餘光陰中我們失去了對光明的感受,對快樂的體驗,也忘了感恩。我們何不學學海倫凱特,用微笑面對生活,用一顆誠摯的心去感恩生活?

有的人感到生活有說不盡的難處。他們哀嘆宦海沉浮,卻不感恩身旁還有諸多人民的愛戴;他們埋怨父母沒給他們一個好的家境,卻不感恩父母的辛苦養育……

飲水時感恩自然的瞬息萬變,行走時感恩鋪路工人的辛勞。海倫生活在黑暗中,所以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渴望。心中痛楚,濃霧則矇蔽雙眼;心懷感恩,內心自有一幅光明的畫卷。我們要像海倫凱特一樣,在光明中成長,在感恩中成長。

2020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00字3

這個暑期,是個書香洋溢的假期,我是在許多書的陪伴下度過的。在看過的書中,有本鼓勵人心的書帶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它就是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的塔斯坎比亞小鎮的一個軍官之家,於1968年6月1日去世。在她的一生中僅僅只有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其它時間都是在黑暗和無聲中度過的。幸運的是,她遇見了安妮·莎莉文老師,她帶領海倫走出了黑暗,重新開始生活。海倫長大後成爲了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出版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等著作。

這本書是海倫的自傳,它給讀者展示了海倫精彩絕倫的人生,堪稱世界文學史上獨具特色的勵志傑作。書中,記錄了盲聾人海倫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裏堅持學習、生活這個奇蹟的發生過程;記錄了她如何日復一日、夜以繼日地練習發聲、說話、寫字等艱難困苦的過程。海倫有個美好的心願,那就是給她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端詳周圍關心過她的人,瞭解生活的環境;第二天,她要參觀博物館和劇院、電影院;第三天,她要周遊紐約的城區。這些事對於正常人來說,是多麼簡單,可對於海倫來說,是多麼的奢侈,難以實現。

這本書,有很多讓我難忘的章節或事件,或讓人憤怒,或讓人嘆息,或讓人欣喜。其中有幾件讓我猶爲記憶深刻:在海倫2歲的時候,生了聲大病,病好之後,海倫的眼睛越來越模糊,直到有一天,當她睜開枯澀的雙眼,發現自己什麼也看不見了,當時她是多麼的絕望;12歲的時候,海倫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霜王》,卻被人們質疑是模仿康貝爾小姐的《霜仙》,海倫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就連安那諾斯先生也不相信她,她度過了人生中艱苦的幾天,那時的她是多麼的無助。

海倫19個月時就成了個盲聾人,但她沒有絕望,面對黑暗無聲的世界,她反而更加堅定、堅強。讀完這本書,我被海倫·凱勒的精神深深的震憾了。她從小身患殘疾,孤獨又迷芒,可她不向命運低頭,努力的練習發聲,拼單詞,學脣語,學盲文,甚至上臺演講!她的不屈不撓的意志讓人佩服,樂觀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身殘的海倫都能成爲強者,我們健全人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相信每個人只要讀過這本書,一定都能從中汲取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充實、更強大!

標籤:光明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