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2篇)

讀後感3.09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青銅葵花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2篇)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1

《青銅葵花》這本書,拿起來粗看,總覺得這本書中有數不清的苦難,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本書是“苦難集”。可仔細一看,這本書在寫苦難的同時,也寫出了人們的團結、淳樸。

開始,葵花不得已與爸爸一起來到幹校,正當大家勤奮工作的時候,噩耗傳來了:葵花的爸爸爲去撿水中的畫,落入水中淹死了。這個消息,對葵花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這個災難,使葵花懂得了生活中需要堅強。

在老槐樹下,站着兩個人家:青銅一家,有風燭殘年的奶奶、忠實的老黃牛、勤勞、善良的爸爸媽媽、懂事的青銅。嘎魚一家,有蠻不講理的爸爸,盲從的媽媽,愛搞惡作劇的嘎魚。他們爲了要葵花這個“懂事的閨女”,爭得面紅耳赤,因爲青銅幫助過她,嘎魚欺負她的緣故,她來到了青銅家這輛“破舊的馬車”上。看來我們確實要“事雖小,勿擅爲”不要做壞事。雖然當時不會損失,但以後一定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在青銅家,因爲貧窮的緣故,懂事的葵花沒有告訴家人學校裏照相,當放學同學們歡天喜地地觀賞着自己的照片時,葵花只能寂寞地獨自走着。一家人自然明白,當初是自己答應要好好照顧她的,現在虧待了她。爲了讓葵花像別的女孩,快快樂樂地生活,一家人費盡周折,做了一百零一雙蘆花鞋,青銅又頂着寒風,賣了鞋,快快樂樂地照了相。看來只有付出,才能收穫。

一陣狂風暴雨,把青銅一家本來就破舊不堪的屋頂吹壞了,一家人爲了生活下去,讓青銅、爸爸去割茅草,大家一起努力,終於建造起來了一個金光閃閃的“茅草屋”

新年的時候,要表演一系列節目,葵花可是學校文藝活動的骨幹。因爲有了漂亮的過年衣裳,葵花顯得更加鮮豔了,可這個時候,劉老師說葵花需要一串銀項鍊。家裏這麼窮,怎麼能買到昂貴的銀項鍊!做哥哥的青銅聽到了,靈機一動,用冰凌,做出了更加美麗的項鍊。那變幻無窮的冰項鍊,震撼了所有在場的觀衆。我情不自禁地想:青銅真是一個稱職的好哥哥!

人們正在爲今年的稻子長勢喜人而興奮地無法形容的時候,三月蝗,像一把掃帚,把人們心中的興奮、希望一掃而盡,在這裏,奶奶也去世了。

最後,市長把葵花接回城市,結束了葵花淳樸的鄉間生活。

看來,苦難也是一種磨練,玉不琢,不成器!要不是葵花受到了那麼多的苦難,也許早就在青銅一家的寵愛、關懷下成爲了“享樂派”。苦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沒有了苦難,就沒有了生活的意義,當我們在一個地方絆倒的同時,也明白了一種“生活的陷阱”,只有經受苦難的人才能夠成爲笑到最後的人。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2

在書桌旁,我讀完了《青銅葵花》這本書,書裏的內容使我受益匪淺。

故事主要講的是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她認識了一個不會說話的男孩"青銅"。爸爸的死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葵花和青銅成爲了兄妹,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爲了撫養葵花用盡了心力。12歲那年,命運又把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青銅心如刀絞,他望着蘆蕩的盡頭,居然開口說話,他高喊了一聲:“葵花!”喊聲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這個故事深深感動着我,看到青銅和葵花在蘆葦蕩裏無憂無慮地嬉鬧、玩耍,我的心情也會跟着他們快樂起來,看到開心處能高興得笑出聲。青銅和葵花如果能永遠這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該多好啊!當看到懂事的青銅爲了妹妹能唸書,而親手破滅了自己的上學願望,我的心裏也酸酸的。如果青銅和葵花的生活條件再好一點,爸爸、媽媽能讓他們同時進學校唸書,那該多幸福啊!青銅和葵花在遭遇了水災、蝗災之後蛻變得更加堅強、樂觀。可一起長大的兩個孩子,想要愉快的分離卻是那麼不容易,這痛苦讓青銅變得有些癡呆,甚至讓啞巴青銅用盡平生力氣,吐字不清地大喊出了:“葵――花!”這是青銅的“心聲”!這樣的痛苦經歷我們生活在糖水裏的孩子是無法用心體會的。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3

這本《青銅葵花》我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收穫。

《青銅葵花》這本書告訴我人的一生都有歡樂、苦難和痛苦。我們要珍惜歡樂的時光,遇到苦難和痛苦,我們要勇敢地去面對它,而不是退縮。

青銅爲了多賣幾雙蘆花鞋而自己光着腳走在雪地裏,青銅爲了葵花的學費而在田裏捉鴨子,青銅爲了讓葵花有燈而在田中捉螢火蟲……

葵花爲了奶奶的病去江南撿銀杏,葵花爲了奶奶故意把成績考差,葵花爲了讓哥哥被人看得起而教哥哥識字……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4

這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

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爺爺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爲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爲了撫養葵花用盡了心力,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幾乎爲她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爲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爲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甚至在寒冷的冬天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爲了葵花晚上寫作業,聰明的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爲了讓葵花看馬戲,青銅頂着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個晚上;爲了避免葵花捱罵,青銅勇敢地代妹妹受過;爲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心靈手巧地做了一串閃亮的冰項鍊……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協力,艱辛卻又是快樂生活着,從容堅韌地應對着洪水、蝗災等一切苦難。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銅仰天大叫,他從心底高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喊聲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5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青銅葵花》,書中的故事跌宕起伏,人物的命運讓我潸然淚下,更多的是讓我體會到了人間大愛。

書中的人物很多,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葵花和青銅,葵花是一個城裏女孩,青銅是一個農村男孩。很小的時候,葵花的媽媽就去世了,七歲那年,她同爸爸來到大麥地旁邊的五七幹校。在一場意外中,葵花的爸爸又去世了,她就被青銅家收養,從此,青銅和葵花成了兄妹。青銅原本活潑可愛、說話流利,在一場大火中受到驚嚇,得了重病,病癒後卻失去了美妙的聲音,變成了啞巴。爲了讓葵花去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爲了給葵花掙學費,青銅竟然把自己穿着的蘆花鞋也賣掉了;爲了省下學費給奶奶治病,葵花竟然故意把期末考試考砸了;爲了……在葵花十二歲那年,她被命運召回了城市,葵花走後,一直說不出話的青銅卻從嗓子裏喊出了“葵花”……

在這本書裏我讀到了“愛”:因爲愛,葵花和青銅成了兄妹;因爲愛,葵花上了學快樂的去“瘋”;因爲愛,青銅由啞巴變得會說話了;因爲愛,苦難也開始甜蜜……青銅、葵花在愛裏長大!

這讓我想到了另一個人——

我的姑姑有一個乾女兒,我一直叫她姐姐。她媽媽很早就去世了,爸爸又得了癌症。我姑姑就認了她做乾女兒。她很上進,也沒有辜負姑姑和姑父對她的期望,學什麼都用功。我特別喜歡跟她玩兒,她每次都能想出新遊戲。因爲從小在農村長大,她的自理能力很強,炒菜也很好吃。她還很懂事,家務活都搶着幹。我爸爸媽媽也都很喜歡她,總是拿我跟她比較,讓我向她學習。我雖然表面看起來不以爲然,但在心裏一直默默的以她爲榜樣。

姐姐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她也沐浴着愛呢。

讓我們都學會愛、傳播愛吧,這樣,我們都會變得快樂起來!世界也會充滿溫暖的!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6

世界上,有哪個女孩爲了省油燈錢去別人家借光;有哪個哥哥爲了讓妹妹看馬戲而和好幾個人打架;有哪一個奶奶爲了自己的子孫而日夜不停地採棉花;又有哪一個小女孩爲了奶奶而故意考砸,隻身一人去江南撿銀杏;還有哪一個窮苦家庭寧可自己家人吃不飽、穿不暖,也要收養一個別人的孩子?認真閱讀《青銅葵花》這本書吧,它會給你答案。

愛有無窮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讓學習成績優異的女孩葵花故意考砸;正是這種力量,讓她沒有想到可能會被人拐賣,可能會被人欺負,可能會吃不飽、穿不暖。也正是這種力量讓她獨自去離大麥地很遠的江南撿銀杏。如果換做是我,我可能只會乾着急,不會勇敢地去做些什麼的,因爲我的不堅強,讓我沒有勇氣去做。

在每一個年代,都有每一個年代的人的痛苦,在我這個年代,青銅與葵花的痛苦我是不會有的。所以和我同一時代的嬌小的雛鷹,努力吧,奮鬥吧,我們也要學會排除萬難,因爲只有這樣才能飛上藍天,只有這樣,纔可以讓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的人驕傲。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7

我最早讀的書就是幼兒園時,媽媽給我買的繪本。那一套書有五十多冊,是我最早的“哲理書”,因爲每一冊故事講完後,都會標註上一行大大的漢字,來總結這個故事的道理。

《青銅葵花》是我長大後自己買的,因爲我本身就喜歡曹文軒,而且當時,我被他的書名吸引了:青銅?葵花?是用青銅雕刻成的葵花嗎?但是買來後,我並沒有時間立即閱讀它,直到有一天,媽媽拿着試卷說:“你這次又考這麼差,去房間好好反省!”

我既委屈又失落,但也沒辦法,只好去反省。我坐到牀上,正好看見了被遺忘在書桌上的《青銅葵花》。我把書的包皮撕了,開始看了起來。奇怪,怎麼越看,心裏的苦惱就越輕?我沉浸在書的故事裏:那個叫葵花的小女孩,和青銅一家過得既清貧又快樂。整本書把一家人的遭遇描繪得生動感人。就是這本書,把我從情感的深溝裏帶出來,讓我的壞情緒都飛到九霄雲外。

與書爲友,我獲得了知識、快樂,整個人也逐漸改變了。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8

這是我的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曹文軒的書。但在書店裏的時候,我第一眼就看中了這本書,看了幾行,就被迷上了,這本書叫《青銅葵花》,我非常喜歡它。

這本書既令你感動,又讓你傷心。這本書只要寫的是:一個來自城市的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葵花結識了村子裏最窮的家庭中的啞巴男孩青銅。後來葵花的爸爸死亡了,這對葵花的打擊非常大,葵花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雖然爸爸的同事都很好,但是還是在是沒有能力撫養葵花,所以葵花就來到了青銅家當妹妹。青銅的爸爸、媽媽、奶奶,都對葵花很好,給了葵花無限的溫暖。

青銅給葵花做過冰項鍊;捉螢火蟲做燈給葵花看書寫作業;爲了妹妹的安全捱打過。葵花也費盡心思教青銅識字……看到這裏,我也爲青銅和葵花感到高興,雖然他們的日子很苦,但是生活的很好,他們都很幸福。但是,葵花是個城市女孩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不管她在這生活的怎麼樣,她還是城市的人。在葵花12歲那年,人們把她接回了原來的那座城市,葵花走後,青銅用盡全身力氣喊出了:“葵——花——”看到這裏,我不禁留下了眼淚,這眼淚是苦的:葵花走了,葵花和青銅這對“露水兄妹”分開了,也許今後再也見不到了。這淚水也是甜的,青銅會說話了。

雖然不知道這個故事說的是不是真的,但是,我還是在這裏真心的爲青銅、葵花祈禱,希望他們有一天能再度相見!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9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在時纔可能是一個強者。”曹文軒的幾句話讓人受益匪淺,如果你想問誰是這段話的原形?青銅葵花。

苦難,是永恆不滅,無法避免的,在青銅葵花那個年代,青銅葵花便是那個年代的強者,那個年代的佼佼者!在大麥地蝗災厄運降臨時,正值青黃不接之際,莊稼長勢喜人,但是蝗蟲將人們心中滋生的喜悅嫩芽吞噬得寸草不留,天光地淨,大麥地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男女老少驚慌失措,在苦難面前低頭,而青銅葵花,卻處變不驚,儘管家中幾乎斷炊,但他倆沒有鳴冤叫屈,沒有手足無措,在這突如其來的苦難降臨之際,他們沒有跪地求饒,選擇死神的降臨,更沒有忘卻苦難,而是不屈不撓,追求這種快樂,有着一種苦難厄運中的堅強樂觀,爲了求生,他們不畏艱辛,挖蘆根,在苦難面前昂首挺胸!戰勝苦難!這僅僅是苦難中的一角,但如若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人們將會怎樣面對深入而持久的苦難?屈服還是拼搏?還是一味地學習“樂觀”實施“樂觀主義”,其一味的樂觀並不是樂觀,而是享樂,去忘卻痛苦、苦難,不去戰勝它們,或堅強樂觀地面對它們,而是沉浸在無窮的歡愉之中,許多人認爲這樣做是強者的表現,是一種精神,其實是大錯特錯!這實際上是一種屈服於苦難的表現,一種懦弱的表現,一種膽怯的表現!海倫·凱勒如若在失明之後,也像一些人一樣追求享樂主義,無視苦難,沉淪痛苦之中,不深刻地認識苦難,能成爲常人不敢想像的文學家嗎?

如今,我們只有與苦難結伴而行,才能在突如其來的苦難的壓迫下處變不驚,迎難而上,正如彩虹要經過暴風雨的折磨才能絢麗多彩,刀槍要經過雄雄烈火的錘鍊才能無堅不摧!還沉浸在毫無精神境界,自以爲忘卻痛苦難的人們趕快醒悟吧,你們必須去正視痛苦、尊敬痛苦難。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10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百看不厭的一本書。我喜歡的書是《青銅葵花》。它的作者是曹文軒。《青銅葵花》裏面的人物獨特鮮活,敘事簡潔流暢,文字純潔優美,意境高雅清遠,情感真摯深沉。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燦爛光輝。

書中寫了一個來自城市的小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一個村莊生活,認識了一個不會說話的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讓葵花成了一個孤兒,青銅的一家人收養了她,青銅和葵花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成長,爲了讓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上學的夢想,12歲那年,命運將葵花召回到城市裏,失去妹妹的青銅痛苦地仰天大叫,從心底高喊一個名字“——葵花,喊聲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這個故事多麼得感動,爲了給妹妹做某件事,都不惜一切代價,每個人的時代都有痛苦,痛苦絕不僅僅今天的少年纔有,年少時,有一種痛苦的經歷。這未嘗不是件好事,它會讓人變成強者。

透過這個故事,對我的觸動很深,我想:我們今天的學習生活是多麼幸福,上學來回家長接送,一到家象小公主、小皇帝似的,遇到不順心的事還向爸爸、媽媽發脾氣,比起青銅、葵花那個年代,一個天上,一個地上。所以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學習時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在知識的高峯上努力攀登,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11

今天,我閱讀了《青銅葵花》這本書。

該書主要講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五歲那年因爲一場大火變成了啞巴。女孩叫葵花,本住在城裏,後來母親去世,爸爸帶着她到了農村工作。爸爸由於一次船難而失蹤,於是,她與農村的青銅成了兄妹,一起成長。一路上他們經歷了許多苦難。在葵花12歲那年,城裏人把她召回城裏,青銅從此常常眺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讀完後,我感悟到了:苦難幾乎永恆,每一個時代都有苦難,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苦難的歷史,沒有任何時代沒有苦難,而且這個歷史還會延伸。你也許會問:“那這麼多的苦難,我們需要什麼?”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的那種處變不驚的風度。

這世上有兩位姊妹,她們就是快樂與痛苦。雖然快樂十分美好,但我們還是應該正視痛苦,尊敬痛苦。

能體味痛苦與快樂的人,才能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羅曼羅蘭

青銅葵花的讀後感12

《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在那兒,她認識了一個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窮卻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爲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一家人爲了撫養葵花用盡心力,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幾乎爲她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爲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爲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甚至在寒冷的冬天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爲了葵花晚上寫作業,聰明的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爲了讓葵花看馬戲,青銅頂着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個晚上;爲了避免葵花捱罵,青銅勇敢地代妹妹受過;爲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心靈手巧地做了一串閃亮的冰項鍊……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協力,艱辛卻又是快樂生活着,從容堅韌地應對着洪水、蝗災等一切苦難。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銅仰天大叫,他從心底高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喊聲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作者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作品寫愛——至愛,將愛寫得充滿生機與情意。書後作者曹文軒還寫到: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有可能是一個強者。我認爲這一句話是多麼地有意義呀!它告訴我們要學會堅強,要百折不撓,我一定要把這句話記在心裏,它已成爲了我的一部分,讓我永不氣餒。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樣一個情節:一場狂風暴雨把青銅一家人那破舊的房子弄塌了,但他們卻沒有氣餒,而是齊心協力,不離不棄,與葵花一起趕在冬天到來之前建造了一個溫暖而又讓人羨慕的新家,快樂、溫馨地度過了新年。這讓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們雖窮,但人窮志不窮,在危機關頭齊心地克服困難,有着嚮往美好生活的積極心與堅強的意志力,這是許多家庭所沒有的,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家纔是一個人最好的歸宿。

我愛這本書,它給予了我數不勝數的深刻的道理,告訴了我人生的價值,還讓我更加深刻地瞭解了這個讓人潸然淚下的故事。因此我認爲,這是我們大家一輩子都要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