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虛無的十字架》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15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虛無的十字架》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虛無的十字架》讀後感範文

《虛無的十字架》讀後感1

借了一本《虛無的十字架》,借閱期爲三天,今天是最後一天,爲了不辜負我當初借書的初衷,決定看完它。

竟然一上午就看完了,果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

應該說這是我看東野圭吾的第三本書。第一本是《白夜行》,第二本《解憂雜貨店》。看完有一個總體的感覺就是,書中的人物關係構思很巧妙,總是那麼引人入勝、出其不意。

看這本書時,也是如此。本書開篇寫的是一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當我特別好奇他倆到底會向什麼方向發展時,作者卻筆鋒一轉,寫到了一個小女孩的被害。當時就一直在想,開篇的少男少女肯定會再次出現,但是以什麼形式、什麼內容出現呢?強烈的好奇心促使着我往下看,有一種根本停不下來的感覺。

書中作者花了大幅的篇幅討論了死刑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如果小夜子沒有被殺害,她的立場到底會不會動搖呢?會不會奔走呼告,堅持讓史也和紗織爲自己年輕時所犯的罪,接受應有的懲罰呢?

我從內心深處來講其實是不希望史也受到懲罰的,他在自己內心已經給自己判了刑,並將囚禁一生。相對於用一生默默贖罪、回報社會、造福羣衆,在監獄裏揹負着那虛無的十字架,又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我以上的觀點也僅限於這本書中的史也。畢竟,"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我們也只有在犯人受到應有的審判、接受應有的刑罰的基礎上,再來探討他們是否真的悔罪?刑罰對他們而言有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死刑是否真的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從小夜子的遺作來看,她當然是傾向於"殺人償命",這是一種傳統的思想,根深蒂固。她認爲刑罰並沒有讓犯人改過自新,他們會憑着高超的演技假裝悔罪而獲得減刑和假釋,走上社會後依然會成爲社會的毒瘤,禍害蒼生。

但是我從裏面也讀到了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深深置於內心的那種復仇感,堅定而執拗,讓人不禁會掩卷深思。

另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兩對人對命運各自不同的選擇,史也和紗織,道正和小夜子。史也爲了彌補自己年少時犯的罪,選擇積極前行,爲救治更多的人而不懈努力;紗織卻沉浸在懊惱和悔恨中不能自拔,自暴自棄。道正選擇了告別過去,重新開始;小夜子卻作爲受害人家屬,做了更多關於犯罪和刑罰的研究。

我不敢說哪種選擇更好,畢竟我不是他們,並不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們當時的處境。但是,我更接近於選擇一種全新的生活。逝者已逝,生者還要繼續前行,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做的事負責,頹廢和逃避顯然解決不了任何事情。

本書的結尾,因爲找不到嬰兒的屍體,史也和紗織並沒有受到審判,這無疑也說明了作者的態度。但是他們給自己的懲罰是一輩子,揹負的是沉甸甸的十字架,而不是虛無的十字架。

《虛無的十字架》讀後感2

開始讀《虛無的十字架》這本書純屬意外,機緣巧合在書架看到這本書。

這也不是我第一次接觸東野圭吾文字。東野圭吾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說家,作品常常與犯罪、暴力、復仇這樣冷漠的詞彙聯繫,揭示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關係和社會的炎涼。但也不乏一些溫暖的語句。“我們這種平凡之人在面對勝負關鍵時,總需要找尋某種倚靠,但,在比賽中乃是孤獨的,無法倚靠任何人。那麼,該倚靠什麼呢?我想只有自己曾經努力過的事實。”(選自《放學後》)“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爲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選自《白夜行》)這些都曾給過我啓迪。

《虛無的十字架》也是如此。這本書主要是圍繞犯罪、刑罰講的,有冷漠不知悔改的殺人犯,有依法宣判的法官,也有執着於爭取罪犯判死刑的受害者家屬,平淡的語言述說故事,透過人物命運批判法律。我讀書向來只能觸及文字最爲淺薄之意。在我看來,十字架是說讓人的心靈和肉體都得到懲罰的處置。虛無的十字架嘛,是說法律不能讓罪犯得到應有的、能夠讓他內心懺悔的審判,只是關進監獄或者死刑,並不能起到任何的實質性作用,受害者家屬也不會因此得到完全的安撫。從這個層面講,法律並沒能起到真正的教化作用,也就形同虛設,所謂虛無。“死刑很無力”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將作者的看法延伸到教育中也同樣適用。教師教書育人,最重不過一個育字。首先要在孩子心中培養一杆秤,使其知何爲可爲,何爲不可爲;其次,懲罰和獎勵都不要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其內心,喚起他的羞恥感、自豪感;最後引導孩子主動的重構那一杆秤,達到內心的道德平衡。這樣讓十字架不再虛無,懲罰才能是真的懲罰。

如何判斷他是真的悔過,還是爲了逃避再懲罰的假意僞裝或是根本無懼懲罰,這是個問題。

希望能在之後的閱讀和教育實踐中得到答案。

《虛無的十字架》讀後感3

“要求殺人兇手自我懲戒,根本是虛無的十字架。然而,即使是這種虛無的十字架,也必須讓兇手在監獄中揹負着。”———東野圭吾

故事開始於甜蜜羞澀的愛情。然而後續漸漸轉入正題。中原和小夜子的孩子被殘忍殺害,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故事。他們無法面對彼此,一段分居生活後,離婚了。然而,再次聽到小夜子消息竟然是因爲警察詢問。小夜子死了,被一個老人殺死了。老人而後自首,供認不諱。但是太順暢卻令人生疑。一層層抽絲剝繭與搜尋小夜子生前的蹤跡,中原漸漸發現了這真相。真相總是令人驚訝。沙織和史也是始作俑者,是受害人也是傷害者。因爲沙織和史也偷嚐禁果,犯下了彌天大錯,懷孕。之後更是因爲種種原因沒有告訴父母,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孩子藏屍叢林。再也不能面對彼此的兩人繼續交往沒多久就分手了。沙織心理受到了極大的創傷,不敢面對爸爸,獨自離家卻又經歷坎坷,最後,染上偷竊癮,把自己深深推入地獄。史也做了兒科醫生拯救了一個又一個小生命。拯救了花惠——他的妻子,還有她腹中的孩子。小夜子因收集關於建議死刑的資訊,找到了沙織,從而知曉當年事,從而被害。

一瞬間,這些事,這些碎片拼成了完整的一幅畫。

最後的最後,我們還是不能斷定死刑該不該廢除。這是關於人性與社會的思考。蛭川反覆殺人犯罪,監獄沒有感化他,史也救了一個個小生命,他幫助了很多人。無論怎樣,我們都有兩種甚至更多的結果。

我們對於生命,有太多的不確定,我們愛惜,我們厭惡,我們生存,我們生活,我們思考,我們……我們對生命,應該保持一個最基本的態度,那就是尊敬。無論我們怎麼想怎麼對待自我靈魂,我們要知道:生命來之不易,是恩賜。

自我的行爲是選擇,但是無論什麼選擇都應該是基於自願且不給他人造成傷害的。也許因爲種種原因你不愛自己,傷害自己,將自己推入深淵,但是無論生活怎麼操蛋的對你,你都不應該以同種方式不道德的還在他人身上。

每個人,生來都有他們的使命。當然,不可選擇的出身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但是,這從來不能成爲不努力和傷害別人的藉口。在每一個稱之爲人的身上,我們都應該能找到基本的道德底線與修養。以上,與學歷無關。

當我們討論生活的時候,挫折感,幸福感同時存在,他們是成長註定的伴生。

然而,所謂的不幸從來不能成爲破壞幸福的託詞。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這是神的命令。十字架,在文中,是處罰,無論有期無期,甚至死刑,都是十字架的代表。兇手無法自我懲戒。因爲當他們做出罪行的時候,內心被邪惡包圍,他們也許會在某時意識到自己的所爲,卻不代表他們能做出什麼來彌補。他們會想到罪惡,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在犯罪者自我無法做出什麼的時候,法律的制裁即使軟弱無力,也強壯無比。哪怕只是作爲一個形式,即使只能讓罪犯呆在獄中,受到懲戒一天,一秒,都比他忽略的罪重。

虛無的十字架。我們知道,犯過罪的人受到懲戒後回到社會繼續犯罪的機率十分高,但是我們仍然要讓他們受到懲戒,因爲那些懲戒,那些不是自由人的日子是十字架,即使虛無,它們也起到了壓迫作用。於局外人看來,千百次死不足惜的時刻,我們即使知道虛假,但揹負着,就好過什麼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