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荊棘鳥》讀後感800字

讀後感3.26W

傳說中有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靈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脫了垂死的劇痛,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爲代價!然而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就連天國裏的上帝也開顏歡笑。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說就是這樣

《荊棘鳥》讀後感800字

當我第一次看到《荊棘鳥》一書的前引時,我的心就被震撼了。帶給我心靈震撼的書有很多,震撼我的不僅是作者那精妙的語言、巧妙的結構、精緻的故事,更是作者對哲理人生的深刻思考,像上初中時閱讀的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英國女作家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等,然而這次的震撼只是在我看到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的前引時就產生了。以至於多年後當我申請QQ時就毫不猶豫的給自己取了荊棘鳥的網名,在主頁說明中也用的是《荊棘鳥》一書的開篇引子。

拉爾夫,一個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獻給上帝的人,一個以成爲紅衣主教爲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的一個作爲普通人的權利,他不能談愛情,他也以爲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歲月中,他就是這樣度過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內心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儘管那時的梅吉只是一個9歲的女孩,卻照亮了拉爾夫的內心。在梅吉長大成人之前,兩人有過一段溫馨美好的時光,因爲那時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隨着梅吉的長大,痛苦和矛盾也就與日俱增。最終,拉爾夫選擇了他的事業,他的上帝,他的教會,遠離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來和幸福。但是,誰能想到,梅吉選擇的丈夫,居然也只是因爲他酷似拉爾夫呢?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這樣的境況之下重逢,終於情感戰勝了理智,拉爾夫屈從於梅吉的願望,梅吉也如願地從上帝那兒偷來了拉爾夫——一個屬於他們的兒子。因爲她知道拉爾夫永遠也不屬於他,那麼得到他的兒子,就已經是上帝的恩賜了。從此,梅吉離開了她的丈夫,守着一雙兒女回到了家鄉。結局,偷來的東西自然要還回去的,當他們唯一的兒子也永遠離開他們的時候,他們覺得也卸下了心頭的包袱。拉爾夫在臨終的一剎那,他的心裏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將要面對的是往後更加孤獨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個堅強的人。

初中時我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不可能太理會那字裏行間透出的深沉的.滄桑。無論是帕迪的含蓄溫雅,或是菲奧娜的冷漠脆弱;無論是暴烈渴望的弗蘭克,或是驕橫尖酸的卡森夫人;無論是單純執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絲婷。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交替出現,我卻無法真正地感覺到他們的愛恨糾纏中所蘊涵的複雜的思想。直至現在,我依舊是無法完全理解這個家族的命運。而我所最鍾愛也是最癡迷的,只有梅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的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

曾經有人把荊棘鳥和枯葉蝶作爲對比。荊棘鳥,把所有的生命精彩都演繹在最後的絕唱中,雖然短暫卻是絢爛萬分;枯葉蝶,在單調寧靜中渡過它的一生,雖然單調卻是歲月綿延。截然不同的選擇,也就註定了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縮短了生命,只爲了瞬間燦爛;一個,放棄了華麗,只爲了延長生命。而這本書,正是說明了荊棘鳥存在的意義,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所夢想的一切。

作者考琳.麥卡洛用細膩的筆觸爲我們描繪了從20世紀初葉到半個多世紀後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亞廣闊恢弘的畫面,充斥着克利裏家族傳奇式的家世歷史。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曲折優美的情節發展,刻骨銘心的愛情歷程,都深深地把我帶入了那個傳奇的時代,那片美麗的土地。而到現在,當我重啓記憶,當初的那份熱情早已冷卻,少了些稚氣,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漸漸能從人生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曾經深深吸引我的小說,最終發現的,也是猶如新大陸般豐盈的感受。這,的確是一本值得讀的充滿魅力和生命精華的書。

標籤:荊棘鳥 讀後感